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的战绩确实没有什么,他被誉为辽东第一名将主要应该是对比。因为清著明史对明末历史的修改很大,所以这段历史更需要自己去思考,对比。 熊廷弼厉害主要还是因为他两次督府辽东都是临危受命,第一次是在萨尔浒之后,辽东边军损失殆尽,他能迅速稳定局势,并对努尔哈赤形成压制。第二次是在浑河惨败之后,沈阳等地丢失,明军最后的野战部队都被袁应泰玩没了,朝野震动,东林党不得不再次启用政敌熊廷弼,熊又一次稳定了局势,提出东联朝鲜建立东江,西联林丹汗,对后金进行封锁,连皇太极都承认当时是后金最难的时候之一。说实话,他实际斩首没有毛文龙多,也没有袁嘟嘟那么会吹,但他在辽东掌权之时辽东最稳。 另外的对比就是东林两次排挤熊廷弼造成的后果,第一次直接用自己人袁应泰代替了熊,造成了沈阳等辽东全丢,浑河惨败。第二次没有罢免熊,派了个王在晋当他上司捣乱,辽西走廊全丢。历史没有如果,但如果没有东林的两次送人头,历史应该会不一样。 1619年萨尔浒之战,大明的四路大军被歼了三路,损失的兵力高达45000人。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朝廷上下都是震惊万分。面对着后金逐渐壮大的危险局势,万历皇帝紧急召见曾经巡按辽东的熊廷弼入京,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和右佥都御史,统管着整个辽东地区的事务。 熊廷弼为何被处死 揭秘熊廷弼怎么死的 熊廷弼是湖广江夏人,万历进士,他有深刻的洞察力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早在八年前第一次巡视辽东时,就上疏提出东女真人志向远大、贪图明朝的土地和人口,日后必为腹心之患。但是奈何营当时后金实力弱小,这个建议并未引起明廷重视,任由努尔哈赤带领建州女真发展壮大最终无法收拾。 萨尔浒之战明军损失惨重,导致辽东形势急转直下,后金军乘势攻占开原、铁岭,征服了叶赫部,迫使朝鲜对后金与明朝采取中立政策。尚在明军手中的沈阳、辽阳和其他城堡也人心惶惶,军民纷纷逃窜。后金完全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熊廷弼接手的是个烂摊子。 沈阳和辽阳是辽东的两大军事重镇,辽阳更是明朝在辽东地区的行政中心,辽沈绝对不容有失。要确保这两地万无一失,首要任务就是收拾人心,重拾信心。为此,熊廷弼雷厉风行,斩首逃将刘遇节、王捷、王文鼎来祭奠死节的将士;处死了贪污的将领陈伦;上书弹劾、罢免了拒援铁岭的总兵官李如桢。经过一番整肃,辽沈人心渐稳。辽东军民经萨尔浒大战,个个对后金畏之如虎。熊廷弼刚到达辽东时派遣佥事韩原善去安抚沈阳,韩原善被敌人吓破了胆不敢去。又命令阎鸣泰前去,谁知阎鸣泰走到虎皮驿,竟然大哭而返。于是熊廷弼决定亲自去巡视,他不顾众人劝阻,从虎皮驿抵沈阳,再乘雪夜赴抚顺。打鼓奏乐进入抚顺城后,祭奠了先前阵亡的将士,又深入奉集展示军威、观察防务以后这才返回。经此一番巡视,萦绕在军民心头的恐惧渐渐散去。 熊廷弼为何被处死 揭秘熊廷弼怎么死的 熊廷弼对明廷和后金在辽东的实力又清醒地认识,他认为明军当时全面处于下风,所以提出了“以守为正着”的军事防御思想,督促士兵打造战车,置办火器,开挖战壕,修筑城墙,做御敌守城的准备。几个月以后,防御形势大为改观。在熊廷弼的苦心经营下,明军的战斗力迅速恢复、提高,抵挡住后金军的一次次猛烈进攻,辽东局势渐趋稳定。 熊廷弼虽然满腹经纶、武能安邦,但他脾气火爆,禀性刚直,喜欢骂人,不甘谦恭下人。而他所处的时代恰恰是是明王朝崩溃前夕,朝廷从上到下政治败坏,所以他的清高和智慧就显得是那么的不合时宜,朝堂上有那么一帮小人心里时刻算计着怎样打击他。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一直尽力支持他的万历皇帝驾崩,这帮小人见机会来了,立即跳出来,对熊廷弼群起而攻之。诬陷他“经臣之虑,别有自谋”,把与君权专制最矛盾的,最能刺痛皇帝神经的言辞都加到了熊廷弼的身上。天启皇帝不辨是非,最终同意熊廷弼的去职 努尔哈赤岂能放过这个机会,他趁熊廷弼被罢,明军军心浮动的大好时机,亲率八旗铁骑攻下沈阳、辽阳城破,辽河以东全部沦为后金所有。熊廷弼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辽东局势愈加糜烂。不得已,明廷只好再次启用熊廷弼。 熊廷弼为何被处死 揭秘熊廷弼怎么死的 熊廷弼历来是主张明军应该积极主动防守的,但巡抚王化贞却与他意见相左主张积极进攻后金。王化贞是典型的好高骛远,他对一切事务如兵马、甲仗、粮草、营垒等细节问题都不加过问,一心想联络漠南蒙古各部,获得支持,荡平后金,建立不世功勋。但事实上,他连亲信部下孙得功早已被后金收买都浑然不知,还在大声主张进攻。二人理念不同,矛盾日渐尖锐,而熊廷弼因为性格原因,朝中大臣大都对他不满,所请之事十有八九得不到应允,这就为以后失败埋下隐患。 辽沈失守以后,山海关以东的军事重镇当属广宁,广宁一旦失去,明朝的防线就只能内退到山海关一线。明军在广宁设置了三道防线一是借助辽河拉筑第一道防线;二是借广宁城外围的西平堡、镇武堡、镇宁堡等构防第二道防线;三是以广宁的城防,作为第三道防线。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六万大军攻偷渡辽河,包围广宁城外围的西平堡。王化贞听信了孙得功的话,发动了广宁的全部兵力增援。两军刚刚交锋,孙得功就率先领头逃跑,明军大败。当时熊廷弼驻军闾阳,由于与王化贞有矛盾,手里只有五千可用之兵,所以没有出兵救援。 熊廷弼为何被处死 揭秘熊廷弼怎么死的 话说王化贞一路败逃,在大凌河遇上了熊廷弼,熊廷弼微笑着说“六万军队就可以把敌人一举荡平,到头来怎么样呢?”王化贞深感到惭愧,建议驻守宁远和前屯。可是熊廷弼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放火烧了全部积蓄,掩护败军和百姓退入山海关。后金军追赶二百里,因路上没得粮食吃才被迫退兵回去。 广宁失守后,熊廷弼为自己进行了辩解,认为自己的经略只是徒有虚名,王化贞拥兵十四万,自己只有五千,身为辽东最高军事长官,徒有经略之名而已,失地的责任理应由王化贞以及支持王化贞的内阁和兵部诸大臣负责。但朝廷拒绝了熊廷弼的申辩,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熊廷弼最终被处死,传首九边(将他的首级在北方的九处军镇辗转示众),尸弃荒野。 熊廷弼胸怀大略,最终却惨遭横死,除去明廷朝政腐败、吏治昏暗等客观原因外,他的性格缺陷无疑是造成这一后果的助推剂。学者阎崇年认当时广宁虽然失守,但后金军尚未到达广宁,仅有叛将孙得功哗变,以熊廷弼在军中威信,又有一支可靠的兵马,应是可镇压乱兵。再者,即使广宁确定已不可守,如王化贞所言,守卫宁前(宁远、前屯),后金兵力有限,无力深入,整个辽东也未必沦陷。但熊廷弼只是看王化贞闹笑话,将物资一律烧毁,引导数十万军民退守山海关,却没有进行最后的广宁保卫战,于是金兵不费一兵一卒占领辽东,成为后来被杀的一大口实。 熊廷弼与辽东的缘分 熊廷弼也算年少成名,28岁的年纪乡试第一,并于次年进士及第。仕途第一站是是保定推官(管一府刑名),不久就升为监察御史,从这个角度来说,熊廷弼也算春风得意。 熊廷弼与辽东产生关系是1608年(万历36年),那年他作为监察御史被指派巡按辽东,一去就弹劾在辽东镇守30年,威名赫赫的李成梁无故放弃辽东六堡,并指出辽东几大势力,需要重点防备的就是建州女真。当时的努尔哈赤还一副恭顺模样,所以不得不承认熊廷弼的眼光。他第一次在辽东的几年,辽东军纪好转,屯田大兴。结果如此功绩,他任期届满居然被打发到南京任学政去了。明朝的南京基本是养老官员的汇集地,由此可见熊廷弼在官场的不受待见。 熊廷弼第二次与辽东产生关系是几年后明军萨尔浒大败,辽东局势不可收拾时熊廷弼因为熟悉辽东且第一次巡按辽东时表现出来的才能被指派来收拾残局。还没走到辽东,开原失手,到了山海关,铁岭失守,而且明军守将比难民逃的快。辽东几乎不可收拾。 熊廷弼一再告诫皇帝要给予全权。通过一年多时间,三边布置,积极防御,加以中时军纪,辽东局势一时好转。击败了努尔哈赤对沈阳的进攻,在熊廷弼还在辽东的时候与后金形成了战略对峙态势,有效遏制了后金的扩张。 结果第二年,还酸新人熊廷弼的万历皇帝崩,一年之内明朝换了三个皇帝,熹宗朱由校年轻即位,东林党得势,于是不属于东林党的熊廷弼被去职。换上了主张主动进攻的袁应泰。 结果不出意外,袁应泰的主动进攻导致辽事再一次败坏,不但熊廷弼守了几年的沈阳陷落,辽西几乎全部落入后金之手,朝廷不得不第三次启用熊廷弼。 结果这一次在启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的同时,又提拔王化贞为辽东巡抚,这样辽东一地有两个主官,而且经抚不和。王化贞在朝廷的势力也不是孤傲的熊廷弼能比的。熊廷弼的第三次辽东之行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收场。 后来一意孤行的王化贞大败,但在后方无一兵一卒空有经略虚名的熊廷弼先被下狱,并在党争的影响下被传首九边。而最大责任人王化贞在自己朝中贵人的保护下一直到崇祯五年才被杀。 » 熊廷弼为什么说死的冤 熊廷弼为何被处死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湖广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汉族。明朝将领、军事家。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起家保定推官,迁监察御史。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授右副都御史、巡按辽东,请求屯田。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出任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招集流亡,整肃军令,制造兵器,浚壕缮城,巩固守备。明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再任辽东经略,与广宁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败,坐罪下狱,卷入党争。天启五年(1625年),坐罪处死,时年五十七岁,崇祯二年(1629年),得以恢复官爵,谥号襄愍,有《熊襄愍公集》。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历史评价5史书记载6后世纪念7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熊廷弼别称:熊蛮子字号:字飞白,号芝冈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湖广江夏出生时间:公元1569年去世时间:公元1625年主要作品:《辽中书牍》《熊襄愍公集》官职:辽东经略谥号:襄愍籍贯:湖广江夏 人物生平2 熊廷弼少时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刻苦强记。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考中乡试第一名,次年中进士,授保定推官,将被税监王虎冤枉缉拿的人员全部释放,并上撤矿疏,因其才能被擢为监察御史。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外出巡按辽东。巡抚赵楫与总兵官李成梁放弃宽甸地方的八百里领土,把当地六万老百姓迁移到内地来安家。过后,评定功绩竟然还要受到奖赏,给事中宋一韩上书论列了他们的罪。此事被下发给熊廷弼重新核查,全部查清了他们放弃领土、驱民迁移的事,熊廷弼上书弹劾他们两个的罪状,并说到前任巡按大臣何尔健、康丕扬勾结、包庇他们。但他的奏章竟未被下发给大臣讨论。当时诏书要求兴办屯田,熊廷弼说辽地多有闲地,每年在八万兵额中用三分人力来屯田、耕种,就可以收获粟米一百三十万石。明神宗特地颁布诏书表示赞成,命令在边境各处推行。当时边防将领喜欢搅扰敌营,动辄引发战斗。熊廷弼说防护边疆以自守为上策,修造城堡,有十五种好处,报告 主要成就3 熊廷弼在辽东巡抚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 历史评价4 《明史》:①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自按辽即持守边议,至是主守御益坚。然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②惜乎廷弼以盖世之材,褊性取忌,功名显于辽,亦隳于辽。假使廷弼效死边城,义不反顾,岂不毅然节烈丈夫哉!广宁之失,罪由化贞,乃以门户曲杀廷弼,化贞稽诛者且数年。朱童蒙:臣入辽时,士民垂泣而道,谓数十万生灵皆廷弼一人所留,其罪何可轻议?独是廷弼受知最深,蒲河之役,敌攻沈阳,策马趋救,何其壮也?及见官兵驽弱,遽尔乞骸以归,将置君恩何地?廷弼功在存辽,微劳虽有可纪;罪在负君,大义实无所逃。此则罪浮于功者矣。刘一燝:①使廷弼在辽,当不至此。②廷弼守辽一年,奴酋未得大志。韩爌:廷弼不取一金钱,不通一馈问,焦脣敝舌,争言大计。魏忠贤盗窃威福,士大夫靡然从风。廷弼以长系待决之人,屈曲则生,抗违则死,乃终不改其强直自遂之性,致独膺显戮,慷慨赴市,耿耿刚肠犹未尽泯。计六奇:自辽事者,所用 史书记载5 《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后世纪念6 熊廷弼公园位于江夏区纸坊城南青龙水库旁(乘公汽901路可达)为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园中园,以明代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熊廷弼(江夏纸坊人)之名命名。公园占地面积15.22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1。92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积0.93万平方米,绿地率为83.41%。公园于1987年10月1日建成开放。 公园内林木葱茏、碧水涟漪、山清水秀、曲径通幽、风景如画,分陆地景点区和水上游乐区。陆地景点区建有曲廊八角亭、儿童乐园、停机坪、熊廷弼塑像、项英塑像、飞白亭、熊公祠、熊公墓等,水上游乐区建有标准游泳池,可供体育比赛。牌楼1986年建成,高12米、宽16米,基座采用大理石,上盖绿色琉璃瓦,位于公园正门。牌楼上“熊廷弼公园”几个大字为前国防部长张爱萍亲笔题写。熊公祠1987年建成,占地面积为120平方米,屋面盖黑色布瓦,中央为天井,两边设回廊。正厅内有熊廷弼座像,整个建筑庄严肃穆。熊公墓位于熊公祠后面。墓道两侧 影视形象7 1986年电视剧《努尔哈赤》:陈颖饰演熊廷弼;1987年电视剧《满清十三皇朝》:丁亮饰演熊廷弼;2011年电视剧《侠隐记》;2016年电视剧《袁崇焕》:曾红生饰演熊廷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