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赵炅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最初,宋太宗先后属意于自己的长子赵元佐和次子赵元僖为继承人,但赵元佐因叔父赵廷美之死发疯遭到幽禁,而赵元僖也在淳化三年(992年)无疾暴死,最终使得只是第三子的赵恒走进了宋太宗的视线,并于至道元年(995年)八月十八日,被册立为皇太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宋真宗当初能顺利即位,吕端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宋真宗能成为太子还是颇为幸运的,但即位时却遭遇了一番波折,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宋太宗因病驾崩之后,赵恒本该是顺利即位的,但宦官王继恩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文士潘阆企图谋立楚王赵元佐为帝,就连元德皇后李氏也有次倾向,但因为赵元佐与赵恒都是她的儿子,所以内心一直摇摆不定。 这时候,起决定性因素的人出现了,他就是吕端。吕端,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好学上进,后晋时期,就凭借父荫,候补千牛备身。北宋建立之后,历任浚仪知县、定州通判、太常少卿、成都知府。后因为官清廉,政绩良好,终于在至道元年(995年),正式拜相,出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升任门下侍郎、兵部尚书。 《宋史·列传·卷四十》:“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 当时元德皇后李氏对皇位人选摇摆不定,就命王继恩召宰相吕端进宫商议对策,吕端进宫后发现事情并不寻常,先是将王继恩软禁在诏书阁中,然后派亲信催促太子赵恒立即入宫。他自己则是与元德皇后李氏理论,迫使其同意立赵恒为帝。 不仅如此,就算是赵恒即位之后,吕端也并不放心,因为当时宋真宗赵恒是垂帘接见群臣的,所以吕端要求卷帘,一番审视,确定是赵恒无疑之后,才真正松了一口气,便率领群臣拜呼万岁。 《宋史·列传·卷四十》:“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已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乃奉太子至福宁庭中。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可以说,要是没有吕端这位清廉宰相,也许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不一定就是宋真宗赵恒了,而且也不知道历史又会走向何方。 脱脱评价:吕端谏秦王居留,表表已见大器,与寇准同相而常让之,留李继迁之母不诛。真宗之立,闭王继恩于室,以折李后(明德皇后)异谋,而定大计;既立,犹请去帘,升殿审视,然后下拜,太宗谓之“大事不糊涂”者,知臣莫过君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吕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北宋初年宰相、诗人,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尚书左丞吕馀庆之弟。吕端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好学上进。最初以父荫补官千牛备身。后周时为著作佐郎、直史馆。北宋建立后,历知成都府。宋太宗时累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至道元年(995年)拜相,出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升门下侍郎、兵部尚书。为政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太宗称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太宗驾崩后,吕端力挫阴谋,扶立太子真宗即位,以功加右仆射。咸平二年(999年)以太子太保致仕。咸平三年(1000年),吕端去世,年六十六。追赠司空,谥号“正惠”。《全宋诗》录其诗二首。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影响4历史评价5主要作品6轶事典故7人际关系8后世纪念9艺术形象10史料索引 基本资料1 本名:吕端别名:吕正惠、吕司空字:字易直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幽州安次县出生日期:935年逝世日期:1000年5月9日主要作品:送英公大师归终南 赠李公主要成就:扶立宋真宗官职: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追赠:司空谥号:正惠典故:吕端大事不糊涂 人物生平2 吕端的父亲吕琦曾任后晋的兵部侍郎,吕端少年时聪敏好学,最初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历任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又转任著作佐郎、直史馆。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北宋,吕端调任太常丞、知浚仪县,同判定州。开宝八年(975年)七月,西上阁门使郝崇信出使契丹,朝廷授吕端为太常少卿,担任副使。同年,吕端出知洪州,还未就职,改任司门员外郎、知成都府,并获赐金紫衣。吕端为政清廉俭约,远方之人得以安宁。齐王(后封秦王)赵廷美任开封尹时,吕端被征召为考功员外郎,充任开封府判官。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赵廷美将受命留守开封,吕端对赵廷美说:“主上栉风沐雨,以征伐不义来表明天意,大王您处于近亲且有贤名之位,应当首先跟随护卫。现在由您主持留务事务,这不是您应该做的。”赵廷美于是向赵光义恳请随行。不久后,吕端因受王府亲近官属向管理人员说情违法买卖竹木的案子中牵 主要影响3 在宋太宗传位真宗的过程中,吕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真宗即位之初的稳定政局也离不开吕端,他在对待拥立赵元佐集团的人的问题上,很稳健老练。他首先让李皇后之弟李继隆为使相,表示尊崇,出镇陈州。接着,吕端以王继恩、李昌龄交接请托“泄露宫禁语言”的罪名,对王继恩较重处分是(安置均州),对李昌龄只是以大幅度贬官(贬为忠武军司马)了事。处理秘书监胡旦,只说他起草诏书“颇恣胸臆”,有诽谤言辞,除名流放浔州,处理也是偏重的。但在处理时,吕端都没有指明他们是因拥立赵元佐而得罪的,而且除王继恩以外的诸人,也都得到了从宽处理。 历史评价4 赵普: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赵光义:①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②简直夷旷,宣慈惠和。挺王佐之伟才,负人伦之硕望。顷自擢参枢轴,再历炎凉。运奇兵于庙堂,询谋惟允;贡昌言于帷幄,謇谔可嘉。适当求理之辰,益见匪躬之节。矧又周知大体,多识旧章,用晦而明,中立不倚。王商厚重,既远慑于羌戎;谢傅元虚,可坐镇于雅俗。宜践公台之位,允符师尹之瞻。赵恒:朝之隽老,人所具瞻。茂同寅亮,采之勋罄。曾巩:端姿表瑰秀,器识和裕,屡遭摈斥,未始经意。张鎡:吕正惠公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深为当世所服。端善与人交,轻财好施,未尝问家事。吕中:①吕端持重识大体,锁王继恩于阁内而大计以定。真宗即位,掷帘升履,审视然后降拜。其胆略如此,此皆得人之效也。②在真宗之初则有吕端,在仁宗之初则有王曾,其皆安国家、定社稷之名臣欤。脱脱:吕端谏 主要作品5 《全宋诗》录其诗2首:《送英公大师归终南》《赠李公》。另有残句1句。 轶事典故6 吕端渡海出使高丽时,风暴折断了船的桅杆,船上的人都非常害怕,只有吕端仍旧在读书,像在斋阁时一样。《宋史·吕端传》:“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这句话,原出自北宋太宗多年体察吕端后对其处事为人的一种无可辩驳的评价,而且也确实反映了吕端的人品和才干的真实情况。从历史书籍中能找到的,能说明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事例有以下两件事:其一,太宗曾向吕端问过计策,说自从汉唐以来,有过封乳母为夫人的事情,要吕端拿个主意,如今该怎么办才好呢?吕端回答说:“以前汉唐朝代跟现在不同,那个时候或者是因国大,或者是因为名声好,才那样做的,都是事出有因的。可以这么说吧,法无定法,礼无定制。”吕端这番话使得太宗大开心窍。其二,吕端在相位上也就是几年的时间,他就主动的奏请圣上将相位让给了寇准,由寇准接任宰相,吕端自己又做了参知政事那个有相职无权的谋事官职。后来 人际关系7 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祖父吕兖唐末官至沧州节度判官,后遇害。父亲吕琦后晋时官至兵部侍郎。平辈兄长吕馀庆名胤,以字行,宋太祖时官至参知政事、尚书左丞。——配偶李氏封泾国夫人。子辈儿子吕藩曾任国子博士。吕荀曾任国子博士。吕蔚曾任太子中舍人。吕蔼曾任殿中省进马。表格参考资料: 后世纪念8 名贤坊位于今河北省廊坊市的爱民东道与东安路交叉路口的西北角,实际上是一个街头公园。园内有从古至今以来包括吕端在内的廊坊籍或对廊坊有直接影响的名贤达人雕像共十七尊。 艺术形象9 2009年大型新编历史故事剧河北梆子《宋相吕端》,饰演者不详。 史料索引10 《宋史全文·卷四》《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四十》《宋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