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宗南
冯玉祥死因,为什么冯玉祥被称为爱国将领?

冯玉祥死因,为什么冯玉祥被称为爱国将领?

在北洋政府垮台后冯玉祥死因,冯玉祥崛起的速度确实有点快,短短几年时间,其拥有的直属部队达二十万人,连其他收编的部队和其统治区中的民兵组织算在一块,有着近四十万的武装力量,这直接成为了老蒋在北伐胜利后国民党内最强劲的对手之一。 当然了,一场中原大战冯玉祥输的一干二净,从此在无与老蒋夺权的实力,褪去军阀外衣后的冯玉祥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爱国事业。冯玉祥这个人清廉,而且极其关心手下,所以在西北军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但是在中原大战以前,他发动的军事政变以及军事行动肯定是有私心的,那时候的冯玉祥在国家层面来说还是一个武装大军阀,而且仅仅此于老蒋,他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他联合北伐军进攻北洋政府,说到底,为国家的利益肯定是小于私人野心的,他不为自己的势力说出来鬼都不行,但在和老蒋竞争失败后,他的爱国却是真真切切的。 其在抗日初期,先是于淞沪战场御敌,但老蒋的中央军他又指挥不动,随后又被派往其西北军旧部韩复渠等将领地盘督促其抗战,但树倒猢狲散,老冯的部下已经不是他原来的部下了,其根本笼络不了原来的人马,所以说他在抗战时期于军事层面来说并无大的建树,但其更多的则是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力。 冯玉祥毕竟是当年的一位实权人物,门生故吏遍及全国,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掌握了19.5万私人武装的男人,所以说在国民政府中威望还是有的。所以他四处奔波宣传抗日主张,在老蒋“攘外必先安内”时,他多次发表主张抨击老蒋,而且还写一写“打油诗”,或者做一些嘲讽老蒋的举动,但老蒋也无可奈何。在这种爱国行为下,被冠以爱国将领的身份也无可厚非。 冯玉祥将军为何把溥仪逼出宫?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将军率领部队快速进占北京,包围了总统府,逼迫北洋政府解除吴佩孚的职务;把大总统曹锟囚禁起来,宣布组成“国民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北京政变”。 政变成功之后,冯玉祥将军宣布废除帝号,逼迫末代皇帝溥仪迁出故宫。 冯玉祥将军逼迫溥仪迁出故宫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冯玉祥将军十分痛恨封建帝制。他认为溥仪住在故宫,就表明中国封建帝制还没有完全消灭;只有把溥仪逼出宫去,才是真正结束帝制。 二是冯玉祥将军拥护革命。冯玉祥将军要把北京的封建余孽清除干净,然后,把孙中山接到北京。拥护孙中山才是真正的革命行动。 冯玉祥和胡宗南谁才是西北王? 冯玉祥部被称为西北军,但是冯玉祥是河北人,他在北洋时期出任过陕西督军,部下很多是在陕西招募的,所以被称为西北军。实际上,冯玉祥很快就离开了陕西,而他的部队人员也不限于陕西,包括了现在的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很多人。 冯玉祥虽然是西北军的老大,但是没有人称他是西北王。这是因为冯玉祥即使是最强盛的时候也没能完全控制西北五省,何况他只是很短暂的在西北呆过。 在抗日战争时期,胡宗南统兵数十万驻扎在陕西,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防备日军,而是防备在陕北的红军,后来解放战争初期,胡宗南部进攻延安,号称是占领了延安,胡宗南也进阶上将,成为西北名义上的统治者。这在当时的国民党内是没有人可比拟的,所以有人就称胡宗南为“西北王”。

资讯百科 2022-04-20
胡宗南简介

胡宗南简介

胡宗南(1896年5月12日-1962年2月14日),字寿山,原名胡琴斋,汉族,浙江镇海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胡宗南是蒋介石最宠爱、最重要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与名震一时的“西北王”。1950年兵败后去台湾,曾在大陈岛指挥沿海游击部队。历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总统府”战略顾问等。1962年2月14日因心脏病病逝。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家庭成员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胡宗南别名:原名琴斋,字寿山,曾化名秦东昌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孝丰(今安吉县)出生日期:1896年5月12日逝世日期:1962年2月14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信仰:三民主义主要成就:国民革命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军衔:陆军一级上将 人物生平2 1896年5月12日(农历三月三十日)出生于浙江镇海的一个贫寒人家,三岁时随父辈迁居于浙西距孝丰县城西十里之鹤鹿溪。1904年就读于私塾,自《三字经》学至“四书”、“五经”。1909年进入孝丰县城高等小学堂读书。1912年以第二名成绩毕业。1913年考入湖州公立吴兴中学。读中学时,各科成绩优良,尤以体育、地理两科更为突出。1915年中学毕业后,先后受聘于孝丰县立小学和私立王氏小学,任国文、历史和地理教员。1921年利用暑假时间到处游历。1922年到1924年间,并任《孝丰日报》总编辑。后因与同校教员竞争校长职位失败,父亲又硬逼他与不相爱的女子成婚,遂决然离家出走。1924年,前往浙江湖州参加别动队,与王亚樵结拜为金兰兄弟。别动队解散后,得在上海做毛竹生意的同学章云家长资助,到广东投考黄埔军校,因其身高不足1.6米,体格检查时被淘汰,经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特许参加考试4月被录取;5月5日入校,编在 主要成就3 五个第一胡宗南,是黄埔学生在国民党陆军中的第一个军长(1936年4月);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跨入将军行列、也是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以前获得第三颗将星的人。胡宗南堪称传奇(第一个师长的名头被范汉杰夺走,后范参加福建事变,不久重回蒋阵营充当胡的副手后,就再也追不上胡的晋升步伐)人物。胡宗南升任战区司令长官后,开始建立自己的派系,是黄埔系内的一个小派系,胡宗南系,汤恩伯系,陈诚土木系,杜聿明第五军系是黄埔系中的几个实力最强的小派系。 家庭成员4 妻子叶霞翟,早年毕业于师范,当过小学教师,后来考入浙江大学,然后又考入“浙警”,成为军统高级特工。其后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系、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学习,并获博士学位。1944年回国后曾在南京当大学教授,并出任过国民党中央委员。台北师范专科学校校长,中国文化大学家政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特殊教育与家政研究。子女长子,胡为真,台湾当局“国安会”秘书长。妻子林惠英。次子,胡为善,台湾中原大学副校长,财务金融学系教授。幼女,胡为美,美国北加州华人作家协会会长。孙辈胡为真子女长女,胡斯惠。次女,胡斯华,曾在新加坡读大学。幼子。外孙女胡为美子女长女,王克藏。 人物评价5 1947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将胡宗南描述为“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军”。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