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特色
古代储才制度是什么样的?详解其特色-趣历史网

古代储才制度是什么样的?详解其特色-趣历史网

  众所周知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央管理人才的轮换,古代社会除了完善人才选拔制度以外,还产生了一种专门的人才储存制度。那么古代储才制度是什么样的?  一、连接封建社会的储才制度初期  1.早年秦国的储才制度雏形  中国古代的储才制度在奴隶制社会就已经出现了。西周时期,在中央人才选拔方面采用的是世卿世禄制度,在宗法制的大框架下,无关能力强弱,直接采用子承父业,所以此时的人才储备方面等同于空白,这为后期储才制度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大阶段,春秋五霸之中的秦国,是最早出现储才制度的国家,具体原因是和当时秦国的现状挂钩的。秦国早年间是周王室负责马匹的诸侯,在分裂的时候领土大多靠近边疆,最初国力衰弱,并没有称霸的权力。  而后秦穆公的继位改变了这种情况,为了帮助秦国摆脱落后的现状,他首先兼并吸收了周边的少数民族势力,为今后的大刀阔斧提供施展空间,随后颁布了一项重要制度,门下幕宾制度。  这项制度规定:但凡是当时的有识之士,无论出身高低,国籍所属,身份地位,只要是郁郁不得志或是对治国理政有自己独到看法者,都可以前来秦国成为幕宾,此后便有机会对君王产生自己的意见,一旦采用,便会加以封赏。  能够明显推动秦国发展者,可封爵赏地,拥有在秦国生活的权力,这便是古代最早的储才制度。秦国的幕宾制度一经颁布,各地胸怀大才但未被任用的能人异士全都前往秦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为主要目标,获得钱财和赏地为次要目标。  就这样在幕宾这种储才制度的作用下,当时秦国落后的政治现状不但得到了发展,还为后代保留了一系列潜在人才。  2.汉代的储才制度  走进封建社会之后,律令制度等逐渐走向完善,不再是单纯的口头颁布,而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下来。  西汉初年的人才选拔直接采用察举制,这种制度的弊端明显,人才推荐途中难免出现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现象,真正的人才储备难以实现。  到了汉武帝时期,伴随着独尊儒术的确立,储才制度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完善和转变,首先是“郎官制”,即不再单纯通过察举选才,而是有了地方上的征辟,由皇帝直接负责,主要对象是当时独尊儒术背景下熟悉儒家经典的大贤大才。  通过这种方法选取而来的人才大都会算作是国家的人才储备,后续会根据国家需要直接派遣至中央任职。  比如汉武帝后期,这些人会被直接任命为五经博士,士大夫,或直接担任丞相,当然,身居高位的前提是这些人拥有真正的能力和手段。  除了皇帝的征辟直选,汉朝还有一种文学侍从储备后参政的方式,这种储才参政方式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当时的皇帝担心丞相权力过大会出现专权独断的现象,所以建立了内朝和内辅机构来制衡相权。  此类机构下辖的官员主要有大司马,将军,尚书,左右曹等等,而这些官员的产生主要来自经常伴随皇帝左右的文学才智之士,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储才制度,这种由皇帝掌握的专属储才机构看似是一种辅政机构,其实是当时皇帝平衡相权的手段。  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储才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继秦朝统一之后的第一个乱世局面,以魏国为例,当时所采用的已经是九品中正制选才,将当时的人才按照才能和出身划分为九个品阶,再根据所在官阶的高低担任不同的地方官员,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隋唐科举制以前。  仅从其划分依据来看,从根本上就无法实现人才储备的作用,从出身论品阶高低,就注定一些底层出身寒微但拥有才华的人无法进入官僚系统,这种情况到了东晋时期更加恶化,门阀制度的开始代表着官僚系统的垄断。  与此同时,被士族大家所掌控的,还有当时的人才储备制度,因为东晋建立所留下的祸根,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了皇权与士族权力共治天下的局面,当然也包括对官僚系统的垄断,东晋时期在官僚任用方面,前五品都是由门阀士族内部来进行推荐。  后四品则是由皇族选取其他人来担任,这种人才选用方式和先秦时期的世卿世禄制极为相似,所以在储才方面基本就是空白。  二、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储才制度  1.唐朝时期的人才储备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繁荣和鼎盛的开始,也是人才储备制度走向巅峰的开始,早在唐朝立国之前,李渊父子就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在起兵反隋之前曾令李世民和李建成外出结交各地的英雄豪杰,促进后来唐朝的统一。  这种未雨绸缪的人才笼络启发了李世民,所以在唐朝建立初期,李世民便开始自己的人才储备,比如在亲王府中招纳十八学士,这些人都是李世民从士大夫中筛选出来的治国理政方面的尖端人才,为自己继位之后的江山稳定打下了基础。  李世民在登基之后,依然没有放弃对人才的储备,专门设置了“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进入其中,甚至还允许他们上朝入殿,听取朝政大事并参与议论,这便是李世民时期的人才储备机构。  后来这种机构也未曾消失,只是在不断地改革和进步,比如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的北门学士,不但拥有政治人才的储备,还会经常从其中抽调一些人入朝担任三四品的高官,参与朝政的同时分割宰相权力。  唐玄宗时期,出现了修书院,而后在改名为翰林院之后,逐渐变成了唐朝最重要的储才基地,根据当时的记载,身居翰林院的一百多位学士之中,有五十三位最终升迁到了宰相。  所以唐朝的翰林院,与其说是人才储备机构,不如说是丞相培养和高官选用机构,因为其中所储备的人才,几乎所有人都成为了唐朝政治中的高层官员,参政议政,甚至能够决策朝政大事。  2.宋朝的重侍从以储将相  宋朝时期的主要人才储存机构被称为“馆职与侍从”所谓管职其实就是指学士,大致包括诸阁学士,三馆秘阁以及诸殿学士,当时在科举考试之后的一些潜在人才便会分批进入这些机构,被当作朝廷的储备官员。  在这些机构中培养的储备官员统称为侍从,在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都会被委任以三四品的大官,甚至两府中的宰相都从这些储备人才中产生。  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下的人才储备  1.元朝的储才制度  元朝时期的人才选拔途径也是呈现出两种状态,一为承袭父荫而入朝,二是下辖选拔而入朝,当时的人才储备,就是从后者之中产生,因为宰相大都出自原蒙古与帝王密切的旧贵族,所以朝中的人才储备大都由贵族世家掌控。  这便是当时的怯薛制度,这是一种家族推荐人才进入官场的典型表现,和皇帝之间是一种从属关系,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也是皇帝掌控下的人才储存。  2.明朝时期的储才  内阁是明朝时期的一个重要机构,随着多个学士机构的向内合并,内阁逐渐成为中央的核心机构,主要负责决策,内辅,在没有宰相的明朝,内阁就处于丞相的位置,其下辖的翰林院就是典型的人才储备机构,进入有着严格的条件。  单从明朝论,进士之下是没有进入翰林院资格的,翰林院之中储备的人才,少数人会成为朝中核心官员的候选人,其余大都会成为内阁大学士参与政治的讨论。  3.清朝时期的翰林官  翰林这种人才储存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并且清朝时期对储备人才的任用超过了明朝,根据统计,清朝时期的庶出官员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余均为翰林储蓄人才。  根据当时的官员所说,本朝宰辅,必由翰林官出,也就是说,清朝朝堂之上,能够涉及政治的重要官员,都来自翰林这个人才储备机构。  总结  从通篇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储才机构是一步一步走向完善的,并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储才机构中的官员任用比例越来越大,避免了地方选官需要长时间磨合的弊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1-14
奇奇怪(特色农家乐)

奇奇怪(特色农家乐)

资讯百科 2023-01-09
特色苹果果酱做法大全

特色苹果果酱做法大全

1 将苹果洗干净 2 将苹果去皮,并切成小块 3 放入盐水中泡一下,过了盐水就不会氧化,然后捞起沥干水份 4 将苹果、砂糖、糯米粉加入面包桶里,最后加入柠檬汁 5 安装好面包机选择果酱菜单功能启动 6 果酱制作过程中 7 成品

上海小吃 2022-11-27
肇庆特色小吃豆子艾糍做法大全

肇庆特色小吃豆子艾糍做法大全

1 准备好新生艾草。在市场上可以购买到,野生的艾叶味道更好 2 将艾草漂洗、过一下水、捞起来 3 然后用用刀子剁碎后再煮烂 4 把艾叶放入糯米粉和粘米粉、开始揉面、揉合直至成团 5 准备已经炒好的花生米,芝麻,拌好红糖馅料(可以碾碎拌更香) 馅料口味也可以自调其他的 6 捏成粉团后开始包馅料、凹造型 追求智慧与颜值并存的可以使用模具印成各种图案 7 下锅蒸20分钟、最后成成品出锅 8 出锅后凉几分钟吃口感更佳哦、凉了口感也不会硬

上海小吃 2022-11-27
云南特色小吃豌豆凉粉做法大全

云南特色小吃豌豆凉粉做法大全

1 根据人数准备适量的蔬菜 2 豌豆粉切方条、胡萝卜和莴笋切成细丝 3 用适量油,把花生炸熟(注意:控制时间和火候,不然花生就焦了),之后用刀背压碎,切末 4 白糖:5小匙 素味精:1小匙 5 醋:2匙 酱油:1.5匙 6 芝麻油1小匙,油辣椒1.5小匙,姜末少许,拌匀后淋在豌豆粉上就可以吃了

上海小吃 2022-11-27
云南昆明特色小吃豆花米线做法大全

云南昆明特色小吃豆花米线做法大全

1 米线放入沸水中煮沸,沥水捞出放入碗内 2 放入半勺老抽 3 一勺生抽 4 韭菜,酸菜切细放入米线内,在放入适量花生碎 5 加入一勺甜面酱 6 放上豆花,一碗素豆花米线就完成了 7 个人更喜欢荤的,所以再加入两勺玉米牛肉酱,拌匀即可享用美味

上海小吃 2022-11-27
《不可思议的幻想乡莲花迷宫R》好玩吗?游戏特色内容介绍

《不可思议的幻想乡莲花迷宫R》好玩吗?游戏特色内容介绍

  不可思议的幻想乡莲花迷宫R是东方题材的2d肉鸽类角色扮演游戏,玩家可以带着你喜欢的东方角色去挑战迷宫。很多小伙伴可能对这款游戏还不是很了解吧,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不可思议的幻想乡莲花迷宫R游戏特色内容介绍,快来看一下吧。 游戏特色内容介绍   故事背景   有一天,在无缘冢挑拣道具的森近霖之助,发现了从外界流入的不可思议的机器。那是一种被称为WRS(World Replication System)、可以生成以电脑世界为舞台的游戏体验机器。   森近霖之助把WRS带给了河城荷取。   命运巧合之下,WRS发挥出本来的性能,生成了电脑世界「幻想乐园」。   东风谷早苗和比那名居天子两人因为正好在一边看热闹,便第一时间进入电脑世界,尽情享受了游戏的体验。   但是,两人却不知道。根据WRS生成的电脑世界,有可能对现实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现在,以电脑世界为舞台,新的冒险故事开始了。   游戏特色   ◆『超人数队伍系统』 ― 一个人不行,那就几十人一起上吧!   在传统的不可思议的幻想乡中,基本上是以「玩家单独」或「玩家与一名伙伴」来挑战迷宫,本作却可以同时率领大群同伴。   可以带所有伙伴去,也可以只带喜欢的角色去,率领几十人的大军团,用数量的暴力和伙伴的友情来攻占迷宫!   ◆『超小队作战系统』 ― 组成小队同时占领各个角落!   与以往单纯跟随主人公的队伍不同,本作可以从伙伴中选定小队指挥官,分配成员到各个部队中来行动。   或者无视一切合理性,组成「红魔乡队」「绿发队」「妹妹队」等,只要玩家开心就好!   ◆『超伙伴技能系统』—与同伴共享并强化各种能力!   在本作中,伙伴的能力通过装备「技能道具」来强化。强化伙伴等级来提升潜能吧!   另外还可以以小队为单位设定技能,并产生各种增益。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组合!   ◆『超多样装备系统』 — 武器和防具都装备到牙齿,变强!   和以前的不可思议的幻想乡作品不同,武器、防具、护身符可以同时最多装备10个。   另外,装备的增强效果不仅仅是对玩家,也会对全体成员给予强化。   不光考虑玩家的属性,也可以针对同伴们的个性和弱点,选择装备吧!   以上就是不可思议的幻想乡莲花迷宫R游戏特色内容介绍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攻略的小伙伴可以持续关注游侠网,这里每天会为大家推送最新最全的攻略,一定不要错过哦。 更多内容:不可思议的幻想乡:莲花迷宫R论坛 查看不可思议的幻想乡:莲花迷宫R攻略大全

单机攻略 2022-11-20
北京特色小吃——驴打滚做法大全

北京特色小吃——驴打滚做法大全

1 准备好食材 2 糯米粉加奶粉加温水混合在一起,搅匀 3 蒸盘抹上一层油,放入面糊 4 然后放入蒸锅蒸熟,前10分钟用大火,后10分钟用小火 5 玉米面放入不粘锅中翻炒,炒熟炒香 6 蒸好的糯米面糊取出待凉,炒好的玉米面洒在硅胶垫上,然后铺上温凉的糯米面糊,擀开擀成薄片,然后均匀的抹上红豆沙,卷起

山西小吃 2022-11-19
湘西特色菜——血粑鸭做法大全

湘西特色菜——血粑鸭做法大全

1 做这道血粑鸭最好用麻鸭,麻鸭个头比较小,瘦肉多,蛋白质含量高,口感好。将鸭子剁成块,不要太小,因为在炒制的时候油脂煸炒出来后体积会缩小很多。鸭腿、鸭脚、鸭嘴、鸭肾等比较大块的捡出来 2 喜欢吃五花肉的话,炒血粑鸭的时候,可以加些五花肉一起炒,味道非常棒哦 3 血粑切成厚薄差不多的片状 4 在血粑上撒上薄薄的一层生粉,防止炸制的时候粘连 5 将辣椒都清洗干净备用,血粑鸭有三种口味:微辣、中辣、特辣三种,湖南人一般都很能吃辣,所以除了用来点缀色彩的青红椒之外,还喜欢加上比较辣的,这种小小的辣椒叫做野山椒,有种特别的香味,用来炒要特别好吃,不过如果不太能吃辣的可以不加哈 6 将辣椒都切斜片,大蒜去皮后切片备用 7 葱洗干净后打成结备用,所有的工作都准备好了,下面就可以开始制作了 8 锅里倒入水,将鸭块冷水下锅汆烫 9 大块的鸭脚等放在上面,分开汆烫。汆烫好后全部捞出来沥水备用 10 另起锅,准备半锅油,烧热后将血粑倒入锅中,炸至表面微微焦黄,捞出控油,如果咱们在家里做的话,可以不用油炸,用比炒菜稍微多一点的油煎也可以 11 油温升高后将鸭脚等大块的先放入锅中炸 12 表面微微焦黄的时候,将小块的鸭肉倒进去,一起炸好捞出,控油备用 13 锅里留底油,倒入姜片炒出香味后,将炸好的鸭肉倒入锅中,加入八角桂皮香叶翻炒出香味,烹入白酒增香 14 撒入干辣椒,炒出红油 15 加入胡椒粉 16 加入洪江甜酱一起翻炒 17 待酱香味浓郁的时候,沿河锅边淋入啤酒 18 啤酒要没过食材,如果不想加啤酒的话,加入高汤或者清水也行,盖上锅盖,中火慢慢烧20分钟左右,时间根据鸭块的大小以及鸭子的老和嫩来确定,汤汁不要收太干 19 待锅里汤汁浓稠的时候,将干辣椒挑出来,炸好的血粑倒入锅中稍微焖一下 20 加入蚝油和盐调味 21 加入辣椒段,稍微翻炒至断生 22 撒入葱节,翻拌几下,浓浓的葱香味就飘出来了 23 油亮入味的血粑鸭就可以出锅啦,棕红亮泽,酱香味醇厚,咸鲜微辣,鸭子最好吃的做法,值得试试哦!

湘菜大全 2022-11-13
京剧被称作“国粹”的原因是什么?京剧有哪些特色?-趣历史网

京剧被称作“国粹”的原因是什么?京剧有哪些特色?-趣历史网

  众所周知京剧被称作“国粹”,那么京剧有哪些特色?京剧一开始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京剧在唱、念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发明,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  人们有时也将京剧称作“东方歌剧”,因为京剧和歌剧这两个剧种都是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于一体的特殊戏剧形式,在形式上极为类似;同时,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它们都获得了经典性地位。  京剧脸谱是指在京剧演员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这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和银脸显得神秘,代表神妖。  除颜色之外,脸谱的勾画形式也具有类似的象征意义。例如象征凶毒的粉脸,有满脸都白的粉脸,有只涂鼻梁眼窝的粉脸;面积的大小和部位的不同,标志着阴险狡诈的程度不同;一般说来,面积越大就越狠毒。总之,颜色代表性格,而不同的勾画法则表示性格的程度。  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中国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03
京剧中的帔分为哪几种?有什么特色之处?-趣历史网

京剧中的帔分为哪几种?有什么特色之处?-趣历史网

  想知道京剧中的帔分为哪几种?有什么特色之处吗?其实帔的款式及制作工艺都比蟒要简单得多,穿用范围也宽泛得多。今天趣历史小编就来为各位朋友盘点一下。  团龙帔:明黄色,又叫皇帔,为皇帝专用。是皇帝在内宫时穿用的服装,全身绣有十个团龙。对襟的开合部实际上是使用暗纽绊(宝剑头式飘带一般不打结)。男用帔需内衬褶子。  团凤帔:明黄色,是皇后、贵妃在内宫时穿用的服装,全身绣有十个团凤。  团龙凤帔:明黄色,又叫老旦皇帔,用于皇太后,因太后有太上皇的妻子和皇帝的母亲双重身份,所以帔上的图案是团龙凤。  团花帔:男团花帔适用中级官吏,豪宦乡绅使用。一般用较沉着的色彩(紫红、古铜、深蓝、秋香等色)。多绣团寿字、团鹤等象征福寿延年的吉祥图案。  女团花帔适用于已婚的、中年以上的、富有的妇女,以紫红、宝蓝色为多,团花多为寿字、福字与牡丹,布局严谨,简洁大方,以衬托人物端庄的性格。  女花帔:图案活泼,常见的有牡丹、兰花、梅花等,花型或左右对称或自由舒展,颜色多用粉红、翠绿、天蓝等,一般用于青年男女。有的女花帔上面的花很少,只起点缀作用,服色一般为象牙白,显得素淡雅致,用于悲剧性格和命运悲苦的女子。  红帔:状元登科、官吏婚典及喜庆团圆场合时使用。大红色团花纹样,绒绣圈金。  女红帔:与男红帔配对使用,二者色彩、纹样完全一致。女红帔下身系绣花大折裙。也用红色。  女皇帔:皇后、贵妃专用。明黄色。绒绣团凤。下身内系百折裙。  均衡女花帔:女花帔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绣以单独纹样——“枝子花”,构成骨法分均衡式、对称式两种,不受外轮廓限制,造型丰满,外形完美。均衡式纹样的花帔,是一种不对称的自由布局:兰草蝴蝶呈均衡形态,左右纹样虽不对称(甚至突破了帔身外形的限制),但份量却相等。  以纹样的疏密有致、自由、灵活,衬托出青春少女天真、活泼的性格及追求自由幸福的优美形象。  对称女花帔:使用范围同前。此种花帔的纹样布局呈左右对称形态,具有庄重大方的特点。就其单独纹样来说,一般也采用均衡式,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形象舒展,力求生动活泼,使图案在整体对称中又富于变化。  女花帔中,多采用此种对称式纹样,其人物造型适应性较强,既可用于青春少女,亦可用于端庄少妇。  老旦皇帔:用于皇太后,明黄色,绒绣龙凤团。下身系大折裙(裙边饰花纹,前后“马面”绣花也可不绣。大折裙一般为墨绿色,以示素雅沉稳。  老旦团花帔:用于有身份的老年妇女。在京剧服装中,虽老妇或青年少妇都用团花帔,但帔的领式略有不同。按年龄上程式性,老妇的帔领底端为齐头(与男式帔相同。不宜用“如意头”。  观音帔:观世音菩萨专用。白色。圈银绒绣墨竹,或平银绣竹。观音帔专用的竹叶纹样,是发挥图案的象征性,表现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南海仙山上的竹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03
乾隆皇帝举行“千叟宴”的地方是皇极殿吗?有哪些特色?-趣历史网

乾隆皇帝举行“千叟宴”的地方是皇极殿吗?有哪些特色?-趣历史网

  乾隆皇帝举行“千叟宴”的地方是皇极殿吗?有哪些特色?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概况  为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当太上皇后居住和临朝受贺之所。  皇极殿位于宁寿宫区中轴线前部,主建筑宁寿宫建于单层石台基之上,与皇极殿相接。殿坐北朝南,面阔9间,进深5间,取帝尊九五之制。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檐出廊,枋下浑金雕龙雀替。明间,左、右次间设殿门,余各次间下砌槛墙。后檐明、次间辟为殿后门,可达宁寿宫,余各间砌墙。殿中四根沥粉贴金蟠龙柱,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下设宝座,品级仅次于太和殿。殿内左置铜壶滴漏,右置大自鸣钟,制作考究。  殿建于青白石须弥座上,前出月台。御路与甬道相接,直贯宁寿门,四周通饰汉白玉石栏板。月台左右及甬道两侧各设台阶。殿两侧为垂花门、看墙,分别与东、西庑房相接,将院落隔为前后两进。庑中开门,东为凝祺门,西为昌泽门。  布局  皇极殿丹陛左右分置日晷、嘉量,是体现皇权的重要陈设。御道两侧各有六方须弥座一个,座上置重檐六角亭,亭身每面镌篆体寿字各三。石座中心有铸铁胆,每年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日,则改立灯杆于其中,是古代多用途基座实例,今仅存其座。另外,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曾成造并安设铜龟、铜鹤各一对,鼎炉两对,今皆不存。  皇极殿为仿乾清宫制度改造。嘉庆元年(1796年)新正,传位授宝典后,太上皇乾隆帝于此举行“千叟宴”,宴请90岁以上老人,时入宴群臣、耆老及并未入座者达五千余人。嘉庆七年(1805年)、光绪十年(1884年)先后修葺。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皇极殿行慈禧六十寿辰贺礼。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太后七十岁生日前后,在此分别接见奥、美等9国使臣。慈禧死后,曾在此停灵、治丧。  开放  故宫博物院中,品级仅次于太和殿的皇极殿即将在2012年“五一”期间重新对外开放,以“原状陈列”的形式向公众展示其中的皇家宫殿原貌。如今,工作人员正在对室内匾额进行悬挂,对文物状况进行检查,并加装防护栏和观众走向通道,符合安全展览条件即对公众开放。  皇极殿与珍宝馆毗邻。珍宝馆位于外东路的宁寿全宫区域,是故宫博物院最重要的专馆陈列之一,自1958年开馆以来,备受公众欢迎。它曾作为书画馆和珍宝馆展室,对公众开放。自2004年改陈以来,皇极殿未作为珍宝馆的展室,而是规划为原状陈列展示区域一直未对外开放。经过多次整体改陈,力求将传统古建筑与现代展览手段相结合,让公众在欣赏精美展品的同时,亲身感受进入宫殿殿堂的感觉。故宫方面表示,皇极殿计划仅在每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一”、“十一”和暑期高峰对外开放。如遇恶劣天气,在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故宫博物院视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开放时间。  修建历史  乾隆皇帝于此举行“千叟宴”,宴请90岁以上老人,时入宴群臣、耆老及并未入座者达五千余人。嘉庆七年(1805年)、光绪十年(1884年)先后修葺。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皇极殿行慈禧六十寿辰贺礼。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太后七十岁生日前后,在此分别接见奥、美等9国使臣。慈禧死后,曾在此停灵、治丧。  皇极殿彩画原为金龙和玺彩画,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在此祝寿,将外檐改为枋心苏式彩画。1979年重新修缮后,恢复了乾隆时期的风貌。  皇极殿过去曾作为书画馆和珍宝馆展室对公众开放。自2004年改陈以后,不再作为珍宝馆的展室,而是规划为原状陈列展示区域,对其重新修复。文物专家对室内宝座进行了复制,对建筑内装修进行了维护保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29
乾隆皇帝举行“千叟宴”的地方是皇极殿?有哪些特色?-趣历史网

乾隆皇帝举行“千叟宴”的地方是皇极殿?有哪些特色?-趣历史网

  乾隆皇帝举行“千叟宴”的地方是皇极殿?有哪些特色?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概况  为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当太上皇后居住和临朝受贺之所。  皇极殿位于宁寿宫区中轴线前部,主建筑宁寿宫建于单层石台基之上,与皇极殿相接。殿坐北朝南,面阔9间,进深5间,取帝尊九五之制。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檐出廊,枋下浑金雕龙雀替。明间,左、右次间设殿门,余各次间下砌槛墙。后檐明、次间辟为殿后门,可达宁寿宫,余各间砌墙。殿中四根沥粉贴金蟠龙柱,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下设宝座,品级仅次于太和殿。殿内左置铜壶滴漏,右置大自鸣钟,制作考究。  殿建于青白石须弥座上,前出月台。御路与甬道相接,直贯宁寿门,四周通饰汉白玉石栏板。月台左右及甬道两侧各设台阶。殿两侧为垂花门、看墙,分别与东、西庑房相接,将院落隔为前后两进。庑中开门,东为凝祺门,西为昌泽门。  布局  皇极殿丹陛左右分置日晷、嘉量,是体现皇权的重要陈设。御道两侧各有六方须弥座一个,座上置重檐六角亭,亭身每面镌篆体寿字各三。石座中心有铸铁胆,每年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日,则改立灯杆于其中,是古代多用途基座实例,今仅存其座。另外,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曾成造并安设铜龟、铜鹤各一对,鼎炉两对,今皆不存。  皇极殿为仿乾清宫制度改造。嘉庆元年(1796年)新正,传位授宝典后,太上皇乾隆帝于此举行“千叟宴”,宴请90岁以上老人,时入宴群臣、耆老及并未入座者达五千余人。嘉庆七年(1805年)、光绪十年(1884年)先后修葺。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皇极殿行慈禧六十寿辰贺礼。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太后七十岁生日前后,在此分别接见奥、美等9国使臣。慈禧死后,曾在此停灵、治丧。  开放  故宫博物院中,品级仅次于太和殿的皇极殿即将在2012年“五一”期间重新对外开放,以“原状陈列”的形式向公众展示其中的皇家宫殿原貌。如今,工作人员正在对室内匾额进行悬挂,对文物状况进行检查,并加装防护栏和观众走向通道,符合安全展览条件即对公众开放。  皇极殿与珍宝馆毗邻。珍宝馆位于外东路的宁寿全宫区域,是故宫博物院最重要的专馆陈列之一,自1958年开馆以来,备受公众欢迎。它曾作为书画馆和珍宝馆展室,对公众开放。自2004年改陈以来,皇极殿未作为珍宝馆的展室,而是规划为原状陈列展示区域一直未对外开放。经过多次整体改陈,力求将传统古建筑与现代展览手段相结合,让公众在欣赏精美展品的同时,亲身感受进入宫殿殿堂的感觉。故宫方面表示,皇极殿计划仅在每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一”、“十一”和暑期高峰对外开放。如遇恶劣天气,在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故宫博物院视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开放时间。  修建历史  乾隆皇帝于此举行“千叟宴”,宴请90岁以上老人,时入宴群臣、耆老及并未入座者达五千余人。嘉庆七年(1805年)、光绪十年(1884年)先后修葺。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皇极殿行慈禧六十寿辰贺礼。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太后七十岁生日前后,在此分别接见奥、美等9国使臣。慈禧死后,曾在此停灵、治丧。  皇极殿彩画原为金龙和玺彩画,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在此祝寿,将外檐改为枋心苏式彩画。1979年重新修缮后,恢复了乾隆时期的风貌。  皇极殿过去曾作为书画馆和珍宝馆展室对公众开放。自2004年改陈以后,不再作为珍宝馆的展室,而是规划为原状陈列展示区域,对其重新修复。文物专家对室内宝座进行了复制,对建筑内装修进行了维护保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28
景仁宫是给清朝皇后住的地方吗?有哪些特色?-趣历史网

景仁宫是给清朝皇后住的地方吗?有哪些特色?-趣历史网

  众所周知景仁宫是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那么景仁宫是给清朝皇后住的地方吗?有哪些特色?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简介  明间前后檐开门,次、梢间均为槛墙、槛窗,门窗双交四椀菱花槅扇式。明间室内悬乾隆御题“赞德宫闱”匾。天花图案为二龙戏珠,内檐为龙凤和玺彩画。室内方砖墁地,殿前有宽广月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顶,檐下饰以旋子彩画。配殿南北各有耳房。  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两侧各建耳房。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亦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院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景仁宫明代时为嫔妃居所。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后胡善祥被废之后就居住在此宫。清顺治年间,这里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当时为佟妃)的居所。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于此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硕裕亲王福全丧,康熙帝为悼念其兄,再次于此宫暂居。其后此宫一直作为后妃居所。光绪帝的宠妃珍妃他他拉氏也在此宫居住过。  建筑  景仁宫为二进院,保持着明朝初年始建时的格局。主要建筑有:  景仁门:为景仁宫的正门,坐北朝南。门内有石影壁一座,传为元朝的遗物。  景仁宫:为前院正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檐角安放5个走兽,檐下施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龙凤和玺彩画。明间的前后檐开门,次间、梢间都是槛墙、槛窗,门窗采用双交四椀菱花槅扇式。明间室内悬挂着乾隆帝御题“赞德宫闱”匾。天花为二龙戏珠图案,内檐是龙凤和玺彩画。室内采用方砖墁地。殿前有一座宽广的月台。  东配殿、西配殿:正殿前的东西两侧有配殿各三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顶,檐下绘有旋子彩画。配殿的南、北各有耳房。  后殿:后院正殿五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顶,檐下施斗栱,绘有龙凤和玺彩画。两侧各有耳房。  东配殿、西配殿:后殿前的东西两侧有配殿各三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顶,檐下绘有旋子彩画。  井亭:后院西南角有井亭一座。  布局与推测  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仁门,门内有石影壁一座,据传为元代遗物。前院正殿即景仁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电视剧《甄嬛传》中说皇后住在景仁宫是不对的,住在景仁宫的应该是“甄嬛”本人  所有主人  明宣宗胡善祥: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明成祖选为皇太孙妃。洪熙年间,封为皇太子妃。明宣宗即位后,册立为皇后。宣德三年三月(1428年),宣宗以皇后“无子多病”为由,命皇后上表辞位,胡善祥退居长安宫(即今景仁宫),由宣宗赐号“静慈仙师”。  清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孝康章皇后初入宫时为“佟妃”,之后居住在景仁宫,顺治十一年在景仁宫生下了未来的康熙帝。  清康熙帝:康熙帝和其兄长、顺治帝皇二子福全感情甚笃,康熙帝甚至曾命宫中画匠,绘制一幅自己和兄长福全共坐桐树荫下的画,以示两人共老。但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福全过世,康熙帝在丧期以哀沉的心情居住景仁宫致哀。  清皇太子胤礽  孝圣宪皇后(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为雍亲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晋封为熹贵妃,但未举行册封礼。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葬泰东陵。全谥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清乾隆朝纯惠皇贵妃苏氏(1713年6月13日-1760年6月2日),汉族平民苏召南之女,清高宗妃嫔,生皇三子循郡王永璋、皇六子质庄亲王永瑢、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二十四日,诏封纯嫔。乾隆二年(1737),晋封纯妃。十二月初四,行纯妃册封礼。乾隆八年(1743)十二月十四日酉时,生质庄亲王永瑢。乾隆十年(1745)正月二十三日,晋封纯贵妃。十一月十七日,行纯贵妃册封礼。乾隆十年(1745)十二月初二,生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乾隆二十五年(1760)三月二十四日,晋封皇贵妃。四月十一日,行皇贵妃册封礼。四月十九日,薨,享年四十八。五月,册谥曰纯惠皇贵妃。  清乾隆朝颖贵妃巴林氏:颖贵妃(1731年3月7日-1800年3月14日)巴林氏,蒙古族,蒙古镶红旗人,都统兼轻车都尉纳亲之女,乾隆帝嫔妃之一。初进宫时受封为常在,乾隆十三年晋封贵人,乾隆十六年册为颖嫔,二十四年册为颖妃。嘉庆三年,太上皇乾隆敕旨:“颖妃在位年久,且年屈七旬,著加恩封为贵妃。”嘉庆年间,称为颖贵太妃,并和婉贵太妃一同居于寿康宫中,嘉庆五年(1800年)二月十九日去世,年七十。次年二月十三日葬入裕陵妃园寝。  清嘉庆朝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嘉庆帝元配,道光帝生母。  清咸丰朝婉贵妃索绰洛氏:左都御史奎照之女。婉贵妃自咸丰四年十二月,诏封“婉嫔”。咸丰五年十二月,行册封礼。咸丰十一年十月,同治帝晋尊其为皇考“婉妃”。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诏晋尊为“婉贵妃”。光绪二十年甲午五月十七日(1894年)卒。  清同治朝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二人封嫔时曾在景仁宫接册宝。  清光绪朝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从光绪十五年元月(1889年)进宫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被慈禧太后幽禁为止,除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降为贵人并被幽闭,其他时间其寝宫一直为景仁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27
咸福宫的建筑布局有哪些特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趣历史网

咸福宫的建筑布局有哪些特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趣历史网

  咸福宫是始建于明代的中国宫殿建筑,咸福宫的建筑布局有哪些特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该宫殿属于故宫内廷西六宫之一,主要为后妃所居。  建筑布局  咸福宫为两进院,正门咸福门为黄琉璃瓦门,内有4扇木屏门影壁。前院正殿额曰“咸福宫”,面阔3间,黄琉璃瓦庑殿顶,形制与西六宫其它五宫不同,与东六宫相对称位置的景阳宫形制相同。前檐明间安扇门,其余为扇槛窗,室内井口天花。后檐仅明间安扇门,其余为檐墙。殿内东壁悬乾隆皇帝《圣制婕妤当熊赞》,西壁悬《婕妤当熊图》。山墙两侧有卡墙,设随墙小门以通后院。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硬山顶,各有耳房数间。  后院正殿名“同道堂”,面阔5间,歇山顶,东西各有耳房3间。前檐明间安扇门,设帘架,余间为支摘窗;后檐墙不开窗。室内设落地罩隔断,顶棚为海墁天花。殿内东室匾额为“琴德簃”,曾藏古琴;西室“画禅室”,所贮王维《雪溪图》、米之晖《潇湘白云图》等画卷都是董其昌画禅室旧藏,室因此而得名。同道堂亦有东西配殿,堂前东南有井亭1座。慈禧太后还是懿贵人时便居于此,日后咸丰遗留给慈安、慈禧的两枚印章中,慈禧的那一枚就叫同道堂。同道堂内有咸丰皇帝的御笔“克敬居”。慈禧每逢对重大事件作出决定时,都会来此看匾思考。  后妃之居  咸福宫为后妃所居,前殿为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明朝在此居住过的后妃有万历皇帝的李敬妃。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崩,嘉庆帝住于咸福宫守孝,下令不设床,仅铺白毡、灯草褥,以此宫为苫次,同年十月才移居养心殿。此后咸福宫一度恢复为妃嫔居所。  道光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皇帝住于咸福宫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在此居住。  咸丰帝的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还是兰贵人时便居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27
明献陵是哪位皇帝的陵寝?有什么特色之处?-趣历史网

明献陵是哪位皇帝的陵寝?有什么特色之处?-趣历史网

  还不知道:明献陵是哪位皇帝的陵寝?有什么特色之处?其实明献陵就是中国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墓,陪葬恭肃贵妃郭氏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是明十三陵之一。  陵寝制度确实比较俭朴。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其朝向为南偏西200,占地仅4.2万平方米左右。其陵殿、两庑配殿、神厨均各为5间,而且都是单檐建筑;门楼(祾恩门)则仅为3间;城下券门改为更简单的直通前后的形式。  照壁则因之不设于券洞内而设于方城之后,墓冢之前。上登明楼的礓石察量路则改为设于宝城之内的方城左右两侧。由于献陵陵制不追求奢华,所以,前人在述及明陵时有“献陵最朴,景陵最小”之说,它为此后的明陵建筑树立了楷模。  明献陵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祾恩殿和方城明楼在院落上彼此不相连属。前面以祾恩殿为主,建有一进院落,殿前左右建两庑配殿和神帛炉。院的正门,是祾恩门,也即陵园的大门,门前出大月台,院后设单座门一道。后面以宝城、明楼为主,前出一进院落。院内建两柱棂星门、石供案。院门为三座单檐歇山顶的琉璃花门。二院之间,隔一座小土山(影壁山)。  献陵的营建是在仁宗死后开始的。仁宗临终曾遗诏:“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  宣宗朱瞻基即位后,遵照仁宗遗诏营建献陵。他召尚书蹇义、夏元吉至皇宫,对他们说,国家以四海之富葬其亲,岂惜劳费?然古之圣帝明王皆从俭制。作为孝子也只是想使亲人体魄永久保存,并不想厚葬。秦、汉时期厚葬的弊病,足为明戒。何况皇考遗诏从俭建陵,天下共知,今建山陵,我认为应遵皇考先志,卿等以为如何?蹇义等回答说:圣见高远,发于孝诚,这是对千秋后世都有益处的事。  于是,宣宗亲定陵园规制,并委派成山侯王通、工部尚书黄福总理修陵事宜。从洪熙元年七月兴工,到八月玄营落成,埋葬仁宗,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地面建筑也陆续营建。八月,行在工部奉命营建门楼、享殿、左右庑配殿和神厨。正统七年(1442年)十二月建造明楼,次年三月,陵寝建筑全部完工。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24
<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