目前,由于对脂肪肝认识与关注的提高,广大脂肪肝患者已认识到限制饮酒对治疗脂肪肝特别是酒精性脂肪肝的重大意义。但如果您是烟民而同时又患有脂肪肝,戒烟也就刻不容缓了! 大家都知道肝脏是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得了脂肪肝后其解毒功能已经下降,而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烟碱)被大量吸入后在体内蓄积又会加重对肝脏的损害,肝脏想要发挥其解毒功能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另外,脂肪肝患者往往肝内微循环不畅,有淤滞现象。而尼古丁又可损害循环系统,不但可使血管痉挛,还可以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导致体内微循环障碍。同时,吸烟时大量吸入一氧化碳,会妨碍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造成机体缺氧血症。因此,脂肪肝患者大量吸烟,可加重体内微循环障碍,并使肝脏供血供氧不足,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使病情恶化。 吸烟有害!在此敬告广大吸烟者,无论您是已患上脂肪肝希望尽快摆脱其困扰还是身体暂且无恙不希望您和家人受到病魔的威胁,及早戒烟!
陈皮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陈皮性温,味苦、辛。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临床常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病症。 我国历代医家尤其钟爱柑橘的保健药用价值,并认为,橘子的皮、核、络、实皆可入药。以橘皮为例,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又名红皮、陈皮。陈皮在我国可谓人人皆知,有“贵老”的雅号。陈皮既是一味古老的中药,也可作为食品。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陈皮具有降血脂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陈皮所含有的磷酰橙皮苷对实验性高血脂兔,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并能明显地减轻和改善其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值得一提的是,与陈皮同为芸香科的常绿小乔木植物香橙的果皮的果胶可降低饲喂胆固醇大鼠血清及肝脏的胆固醇,并使肾上腺明显减轻,此作用较番茄果胶强。此果内皮的果胶还可降低喂蛋黄粉或自发性小来亨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减轻病灶。 民间对橘皮、陈皮都同样熟悉,橘皮亦名陈皮,因其陈者为良而得名,所以不少医药文献有以陈皮作正名者。中医认为,滋补药中配用本品,以免滋腻碍胃,可使补而滞,更好地发挥补益药的作用,这在实际运用中很有意义。唯有一点须注意:凡气虚及阳虚、燥咳患者不宜服食,吐血证者慎服。
中医认为,荷叶性平,味苦涩,归肝、脾、胃、心经。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荷叶有降血脂作用。荷叶煎剂治疗高脂血症,1个疗程20日,降胆固醇总有效率达91.3%,其中显效37.8%。有资料报道,荷叶中的生物碱有降血脂作用,且临床上常用于肥胖症的治疗。 现代临床治疗高脂血症获得良好的效果,用荷叶、枸杞子、刘寄奴等制成浓缩水剂500毫升/瓶,每日3次,每次服20毫升,6~8瓶为1个疗程,治疗高脂血症44例,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本方能非常显著地降低血清甘油三酯、β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的含量。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亚组的含量,降低胆固醇、全血比黏度。 有临床资料报道,荷叶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对治疗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有效。上海市某医疗机构以荷叶煎剂或浸膏治疗高脂血症235例,降血胆固醇有效率为55.8%~91.3%,平均下降1.0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平均下降0.86毫摩尔/升。降β脂蛋白有效率为79.1%,平均下降0.83克/升。另据报道,将荷叶中提取的生物碱及黄酮制成浸膏片,临床应用后有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的作用,已用于治疗高脂血症、肥胖症、脂肪肝等。 清代温病学家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谈到应用荷叶的注意事项是:“凡上焦邪盛,治宜清降者,切不可用(荷叶)”。这一重要提示,我们应当记取。荷花盛开季节,摘取适量荷叶是不难办到的,亦可在秋末、入冬前采收新鲜荷叶洗净,切成小块,晒干,收贮。或将洗净的荷叶切碎,晒干或烘干,研成细末,装瓶,密封,备用。荷叶干品,在城市及部分乡镇的中药店(堂)均有销售,可在需要时购取,既简捷,又方便。荷叶茶、荷叶山楂饮、荷叶粥,均是较为有效的家庭食疗经验方,可用于防治高脂血症、肥胖症、脂肪肝等病症。
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全草,既是海洋中的食物又是药物。 中医学认为,海藻性寒,味咸,归肝、肾经。有消痰软坚、利水散结、祛脂消肿等功效。临床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积聚、水肿脚气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海藻具有明显的降血脂、抗脂肪肝作用。海藻富含褐藻酸,近年对其钠盐的降血脂作用进行了研究。给鹌鹑口服藻酸双酯钠8周,能明显抑制高脂饮食所致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的比值。给药组动物动脉壁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含量较高血脂对照组明显降低,且胆固醇酯/总胆固醇比值亦降低,由此说明藻酸双酯钠能明显减少胆固醇,特别是减少胆固醇酯在动脉壁中的沉积。 动物药理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褐藻淀粉硫酸酯能抑制和延缓动脉内膜粥样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并可减少动物肝脏脂肪变性,这为海藻用于防治脂肪肝提供了科学依据。实验研究中发现,褐藻淀粉硫酸酯可明显地抑制大鼠血脂水平的升高,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对于海藻,如果烹饪方法得当,也可制成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脾胃虚寒、消化吸收不良的人忌食。
沐浴不但可清洁身体,还可促进全身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内分泌腺的机能,亦可消除神经紧张和疲劳。洗澡水的温度以40℃为宜,太热易使皮脂脱落过多。入浴的时间以10分钟最适合,至于一天入浴的次数,因生活状态和环境而不同,但每天可以入浴1次。 (1)热水浴:水温高于42℃,有较好的减肥作用。但是热水浴往往可致机体过热,体温上升,血压升高,排汗增多,呼吸加快而增加心血管负担,所以应严格注意禁忌证。热水浴不但可以消除疲劳,也具有良好的减肥作用。沐浴者先在42~43℃的热水浴池中洗澡,当体温逐渐上升到38℃左右时,便开始出汗。出汗可以把大量水分排除到体外,同时消耗大量的热量。出汗后就走出浴池,收干汗以后,再进热水浴池中去洗。一般认为,池浴浸泡要比沐浴消耗体内的能量大,减肥效果好。所以,选择池浴浸泡是减肥的一种好方法。热浴减肥,最好在饭后2~3小时内进行,因为这时消耗能量较大。热浴减肥,一般每周可减去体重1千克左右,1个月可减去4千克左右,如果能结合其他疗法,则效果更佳。用热水浴出汗减肥的方法要持之以恒,每个月至多只能减重3 000~4 000克。此外,反复洗高温澡,每周只能洗1~2次,等到习惯以后再增加次数。 (2)糠浴:用布袋装进1千克细米糠,用水煎后倒入40℃浴水中,浸泡10分钟,并用袋子擦拭全身皮肤,不但可使皮肤光滑细嫩,还能去脂减肥。 (3)矿泉浴:可选用淡泉、碳酸泉、硫酸泉、重碳酸盐泉、氡泉作泉浴疗法。泉温38~40℃,全身浸浴,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也可选用碳酸泉、碘泉作饮泉疗法,每次温饮150~250毫升,每日3次。 (4)药浴:药浴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十分讲究。药浴可以减轻疲劳、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祛除污垢,使身心舒畅、精神爽快。用活血化淤、温经散寒的天然药物来进行蒸汽浴,室温可达到50℃,药香浸润肌肤,10分钟后再用温水淋浴一番,确有一定的减肥降脂效果。①取15克麻黄,10克荷叶,15克车前草,15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山楂叶,10克茶叶,10克藿香,6克明矾,10克冬瓜皮,10克海藻,10克白芷,放入容器中,加水煎后,将药浴液用纱布过滤约5 000毫升,加入浴缸中。人入浴缸中反复浸泡30分钟(或局部浸渍),每天1次。每3个月为1疗程。有润滑皮肤、祛油脂、除臭轻身的作用,是一种较好的辅助疗法。②取500克冬瓜皮,300克茯苓,100克木瓜,水煎后去渣,将煎取液倒入浴缸中,每日沐浴1次,30天为1疗程。此法尤宜夏季使用,冬瓜皮取鲜品则效尤佳。
日常所见的慢性脂肪肝患者如无严重并发症均可参加一般体育运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适强度的运动。运动疗法最有效的病例是伴存胰岛素抵抗和体重超重的脂肪肝患者。在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所致的营养过剩型脂肪肝以及伴随有体重增加的肝炎后脂肪肝的治疗方法中,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仅次于饮食控制。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亦可通过行为修正疗法和运动疗法促进戒酒和病情康复。 单纯饮食控制时,机体的基础代谢率降低,能量支出减少,辅以体育锻炼则可使能量消耗增加,两者结合使能量进一步负平衡状态。同时,还可减少单纯低热量饮食造成的机体蛋白质的丢失,迫使更多的脂肪分解,使机体的体重构成比发生有益的变化,在减肥的同时增强了体质,并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降低血脂和血压以及促进肝内脂肪沉积消退和改善肝功能。 虽然运动疗法对营养过剩性脂肪肝患者可产生良好效果,但并非所有脂肪肝患者都适宜参加体育运动。因恶性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足、胃肠外营养、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肺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药物和毒物所致的脂肪肝患者,过多运动会成为代谢的干扰因素,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妊娠急性脂肪肝、Reye综合征等急性脂肪肝患者则应绝对卧床休息。 营养过剩性脂肪肝伴有并发症时,其运动疗法的适应证还处于累积经验阶段。但是如果脂肪肝患者合并下列疾病时应禁止运动:①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②不稳定性心绞痛。③充血性心力衰竭。④严重的心律失常。⑤重度高血压病。⑥严重糖尿病。⑦肾功能不全。⑧严重脑血管疾病。⑨肝功能明显损害或已发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 脂肪肝患者合并下列疾病时应尽量减少运动,并且运动需在医疗监护下进行:①频发室性早搏和心房颤动。②室壁瘤。③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和明显的心脏肥大。④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特别是常有低血糖发作者。⑤甲状腺功能亢进。⑥肝肾功能损害。⑦应用洋地黄或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⑧严重肥胖或继发性肥胖。肥胖度70%以上的肥胖者可以先给以药物减肥治疗,待体重减轻至肥胖度50%以下时再开始运动疗法。
由于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背景、身体适应性、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所以临床医师在指导运动前应掌握每个患者的特点,分析其发生脂肪肝的病因和诱因,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运动方法指导。对于脂肪肝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的运动疗法,应在评价有无心脏疾病、肺疾病、骨和关节疾病或脑神经疾病及其程度后施行。因在运动中可能发生低血糖、心绞痛、心律失常,故必须事先对患者进行发作时紧急处理教育,并在口袋中备以相关药物,医师也必须做好事先的急救处理准备。因此要求在制定运动处方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医疗检查、物理检查和生活方式检查,并且在运动实施过程中定期反复进行这些检查,以判断运动疗法的效果及其安全性。 (1)医疗检查:运动时有可能发生各种疾病或使某些潜在性疾病显性化,故有必要在运动疗法开始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除需测定安静时的心电图和血压外,还必须通过运动负荷试验对运动时的反应进行正确评估。并检查眼底、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此外,骨关节排列和有无障碍等整形外科体格检查,对预防由于运动所引起的损伤也很重要。 (2)物理检查: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体形和身体适应性。测定体形的项目除身长、体重、基础代谢率外,尚需通过特殊仪器推测体内脂肪含量以及通过腹围/臀围比值、CT、超声波测定内脏脂肪面积与皮下脂肪面积比等判断体内脂肪分布。从渐增式运动负荷试验的成绩所得到的心电图和血压的反应以及呼出气的气体分析结果,可为决定安全而有效的运动强度提供有力的参考信息。此外,支持自己身体的肌力、柔软性等作为评价身体适应性的指标也可列为测定项目。 (3)生活方式检查:在制定运动处方前,应调查患者的职业和工作以外余暇时间的如何支配以及对运动的爱好,尤其是要调查一日或一周的活动项目及实施时间,从而根据个人的生活方式制订出合理的运动处方。另外,以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和脂肪肝为主的一系列多元代谢综合征也可称为“生活习惯病”,一般认为其原因是生活方式紊乱,故改变其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防止这些综合征根本性目标。 脂肪肝患者进行体育锻炼时应从实际出发,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为本人爱好而又易坚持做到,运动量适合本人身体条件,运动强度达到有效心率限度,同时需要考虑安全问题(如患者的体力、心肺功能的承受能力、环境、场地的设施)和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如体重下降范围、体脂分布和肝内脂肪改善程度),即将安全、效果与兴趣三者统一起来进行科学锻炼。
花粉在日本有“黄金般食品”的美誉,被欧洲称为“全新营养性食品”,是受到世界各国器重的天然补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研究花粉的国家。 花粉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天然花粉,即蜜蜂采集的蜜源花粉,另两种是“蜂粮”和人工花粉。目前市场上研制的花粉食品及花粉滋补营养药品,采用的是蜜蜂采集的花粉。花粉不仅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营养价值极高的天然补品,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国际上曾掀起了一股花粉热。经常适量服用花粉,可以增强体力和精力,能降低胆固醇,防治脑血管硬化和高血压病,并可调节新陈代谢,治疗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肝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脑卒中后遗症、贫血等疾病,对延年益寿、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有良好的效果。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花粉具有护肝保肝、抗脂肪肝作用。花粉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脂肪酸、黄酮类、萜烯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具有抗炎、抗溃疡、镇静、利尿、增强毛细血管强度、提高心肌收缩力,而且还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多种药理作用。花粉对四氯化碳及硫代乙酰胺所致大、小鼠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实验治疗组肝内甘油三酯蓄积量显著低于肝损对照组,蜂花粉可明显抑制大鼠肝中胆固醇的升高与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在应用花粉制剂防治脂肪肝中,需要提醒一点的是,青少年尤其少年儿童不宜服用花粉制品,以免促使性早熟。
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加体力消耗,避免养成久坐少动的习惯,控制体重增长,肥胖者可用各种方法减肥。除了急性黄疸型肝炎应卧床休息外(黄疸退后便可起床)。休息方式以动静结合为宜。可散步,活动四肢,做气功,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以改善各脏器的血液循环,增加肝脏血流量,改善肝脏对脂肪的代谢,有利于防止脂肪肝的发生。根据病情和体力,在肝炎的恢复期可以做些适当的家务事。劳动强度以不感到疲倦为准。一旦感到疲乏,即应停止作业,适当休息。只吃不动,只睡不干活,摄入多消耗少,人就容易肥胖。而肥胖又是脂肪肝的一个重要信号,所以预防脂肪肝一定要控制体重,切莫发胖,最好能定期测量体重。
黄精,又名太阳草,俗称野生姜,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滇黄精、黄精、囊丝黄精或卷叶黄精等的根茎。黄精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益气补脾、养阴润肺等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黄精有抗脂肪肝、降低血糖及降低血压的作用,并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黄精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水平,并改善动脉粥样斑块病灶。 黄精用于食疗药膳的方法很多,熬煮黄精粥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也可以煎汤内服,若单味应用,则用量可适当大一些,可取15~30克(鲜品者可取量30~60克)。还可以配伍有关药食兼用之品制成适合于家庭的药膳、菜肴等,如黄精面、黄精煲兔肉、黄精山药炖猪肘,均有较好的食疗效果。中医认为:“阳衰阴盛人服之,每致泄泻痞满。”因此,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忌服。
甘草,俗称蜜草、甜草、粉草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或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甘草性平,味甘,归脾、心、肺经。有补益心脾、润肺止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等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甘草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甘草柴胡合剂具有明显的抗肝损伤作用,并加速修复。表现在组织学上气球样变和脂肪样变的数量与严重程度大为减轻,坏死区很快得到修复,肝细胞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趋于正常,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明显下降。 在实际运用甘草防治高脂血症以及伴发单纯性脂肪肝时,须注意以下两点:①实证中满腹胀忌服。甘草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麻黄碱、芫花、甘遂合用时,毒性会增加,应用要慎重。②在防治高脂血症、脂肪肝等中老年常见病症中,甘草日用量为3~5克,尤其是老年人每日用量不宜超过5克。大量或长期服用会出现水肿、高血压、低血钾等类似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这点也应予以充分重视。
按摩可调整肝脏代谢功能,减少脂肪在肝组织细胞内的贮积的功效。适用于不伴炎症、无明显肝硬化征象的脂肪肝患者。具体方法如下: (1)患者取俯卧位,施术者坐于患者的一侧,以大拇指沿着患者背部膀胱经,先自肝腧穴起,推至肾腧穴止。然后再从肾腧穴返回肝腧穴处,如此往返,持续3~5次。手法移动需缓慢,力度应适中。 (2)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坐于患者的一侧,用手掌轻揉患者的右胁部及上腹部,持续10分钟左右。 (3)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以大拇指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穴,每个穴位持续数十下或百余下。 (4)患者取坐位,施术者以大拇指揉天宗、内关穴,各持续数十下。 (5)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立于患者的身后,以单手拇指沿患者右侧肩胛骨的上方,自内端推向外端,然后沿右侧肩胛骨内侧缘的内方,自肩胛骨的内上角起,推自肩胛骨的下角处。推法应缓慢进行,每分钟不超过15次,持续数十下。最后拿肩井穴,左手拿右侧,右手拿左侧。当右手做拿法时,左手放松。左手做拿法时,右手放松。如此一拿一放,持续十余下或二三十下。
脂肪肝患者在开始运动前,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排除各种可能的合并症或并发症,以此确定自己的运动量。具体运动以尽可能动员全身肌肉的中等量有氧项目为主,即最大强度的50%前后,心率达到一定标准(170-年龄/分钟),并根据运动强度决定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15~60分钟)和实施的频率(每周3~5次)。同时注意运动疗法消耗热量有限,应与饮食疗法等并用,并坚持预备和整理活动以防运动损伤,运动量应由小到大,缓慢递增,同时向患者交待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许多研究表明,对肥胖者运动减肥比节食减肥更重要,其原因为运动减肥去除的主要是腹部内脏脂肪,而腹部内脏脂肪性肥胖比皮下脂肪性肥胖更易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和脂肪性肝炎等恶性疾病。营养不良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脂肪肝以及伴有严重的心、脑、肾和肝功能不全的各种脂肪肝患者均应适当限制活动量,而急性脂肪肝患者则需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由于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背景、身体适应性、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所以要掌握患者的特点,分析其发生脂肪肝的病因和诱因,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运动方法指导。因此,脂肪肝患者,特别是高龄者的运动疗法,应在评价有无心脏疾病、肺疾病、骨、关节疾病或脑神经疾病及其程度后施行,因在运动中可能发生低血糖、心脏病发作,故必须事前进行发作时紧急处理教育。并且在运动实施过程中定期反复进行各项检查,以判断运动疗法的效果。 脂肪肝患者运动锻炼所消耗的能量多少取决于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实施的时间带和实施的频率这5个基本要素,故实施运动疗法应方法合理可行,以免使病情恶化。为了使运动疗法安全、有效地实施,应以运动前记载的各项检查结果为基础,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最好由医生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在开始运动前要有一个准备阶段,时限一般为10~15天,可以做一些轻便运动,调整呼吸运动,使心血管功能逐步增强。待身体适应体力活动后,就可逐步过渡到选择强度较大的肌肉锻炼和时间较长的耐力锻炼为主的运动项目。并且要重视运动后的放松活动。
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个养病的环境,生活上调养是不可缺少的。 肝病患者要注意休息是必要的,但并不意味着整日卧床休息。起居有时,避寒暑,劳逸结合。急性期宜卧床休息,恢复期要注意适当活动。更重要的是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则耗伤气血,会使肝脏生理功能负担过重,以致脏腑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使正气虚弱,病程延长。同时还要注意节欲保精,在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以及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及初愈后,都不应过多进行性生活,这对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由于疾病的影响,体内常有一些代谢废物排出,尤其是夏季或剧烈活动,出汗比平常增多,皮肤上的油质与汗液、灰尘混在一起,形成污垢,阻塞汗腺的开口,使排汗不畅,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使细菌生产繁殖,特别是出汗较多时,更感黏腻不适,较长时间不洗澡的人,身上可散发出一种酸臭的气味,有时还会引起汗斑、毛囊炎、疖、痈、脓疱疹等皮肤病。因此,要注意经常洗澡,保持个人卫生的整洁。 肝病患者还要经常换洗和晾晒衣服,并要注意不要在大汗时脱衣服。汗后及时换洗衣服。更不宜久穿紧身衣,要随天气的变化经常更换衣服。穿着舒适,有益健康。 要经常剪手指甲,勤洗手。劳累之时,脚宜用温水浸泡,冬天要注意保暖,有出血点时要注意及时治疗,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室内外环境卫生,可用84消毒液点洒在室内,也可用卫生香点燃,以见紫烟缭绕,芬芳飘逸,清洁空气,香雅提神,有益于室内的环境卫生,但对于有慢性病的人或对气味过敏者不宜使用。 肝病的病程有时会时间很长,有些人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或者有病乱投医或者偏信所谓的单方验方,结果常常事与愿违。是滞可以用药,应当遵循医生的医嘱,过多过滥地服用某些药物,即使中毒以后也不晓得。有时为配一两味奇异的草药,不得不终日奔波,反倒得不偿失。
愈肝汤 【方源】 《“愈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李继圣.江苏中医,2001,22(7):23]。 【组成】 生黄芪30g,白术15g,黄精30g,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2g,丹参20g,焦山楂15g,陈皮10g。 腹胀甚者加炒莱菔子、川朴;胁痛甚者加金铃子散;纳差者加砂仁;便溏者加云苓;黄疸者加茵陈、金钱草;牙龈出血加茅根、仙鹤草;失眠加夜交藤。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两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复查肝功能和乙肝五项、HBV DNA。 【功效】 益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验案】 王某,男,52岁,工人,1996年8月初诊。 主诉:右胁胀痛,纳呆,乏力年余,形体日渐消瘦1个月。 病史:曾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服中药200余剂,疗效不显,近1个月病情逐渐加重。 检查:面色暗黄,精神不振,心烦失眠,胃纳差,大便溏,小便黄,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细。肝区有压痛、叩击痛。肝功能检查:ALT 189U/L。乙肝五项检查:“大三阳”。HBV DNA(+)。B超检查:提示肝脾肿大。 中医诊断:胁痛(肝郁气滞,脾虚不运)。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健脾。 方药:生黄芪30g,白术15g,黄精30g,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2g,丹参20g,焦山楂15g,陈皮10g,砂仁10g,云苓15g,延胡索15g,夜交藤3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连服10剂,胁痛减轻,饮食增加。 三诊:再服10剂,睡眠可,精神振作,大便成形,形体渐丰。 四诊:又服10剂,肝功能正常。 五诊:连服上方3个月,复查乙肝五项和HBV DNA转阴。后追访半年,两次复查肝功能正常,乙肝五项及HBV DNA阴性,至今未复发。 【按语】 乙型肝炎可由于湿热病毒侵袭,久恋不解,损伤肝脏,肝失疏泄条达之性,肝气郁滞,由肝及脾,脾失健运之职,出现胁痛、纳呆、便溏、乏力之症,治疗以疏肝健脾为其正法。方取生黄芪、白术、黄精益气健脾,以补后天之本;柴胡、白芍、枳壳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肝郁日久必然使肝之血络瘀滞不通,故用丹参、焦山楂、陈皮理气活络。诸药合用,能使肝气得疏,肝络得通,脾气健运,食欲增,胁痛止,肝功能恢复,病毒清除。
乙肝解毒汤 【方源】 《乙肝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200例》[柏承宗.山西中医,2002,18(6):20]。 【组成】 生黄芪30g,薏苡仁15g,芡实15g,白豆蔻6g,木香6g,青皮15g,大贝母10g,杏仁6g,赤芍15g,丹参15g,泽泻15g,桔梗10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升麻30g,败酱草30g。 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化痰。主治乙型肝炎。 【验案】 李某,男,58岁,1999年4月20日初诊。 主诉:右胁隐痛5年,近期加重。 病史:患乙型肝炎5年。 检查:面目微黄,纳差,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肝功能:ALT 88U/L,TBIL 26μmol/L,DBIL 8μmol/L,TTT 10U。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B超:肝脾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胁痛。 西医诊断:乙型肝炎。 治则: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方药:乙肝解毒汤减去黄芪加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0g,柴胡10g,延胡索15g,川楝子10g,茵陈30g,虎杖20g,栀子10g,生大黄(后下)5g。 二诊:连服25剂后,自觉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正常。嘱患者坚持服用上方。 三诊:两个疗程后,复查肝功能正常。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随访2年,情况良好,肝功能及乙肝五项复查正常。 【按语】 治疗本病可以清热解毒,利湿化痰活血,扶正祛邪相结合,才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清除乙肝病毒,降低乙肝病毒活性,达到保护肝细胞的目的。方中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升麻、败酱草等清热解毒,有消炎、降低血清转氨酶和较强的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又有促进HBeAg转阴的作用;泽泻、薏苡仁、芡实、大贝母、杏仁、桔梗、木香、青皮、赤芍、丹参等利湿化痰活血,有保护肝细胞,防止肝硬化,又有促进表面抗原转阴的作用;黄芪补气,扶正祛邪,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保护肝细胞,恢复肝功能有较好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