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儿也要防脂肪肝?

为什么小儿也要防脂肪肝?

  脂肪肝是中老年肥胖及嗜酒者的常见病。但近年来发现,小儿患脂肪肝也不在少数。从母亲妊娠期就应着手预防小儿肥胖,不要营养过度使胎儿和母亲体重过重。出生后要母乳喂养,按需哺乳,不要强求小儿过量进食,特别应纠正希望小儿越胖越好的想法,从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少吃糖果、糕点等甜性零食和干果类食物,不暴饮暴食,并培养爱好运动的习惯,防止青春发育前期及发育期肥胖。   由于人的一生中任何时期均可发生肥胖,因此,肥胖病的预防应是长期的、持久的任务,科学合理的饮食制度、及时纠正不良饮食及生活嗜好以及长期坚持中等量的体育锻炼,为预防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目前,小儿脂肪肝最常见的病因就是饮食不合理,即营养过剩造成过度肥胖而出现脂肪肝,过度肥胖的儿童有20%~30%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调查还发现,凡过度肥胖儿65%~80%喜爱肉食,更易导致脂肪肝。治疗儿童脂肪肝,以合理调整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为主。   在膳食结构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多食牛奶、鱼类、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尽量少摄取猪肉、牛肉食物,以保护和促使已损伤的肝细胞恢复和再生。   (2)限制饮食总热量,主要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因为这些营养物质超过热量和代谢需要时,就会变成脂肪储存。   (3)应注意调节供给足量的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多吃含糖量低的新鲜蔬菜、瓜果,如芹菜、菠菜、小白菜、黄瓜、冬瓜、竹笋、番茄等。对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在寻找和消除病因的同时,多注意饮食结构改善,保证合理营养及热量。

脂肪肝 2021-07-20
治疗乙肝的秘方-益气养阴解毒汤

治疗乙肝的秘方-益气养阴解毒汤

益气养阴解毒汤   【方源】   《“益气养阴解毒汤”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64例》[秦广凤.江苏中医,1999,20(1):23]。   【组成】   黄芪15~20g,党参12g,当归10~12g,枸杞子12g,白芍10g,生地10g,北沙参12g,麦冬10g,茵陈20g,蒲公英30g,虎杖12g,生麦芽30g。   肝郁化火,口干口苦者加丹皮10g,栀子10g;面目发黄,小便短赤者重用茵陈30g,加车前子10g,碧玉散(包)30g;胁痛如刺加莪术10g,凌霄花6g;脾肿大加牡蛎30g,鳖甲10g。   每日1剂,二煎混合,分4次温服。   【功效】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验案】   王某,男,42岁,航运公司职工,1989年9月8日初诊。   主诉:肝区隐痛,头昏,乏力纳减3个月。   病史:患者于1987年患肝炎,经治疗后基本稳定。肝功能:TTT(-)、ZnT(-),ALT 144U/L,A/G 4.8/2.7。B超:肝内光点较密。某医院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先后易医数人,分别投以清热解毒、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剂,共服60余剂。患者现仍自感头晕加重,胁胀痛,神疲肢倦。肝功能:ALT>200U/L,GGT 180U/L。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遂来我院诊治。   检查:目干涩,时有失眠多梦,腰酸痛,五心烦热,舌红苔薄黄腻,脉细弦数。肝肋下1.5cm,剑突下3cm,质II度,压痛(+),脾未触及,两手肝掌。   中医诊断:胁痛(气阴两虚,肝肾不足,夹有湿热)。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   治则:益气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益气养阴解毒汤。每日1剂,混合后分4次温服。   二诊:调治1个月余,上述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已正常,但偶有上腹不适。原方去生地,加陈皮10g,3日服2剂。   三诊:调治两个月余,诸症消除,肝功能正常,乙肝五项指标均转阴。   【按语】   益气养阴解毒汤中黄芪、党参益气健脾,防止肝糖原减少,改善肝细胞营养,促进肝细胞再生,尤以黄芪中的氨基酸、生物碱等具有抗病毒及促进抗体形成的作用;黄芪多糖具有抗肝损害,抗感染的作用。当归、白芍、生地、麦冬、枸杞子、北沙参等养阴柔肝,养肝之体,有减轻肝细胞坏死及变化,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及促进肝细胞再生,延长抗体存在的时间,阻断病情慢性化发展的作用。茵陈、虎杖、蒲公英清热利湿,护肝、抗乙肝病毒。生麦芽疏肝健脾。诸药相伍,共奏益气养阴解毒之效。

乙肝 2021-07-20
治疗乙肝黄疸为主的秘方-乙肝康复汤

治疗乙肝黄疸为主的秘方-乙肝康复汤

乙肝康复汤   【方源】   《乙肝康复汤治疗乙型肝炎300例》[郝现军.天津中医,2001,18(2):10-11]。   【组成】   当归10~20g,白芍15~30g,柴胡12~35g,白术10~30g,茯苓15~30g,丹参30g,丹皮10~20g,白豆蔻10g,神曲15~30g,薄荷10g,重楼15g。   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3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及乙肝五项。如肝硬化、脾肿大,可1个月复查1次肝脏B超。   【功效】   疏肝理气,健脾除湿。主治乙型肝炎。   【验案】   王某,男,42岁,农民,1990年2月初诊。   主诉:身体、面目肌肤发黄,乏力,恶心纳差,肝区疼痛半个月。   病史:经某医院化验肝功能示:TBIL 35μmol/L,ALT 150U/L。乙肝五项“大三阳”。   检查:身目黄染,肝区疼痛,乏力,纳差,恶心,口干苦,腹胀,舌淡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黄疸(湿热蕴结肝胆)。   西医诊断:乙型肝炎。   治则:清泄肝胆湿热。   方药:柴胡15g,茯苓30g,藿香15g,大黄5g,茵陈60g,栀子15g,黄芩15g,半夏15g,泽泻15g,车前子15g,白茅根30g,丹皮15g,郁金15g,焦三仙各15g,重楼15g,白豆蔻10g。   二诊:服药10剂,大便日行3~4次,恶心消除,口干苦减轻,黄疸已退,肝区疼痛减轻,饮食增加,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沉弱,仍腹胀,乏力。TBIL 7μmol/L,ALT 28U/L。此时湿热消退大半,转用疏肝健脾,兼以清肝利胆,活血化瘀之法。处方:当归15g,赤白芍各15g,柴胡15g,白术15g,茯苓30g,丹皮15g,茵陈30g,神曲15g,川芎15g,重楼15g,栀子15g,白豆蔻10g,丹参30g,三七(冲服)5g,延胡索15g,枸杞子20g。   三诊:上方进20余剂,饮食基本正常,腹胀及口干苦消失,大便日1次,身觉有力,肝区疼痛基本消失,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沉细。继用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法。处方:黄芪20g,当归15g,赤白芍各15g,柴胡15g,白术15g,茯苓30g,丹皮15g,焦三仙各15g,大黄15g,重楼15g,白花蛇舌草30g,丹参30g,栀子15g,郁金15g,甘草6g,三七(冲服)6g。   四诊:上方加减再进110剂,复查肝功能正常。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s(+)。   【按语】   乙肝康复汤中柴胡、当归、白芍、薄荷、白豆蔻疏肝理气,研究证实,柴胡、当归具有明显的保肝利胆作用,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使ALT和AST降低。白术、茯苓、神曲健脾和胃;丹皮、丹参活血化瘀,丹参能改善肝血流,对急慢肝损伤有明显防治作用,可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防止肝硬化的发展。重楼清热解毒,研究证明,重楼对乙肝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乙肝 2021-07-20
脂肪肝如何预防?

脂肪肝如何预防?

脂肪肝尚无特效药可治,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将堆积在肝细胞的脂肪去除掉。如果发现自己就是脂肪肝患者,也不必惊慌失措,脂肪肝患者最重要的是找出致病的原因再加以改善。脂肪肝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患者不可不提高警惕,因一旦招惹了脂肪肝,表示自己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已经出现问题。预防胜于治疗,不想成为脂肪肝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均衡,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同时,要进行适量的运动和休闲活动。   (1)预防脂肪肝意义重大。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由此“病从口入”又有了新的含义,即因膳食失衡、过度饮食、营养过剩会导致一系列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有禄就应吃,有吃就是福”的观念至今仍根深蒂固,这也导致许多富裕起来的人们形成了错误的饮食习惯,饮食过量,肉食过量,喜欢吃煎炸、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蔬菜水果摄取量少。由于不良饮食习惯而造成的肥胖病、糖尿病、痛风以及因肥胖而伴发的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动脉血管硬化、脑卒中、猝死等,这些对人的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据调查,膳食失衡、饮食不节引起的疾病已经成为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如今对“病从口入”的理解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食品的清洁卫生,而是必须包括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纠正错误的饮食观念,提倡合理均衡的膳食。   (2)严格控制饮食。饮食是供给人体营养的物质基础,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保证生命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合理的饮食对于防治肝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还不了解或不甚了解如何树立科学的食物消费观念,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以致一些与饮食有关的疾病,如肥胖症、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病等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吃”出来的病,正在悄悄而又严重地危害着我国居民的健康。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向社会推荐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其中的8条原则,正是指导人们从饮食上预防脂肪肝的重要措施: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④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⑤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⑥吃清淡少盐的膳食。⑦如饮酒应限量。⑧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除了遵循以上8条原则外,饮食预防脂肪肝尚需做到三餐合理、饥饱适当。切忌暴饮暴食、嗜食、偏食、挑食,并且要做到少吃零食。   (3)重视运动锻炼。一些脂肪肝患者生性喜静、贪睡少动,平时缺少一定量的运动锻炼。运动可使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如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并能使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运动能提高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脂质的运转、分解和排泄。运动和体力活动可以使热能的消耗大大增加,有利于预防脂肪肝、肥胖症、高脂血症。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世界上的一切药物却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运动能促进神经、内分泌系统对新陈代谢的管理,促使脂肪的分解,以补充肌肉运动中消耗的热能。肌肉运动时,对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利用率增高,促使脂肪细胞释放出大量游离脂肪酸,使脂肪细胞内的含脂量减少而缩小“变瘦”。同时也使多余的糖被消耗,而不转化为脂肪,因而减少了脂肪的形成。因此,适度且具一定量的运动锻炼,可有助于防治脂肪肝、肥胖症、高脂血症。   (4)控制体重。单纯性脂肪肝多由肥胖症、高脂血症引起或并发,在脂肪肝患者中占约50%以上。当今,人群中出现的肥胖问题已日趋明显和严重,世界卫生组织肥胖问题工作组的专家警告说,人们变得越来越胖这一世界性趋势可能成为人类的一种灾难。人的体重增加,除生理因素外,主要是由于机体内生理功能和生化功能的改变而导致脂肪组织蓄积过多的状态,有时组织中水分潴留或肌肉发达等也可使体重增加。一般认为,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肥胖人除了容易发生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和心脑血管并发症外,肝胆疾病也是常见的并发症。肝组织活检表明,约50%以上的肥胖症患者合并脂肪肝,并且与胆囊炎、胆石症同时存在。对于肥胖来说,要从进食量的均衡、清淡、不过量做起,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就会有确实的防治效果。至于有效地控制体重,则应重视和加强运动锻炼以及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参加一定强度的公益活动或义务劳动。以最不显眼的广播体操而言,每天坚持出勤,认真规范地做2~3次,也可达到运动锻炼的目的。大多数肥胖属于单纯性肥胖,是由于摄入过多的高热能食物而不运动、消耗又少,导致脂肪多余积聚引起的。而且要看到,体重与胖瘦并非完全成正比,如举重运动员肌肉发达,身体超重,但并不算肥胖。而一些人体形瘦小,倒可能体内脂肪含量高,产生隐性肥胖。   (5)不酗酒。酗酒会破坏人体正常脂肪代谢,脂肪细胞堆积于肝脏发生脂肪肝。不饮酒或少饮酒,可以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饮酒有益于健康的说法,根本没有严谨的科学根据,根本不存在饮酒有安全量的问题”。因此,饮酒愈少愈好,最好不饮,特别是不要养成一个人单独饮酒的习惯。   (6)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糖尿病等许多疾病都可引起脂肪肝,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去除病因,也是预防脂肪肝的重要措施之一。   (7)慎用药。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期应用四环素、糖皮质激素、合成雌激素及某些降血脂药物,以防药物性脂肪肝。

脂肪肝 2021-07-20
治疗乙肝黄疸为主的秘方-加味茵陈汤

治疗乙肝黄疸为主的秘方-加味茵陈汤

加味茵陈汤   【方源】   《加味茵陈汤治疗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75例》[张小钦.中国民间疗法,2004,12(9):43-44]。   【组成】   茵陈50~80g,栀子15g,大黄10g,枳壳10g,厚朴9g,芒硝(冲服)6g,赤芍15g,焦山楂10g,丹皮10g,丹参15g,茯苓10g,滑石1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   【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主治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   【验案】   赵某,男,29岁。   主诉:身目俱黄,小便黄,逐渐加重3天。   检查:身目俱黄,困倦,乏力,胁痛,恶心,呕吐,腹部痞满,便秘尿少色黄。乙肝五项:HBsAg(+),抗-HBc(-),HBeAg(-),抗-HBe(+),抗-HBc(+)。肝功能:ALT 1052U/L,TBIL 145μmol/L。   中医诊断:黄疸。   西医诊断:急性黄疸性乙型肝炎。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药:茵陈60g,栀子15g,大黄10g,枳壳15g,厚朴9g,芒硝(冲服)6g,赤芍15g,山楂10g,丹皮10g,丹参15g,茯苓10g,滑石10g,郁金12g,竹茹9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二诊:2周后,身黄基本消失,仅目、面尚黄,小便色淡,大便为黄软便,胁痛减轻,食欲明显改善。ALT 198U/L,TBIL 32μmol/L。继续按原方治疗。   三诊:继续治疗至1个月后,各项指标均达到临床痊愈而出院。   【按语】   茵陈汤为《伤寒论》中之名方,其中茵陈清热利湿,为除黄之要药;栀子、大黄清热泻下。加用枳实、厚朴、芒硝则通腑泻下;赤芍、山楂、丹皮、丹参活血化瘀;茯苓、滑石渗湿,使湿热从二便而去,黄疸消退。现代医学认为,茵陈及所含的羟苯乙酮具有显著的利胆的作用;栀子清热,并对胆红素增高有轻度的抑制作用;大黄有利胆,消灭杀菌的作用,还可使HBsAg转阴。有研究证明,茵陈汤具有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微循环的障碍,降低血清转氨酶活力等作用。在茵陈汤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腑泻下等药物治疗黄疸,有利于黄疸消退,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乙肝 2021-07-20
孕妇如何预防脂肪肝?

孕妇如何预防脂肪肝?

妊娠期出现的脂肪肝包括妊娠呕吐引起的脂肪肝和晚期妊娠引起的急性脂肪肝。前者见于孕妇出现严重而长时间的呕吐后,可有饮食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的表现,补充足够的热量及营养物质后肝损伤即可消失。随着妊娠呕吐的缓解与控制,肝功能损害和脂肪肝均可完全复原。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少见,一般发生于初期妊娠的第7~9个月。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静滴入剂量四环素后起病,可迅速发生肝功能衰竭。该病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作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急性脂肪肝常可迅速康复,从而保住母婴生命,自然分娩、引产只会加重病情,故有弊无利。预防呼吸道感染以及避免使用四环素可能有助于减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生。

脂肪肝 2021-07-20
治疗乙肝的秘方-扶正解毒汤

治疗乙肝的秘方-扶正解毒汤

扶正解毒汤   【方源】   《扶正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2例》[张廷伟.陕西中医,1998,19(7):324]。   【组成】   黄芪、丹参、白花蛇舌草各30g,党参、鸡血藤、虎杖各20g,女贞子15g,柴胡、赤芍、甘草各10g。   肝区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肝脾肿大者加鳖甲;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等。   服药期间,每月复查1次肝功能及乙肝五项,3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   疏肝健脾,解毒化瘀。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验案】   孙某,女,36岁,职员。   主诉:右胁隐痛,乏力,食少腹胀,恶心1年余。   病史:1993年6月在职工健康体检时被医院确诊为乙型肝炎,治疗1年疗效甚微,于1994年8月来我科门诊治疗。   检查:舌红,苔薄微黄,脉弦细。肝功能:TTT 10U/L。乙肝五项:HBsAg、HBeAg及抗-HBc均为阳性。   中医诊断:胁痛。   西医诊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治则:益气健脾,解毒疏肝。   方药:黄芪、丹参、白花蛇舌草各30g,党参、鸡血藤、虎杖各20g,女贞子15g,柴胡、赤芍、川楝子、鳖甲、甘草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10天后,肝区隐痛明显减轻,食欲增进,继上方加减连续服用1个疗程。   三诊:1个疗程后,诸症消失,肝功能复查正常。HBsAg,HBeAg、抗-HBc均为阴性,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   扶正解毒汤中黄芪、党参补气健脾,能调整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解毒功能;虎杖、白花蛇舌草解毒化瘀,抑制病毒繁殖,清除体内湿热疫毒之邪;柴胡、丹参、赤芍、鸡血藤疏肝解郁,理气活血,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肝组织纤维增生;女贞子补益肝肾,能减轻线粒体和内质网变性并加强肝脏解毒;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合用,祛邪与扶正并施,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滞邪,开郁而不热,化瘀而不猛,刚柔相济,相得益彰。故湿除毒解,瘀血可消,脾气健运,邪去正安,则病自愈。

乙肝 2021-07-20
脂肪肝患者为什么要节制饮酒?

脂肪肝患者为什么要节制饮酒?

一些研究者认为安全饮酒的界限为每周不超过3瓶啤酒,并给肝一个休息日。但这种所谓安全饮酒也有不少弊病:①饮酒有个体差异性,对某些人来说饮酒量并没有减少。②少量饮酒者随着饮酒量的增加危险性也在增加。③女性即使较少量的饮酒,也可能会产生各种损害,妊娠时危险性更大。④饮酒的影响不仅是饮酒量,还有很多因素,如体重、个人体质、酒精扩散速度、饮酒类型、有无进食、酒的种类等,因而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所以许多学者提出最好不使用安全饮酒量这一名词,即尽可能不要饮酒。   由嗜酒而引起的脂肪肝,在西方发达国家最为常见,近年来我国有增加的趋势。研究发现,造成酒精性肝病的时间约10年。开始肝硬化的时间是15年,进行性肝硬化则需20年以上。一人平均每天饮入180克酒精,在25年后可诱发肝硬化。酒精进入人体后,在肝脏内经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最终转化为甘油三酯。长期大量饮酒必然会有大量甘油三酯堆积在肝脏之中,逐渐形成脂肪肝。显而易见,本症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就是戒酒。戒酒会使酒精性脂肪肝停止向前发展,并有可能恢复正常。若继续饮酒,则脂肪肝有可能转化为肝硬化,甚至发展成肝癌。大量饮酒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及解毒功能。饮酒者喝下25克白酒,含有40%~60%的酒精,足够使肝脏忙碌2个小时来进行解毒处理。肝脏努力地对酒精进行分解,一旦分解不及或工作疲劳就会引起肝细胞损害。当肝细胞中形成各种大小脂肪球时,细胞就会膨胀起来,肝细胞的生理功能便大大减退。酒里的主要成分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例如大量饮酒后引起急性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饮酒后迅速出现肝功能衰竭,都是常见的现象。酒精可促进肝内脂肪的生成和蓄积。长期过量饮酒的人常常发生脂肪肝,对于原有肝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所以,脂肪肝等比较重的肝病患者是要禁酒的,也不能喝含有酒精的啤酒。喝啤酒的人常常狂喝暴饮,酒精的摄入总量也很可观。酒精对人体内脏的危害以肝脏最严重,主要是破坏肝细胞的新陈代谢,减少肝糖原的合成,使肝内脂肪聚集,随之出现肝脂肪变性,形成脂肪肝和肝细胞发生慢性酒精中毒,细胞炎性变化,最后并发肝硬化。   酒精破坏肝细胞的新陈代谢,减少肝糖的合成,使肝内脂肪聚集,随之出现肝脂肪变,形成脂肪肝或肝细胞发生慢性酒精中毒和细胞炎性变化,导致酒精性肝炎,最后并发肝硬化。研究表明,正常人一般每日饮酒精40克,即相当于100克40度的白酒,连续饮酒5年就会引起肝病。已患有肝脏疾病的人如果饮酒,极易使肝病恶化。例如乙肝表面抗原长期阳性的患者,如长期饮酒可导致肝硬化,并可促发肝癌。又如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已经受损,对酒精有代谢功能的各种酶活性降低,肝脏解毒功能减弱,这时,即使只喝少量酒精,也会对肝脏产生严重后果。

脂肪肝 2021-07-20
治疗乙肝黄疸为主的秘方-水桃十味汤

治疗乙肝黄疸为主的秘方-水桃十味汤

  水桃十味汤   【方源】   《自拟“水桃十味汤”治疗乙型肝炎35例疗效观察》[潘永华,等.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48):14-15]。   【组成】   水黄连10g,洋桃根30g,虎杖20g,重楼15g,赤芍60g,郁金10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白茅根15g,白芍15g。   每日1剂,水煎服,日分2次内服。门诊患者可用上药做成梧桐子大小蜜丸,每次6g,每日3次。有肝硬化腹水者加安体舒通;总蛋白低者补充白蛋白;有黄疸者补充能量合剂。12岁以下小儿药量适当减少。   【功效】   疏肝理气,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治乙型肝炎。   【验案】   张某,男,28岁,工人,1999年5月10日就诊。   主诉:身目俱黄,右胁下隐痛1年半,加重7天。   病史:患者先后在乡卫生院、市医院、个体诊所等处多次诊治,效果不佳。   检查:右胁下隐痛,腹胀,身目俱黄,头昏乏力,恶心呕吐,大便干结,小便黄如浓茶,纳呆,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体温37.2℃,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64mmHg。心肺无异常,肝在肋下3cm,腹部有移动性浊音,下肢轻度水肿。肝功能:TBIL 312μmol/L,DBIL 176μmol/L。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B超:肝大,肝腹水,感光点增粗。   中医诊断:黄疸。   西医诊断:病毒性乙型肝炎(活动期)。   治则:清热解毒,利胆退黄。   方药:水桃十味汤加减。水黄连10g,洋桃根30g,虎杖20g,重楼15g,赤芍120g,郁金1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白茅根15g,白芍15g,炮山甲10g,地耳草20g。每日1剂,分2次内服,1个月为1个疗程。配合西药安体舒通40g,口服,每日3次;肌苷片0.4g,口服,每日3次。在必要时补充能量合剂。   二诊:1个疗程后,复查肝功能:TBIL 120μmol/L,DBIL 34μmol/L。乙肝五项:HBsAg、抗-HBc阳性,但HBeAg转阴。患者因经济困难,住院1个月后,带药回家治疗。   三诊:服药3个月后,TBIL 18.4μmol/L,DBIL 11μmol/L。乙肝五项:HBsAg阳性。现右胁下隐痛消失,周身俱黄已全部消退,腹水消除,精神转佳,饮食正常,二便正常。9月中旬再次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乙肝五项仅抗-HBs阳性,现已返单位上班。   【按语】   本方是采用土家族民间治乙型肝炎验方,组成基本方,定名为“水桃十味汤”。方中以水黄连、洋桃根、重楼为主药,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退黄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黄连有抗病毒作用,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幽门螺杆菌均有很强的抑菌作用。水桃十味汤不仅对乙型肝炎有效,对甲型肝炎、丙型肝炎均有很好的疗效。

乙肝 2021-07-20
为何脂肪肝患者的维生素不可少?

为何脂肪肝患者的维生素不可少?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它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或合成的量很少,不足以满足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由食物或药物提供。   与脂质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相关的维生素主要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实验动物饮食中缺乏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可引起肝小叶中央区脂肪变性、甚至坏死,而及时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的酵母或维生素E可防治肝细胞脂肪变性、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肝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发生。此外,维生素E对不饱和脂肪酸有抗氧化作用,可阻止血液中的氧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合,从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脏病的发作次数。胡萝卜素由于它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预防脂肪肝患者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及肝纤维化。长期服用维生素C可使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从而可防治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因各种原因致病的脂肪肝,特别是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机体可因脂肪组织堆积,饮食中又缺少维生素以及肝脏对维生素摄取代谢障碍和消耗增多,导致肝组织内维生素缺乏。因此,通过饮食途径额外补充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维生素E以及β胡萝卜素等有助于防止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黄、绿色蔬菜类和水果类是补充维生素的优良食品,通过饮食补充充足的维生素有助于防治脂肪肝。必要时可以通过药物来补充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等。

脂肪肝 2021-07-20
治疗乙肝黄疸为主的秘方-益肾解毒汤

治疗乙肝黄疸为主的秘方-益肾解毒汤

益肾解毒汤   【方源】   《益肾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69例》[曾毅,等.四川中医,1998,16(9):17]。   【组成】   黄芪、党参、淫羊藿、板蓝根各30g,白术、草河车、巴戟天、淡苁蓉、虎杖各15g。   急性黄疸性加茵陈、夏枯草各30g;慢性迁延性加女贞子、丹参各30g;慢性活动性加鳖甲15g,白花蛇舌草30g。   每日1剂,煎汤分3次温服,两个月为1个疗程。儿童剂量酌减。   【功效】   补脾益肾,清热解毒。主治乙型肝炎。   【验案】   陶某,女,38岁,1991年5月初诊。   主诉:心悸面黄,疲乏腰痛,纳少便溏1个月。   病史:患者1个月前体检,发现HBsAg(+)。   检查:舌淡胖有齿痕,苔淡黄,脉细无力。   中医诊断:黄疸(脾肾两虚兼湿热阻滞)。   西医诊断: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   治则:健脾益肾,佐以利湿解毒。   方药:益肾解毒汤加减。   二诊:两个月后,神疲乏力、腰痛、便溏纳少、尿黄诸症基本痊愈。复查肝功能、乙肝五项,指标全部正常。   【按语】   益肾解毒汤中巴戟天、淫羊藿、党参、白术具有补脾益肾扶正的功能,板蓝根、虎杖、甘草有清热解毒祛邪的功效。充分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将病毒彻底清除,是病毒能在肝细胞内持续存在难以阴转、病情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黄芪补气固表,能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T细胞功能,促进周围的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草河车等能增强巨噬细胞能力,虎杖、板蓝根能抑制病毒在体内繁殖。诸药协同治疗,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清除病毒的存在,达到治愈乙型肝炎的目的。

乙肝 2021-07-20
多饮水对脂肪肝患者有何好处?

多饮水对脂肪肝患者有何好处?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在体内有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饮水与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人体饮水不足,许多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发生障碍,结果不但易患病,也易衰老。但是过多饮水会使胃肠道、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增加,对身体也没有益处,所以饮水要适量。   对于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来说,每日摄入适量的水有助于肾脏功能的正常发挥以及减轻体重、促进肝内脂肪代谢。即使是伴有脂肪肝的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一般也无需通过限制饮水来防治腹水。但是食盐的用量应严格限制,以免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和腹水。那种认为“饮盐水有益于健康以及多喝水容易发胖”的观点均是错误的。   成人每日一般需饮水2 000毫升,老年人1 500毫升左右,肥胖者因体内水分比正常人少15%~20%,故每日需饮水2 200~2 700毫升,平均每3小时摄入300~500毫升。不要一次饮水过多,以免给消化道和肾脏造成负担。   营养过剩性脂肪肝患者饭前20分钟饮水,使胃有一定的饱胀感,可降低食欲、减少进食量,有助于减肥。而睡前饮水则可防止夜间血液黏滞度过高,减少心、脑卒中的发生。   现代人喜欢喝各种各样的饮料,而且人们的选择也异常丰富。其实最好的饮料却是最“原始”的白开水。牛奶、豆浆、各种饮料和汤都不能代替白开水。因为牛奶、豆浆以及各种饮料固然含有大量的水分,但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糖和盐分。蛋白质、糖和盐分进食过多,会增加对水的需要量。咖啡和浓茶更不能代替水,因两者都有利尿作用,多喝了有时会引起入不敷出,造成体内缺水,所以白开水是最经济、最健康的饮料。饮用水的最佳选择是白开水、矿泉水、净化水以及清淡的绿茶、菊花茶等。

脂肪肝 2021-07-20
治疗乙肝黄疸为主的秘方-活血复肝汤

治疗乙肝黄疸为主的秘方-活血复肝汤

活血复肝汤   【方源】   《活血复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40例》[谢建农.湖南中医杂志,2002,8(6):33]。   【组成】   丹参15g,赤芍15g,当归10g,郁金15g,柴胡6g,茯苓15g,白术10g,黄芪15g,平地木30g,石见穿30g,虎杖15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疗程为3个月。   【功效】   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养肝活血。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验案】   石某,男,46岁,2002年5月12日入院。   主诉:乏力纳差,恶心欲吐伴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10余天。   病史:两年前患乙型肝炎,经治疗后肝功能曾恢复正常。   检查:精神萎靡,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肝肋下1cm。舌暗红,苔黄腻,脉弦。肝功能:TBIL 56μmol/L。乙肝五项:HBsAg(+),抗-HBc(+)。   中医诊断:黄疸。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伴肝硬化。   治则:活血化瘀,益气解毒。   方药:活血复肝汤加减。   二诊:治疗39天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按语】   慢性乙型肝炎迁延难愈,是因为体内正气不足,毒邪久恋难祛,因此必须重视扶正祛邪的原则,扶正匡复正气有利祛邪,祛邪阻止病毒复制,有利于正气的恢复,故方中选用黄芪、白术、茯苓等益气健脾药物。若病程日久,患者使用过大剂量清热解毒、清热利湿药物,易造成脾肾阳虚,且肝功能难以恢复正常,可用干姜、吴茱萸、淫羊藿等温脾肾之药,以制寒凉之弊,有利于消除脾肾阳虚症状,有助于肝功能恢复正常。

乙肝 2021-07-20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脂肪肝?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脂肪肝?

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急性病毒性肝炎恢复期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肝脏氧化利用脂肪的能力低下,同时去脂因素缺乏而使脂肪外移减少,在此基础上,加之治疗肝炎时长期大量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采用高热量高糖饮食以及过分限制体力活动,终致并发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即所谓的“肝炎后脂肪肝”,进而加重原有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导致病变迁延不愈。   为预防肝炎后脂肪肝的发生,应注意做到:   (1)在肝炎恢复期,注意处理好休息和活动的关系,避免长期卧床,做到动静结合,不要使体重过分增加,避免肥胖。   (2)要恰当地安排饮食,避免营养过度,要适当地少吃脂肪类食品,但更重要的是不要过多地吃糖或其他甜食。这是因为糖类过多时,也会在体内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如果能注意做到上述两个方面,脂肪肝是可能避免的。   (3)依据肝炎病情,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如散步、踏自行车或其他形式的体育锻炼。   (4)同时加用益肝灵、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E、易善复等祛脂药物,这有助于防治肝内脂肪沉积。

脂肪肝 2021-07-20
治疗乙肝黄疸为主的秘方-培土抑木方

治疗乙肝黄疸为主的秘方-培土抑木方

培土抑木方   【方源】   《培土抑木法治疗乙型肝炎56例》[李全.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117):54-55]。   【组成】   黄芪30g,党参、白术、茵陈、丹参各20g,山药、茯苓、当归、赤芍、焦山楂各15g,生地、鸡内金各10g,甘草6g。   水煎服。10剂为1个疗程,2~3个疗程查肝功能1次。急症(包含住院)患者,予西药保肝、降酶等常规治疗。   【功效】   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主治乙型肝炎。   【验案】   罗某,男,24岁,于1993年9月12日住院。   主诉:目黄,乏力,纳差,腹胀满不适7天。   检查:查双侧巩膜黄染呈橘黄色,腹软,肝肋下右锁骨中线下1cm,质软,压痛(+)。肝功能:TBIL 3762μDBIL 8.262μmol/L,ALT 200U/L。乙肝五项:“大三阳”。   中医诊断:黄疸。   西医诊断:乙型肝炎。   治则:益气健脾,祛湿退黄。   方药:培土抑木方加虎杖、郁金、土茯苓各10g。   二诊:服用两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继服上方。   三诊: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均为阴性。   四诊:继服两个疗程后,停药观察,半年后查肝功能正常,乙肝五项仅抗-HBs阳性。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   培土抑木方重用黄芪、党参,可明显增强免疫能力,抑制变态反应,稳定细胞膜,促进肝细胞DNA、RNA合成,减轻肝毒性物质引起的病变,增强肝脏解毒能力,对肝细胞有作用并能诱生干扰素。黄芪、当归、党参、茯苓诸药还可抗纤维化,对肝硬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方中的四君子汤可促进肝细胞恢复,使肝细胞能量代谢趋于正常,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本方通过培补虚弱之脾土,可增强免疫能力,加快肝细胞修复。

乙肝 2021-07-20
对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水果多多益善吗?

对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水果多多益善吗?

我们应考虑膳食热量过剩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危害,应尽可能选用苹果、梨等含糖量低的水果,且量不能太多,必要时以萝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代替水果。尽量在餐前或两餐之间饥饿时进食水果,以减少正餐进食量。同理,富含蛋白质和钙的牛奶适量饮用有益于健康,但是睡前一杯牛奶因易导致热量过剩,对于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可能就不合适。      18.脂肪肝患者不宜吃哪些食物?      根据脂肪肝形成的病因及特点,脂肪肝患者不宜吃精制糖类、蜂蜜、果汁、果酱、蜜饯、奶油、巧克力、甜点心、动物油脂、肥禽、肥肉等糖类、甜食和高脂食物。因为过多的糖类可转变为脂肪,导致肥胖,促使脂肪肝形成。脂肪过高,热能难以控制,对减轻体重不利。此外,脂肪肝患者应忌酒,因为酒精不仅是热能的来源,而且过量饮酒可直接损害肝细胞,不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脂肪肝 2021-07-20
< 74 75 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