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诗圣
杜甫被后人称为什么

杜甫被后人称为什么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被后人称为什么杜甫,字子美,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育儿知识 2024-02-23
诗仙诗圣诗鬼诗佛都是谁,诗鬼,诗神,诗佛,诗魔都是谁?

诗仙诗圣诗鬼诗佛都是谁,诗鬼,诗神,诗佛,诗魔都是谁?

诗鬼诗仙诗圣诗鬼诗佛都是谁,诗神,诗佛,诗魔都是谁? 答,诗鬼指的是唐朝著名诗人李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因为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诗神有三解,一指大文豪苏东坡,另外也泛指有才情的诗人,在马曰璐《独立至石梁泉》诗“偶来探竹杖,独立净诗神”中则是指对诗的深思。诗佛可以为多个诗人的代指,包括唐代诗人王维、清代诗人袁枚和吴嵩梁,一般以指王维居多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名和字均取自于《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是佛门弟子。王维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兼通音乐,书法也有很深的造诣。苏轼评论他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资讯百科 2022-03-16
诗仙诗圣诗鬼诗佛都是谁,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谁呢?

诗仙诗圣诗鬼诗佛都是谁,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谁呢?

这个问题应该不复杂诗仙诗圣诗鬼诗佛都是谁,题主言及的这几个圣人,都是素常我们能通过具体事件感悟到的,感觉就在我们身边。 其实,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德化中,能称得上圣人的远不止题主例举的这几位,其他的称圣者也是在其擅长的领域独到专擅,实为鼻祖一级的引领性人物。 回到题主问,书圣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毕生心力以字迹见长,留下了很多令人高山仰止的旷世墨宝。比如他自己撰写、书丹的《兰亭集序》,就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一幅书法作品,被后世推崇备至,尊其为史上行书第一。 他的其他书法作品,同样俊逸挺拔、风流潇洒,同样得到了举世公认。比如《快雪时晴帖》《丧乱贴》《二谢帖》《奉橘帖》《七月贴》《得示帖》《行穰帖》《姨母帖》《远宦帖》等等等等,一口气可以说出很多,哪一幅哪一件都足以震撼心灵,诱惑眼球,使人留恋驻足,仰慕之情如滔滔江河,奔流狂泄,百川归海。 画圣,则是唐代的吴道子。吴道子初学书法,追随张旭、贺知章的墨迹,后来改学绘画,尽得画中三味,独创了一种绘画形态,使人的衣服褶皱看起来随风而动,衣袂飘飘,故此有“吴带当风”的美誉。 吴道子和当时的其他三位并称四绝——吴道子的画作,张旭的书法,裴旻的剑术,公孙大娘子的剑器舞。 后人评价吴道子的画作为“惟吴道子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可齐踪于陆(探微)、顾(虎头)”。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评价他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吴道子著名的画作有:《天王送子图》《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等。 诗圣,则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一个诗人,是和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并列的另一位伟大诗人,他叫杜甫,字子美,生于盛唐,流于乱世,卒于舟楫。他的诗被后世称为诗史或史诗,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缩写与映照。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虽然身怀济世之才,但始终不为所用,只是做到左拾遗的小官,终被明主所弃,漂泊当世,居无定所,后来被友人接济度日,仍免不了小儿子被饿死的命运。这让他愈加感到辛苦一生如风飘絮似雨打萍,总是在流离飘荡中寻求寄身之寓,却最后客死在一条四处漏风的破船上,一代诗圣就此终结,走完了悲惨又壮阔的一生。 杜诗一直是后世学习的楷模诗章。老杜历经盛唐,又遭战乱荼毒,其诗风愈发沉郁顿挫、质朴平实,却不乏清新亮丽、胸胆风张之作,毕生追求字词凝练、洗丽,尤在锻铸词意方面独树一帜,后世评价他的诗作千金不易一字,固若金汤。 李杜为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很多诗章成为唐诗的压卷之作。比如他的律诗、绝句,都堪称一世之雄,难有匹敌,千古传诵。其代表作可以如数家珍的说出一长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三吏》《三别》《望岳》《春望》《春夜喜雨》《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等等等,杜甫用诗章把自己举到了巅峰的高度,难以企及,雄峙巅顶。 这三位圣人只是我们五千年文明德化过程中的几个代表,其他文化领域的圣者也是明光烛照,辉煌灿烂。比如我们大家都津津乐道的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宗圣曾子,武圣孙子,兵圣韩信,谋圣张良,史圣司马迁,赋圣司马相如,医圣张仲景,药圣孙思邈,乐圣李龟年,文圣欧阳修,词圣苏子,酒圣杜康,茶圣陆羽,曲圣关汉卿…… 照此罗列下去,还会有很多可以称圣的人物,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读友们,可以网上搜一搜,绝对会令你大开眼界,茅塞顿开,甚至醍醐灌顶,顶礼膜拜。 图片来自网络

资讯百科 2022-03-16
诗圣是指哪位诗人,王维为什么被称为“诗佛”?

诗圣是指哪位诗人,王维为什么被称为“诗佛”?

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是诗佛,王维是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的大诗人。世上也有李白是天才诗圣是指哪位诗人、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的说法,这表明这三个大诗人的各自特征。 后人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在他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诗佛一称,主要是对其诗歌成就的高度概括。王维的诗博才多学,佛缘殊胜,躬身修禅,深得禅味。尤其是他的山水田园诗,禅意幽远、恬谈、宁静,且静中有动,动中寓静。试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从这首诗中,我们不但领略了“诗中有画”的特色,而且还欣赏到诗人的各种绘画技巧及心灵感受。读王维的诗,着实是一种享受!称王维“诗中之佛”也是名至实归、恰如其分的!

资讯百科 2022-01-19
诗仙诗圣,诗仙诗鬼,诗圣,诗魔分别是谁?

诗仙诗圣,诗仙诗鬼,诗圣,诗魔分别是谁?

1诗仙诗圣、诗圣-杜甫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诗仙-李白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3、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4、诗神-苏轼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5、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是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 中国的诗圣、诗仙分别指谁? 诗杰——王勃 唐(650年—676年) 诗骨——陈子昂 唐(659年—700年) 诗仙——李白 唐(701年-762年) 诗佛——王维 唐(701年-761年) 诗圣——杜甫 唐(712年—770年) 诗囚——孟郊 唐(751年—814年) 诗豪——刘禹锡 唐(772年—842年) 诗魔——白居易 唐(772年-846年) 诗奴——贾岛 唐(779—843年) 诗鬼——李贺 唐(791年—817年) 诗神——苏轼 宋(1037年—1101年)

资讯百科 2022-01-19
诗圣是谁,关于诗圣杜甫的评价怎么样?

诗圣是谁,关于诗圣杜甫的评价怎么样?

  1。文士可以是民族的灵魂是良知诗圣是谁,却难以成为民族的脊梁。李贺诗《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试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自己是个书生,却在诗中坦陈,凌烟阁上封侯的男儿大丈夫没有书生的份。汉高祖一见儒生就要抢儒巾尿尿,刘季这个市井无赖就已知道儒生的文弱,看文士好欺。  以上都可以证明文士的弱,我们说文弱书生,没有人认为这是贬义词,因为书生文弱这是事实,反之我们如果说战士文弱那就是贬义词。假如我们以脊梁来形容文士,那天底下文士十之八九都不够格,只有辛弃疾陆游等少数文士可称为脊梁。脊梁也不能用来鉴赏文学,李清照“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脊梁骨够硬了,可她这诗远不如她的柔情词写得好。  南唐后主李煜算是最没有脊梁的人,可这无损他成为著名的文士,他的词千载犹感人至深。金元好问论诗“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就是不满意黄庭坚的诗柔弱如女子,推崇韩愈强健诗风。韩愈诗风劲健,他为人就真的脊梁硬吗,我们知道他上谏被贬后的内心惊惧,哪有勇士胆魄,像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等等等,又有哪一个脊梁骨是硬的,李白很多诗都有侠气,但李白又何曾有过勇士胆魄。  因此挺起民族脊梁的应该是武夫,我们评价文人更应是良知灵魂。   2。鲁迅对杜甫的评价:“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曾经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记》等名作参与发动“五四”文化革命之鲁迅,到三十年代,岿然成为众望所归之革命文学导师,晚年与友人讨论中国文学史,以为中古之陶潜、李白、杜甫皆第一流诗人,继而又说:“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  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刘大杰《鲁迅谈古典文学》,见《文艺报》1956年20号)众所周知,鲁迅晚年在政治上己与胡适分道扬镳,惟此评论杜甫之寥寥数语,仍然与胡适笙磐同音。   可见鲁迅很推崇杜甫。他还曾经说过:“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杜甫的吟酒诗中有不少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作,读了,分明可以触摸到诗人的心脉。  它与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喜怒哀乐融合在一起:“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九日》),以酒后追忆唐玄宗去骊山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之事,委婉地指出唐玄宗的骄奢淫逸造成了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之恶果,于沉郁之中见哀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勾勒出了一幅触目惊心的贫富图,反映出人吃人的社会现实。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羌村三首》其三),含泪写尽兵荒马乱之中人民生活之维艰,统治者穷兵赎武之危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获悉官军平定叛乱、收复失地喜讯后兴奋不已的心怀,爱国精神跃然纸上。  诗人热爱农村,亲近农民,熟悉农民的生活习惯,善于用农民的言行写出农村的风俗习惯与农民憨厚爽朗的性情,吟酒诗因而散发出村酒的芬芳、乡士的气息:“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杜甫吟酒诗内容丰富多彩,除上述具有现实性、人民性与爱国精神的诗外,还有一些缅怀往事,思念亲朋,描述自身与别人生活、性情的作品:“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遣怀》),“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故人能领客,携酒重相看。  自愧无鲑菜,空烦卸马鞍。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王竟携酒高亦同过共用寒字》),“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赠卫八处士》),“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醉歌行》),这些歌咏诗人与李白、高适、郑虔等友人往来,以及饯别亲友的诗,于真率中见深情,于朴素中见厚意。   。 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   杜甫自幼聪敏好学,知识渊博,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遂漫游各 地。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一路上饱览名胜,凭吊遗迹,观食壮 丽的江山,增长了实际知识,为以后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生活基础。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一生坎坷,亲自经历了安史之乱这场大 的变乱,饱经沧桑,经受了丰富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磨炼。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的宏伟抱负。他想通过科举考试,得到一个官职,一直未能如愿。他出人权贵 门下,希望得到引荐,结果也处处碰壁,生活逐渐陷人困境,过着“卖药都市,寄食朋 友”的生活。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苦,使杜甫更有机会接近下层劳动人民,听到 他们的呼声,从而了解人民的疾苦。    他疾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 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 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 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 “诗史”,而他自己也被称为“诗圣”。

资讯百科 2022-01-18
诗圣是谁,“诗圣”是谁呢由何而来的呢?

诗圣是谁,“诗圣”是谁呢由何而来的呢?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年)诗圣是谁,字子美,世称杜少陵,诞生在河南巩县城外瑶湾村。他 毕生酷爱诗歌创作,被后人誉为自有诗人以来最伟大的“诗圣”。杜甫年轻时就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治世雄心。20岁那年,杜甫南游江浙,饱览名胜,凭吊遗迹,观赏壮丽的江山,增长了实际知识,为以后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生活基础。  杜甫虽有治世的雄心和博学的才干,但他的仕途却很不得志。他想通过科举考试,得 到一个官职,一直未能如愿。他出人权贵门下,希望得到引荐,结果也处处碰壁,生活逐渐陷人困境,过着“卖药都市,寄食朋友”的生活。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贫困,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劳动人民,听到他们的呼声,从而 了解了人民的疾苦,成为一个现实主义的大诗人。  他写出了《丽人行》、《兵车行》等大胆揭露封建王朝腐朽,反映人民生活疾苦的诗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代表了诗人 这个时期创作的最高成就。当时诗人刚好从京城回奉先探亲。在长安街上,冻死的老人使他惨不忍睹;路过骊山时,华清宫里笙歌声声,深深刺痛他的心。  想不到一进家门,他心 爱的小儿子已经饿死床上。于是诗人满腔悲愤地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千古名句。后来在别人的推荐下,杜甫做过参军的小官,但不到一年就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又 开始了流亡和逃难生活。动乱的社会和不平凡的经历,进一步把杜甫的诗歌创作推向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  这期间他先后写下了《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等称为“三吏”“三别”的不朽诗篇。苦难的生活使杜甫熟悉了人民,写下了许多对劳动人民有深厚感情的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等,寄寓 着诗人对劳动人民和贫寒知识分子的深厚同情。  杜甫的晚年,生活越来越艰难,身体越来越衰弱,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诗歌创作, 相反,越是贫病交困,诗作越多。在成都,他一度被任命为工部员外郎,在此期间,以惊人的毅力写了 430多首诗,占了他全部诗作的1/5。在他生命弥留之际,他还僵卧在破船上 写出了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念念不忘国家的灾难。    这首诗写出不久,这位被后人誉为“诗圣”的大诗人就在湘江上游的一只破船上去世了。杜甫的思想主要受儒家的影响,“穷年忧黎民”、“济时肯杀身”是他一贯的精神。他 的诗现存1400多首,内容极为广泛深刻,多方面地反映了唐代中期社会的急剧变化,被人 们称为“诗史”。 “诗圣”杜甫的故里在哪里?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郑州巩县(现巩义市)。20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10年。755年“安史之乱”后逃往凤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居秦州、同谷,生活穷苦,后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  一度流落剑南,被严武推荐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离四川东游,留滞夔州(今重庆奉节)2年。大历三年(768年)携全家漂泊于湘、鄂之间,以舟为家,后死于赴郴州途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时代,经历了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迫于生活困难和战争动乱,他到处奔波,亲眼看到国家的衰败,人民的疾苦,他怀着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感,写出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不朽诗篇,记录了唐王朝的巨大变化。  因此,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杜甫的诗篇留下来的有1450多首。在创作方面,他继承发展了《诗经》以来的优秀传统。作为中国古典诗坛的集大成者,他“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承继先贤,启迪后学,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顶峰,又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故里纪念馆,位于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背靠笔架山,前临界泗河,杜甫生于此,并在此度过少年时代。尽管他在故乡的时间不长,但是一生中始终怀念着家乡,给我们留下了怀乡的著名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比眷恋。  清雍正五年(1727年),河南府尹张汉重修并立“诗圣故里碑”一通,乾隆、同治及民国年间又多次立碑。杜甫故居坐东向西,现在宅院长20米,宽10米,院内有东西向瓦房3间,硬山式灰瓦顶,东侧有房2间,北侧有一窑洞,洞口为砖砌墙壁,洞高3米,宽2米,深20米。  院内西墙上嵌清代张议草书“诗圣故里”碑一通,为“唐工部杜文贞公碑记”。1962年成立杜甫故里纪念馆,郭沫若亲书“杜甫诞生窑”和“杜甫故里纪念馆”。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之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多次进行修葺。 ““诗圣”杜甫 ”是什么人?    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能与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相媲美的,就是优秀的现实主义诗 人杜甫。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杜甫生在诗礼之 家,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有名的诗人,父亲杜闲 曾为奉天县令。杜甫自幼就十分聪明,他“七龄 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岁写的大字已有一箩 筐,十四五岁就在洛阳文坛上崭露头角。   杜甫的青年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当时社会安 定,经济繁荣,交通四通八达,士人经常会因谋生、 做官或者考察而外出,远行成为一种风气。杜甫 在二十岁到二十九岁之间,曾游吴越(今江苏、浙 江一带)、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在登临泰山 之巅时,他吟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 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 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表达了杜 甫青年时代的远大志向。 回到洛阳不久,杜甫遇见了名满天下的李白, 两人亲如手足,相互切磋诗艺,商谈如何报效国 家,度过了八九年的快乐时光。  后来,杜甫决定西 上长安求取功名,从此开始了他坎坷困顿的生涯。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玄宗诏令天下有一艺之长的士人都来京城 参加应试,杜甫抱着很大的希望参加了这场考试。当时正值李林甫独揽大权。执政的李林甫怕 那些应试的士人向玄宗揭露时弊对他不利,故意一人不取。  事后,李林甫竟向皇上祝贺说,贤 能的人都为皇上所用,民间再也没有有才德的人了。”杜甫遭受了沉重打击。 由于长安的物价高,杜甫的生活越来越艰难,有时需要朋友请客才能吃顿饱饭。尽管他自 己的境地很糟糕,但他仍十分关心那些终年纳税服役的民众。有一次,他走到渭水边上的咸阳 桥,看见官府正在征兵,他忙拉住一个老兵相问。  老兵告诉他,自己十五岁就到北方防守黄河要 塞,到四十岁时又开往西边去营田,头发白时回来还得去防守边疆,家里没有男子耕田,庄稼无 收,官家却还是催交租税。 那时百姓生活十分贫困,达官贵人却把剥削来的钱财挥霍无度。玄宗宠爱杨氏兄妹,在他 们的豪宅前,每天都有贿赂请托的人排着长队等候。  春日出游曲江,贵族们个个盛服华饰,排场 空前。 旅居长安十年,杜甫终于得到一个正八品的芝麻官,急忙回家报喜。当他赶到奉先家中时, 却闻一片哭声,原来他的小儿子刚刚饿死。 杜甫回到长安上任后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陷了长安,诗人落于叛军之手。  好在他官 职低,不引人注目,所以没有被单独关起来,可以自由活动。又一个春天来了,京城的景象与往 日是多么不同啊。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五言律诗《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听到肃宗即位的消息后,杜甫冒着极大的风险,逃出长安,投奔皇帝。肃宗嘉奖他的忠心, 给了他一个左拾退红内官。可没多久,诗人就因评议朝政不合圣上心意而被贬。在赴远方上任 的路上,杜甫看到兵荒马乱给人们造成了更多的苦难,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 (即《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即《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控诉不合 理的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后来,杜甫弃官去投奔在四川的朋友严武。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成都城西三里的浣花溪 旁觅到一块荒地,建起了一座草堂。 可惜不久严武死了,杜甫只好离开草堂另谋生路。路上,他不忘写信给借住草堂的亲戚说: 西邻的老妇孤苦伶仃,经常到门前树上打枣,你不要筑上篱笆吓得她不敢再来,她也是太穷才如 此啊。     大历五年(公元771年),杜甫死在从潭州到岳阳的船上。他留下的一千四百多首诗,表达 了自己为国为民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愤懑和压抑,揭露了社会的混乱、黑暗和灾难,忠实记录了 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尤其描述安史之乱后人民苦难生活,因此人们把他誉为“诗圣”,并把他 的诗称为“诗史”。

资讯百科 2022-01-18
诗圣,哪位诗人被称为“诗圣”?

诗圣,哪位诗人被称为“诗圣”?

杜甫诗圣。 杜甫(710——772),一生创作了1500余首诗歌,传世的有1100多首,以三吏和三别为代表。 杜甫的诗歌大多取材于普通百姓生活和社会背景,深刻反映了中唐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历史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杜甫一生人格高尚,忧国优民,是儒家思想的忠实坚守者。能长期关注百姓疾苦,在自己颠沛流离的情况下,还能像圣人一样,想着老百姓的苦难,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他博爱思想的最好见证。 因此,他被称作“诗圣”。

资讯百科 2021-12-2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