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是宋徽宗赵佶长子,是宋朝的第九位皇帝。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出了两个耻辱皇帝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宋钦宗赵桓是在金兵第一次侵宋快要打到开封城下时被迫上位的,老爹赵佶害怕金兵破城后被俘,又不愿意承担金兵杀到首都城下的领导责任,于是紧急禅位给了赵桓,然后自己带着一帮子心腹跑到江南去准备再搞一摊子,并且还妄想着等金兵退兵后,再从赵桓这个性格软弱的儿子身上夺回权柄,继续过上逍遥日子,但赵佶没想到看似不堪的儿子在上位后一改以往软弱的作风,一波组合拳打得赵佶无法抵挡,轻松的就把有二心的亲爹给打趴下。 赵桓做太子的时候就被赵佶猜忌和压制,当上皇帝后又面临着破国和分裂的危机,赵桓虽然后来的结局很凄惨,也让后人怒骂千年,但刚继位的头一年其实做的还是不错的,他首先借着大愤青陈东领导的学变开始清理“六贼”。 《宋史本纪第二十三》太学生陈东等上书, 数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罪,谓之六贼,请诛之。 “六贼”是他亲爹赵佶的心腹重臣,帮助赵佶掌握着財、政、军等大权,赵桓要想做个真皇帝就必须清除赵佶的影响力和权力,于是他开始逐一料理。 从赐死李彦开始,前任皇帝赵佶的左膀右臂“六贼”被一个个贬官、赐死、流放,赵桓的举措虽然主要是为了和赵佶争权,但清除“六贼”还是迎合了天下人的心愿,因此在当时赵桓被誉为明君。紧接着赵桓又忽悠在外面的老爹赵佶回到汴京,然后马上把赵佶软禁监视起来,彻底掌握住了权力。 《宋史本纪第二十三》五月丙寅朔,朝于龙德宫,令提举官日具太上皇帝起居平安以闻。 赵桓夺得权力后很小心,对赵佶很戒备,甚至当众拒绝赵佶给他敬的酒,害怕被毒死。 《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十七》至是天甯节,诣龙德宫上寿。上皇满饮,乃复斟一杯以劝上,而大臣有蹑上之足者,上坚辞,不敢饮而退,上皇号哭入宫。 赵桓清除“六贼”时很果决,对待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亲爹很谨慎,也很无情,整个看上去都有一股子有为之君的味道,并且在第一次汴京保卫战中也重用了应该重用的人,将兵权下放给抗金派大臣李纲,让李纲组织汴京保卫战,最终依靠李纲的组织牢牢的守住了汴京。 金国大概也是准备不足,讹诈了一笔钱财后暂时退走了。在这期间,赵桓虽然有所反复,包括临时撤销李纲的职位等等,并且有割地赔款的行为,但考虑到赵桓是火线上任,内部还没有清理干净,无法一心对抗金国,能让突然杀到的金兵退兵就已经是很不错了,就连汉高祖、唐太宗都有对异族妥协的时候,何况温室中成长起来的赵桓。 整个靖康元年,初登基的宋钦宗赵桓对内清除奸臣,对外逼退如狼似虎的金兵,狠心软禁太上皇赵佶,王霸之气四射,如果能奋发图强,未必就不是又一个唐太宗,可惜的是赵桓的威武霸气仅仅就持续了这么一年,骨子里的懦弱还是怎么也都挥之不去,在靖康二年金兵再次杀到汴京城下时,赵桓完全没有了头一年的帝王之姿,连如同后来的宋高宗拼命逃跑也不投降的勇气都没有,自己把自己送给了金人,造就了汉家政权上最可耻的“靖康之变”,骡子怎么溜也不可能变成马,可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宋钦宗赵桓(1100年5月23日―1156年6月29日),宋朝第九位皇帝(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宋高宗赵构异母兄,母显恭皇后王氏。元符三年(1100年),赵桓生于坤宁殿。初名赵亶,封韩国公,次年六月晋爵京兆郡王,大观二年(1108年)晋爵定王,政和五年(1115年)立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拜开封牧,不久受宋徽宗禅让登基,改元靖康。钦宗与宋徽宗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金兵围攻开封,却无力抵御。北宋亡国皇帝,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驾崩于燕京,终年56岁,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葬于永献陵。 目录 1基本资料 2赵桓人物生平3赵桓家庭成员4赵桓史籍记载5赵桓历史评价 基本资料1 本名:赵桓别名:宋钦宗、赵亶、赵煊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坤宁殿出生日期:1100年5月23日逝世日期:1156年6月29日重要事件:靖康之变在位时间: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陵墓:永献陵年号:靖康(1126年)性别:男 赵桓人物生平2 赵桓,原名赵亶,又名赵煊,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宋高宗赵构的哥哥,母亲是显恭皇后王氏,后纳武康军节度使朱伯材之女朱琏为太子妃。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国在消灭了辽国之后,分兵两路南下进攻宋朝,直逼宋朝国都开封。赵佶惊恐地拉住蔡京长子、领枢密院事蔡攸的手说:“真想不到金军敢这样长驱直入!”说着气塞昏迷,跌倒在床下。群臣赶快灌药急救。宋徽宗赵佶苏醒过来,伸手索要纸笔。内侍呈上纸笔后,赵佶写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于是,二十六岁的太子赵桓受父宋徽宗赵佶禅让登基,是为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宋钦宗赵桓与其父宋徽宗赵佶一样,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即位后,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但是他十分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求和。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渡过黄河,京师开封开始戒严。辅佐大臣劝宋钦宗赵桓向襄阳(今湖北省襄阳)一带逃跑。太 赵桓家庭成员3 父亲:宋徽宗赵佶母亲:显恭皇后王氏仁怀皇后朱琏(1102年—1128年),宋钦宗的皇后,汴京祥符人。宣和七年,钦宗即位,册封朱氏为皇后。后来金兵攻陷汴京城,俘虏徽、钦二帝,郑氏、朱氏二后,后宫宗室、大臣三千余人北归,当时正值农历四月,北方天气仍很寒冷,徽钦二帝和郑朱二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朱后当时二十六岁,艳丽多姿,经常受到金兵的调戏。据说他们到达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等都到金太祖庙去行“牵羊礼”,又下令皇太后、皇后入金宫“赐浴”。朱皇后不堪污辱,当天投水自杀身亡。朱慎德妃朱氏(1110—?)才人郑庆云(1111—?)才人韩静观(1110—?)才人刘钥娥(1113—?)才人卢顺淑(1111—?)才人何凤铃(1112-—?)才人耿玉辉(1113—?)夫人戚玉(1108—?)夫人郑钥恭(1109—?)夫人蒋长金(1112—?)夫人鲍春蝶(1109—? 赵桓史籍记载4 《宋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钦宗》 赵桓历史评价5 宋钦宗在位仅一年多时间,却走马灯似地拜罢了二十六名宰执大臣。其中对危局产生关键性影响者,则是耿南仲、李纲、种师道等人。他们的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不被宋钦宗采纳,而一些重要误国之谋却又被宋钦宗采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曾瑜研究员在《宋钦宗和他的四名宰执》一文中,关于宋钦宗在位期间政治策略的得失,以及他治国一年的功过是非作出了评述。一、与耿南仲宋钦宗即位前,耿南仲曾任十四年的皇太子宫僚。宋徽宗宠爱三子郓王赵楷,颇有废立之意,据胡寅说:“渊圣皇帝在东宫,当宣和季年,王黼欲摇动者屡矣。(耿)南仲为东宫官,计无所出,则归依右丞李邦彦。邦彦其时方被宠眷,又阴为他日之计,每因王黼谗谮,颇曾解纷。”由于在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时的特殊关系,宋钦宗即位后的第三天,就命耿南仲为签书枢密院事,耿南仲害怕金军,“奉椒房出奔”,一度逃离开封,仍深得宋钦宗的信任。耿南仲任执政后最重要的政绩,一是排除异己,二是“主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