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迎宾礼 土家人热情好客,“过客不裹粮投宿,无不应者”。昔日,贵客到来,要放铁炮以迎。 铁炮如大鞭炮一般大小,竖立于铁匣上,放起来震天动地。如果一时没有铁炮,也可鸣放猎枪表示欢迎。 听见炮声,寨上的老人、青年、儿童,一齐出来,迎接贵宾。主人立即煨茶、装烟,做油茶汤。席上,要喝大碗酒,吃大块肉。同时,还请寨上的老人或头面人物,陪客把盏。 ???? ????土家人的油茶汤,制作十分考究。先将茶叶、粉丝、黄豆等物,用油炸过,加煮熟的腊肉粒、豆腐颗和玉米泡,再加葱花、姜米等佐料,掺上烧沸的油汤,吃起来清香爽口:泅茶汤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疗饥醒酒,许多人四季不离,每日必饮。它是土家人待客的传统民族饮料。 土家人火塘内的火,四季不熄。冬天围塘取暖,平时就火用鼎罐做饭,天府好望角的土家人,勤劳质朴,从开春到深秋,有打早工的习惯。他们耿直豪爽,守信如一,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亲朋邻里,遇结婚、丧葬、建房、天灾人祸,互相关照,互相帮助。遇上结婚,全寨人三天可以不开伙,一齐去贺喜,帮着迎亲、过礼、布置新房、做饭安席、照料客人。遇上白喜,听见报丧,全寨人奔来,白日帮忙张罗,夜晚跳丧守灵,直到抬丧掘墓,送葬垒坟,全当自家的事去做。 修建房屋时,上梁立柱,合寨出动,无人收取分文。农忙时节,割麦栽秧,打谷扬场,对劳弱户,大家主动相帮,主人家只供饮食。薅包谷时,薅完一家,再走二家,互助互济,不要报酬,千百年来相沿成习。 ???? ????上山围猎,所获猎物按“见者有份”的原则进行分配。分配时,先清点在场人数,然后按人数将兽肉砍成若干块,穿上棕绳,装入背篓,加以遮盖,棕绳头外露。 一人端上背篓,转上数圈,在场的人各捉一棕绳,提出兽肉,无论好坏,都无意见。田边、地角、道旁的水果,成熟以后,路人亦可随意摘食。这些,都保留着原始分配的痕迹。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主要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汉族人大量迁入后,“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本地客”。1956年10月,国家民委通过民族识别,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1957年成立了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后又相继成立了酉阳、秀山、石柱、长阳、五峰、印江、沿河等民族自治县。目前通用语言为汉语,其语言已经近乎失传。 土家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中国少数民族土家族的来历习俗 土家族的文化礼仪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摆手舞、酉阳民歌、酉阳古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酉阳县2010年10万人同跳摆手舞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被文化部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0年10月18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乐器有木叶、“咚咚喹”、“打家伙”等。《龙船调》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吃新节,舍巴日,赶年,牛王节,花朝节,洗神节等。 礼仪主要有:见面要互相问候,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若有是逢年节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有的地方给客人吃糍粑还有些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就咬,这时主人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土家族的饮食文化 土家族的日常食俗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土家族的节庆、礼仪食俗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重阳节打粑粑,女儿“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梁抛粑粑。节日里馈赠亲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除糯米粑粑外,还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谷粑粑等。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烟熏而成。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盖碗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盖住碗口,下面装有精肉和排骨。为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真诚,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来装。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土家族置办酒席分水席(只有一碗水煮肉,其余均为素菜,多系正期前或过后办的席桌)、参席(有海味)、酥扣席(有一碗米面或油炸面而成的酥肉)和五品四衬(4个盘子、5个碗,均为荤菜)。入席时座位分辈分老少,上菜先后有序。土家族的饮酒,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 土家族的祭祀食俗 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有的在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的菜插在饭上敬默一会儿,表示请已故先人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农历六月六日为祭土王,每个村寨都要设摆手堂,将猪头、果品等祭品放摆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鸡鸭设筵宴客。此外,土家族还敬灶神、土地神、五谷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时祭鲁班,祭品除酒肉外,还要一只大公鸡。 土家族的典型食品 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白辣椒等食品,此外还有:合菜,土家族逢年过节最常吃的菜,时常同包谷烧酒一起上桌;团馓,土家族风味小吃,用糯米饭加工后炸制而成,常用来泡水当茶为客人洗尘;绿豆粉(米粉),用大米绿豆等原料制成;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灯盏窝”,是以大米、黄豆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 土家族的民族服饰 如今的土家族服饰,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层花边,镶边筒裤或裙;男装为对襟短衫。“过赶年”,即提前l~2天过年,是其重要节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但不如苗族的银饰,一般占不了太显眼的部分。改土归流后,受汉族影响,有色必有红,久而久之,不但在服饰上而且在生活上也形成了无红不成喜,有喜必有红之俗。 “改土归流”后,由于受封建王朝的压制,以及中原文化的强大影响,土家族的服饰男女服装均为满襟款式,改掉了“男女服饰不分”的民族服装,加以土家族的家织花边,保持着本民族服装的浓厚特色。 土家族的工艺品 土家族人的雕刻工艺大多用于转角楼屋的门、窗和姑娘的木器嫁妆、新牙床上。最有特色的是三滴水带蹋板的雕花床。这种床架有三层滴檐,层层镂花雕刻,下有雕花边缘的蹋脚板,另外三面有雕花栏杆、装饰花板,嵌有镜屏。满床雕刻的图案多为“喜鹊闹梅”、“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等等。这些图案往往刀法干净、线条流畅、物象传神、构图饱满、生动有趣。也有不装“三滴水”的雕花牙床,雕工一样精细,虽不如“三滴水”牙床富丽堂皇,却显得格外明快鲜亮。土家族的木雕工艺品绝大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用具。如雕有各种花、鸟和人物故事的梳妆台、碗柜、洗脸架、八仙桌、小桌子、椅子、衣柜等。 土家族的婚姻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为了准备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学习哭嫁。观摩、学习如何哭,很小时就陪哭。在哭嫁时,口中念念有词,叫做“送嫁饭”。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孩都来陪哭。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男方必须送粑粑到女方家,参加哭嫁的人多、范围广,而且有专门的哭嫁歌。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五、六天,长则一二个月。要与家人、亲戚、朋友之间哭。哭的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满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等。解放后哭嫁已逐渐淡化,仅在深山僻野居住的部分土家人中还有遗风遗俗。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 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对象。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毛大王节土家人以四月七或十七,四月八或十八为中毛王节。这天一定要杀猪,做大坨肉祭祖,摆筵席招待亲友及出嫁姑娘,当地流行讲“牛毛大王的故事”,传说古时农民刀耕火种,所获无几,饿尸遍地,牛王据实禀告玉皇大帝,据传牛王下凡时间是四月七或十七,有的则过四月八或十八,作为牛毛大王的生日。每到这天,牛不耕田,用最好的饲料喂养。 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随胡宗宪征倭。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倭寇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关于抗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明史》有载。还有关于为了打仗而提前。过赶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圆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邻”。还有各种文娱活动,“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难戏”等等。 土家族的宗教信仰 土家族处于原始宗教崇拜阶段。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等多种形式。其祖先崇拜为土王、八部大神、向王、向王军,这些都是土家早期的祖先神,认为其灵魂可以庇护本民族的繁荣昌盛。建有庙、祠堂,定期祭祀。对自然崇拜,认为万物皆有神。土家族认为禀君死后化为白虎,故敬祭白虎,各地都有白虎庙,禀君即是相王天子,本名巴务相,故白虎庙、禀君庙、相王天子庙皆是供奉同一人,家里神宪上所供白虎神位,实则也为供奉禀君。 受汉族影响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这些神不是他们自己的神。过去有巫师驱鬼。有的地方信道教。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壮族 ·满族 ·回族 ·苗族 ·维吾尔族 ·土家族 ·彝族 ·蒙古族 ·藏族 ·布依族 ·侗族 ·瑶族 ·朝鲜族 ·白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黎族 ·傣族 ·畲族 ·傈僳族 ·仡佬族 ·东乡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佤族 ·纳西族 ·羌族 ·土族 ·仫佬族 ·锡伯族 ·柯尔克孜族 ·达斡尔族 ·景颇族 ·毛南族 ·撒拉族 ·布朗族 ·塔吉克族 ·阿昌族 ·普米族 ·鄂温克族 ·怒族 ·京族 ·基诺族 ·德昂族 ·保安族 ·俄罗斯族 ·裕固族 ·乌兹别克族 ·门巴族 ·鄂伦春族 ·独龙族 ·塔塔尔族 ·赫哲族 ·珞巴族 ·汉族
豹,别名金钱豹、花豹、豹虎,拉丁文名Leopard.是猫科豹属的一种动物,在四种大型猫科动物中体积最小。豹的颜色鲜艳,有许多斑点和金黄色的毛皮,故又名金钱豹或花豹。豹可以说是敏捷的猎手,身材矫健,动作灵活,奔跑速度快,平均时速在65公里左右。下面和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看看吧。 豹子是猫科豹属的一种动物,在四种大型猫科动物中体积最小。豹的颜色鲜艳,有许多斑点和金黄色的毛皮,故又名金钱豹或花豹。豹可以说是敏捷的猎手,身材矫健,动作灵活,奔跑速度快。 豹广泛产于中国,也广泛产于亚洲、美洲,因此有中国豹,有亚洲豹,也有美洲豹;它也广泛产于非洲,所以也有非洲豹。但是,欧洲就不产豹,澳洲(有袋类动物的老家)也不产豹。中国有3亚种:华南豹(P.pardus fusea)、华北豹(P.p.fontanieri)和东北豹(P.p.orientalis)。 中国豹最早从渐新世中期即已出现,这表明这种动物至少已生存过50万年了。此豹也被广泛称为金钱豹。 国内分布 在中国,豹至少有3亚种的分布:印度豹/华南豹(P.pardus fusea)、华北豹/中国豹(P.p.fontanieri)和远东豹(东北豹)(P.p.orientalis)。云南西双版纳可能还有印支豹。有必要指出的是,从目前来看,过去所谓的“华南豹”并不存在。华南豹学名P.pardus fusea其实与印度豹同物译名。印度豹可能只分布于西藏(chinazone 2009)。而广东,江西,湖南,福建等华南地区分布是豹可能是中国豹(P.p.fontanieri)。 中国的豹除台湾和海南,新疆等少数省份之外,曾普遍见于各省。华北亚种见于河北、山西、陕西北部;东北亚种曾见于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和吉林的东部山区,向东延伸至俄罗斯沿海区和朝鲜北部,这个亚种已经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豹亚种。 国外分布 主要分布亚洲、非洲及阿拉伯半岛。豹体形高大,线条优美,性猛力强,动作敏捷,是威严和力量的象征。 豹的头小而圆,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黄色,基部也是黄色,并具有稀疏的小黑点。虹膜为黄色,在强光照射下瞳孔收缩为圆形,在黑夜则发出闪耀的磷光。犬齿发达,舌头的表面长着许多角质化的倒生小刺。嘴的侧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胡须。额部、眼睛之间和下方以及颊部都布满了黑色的小斑点。身体的毛色鲜艳,体背为杏黄色,颈下、胸、腹和四肢内侧为白色,耳背黑色,有一块显著的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布满了黑色的斑点,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又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又有“金钱豹”之称。世界上每一只豹都有自己独特的斑点图案,就像人的指纹各不相同一样。 豹是世界上第四大猫科动物,仅次于老虎、狮子和美洲豹(美洲豹生活在美洲,比豹更强壮,是第三大猫科动物)。豹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地区,这些动物可以在茂密潮湿的森林里看到,也可以生活在沙漠、稀树草原和山区。 豹子的颜色和斑纹会因栖息地的不同而有差异,在开阔的草原上,豹子有淡黄的底色,而在森林中豹子颜色较深,斑纹较多。皮毛上覆有黑色的玫瑰花结图案,以及圆形或者椭圆形的黑色斑点。 豹子是优秀的攀登者,为了保护食物不被其他动物吃掉,会把食物拖到高高的树上。豹子经常把猎物留在树上好几天,当它们饿的时候会回来吃。豹子非常有弹性,能水平跳跃6米--相当于三个成年人从头到脚的长度。他们也是优秀的游泳者,能捉水里的鱼、螃蟹。大多在夜间活动,在夜间猎食。这些大猫有不同的饮食,享受不同种类的食物。它们吃虫子、鱼、羚羊、猴子、啮齿动物、鹿……种类相当丰富! 成年豹是独居动物。每只成年豹都有自己的领地,尽管它们经常分享部分领地,但它们会尽量避开彼此。只有在交配时,雌豹和雄豹才会相遇。当母豹准备交配时,它会发出气味,并在树上摩擦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气味留在那里。雄豹要么闻到雌豹的气味,要么听到雌豹的叫声,知道她已经准备好交配了。母豹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会分娩,通常会产下两到三只幼崽。母豹会和它们的幼崽呆在一起,直到它们长到两岁左右,可以捕猎和照顾自己。 非洲豹--数量最多的豹亚种 非洲豹,原产于非洲大陆,广泛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现在西非大部分地区都很罕见。在北非,摩洛哥有一小部分残存,在埃及可能已经灭绝。 皮毛颜色从淡黄色到黄褐色、深金色,身上同样是黑色的玫瑰花结图案,头部、腹部和四肢下部图案是实心黑点。成年雄性体重平均60公斤,雌性体重为35-40公斤,体长约1.3-1.7米。 据统计,在野外非洲豹大约有23664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渐危物种。 印度豹--数量第二多的豹亚种 印度豹广泛分布于印度次大陆,主要存在于印度各地,以及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区。 印度豹的皮毛从黄褐色到红棕色不等,甚至是灰棕色,这取决于它们生活的地方。雄性印度豹的体长在1.27-1.42米之间,体重为50-77公斤。雌性较小,体长在1.04-1.17米之间,体重为29-34公斤。 截至2015年,印度豹的数量估计在1.2万-1.4万只之间。印度豹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渐危物种。 印度豹与人类的冲突尤值得一提 假设你在印度,现在是半夜。突然,一只巨大的印度豹从森林里跳出来,抓住一个人并把他拖走。听起来像电影,但它经常发生!在印度,每年有数百人被印度豹杀死。 由于印度农业用地的扩大、人类及其牲畜的侵入,造成栖息地丧失和野生猎物减少。因此,如果豹子生活在人类居住区的外围,它们就会接近人类居住区,在那里,它们会受到诱惑,捕食狗、猪和山羊等家畜,这些家畜成为豹们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与豹子冲突的情况随之而来,而且近年来有所增加。为了报复对牲畜的袭击,豹子被射杀、毒死或被困在陷阱里。村民们认为豹子是不受欢迎的入侵者。 直到今天,人类与豹子之间的冲突仍然是保护豹子的一大障碍。 远东豹--数量最少的豹亚种 远东豹(又称阿穆尔豹)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部分地区以及朝鲜北部的部分地区。 远东豹与其他亚种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层厚厚的皮毛,用来御寒。它们的皮毛相当柔软,毛发又长又密。背部毛发的长度在夏季为20-25毫米,冬季为70毫米。皮毛颜色从浅黄色到浓黄红色不等。夏季的皮毛颜色更鲜艳,花纹也更鲜艳。雄性体重32.2-48公斤,雌性的体重在25-42.5公斤之间,体长1.07-1.36米。 远东豹有较长的四肢,非常适合在深雪中行走。远东豹是最稀有、最濒危的豹亚种,目前已知的野外现存数量还不到30只。 华北豹--中国特有,其它地区不存在的豹亚种 华北豹,是产于中国北方的豹亚种。这个亚种是中国特产,所以也称为中国豹。甘肃、河南、宁夏、北京的华北豹已基本绝迹,河北和陕西有少数生存,山西的数量比较多。 华北豹的体型与远东豹相似,但皮毛颜色较深,几乎呈橙色,玫瑰花结颜色更深、更小、距离更近。在野外,成年雄性的平均体重为50公斤,雌性为32公斤。山西省华北豹数量大致在1000只左右,属于濒危物种,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斯里兰卡豹 斯里兰卡豹是一种分布于斯里兰卡的豹子亚种。 斯里兰卡豹的皮毛呈黄褐色或锈黄色,黑色斑点和紧密的玫瑰花结图案比印度豹的小。成年雌性重约29公斤,体长约1.04米;雄性重约56公斤,体长约1.27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濒危物种。截至2015年,野生数量粗略估计为700-950只。 爪哇豹 爪哇豹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特有物种。爪哇豹皮毛呈棕黄色,头上的黑色斑点比较小。爪哇豹体重在50-70公斤之间,体长1-1.6米。爪哇豹是极度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在其生存范围内,只有250只左右的爪哇豹生活在受保护的栖息地。 印度支那豹 印度支那豹生活在印度支那半岛和中国南部大陆茂密的热带雨林中。在新加坡、越南和老挝被认为已经灭绝,在柬埔寨和中国南方跟几乎已经灭绝一样,最后的种群来自缅甸、泰国和马来西亚,但分布仍然非常分散。 印支豹底色几乎呈铁锈红色,但两侧颜色较浅。玫瑰花结图案较小,排列紧密,看起来很暗。个体体重约为50公斤。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印度支那豹列为濒危物种,截至2016年,该种群约有973-2503只成年个体。 除了栖息地的丧失和分裂、以及人与动物的冲突而受到人类迫害,使得豹子数量不断减少外,有些人相信豹子的骨头和胡须可以治愈病人。每年都有很多豹子因为它们的皮毛和身体部位而被猎杀,这也是豹子成为濒危动物的原因之一。
豆腐、豆浆、豆腐干、豆腐丝、豆腐脑……豆制品家族很庞大,每个成员都有什么优势呢?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了解一下吧! 豆腐、豆腐干、豆腐丝——补钙小能手 制作豆腐等豆制品过程中,少不了“点豆腐”的工序,有些会用到含钙离子的凝固剂,因此成就了一批补钙小能手。比如,豆腐干的钙含量高达447毫克/100克,豆腐丝204毫克/100克,南豆腐113毫克/100克,北豆腐105毫克/100克。内酯豆腐所用的凝固剂为葡萄糖酸内酯,钙含量较低,仅为17毫克/100克。 豆腐乳、豆豉、纳豆——B族维生素、矿物质之王 豆瓣酱、豆豉、豆腐乳等豆制品经过发酵后,其中的B族维生素含量大幅增加。比如腐乳中的维生素B2含量比豆腐高出6~7倍。此外,经过发酵,这些豆制品中的可溶性矿物质含量增量也很显著。豆腐乳、豆豉等含盐量较高,只能少量佐餐食用。 豆渣、毛豆、大豆——膳食纤维高手 有些人喜爱吃酱黄豆、煮毛豆,还将打了豆浆后的豆渣二次利用。这样的食用方法,虽然钙摄入量较低,但膳食纤维摄入量却远高于其他豆制品。比如,毛豆的膳食纤维含量高达4、0%,比菠菜、苋菜等高纤维蔬菜还多。 腐竹、油豆皮高蛋白高脂肪 腐竹和油豆皮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豆浆加热,使其表面水分不断蒸发,大豆蛋白质在豆浆表面会交联成薄膜,将其中的脂肪、糖类等成分包裹起来。这样的加工工艺决定了它们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但钙含量不占优势。 豆腐脑——口感营养兼得 它是做豆腐的中间产物,呈现半凝固的状态,如果老豆腐是“半老徐娘”的话,豆腐脑就是“妙龄少女”,不论口感还是营养不逊于豆浆。 豆浆——富含大豆异黄酮 黄豆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而大豆异黄酮具有很好的水溶性,豆浆的加工方式由于不像其他豆制品那样经过水洗更各个加工,因此保留了丰富的大豆异黄酮,对于缓解女性衰老,改善更年期,乳腺疾病都有莫大的好处。 此外,其他豆制品也有特长,比如豆浆能量低,饱腹感强;豆芽维生素C丰富,矿物质利用率高……因此,大家可以轮换着吃。每天最好能吃25克左右大豆,相当于140克南豆腐,365克豆浆,55克豆腐干,175克内酯豆腐,40克豆腐丝,72、5克北豆腐。 豆制品三大误区: 1、所有豆制品都补钙? 大豆本身含钙量不低,但豆制品的钙含量高低就受到加工工艺的影响,比如南北豆腐、豆腐皮,豆干等是用含钙的凝固剂加工,钙含量比大豆要高,接近牛奶的含钙量。而内酯豆腐是用不含钙的凝固剂做的,钙含量也是极少的,豆浆则要被稀释20倍的水,钙含量也是微乎及微,所以,眉毛胡子一把说豆制品都补钙是不可取的。 2、痛风患者不能吃豆制品? 很多痛风患者“谈豆色变”,认为豆制品是一大禁区,每100g大豆含嘌呤116、5mg,属嘌呤含量中等的食物,但是大豆做成豆制品如豆腐,豆浆则不然,豆浆嘌呤含量每100g只有3、3mg嘌呤,而豆腐,特别是含水量较多的南豆腐,其嘌呤含量仅有13毫克左右,远远低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食物,但痛风人群遇到干豆类、油豆腐、豆腐干等制品还是躲的远远的为好。 3、大豆制品吃多了诱发乳腺癌? 大豆异黄酮不但不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反而对乳腺有着保护作用,对乳腺癌患者病情的恢复有帮助作用。我国乳腺癌专家也曾经对3000多例乳腺癌患者对照研究发现,摄入豆制品最多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可以降低30%,青少年时期豆制品摄入多,可能会降低成年后患乳腺癌的危险。
柑橘家族里的营养高手 1、维生素C高手:橘子 个头中等大小,皮较厚的普通橘子,其维生素C含量在柑橘家族中位居第一,每100克中含35毫克,而不是大家认为的柠檬(维生素C含量只有22毫克/100克),柑橘家族维生素C平均含量是28毫克/100克。每天维生素C推荐摄入量为100毫克,吃两三个橘子就能满足每日维生素C的需要了。此外橙子、红橘的维生素C含量也较高。 2、膳食纤维高手:蜜橘 市面常见的有黄岩蜜橘、南丰蜜橘等,它们外形较小,皮薄果肉很甜。蜜橘的膳食纤维含量在此轮较量中胜出,为1、4克/100克,比餐桌上常吃的油菜、小白菜、菜花、甘蓝等都高一些,跟韭菜、蒜黄、芹菜差不多。需要提醒的是,柑橘水果的果肉外皮往往有一层白色的丝络,其主要成分也是膳食纤维,最好不要丢弃。尤其精白米面吃得比较多、有便秘倾向的人,膳食纤维尤其宝贵。 3、糖类和能量高手:金橘 柑橘家族中个头最小的是金橘,它摘得糖类含量冠军,达到12、3%,而其他大都在10%左右。同时金桔的能量也是最高的,为55千卡/100克,水果中的能量主要靠糖类提供,对于想要控制体重以及糖尿病患者等人群要少吃金橘。与此同时,金橘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含量也都较高,可谓是柑橘家族里的营养“全能手”。令其他同胞望尘莫及的是,金桔本来就是一种连皮带肉一起吃、味道才更加芳香浓郁的水果,而绝大多数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都储存在果皮中,营养能最大化地保留下来。 4、钙锌双料高手:柠檬 人气旺的柠檬,不负众望,终于摘得两项之最。其实除了矿物质钙、锌含量高,柠檬的钾、镁、铁含量在柑橘类中也是位列前茅。不过,直接吃柠檬口感很酸,一般人难以接受,所以大都用柠檬来泡水喝,而矿物质本身正好耐热,泡制一杯柠檬水喝,最适合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胃肠不适的人可不要多喝,否则柠檬中丰富的有机酸会刺激胃肠引起不适,更不要空腹喝。 5、胡萝卜素高手:早橘 早橘是10月中旬上市,有些发青黄的橘子。总体来说,橙黄色的柑橘类水果属于水果届中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的一类,不过早橘的胡萝卜素含量以5140微克/100克勇夺桂冠,比其他类别的兄弟姐妹高出一大截,比以胡萝卜素含量高而著称的胡萝卜(4130微克/100克)还要高。胡萝卜素属于维生素A原,在体内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早橘上市时,每天吃上一两个,对抗氧化、维持视力、保护呼吸道和维持免疫力等都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