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英(1870—1938),字冠南,民国雒容县人。旧桂系将领。曾为绿林头目,接受同盟会招编,参加柳州辛亥革命任民军管带、督带。1913年柳州酝酿讨袁,诱擒刘古香以邀功,升桂军帮统。1916年广西参加护国讨袁,任第二支队司令,率兵入湘,进据长沙。后随陆荣廷下广东,任护国军第三军司令,钦廉镇守使。1920年粤军回粤讨伐桂系,沈鸿英作战消极,退回广西贺县,宣布自治。粤军入桂后,沈鸿英到湖南投靠吴佩孚。1923年与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驱逐陈炯明出广州,被孙中山委任为桂军总司令,率部回桂讨伐回窜的陆荣廷。 目录 1基本资料 2出身绿林3参加民军4背叛起义5囤积家底6粤桂战争7四处流窜8图谋广东9被歼溃散10客死香港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沈鸿英别名:沈亚英国籍:中国出生地:民国雒容县出生日期:1870年逝世日期:1938年职业:桂系将领重要事件:武昌起义被“同盟会”招安 出身绿林2 沈鸿英,字冠南。做绿林受招安之前名沈亚英。原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生于广东恩平,因土客械斗,其祖先迁居广西雒容县城,经营小商贩为生。沈鸿英生于1870年(清同治九年),幼年家贫,读私塾2年,父母早死,沈鸿英随兄鸿辉以肩挑小贩为生,来往于东泉、洛埠、柳城等处。韩彩凤之父在洛埠开食杂店,沈鸿英曾在韩店为店员。其后,沈鸿英到柳城县沙塘陈家和罗城县龙岸李德山家佣工。沈鸿英与一些绿林人物交游。1900年前后数年,广西游勇大起义。清政府先后调7个省的军队到广西围攻游勇,战争连年不断,社会秩序很乱,土匪蜂起。沈鸿英21岁左右,参加匪帮,在柳城、洛埠、罗城—带作案抢劫。1904年陆亚发农民起义军在中渡、柳城、罗城一带被清军围攻,沈鸿英匪帮避免被清军围攻,窜到象县、修仁、荔浦、钟山、贺县一带行劫。沈鸿英身体强壮,性狡黠,行动剽悍,被推为匪帮头目。1906年,有一次沈鸿英侦知钟山县署派员解送一批饷银赴平乐,便 参加民军3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同盟会柳州支部王冠三、刘震寰等准备武装进攻柳州,派员联络柳州附近各县会党绿林,组成民军,并派许仲仙、莫显成等去四十八崋联络沈匪帮。沈鸿英在许仲仙等劝告下,为想做官,决心受同盟会招安,便向匪众说,“不要做土匪了,土匪做得过世吗J现在有机会替国家出力了。”但是,沈鸿英对同盟会有疑虑,只带40多人枪出来,留其副头目李天民率百余人暂不出来。沈鸿英随许仲仙到柳州郊区马厂集中后一天,同盟会柳州支部已率领民军夺得柳州政权,宣布柳州独立,并成立右江国民军总机关。于是,沈鸿英才通知李天民、韩彩凤、何才杰(沈鸿英妻弟)、沈荣光率领100余人枪出来。国民军总机关委沈鸿英为管带,李天民为帮带,韩彩凤、何才杰为队长。同年冬,刘古香应国民军总机关之请,从广州到达柳州,任右江军政分府总长兼统领,以刘震寰为帮统,王冠三为新兵营营长。刘震寰整编民军,编为八个队,沈部编为两个队。适冯五的一个队 背叛起义4 1913年,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要推翻袁世凯反动统治。广东陈炯明都督派人来柳州与刘古香联系反袁,刘顾虑自己兵力仅千余人,而拥袁的广西都督陆荣廷有兵力一二万人,恐非其敌手,犹豫不决。9月11日深夜,刘之卫队长刘麻六发动所部鸣枪示威,欲借以胁迫刘古香决心起义。但事起仓促,刘古香闻枪声以为兵变,越后墙逃出,失足堕伤,刘古香之秘书长梁作霖及刘妻马电、刘媳杨澧被乱枪击毙。刘震寰派人找到刘古香扶至帮统部,刘古香伤势较重,又闻知妻、媳被击毙,心情很不好。12日,刘震寰便宣布成立讨袁军自任总司令。沈鸿英12日早晨到帮统部,先见刘震寰,表示跟随刘震寰反袁。再见刘古香,向刘下跪说“我受统领栽培,不能保护统领,对不起统领。”沈鸿英又向刘震寰说,“帮统部人多事繁,统领住在这里不易养伤,我处比较清静,请统领到我处去住吧。”沈鸿英以甜言蜜语诱刘古香至沈的督带部居住养伤。这时候,沈鸿英秘密去与招安出来已充当督带、管带 囤积家底5 善于投机与搜刮1913年冬,陆派沈率部去钟山剿匪,沈派人用甜言蜜语诱姑婆山全部土匪200余人招安,集中八步整编。1914年夏,沈将受招安这200余人用计全部绑缚,在八步郊外集体枪毙,为状至惨。在姑婆山匪区掳获之妇女及儿童,则索价卖给别人,得款归自己腰包和赏给部下。陆以沈有功,升沈为统领。1914年冬,陆调沈赴六万大山剿匪,沈采取猛打穷追残杀办法,六万大山匪帮200余人,全部被沈消灭。沈在两次剿匪中掳获不少枪枝。沈为要扩大自己武力,招收自己的亲戚朋友以及亲戚朋友的亲戚朋友来充当官兵,壮大自己力量。有人说,沈军是子弟军,即此之故。沈早年做土匪时,曾结交榴江的邓瑞徵,沈充统领后,即邀邓瑞徵来任文案。邓瑞徵有文化,足智多谋,为沈最信任的一人。不久,升充沈部参谋长。沈之长子沈荣光、妻弟何才杰、老部下韩彩凤、黄日高、杨子德、弟兄叔侄沈鸿飞、沈健飞,沈恩甫、沈秀廷、沈国治、沈耀光等等,分别在沈部任帮统、督 粤桂战争6 沈部军官多为绿林出身,沈部能战,是由于沈一贯以“发洋财”鼓励官兵冲锋。1916年以后,沈开始任用参谋长邓瑞徵之侄保定毕业生邓佑文为参谋。1919年,升邓佑文为团长。1920年初,沈鸿英采纳邓佑文建议,在韶关开办陆军讲武堂,委保定军校毕业生秦献珠、李慕容等为教官,训练中下级军官。1919年冬,陆荣廷在龙州集合将领密商,决定以在粤的桂军进攻孙中山领导的驻闽南的粤军。1920年春,粤桂两方厉兵秣马,战争一触即发。莫荣新感到自己年老力衰(莫比陆荣廷长5岁,比沈鸿英长17岁),难以胜任,请求陆荣廷准其辞职,并推荐沈继任督军。陆的义子马济,时任广东第一军总司令,以军纪整肃自诩,屡向陆密报沈部军纪废弛和沈的贪污行为,因此,陆对沈印象不佳,不同意莫荣新的推荐。陆拟以马济继任广东督军,但马年轻任性,不孚人望,陆未敢发表。此事为沈所知,沈与马济及陆荣廷的矛盾急剧增加。1920年8月12日,粤军陈炯明部分路入粤, 四处流窜7 沈军于9月进入湘南时,值湘鄂发生战争,湖南督军赵恒惕借沈军以自卫。1921年冬,鄂湘言和,两湖巡阅使吴佩孚派部进占岳阳,吴佩孚责赵恒惕不应收容沈军,赵恒惕被迫劝沈部撤离铁路线移驻湘西,沈部乃从湘潭移驻新化。湘军旅长叶琪与沈军旅长邓佑文及炮兵营长孙武,均是保定同学,叶秘密来新化想把邓佑文、孙武拉去湘军工作。沈得知消息,恐部下逃散,即率部离开新化经衡山、攸县进驻江西莲花县。沈撤离桂林时,带有银洋八万余元,时经四月,已经用尽,沈侦知湘北比较富庶,容易解决给养问题,乃请求江西督军陈光远准他们假道萍乡移驻湘北。1922年春,沈部开抵浏阳时,被湘军叶开鑫、叶琪等旅围攻,为沈部击败,这次战役,以李易标居首功。李易标,广东人,个子不魁梧,行动敏捷,平时与部属往来,共甘苦,战时身先士卒,不畏死伤,故以能战出名。1922年3月沈部进驻平江时,军饷支绌,沈胁迫平江县知事在盐款项下拨款以维持伙食。当沈军进入湘境时, 图谋广东8 1922年12月,孙中山在上海号召驻梧州一带的桂军刘震寰,驻桂平、平南、藤县一带的滇军杨希闵与范石生,入粤驱逐陈炯明。这时候,岑春煊在上海与孙中山常有往来,岑向孙中山推荐沈鸿英率部会同桂军滇军入粤驱逐陈炯明,得孙中山同意。孙中山委任沈鸿英为广西靖国军总司令。12月,沈与刘震寰、杨希闵、范石生在藤县白马会议后,便迅速亲率沈荣光、邓瑞徵两师出四会,派旅长张希拭、黄振邦率部配合滇军、桂军沿西江东下,占领肇庆。1923年1月,沈军及滇军、桂军等进攻广州,陈炯明逃往惠州。滇军占广州西堤、西关和市中心;桂军刘震寰部占东堤及东莞,宝安等县,沈部占白云山、观音山及四会、佛山、肇庆等县。各部在所占地区,开烟开赌,霸取税收,任免官吏,形成封建割据。沈在粤又招降纳叛,骤然扩充为五个军,以李易标为第一军军长。孙中山于2月21日到广州,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府,就大元帅职。1923年2月24日被孙中山任命为桂军总司令(因率 被歼溃散9 1924年1月,陆荣廷以广西善后总办名义从南宁出巡桂林,陆裕光、韩彩凤率部约5000人护送,陆函请沈鸿英将驻桂林部队暂时撤退。沈以为陆是出巡,不久将返南宁,便将驻桂部队撤退到阳朔一带驻扎。不料陆入桂林后,即构筑防御工事准备固守,企图与北洋直系联络,继续统治广西。沈大怒,即派沈荣光、邓佑文两师万余人攻桂林。3月15日开始进攻,激战70余日,陆檄调谭浩明、陆福祥两部从桂南来援,被沈部分别于百寿、永福等处击败。陆、沈两军在桂林激战,双方伤亡甚多,桂林城内,粮食缺乏,死伤更惨。陆荣廷向吴佩孚求援,吴派在湖南的马济军陈良佐团来援,陈团在兴安境内被沈军击败。湖南督军赵恒惕派叶琪旅来武装调停,沈迫得将围城部队撤离桂林40里,让陆荣廷率残部退向湖南,韩彩凤率残部退向融县。陆退出桂林后,沈部仍进占桂林,并进占柳州。1924年2月沈军改名为建国军,沈鸿英自称为建国军总司令。1924年l0月,因为李宗仁、黄绍竑联 客死香港10 沈鸿英在广东、广西大肆搜刮。他在雒容、柳城、八步均建有巨宅,置有田产(沈鸿英势力被李宗仁、黄绍竑势力消灭后,沈在雒容、柳城、八步的巨宅田产,被李宗仁、黄绍竑宣布没收充公,八步之沈宅,其后作为八步专员公署署址),沈在香港、九龙均置有巨宅。在香港新界元朗圩置有田地数十亩,亦建有巨宅。沈鸿英逃到香港后,即住在元朗,门-上悬有“将军—第”扁额。沈鸿英在元朗雇工种田、种果树、养鸡,不再参与军事、政治活动。沈鸿英在澳门有赌场股份,常去香港、澳门赌博。沈鸿英掌握军权时,没有抽鸦片烟,少赌博,也较留心部属思想活动。他部下每一个团、每一个营、每一个连;有多少人,多少枪枝弹药,他都清楚。他要部下绝对听他的,谁不听他,就喊打喊杀。他对部下讲话常口出粗言,动辄骂卵副官,卵参谋、卵队长。他对部下也常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谁的家庭生活上有困难,报告他,他必赠送一些银钱。部下当面称他为老总,背后都称他为大王。他的部队纪律最
沈鸿烈(1882~1969),字成章。湖北天门人。18岁中秀才入日本海军兵校学习,1911年回国,成为张作霖、张学良的心腹,是东北海军的实际缔造者。沈鸿烈一向对蒋介石不满,背后骂蒋介石祸国殃民。但这样一个心中无蒋介石的人,却成了蒋介石的得力工具,当上了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人物生平4崂山事变5晚年生活6人物履历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沈鸿烈别名:沈成章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天门出生日期:1882年逝世日期:1969年职业:军人主要成就:国民党海军上将 人物简介2 沈鸿烈(1882-1970),字成章,湖北天门人。自幼勤奋好学,18岁时考中秀才。1905年东渡扶桑,入日本海军学校学习。1911年夏毕业回国,加入国民政府海军。由海军“楚观”舰候补员起步,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参谋部海军局科员,黑吉江防舰队参谋、参谋长,尔后参与创建东北海军,官至东北海军副总司令、代总司令。在东北军中是一位有文化教养的将领。 人物生平3 沈鸿烈,自幼勤奋好学,1900年,沈鸿烈府考中秀才,遂执教于府学。1904年,入武备学堂,后参加湖北新军。1905年春,公费赴日本海军学校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夏毕业回国,加入清朝海军,由海军“楚观”舰候补员起步,先后担任清政府军咨府国民政府参谋部海军局科员。1911年10月参加辛亥革命,曾任海军统领、宣慰使,参与策动长江下游清廷海军起义。1912年,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海军部军机处参谋。1913年,调任北京参谋本部海军局上校科长。1916年3月,派任赴欧洲观战团海军武官,随英国舰队参加对德作战。后又出访美国。1918年10月回国,兼任陆军大学海军教官。1920年10月,调任吉黑江防舰队参谋,后任参谋长。1922年8月,调任张作霖公署航警处长。1923年7月,升任江防舰队中将司令。1925年,出任东北联合航务局董事长。1926年11月,奉命率江防舰队抵青岛,与渤海舰队合编为东 崂山事变4 由于历史的原因,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后,东北海军没有统一到中央海军军部,故东北海军的军费开支始终在东北地方财政收入中列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东北海军虽然安全撤至青岛等地,但却丧失了财政来源,军费开支遇到极大困难,官兵军心动摇。当时,以海防第一舰队舰队长凌霄为代表的东北海军高级将领曾多次向沈鸿烈建议夺取青岛的行政权,以发展海军的陆上势力,解决军费来源问题。这个建议深得东北海军将领的赞同。沈鸿烈正想借用凌霄等东北海军留日系将领的势力,达到逼使国民政府同意任命其为青岛市长的目的,所以对于这个建议从内心里是同意的。但是,他却以军人不宜干涉政治为由拒绝了凌霄等人的建议,其目的在于迫使留日系将领发难,从而达到既能使中央政府同意任命他为青岛市长,又能排斥留日系其它将领独揽东北海军大权的目的。凌霄等人见沈鸿烈拒绝了他们的建议,便决定乘沈鸿烈来崂山向海军官兵训话之机,将其扣押,迫使沈鸿烈同 晚年生活5 1949年去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由于没有实职,他便杜门谢客,埋头写书。其晚年著有《读史答记》、《欧战与海权》、《东北边防与航权》、《收回东北航权始末》、《青岛市政》、《抗战时期之山东党政军》、《抗战时期之农业建设》、《抗战时期之国家总动员》、《浙政两年》、《消夏漫笔》、《政海微澜》、《五十年间大梦记》等。从这些书目结合沈的历史看,这是沈鸿烈在逝世前对自己的一生所做的主观总结。1969年3月12日18点40分,因心脏病医治无效,去世于台中市省立医院,终年88岁。 人物履历6 1931年12月上旬,沈鸿烈奉命率舰队抵达青岛,16日接任青岛市市长职务。1931年12月16日,时年45岁的沈鸿烈被南京政府任命为青岛市代理市长。宣誓结束后,沈鸿烈当即宣布了十大施政纲领:一.整顿吏治,修明内政;二.厉行自治,充实民力;三.禁绝恶习,改良风俗;四.建设乡村,施惠贫民;五.普及教育,以求实用;六.提倡国货,优遇劳工;七.发展区务,繁荣市场;八.整顿军警,巩固治安;九.慎重邦交,保护外侨;十.力图建设,输入文明。沈鸿烈在青岛执政6年。1932~1935年间,他抓教育、建学校、定规划,设立民众教育馆、职工补习学校、女子补习学校等,每年均增加必要的教育经费。注重抓市政建设,前后修建了大港三号码头、青岛船坞、青岛体育场、青岛市礼堂;扩建和修建了青岛栈桥、薛家岛码头、四川路海军栈桥、小港第二码头;拓宽了崂山的道路,加修了崂山里盘山梯子石阶;整修了市内主要交通道路。此外,还整修了西广场、
沈鸿,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是我国第一台12000吨水压机的总设计师。主持制造了用于冶金工业的30000吨模锻水压机。80~300毫米钢管轧机和特薄板轧机等“九大设备”。组织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大型工具书,为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沈鸿是自学成才的榜样,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表率。 目录 1基本资料 2简历3个人经历4业绩5思想人品6主要论著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沈鸿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海宁县出生日期:1906年逝世日期:1998年主要成就:1996年荣获首届中国工程科技奖 简历2 1906年5月19日 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1913—1917年 “米业小学”读书。1917—1918年 因病辍学,养病期间读完其在高等小学的全部课本。1919—1931年 上海“协太新”学徒、店员。1931—1937年 上海创办“利用小五金工厂”任经理兼工程师。1938—1945年 延安“茶坊兵工厂”任总工程师。获陕甘宁边区特等劳模荣誉称号。1945—1948年 国内战争中,行军、生产。曾任“龙烟铁矿公司”代经理、“晋察冀边区兵工局、华北企业部”工程师。1947年在上寨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1955年 中央财经委员会重工业处处长、国家计划委员会机械计划局副局长、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其中大部分时间在莫斯科办理苏联援我156个项目的设备分交工作。1956年 电机工业部副部长。1957—1958年 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兼任12000吨水压机总设计师。1959—1961年 农机部副部长。1961 个人经历3 沈鸿,1906年5月19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1913年七岁时在本镇“米业小学”读书四年,这是他一生中接受的全部正规教育,但他酷爱读书,幼时好学历史和人文科学,稍长致力于技术科学,几十年勤奋不息,成为学有专长,知识渊博的专家。1919年到上海一家布店学徒,从此走进他的“社会大学”。他的所有知识都是在“社会人学”里通过刻苦自学和大量的实践总结获得的。1919年至1921年,沈鸿先在布店里当了三年学徒,然后升为店员,协助管账。在这期间,沈鸿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了上海人民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向帝国主义争取“华人市民权”的斗争,“五卅”惨案后的罢工、罢市和游行示威,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入上海,以及“四·一二”惨案后黑暗势力重新恢复统治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开始感觉到内外反动势力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羞辱和深重灾难。通过与进步人士的接触和阅读《共产党宣言》、《世界史纲》、《史记》、《左传》等书籍,努力思索人类 业绩4 沈鸿负责主持的重大工程项目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只简介其中的几项。最早而最重要的是12000吨水压机,其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的有无,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如军工、钢厂设备等制造能力。1958年沈鸿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上写信给毛主席建议:“解放思想,自力更生,自己设计、制造符合中国情况的12000吨水压机”得到批准。万吨级水压机在原理上结构上并无奥秘,难处在于它的零件非常大,因此制造它所需的设备也非常大,在1958年时,中国原来没有生产12000吨水压机的条件。但那时,对于一种新的焊接方法—电渣焊已被比较成熟地掌握了。沈鸿看到了这里有一个机会,便考虑用拼焊方法,将我们不能做的零件先做成较小件,然后将它们用电渣焊拼合起来。沈鸿这一想法,是一个关键性的战略决策,不但万吨级水压机提前几年出现了,而且对全国科技界、工业界都有很大启迪和鼓励,并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但要实现这一方案工作是极其艰巨的。以水压机的 思想人品5 沈鸿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机械工业的建设和发展。他梦寐以求的是中国自己拥有独立强大的机械工业。他的很大一部分愿望实现了。但是他对中国每年花一二百亿美元进口机器设备的局而又忧心忡忡。他承认总体上中国机电产品的品种、质量还赶不上工业发达国家,但这样大规模的进口也不排除某些负具体领导工作同志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和很大的盲目性。他说:中国机械工业有300万台机床,一千二百万职工,一百多万技术人员,在世界上是一支重要力量。不可轻视自己的力量。我们的产品质量一定会由不够好向更好转化。关键是自己干,不干永远好不了。自己能干,何必买呢?我们不是伊朗,也不是科威特,他们手里有的是美元。沈鸿认为关键是我们要坚持爱国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指导思想。对于洋货的盲目崇拜,沈鸿认为是一种认识上的片面性。他写了一篇“机械工业能够担当制造四化建设设备的主角”。“文化大革命”期间,非“帝”即“修”,一概排斥;对外开放 主要论著6 1、沈鸿,林宗棠,《12000吨水压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2、沈鸿,《对机械产品设计工作的意见》,见:《沈鸿论机械科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73、沈鸿,《向周总理汇报九套大型设备情况》,见:《沈鸿论机械科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194、沈鸿,《集体智慧的结精》,见:《沈鸿论机械科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225、沈鸿,《学习唯物辩证法》,《搞好设计革命化》,见:《沈鸿论机械科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506、沈鸿,《要总结自己的经验也要吸取外国有成效的经验》,见:《沈鸿论机械科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72。7、沈鸿,《关于什么是先进机械产品的探讨》,见:《沈鸿论机械科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1018、沈鸿,《质量控制手册是管理人员必读之书》,见:《沈鸿论机械科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