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壮志包青天》(又名《剑临天下》)是由金石、姚权执导,王学兵、范冰冰、李宗翰、李进荣、海清、陈宝国、王刚等联袂主演的历史侦探悬疑电视剧凤娘。该剧选取了包公的青年时代作为切入点,以“辽国使者被杀”为主线,共分为八个单元,讲述了包拯青年时期的坎坷经历。该剧于2005年1月在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播出。年轻气盛的包拯因无意得罪当朝太师,竟被诬陷卷入一桩惊天命案,庞太师奉旨监斩,八贤王刑场救驾,不料圣旨晚到,包拯丧命于冤案。包拯醒来,方知被人迷幻早已劫出牢笼。为报答舍命相救之恩,包拯为义女武鹤的灭门血案探寻真像,其时,京城疑案迭起,八贤王遣侍卫王朝查询包拯踪迹,不谙庞太师先行一步,令包拯再次置身险境。 八贤王获悉密报,深夜闯宫请下圣旨,再度救包拯于刀下。面对一桩桩诡谲险恶的凶案,包拯率展昭、公孙策决意微服私访,包母爱子心切一同前往,然而,所有线索均被人先前一步杀人灭口,包拯排查身边众人,结果令包拯目惊口呆,能为凶手提供线报者非八贤王而不能。 辽国公主傲雪在中原失踪,太子耶律惊雷欲因此挑起战事,探案途中包拯一行与傲雪不期而遇,失忆的傲雪却一见钟情黑头包拯,令随行武鹤满腹妒意。大侠展昭倾心于傲雪,包母伺机成全月下之好,不料错演一出“拉郎配”。 庞太师贴身护卫马汉再次听命于密室,八贤王得知包拯一行有难,急令王朝率队前往护驾,聪慧绝顶之包拯巧设玄机,将黑白卧底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王朝、马汉之个人恩怨在包拯晓以大义之时得以化解,两人均甘愿效力包拯,由此,庞太师勾结外邦意欲篡位宗室之阴谋大白于天下。 包拯追根朔源,不甘留下任何疑点。结果,令包拯当初陷入惊天命案的始作俑者竟是恩师——八贤王,其时八贤王为破解庞太师之阴谋,不得不“以恶治恶”却不料误伤包拯。此时,包拯面对是曾有救命之恩的八贤王,同时又得直面舍生取义的凤娘之胞兄的英灵,于情于法,两难断案,一夜之间,包拯似乎年长数岁。
王凌云(1899年9月27日~?)小名新成,字仙峰;蟒庄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著名抗日将领;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毕业,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五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三期毕业。抗战期间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美国银质自由勋章。1968年9月,因在文革中遭到冲击而离家出走,就此失踪,下落不明 目录 1基本资料 2早年经历3人物经历4为王席珍作《平山五修族谱序》5家乡蟒庄村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凌云外文名:wanglingyun别名:新成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洛阳蟒庄村出生日期:1899年9月27日逝世日期:1989?职业:国民党陆军中将 军事家毕业院校:中央军校信仰:三民主义主要成就:淞沪会战 武汉会战 滇缅战役 长沙会战 枣宜会战 随枣会战 南昌会战 桂南战役 南阳大会战代表作品:平山五修族谱序、王凌云回忆录字:仙峰 早年经历2 王凌云的父亲王好礼善于持家,思想开明,所以王凌云才有机会上学;1920年10月,王凌云与同村同学赵大盈入洛阳吴佩孚的西工兵营当兵。三个月后,王凌云借故从兵营回到伊阳县投奔恩师许学义,经许学义介绍入伊阳县立高等小学堂念书,其时,新任伊阳县知事郑国翰兼任校长;1924年,王凌云从伊阳县第一高等小学堂毕业后,恰好郑国翰与镇嵩军憨玉琨接洽,被憨玉琨委任为混成旅旅长,王凌云被郑国翰收入麾下,为马弁(卫兵);很受郑国翰的赏识;1925年,王凌云被被35师师长憨玉琨提升为上尉副官。憨玉琨与胡景翼在巩县开战后失败自杀,郑国翰退到灵宝,委任王凌云为第35师第1混成旅卫队营少校营长,令其到伊阳招兵,不久,郑国翰在灵宝管道口被李万林杀害。1926年4月,又投奔伊阳王建昭,被王建昭委任为陕潼护军使署第9混成旅第1团2营,任少校营长。1927年6月混9旅改编为伊阳城防总队后任第3队队长。1929年7月升任总队长。 人物经历3 1930年5月伊阳城防总队扩编为临(汝)伊(阳)平(等)自(由)四县剿匪司令部,河南省主席万选才委任王凌云为临(汝)伊(阳)平(等)自(由)四县剿匪总司令。在此期间,听从张治公的建议,在城防总队基础上,积极招兵买马,队伍迅速膨胀到6000余人。1930年9月,王凌云被国民革命军第二十路总指挥张钫收编,委任为二十路第三师少将师长,协助十七路总指挥杨虎城进攻据守洛阳、新安、渑池一带的宋哲元。同年12月9日,蒋介石将二十路编为二个师,王任七十五师二二五旅少将旅长。1931年2月第225旅改称第20路军特务旅(旅辖两团),仍任少将旅长。1931年春,二二五旅被调汝南。不久移驻临汝,协同第九师在临汝、郏县、登封、禹县一带“剿匪”(即剿灭那些没有被收编的杆众武装)。7月又移南阳“剿匪”。1932年3月,王凌云的特务旅改番号为第227旅(旅辖两团),仍任少将旅长。1933年6、7月间,调回洛阳整训。之后, 为王席珍作《平山五修族谱序》4 平山五修族谱序古今伟大人物对于毕生事业、日常生活,学问之造成,品行之修养,多有忠实之日记记载以传后世,即历代国家兴衰、君臣贤愚、政治良窳、人民忧乐,一一编诸史册,使后人有所稽考,知所法戒。推及一族之众,子孙蕃衍、土地增广、尊卑亲疏、生殁葬向若不志之于谱,若干年后,其能秩序井然不乱者乎?是家乘之不可无可想知矣。考贵房先世自威公居太原发祥,而后始祖光大公官居江南,继迁茶陵,终籍安仁。嗣后楚南公、奇英公、文习公分为平山新市祠、天堂岭祠、宜阳小背祠,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互相峥嵘。迨及繁衍日众,散居平山铺、龙海塘、南雷庙等二十余处,由一而十而百千而万,行见将来以皇如茧丝蛰蛰、瓜瓞绵绵亦可预计也。兹值贵房谱牒五修之期,适当倭寇内犯之际,澎湃惊骇,人心骚然。然而贵房执事诸公犹不因之稍懈,此种奋发努力暨团结精神足见贵房隆宗重典、和亲睦族气概,令人钦佩,堪称壮举。今谱事将竣,又值长沙大捷之后,凯歌遍传,万民鼓舞 家乡蟒庄村5 蟒庄村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蟒庄村位于中原腹地,伏牛山南麓,属于豫西丘陵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面积仅仅4.5平方公里的蟒庄村在地形地貌上具有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几种迥然不同的奇观。堪称中国村庄中的“黄山”。村东的岭巅地带为观赏名山大川的绝佳之地。国民党中将王凌云出身于斯,同为国民党中将的孙殿英受业于此(孙殿英的受业恩师为王凌云族兄王凌霄)。蟒庄民居属于典型的北方民居,自古以来蟒庄人利用村里多有吴起石(玄武岩)的便利,建起了一幢幢一栋栋的石头房子;蟒庄村尚保存完好颇具特色的从清代,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石头房子数十栋,分布在村内各方,其中最具价值,最有气势魄力的民居当属保存完好雕梁画栋规模庞大的王凌汉老宅,其次为东的水泥厂厂房和村西的大戏台(化工厂,建筑上雕刻有备战备荒为人民字样)保存最为完好,再次,村内尚保存有各色计划经济时代以石头为主体建筑的石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