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2、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3、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作为中国史前文化的代表之一,三星堆遗址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那么,三星堆遗址究竟值得一看吗?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您揭示这个千年文明的神秘宝库。 一、三星堆遗址的历史价值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距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史前遗址之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蜀国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星堆遗址的文化价值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铜器、玉器和金器。这些文物的造型奇特、工艺精湛,展现了古蜀人民高超的技艺水平。此外,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许多神秘的面具、神树等宗教用品,反映了古蜀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为我们研究古代巴蜀地区的文化特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三、三星堆遗址的科学价值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工作采用了现代考古学的方法和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古代文明的科学信息。例如,通过对三星堆遗址的地层、遗迹、遗物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蜀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技术、社会组织等方面的信息。此外,三星堆遗址的发掘还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巴蜀地区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珍贵数据。 四、三星堆遗址的旅游价值 三星堆遗址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精美的文物,感受到古蜀文明的独特魅力。同时,三星堆遗址周边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如广汉市区的古城墙、广汉博物馆等,游客们可以在游览三星堆遗址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广汉市的历史文化。 综上所述,三星堆遗址无疑是一个值得一看的景点。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而且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身感受古代文明魅力的机会。如果您对中国史前文化感兴趣,那么三星堆遗址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目的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星堆是非常神秘的一段历史,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那么其中的青铜顶尊跪坐人像,他为什么是跪着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三星堆铜顶尊跪坐人像的造型奇特:跪姿、著绣花短裙、双手叉指合拢、头像大眼咧嘴,表情夸张、神态虔诚。尊,古代用作酒器,在祭祀活动中体现敬重、推崇。铜人跪坐顶尊再现了古蜀祭祀的隆重场景,折射出古蜀文明祭祀的精神世界。铜人顶着的是商王朝发明的青铜礼器。他把它当作很尊崇的东西顶着,这是一个证明古蜀国和商王朝密切关系的证据。 顶尊跪坐人像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一件55厘米青铜大口尊,铜尊口沿内侧有短柱,肩部焊有精美的龙形装饰;下部则为一呈跪姿、双手持物于身前的高60厘米铜人。 三星堆2号祭祀坑中曾发现1件表现铜人顶尊题材的青铜器,但体量较小。此件发现的器物上部的大口尊没有被缩小尺寸,与跪坐铜人组合而成的器物,充满古蜀青铜器独特的神秘感。 三星堆铜顶尊跪坐人像,通高115厘米,位于三星堆3号祭祀坑南部。人像头顶着有龙形饰件的青铜尊,这件将人与尊组合为一体的大型青铜艺术品属世界首次发现。 有着“三星堆文物修复泰斗”之称的杨晓邬老师认为,这个顶尊跪坐人像也是古蜀国祭祀用的器物,铜人头上的尊一般都是装着酒或者肉。 “我之前在祭祀坑见过这个铜人,当时铜人上面全都布满了象牙,把这些象牙清理后,才露出了这尊铜人。”杨晓邬老师回忆,这个顶尊跪坐人像的造型并不是第一次发现,早在三星堆2号祭祀坑中曾发现1件表现铜人顶尊题材的青铜器,但体量较小,大概只有10公分。“ 当时2号祭祀坑发掘的铜像比较完整,手部的造型也一样,当时我们就想在接下来的发掘中还会出土类似造型的文物,果然现在在三号坑又发现了这座。”据介绍,此件发现的器物上部的大口尊没有被缩小尺寸,与跪坐铜人组合而成的器物,充满古蜀青铜器独特的神秘感。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用“此次发掘中最重要的文物”形容这座铜顶尊跪坐人像。“之前出土一个高15公分的小人,头上顶着一个商王朝的铜尊,但这个起码是1.1米以上的高度,比之前要大很多倍。人跪着,头上顶着尊。 我们知道三星堆有很多铜人,其中最大的可能是蜀的国王,同时也是最大的祭司,其他那些大大小小的铜人应该是参加重要祭祀的各个部族的首领。但是这件文物完全不同,铜人顶着的是商王朝发明的青铜礼器。他把它当作很尊崇的东西顶着,这是一个证明古蜀国和商王朝密切关系的证据。”王巍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学家们不仅发掘出了大量的黄金制品,还发掘出了大量的青铜器,那么三星堆时期的青铜器工艺有多难?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科技含量极高,曾经有一次在日本展出时,受到了日本民众极高的关注度,就连日本的专家对三星堆的青铜器非常感兴趣,想要利用现代科技复刻一份青铜器,于是他们选择了人面鸟身青铜器作为复制对象。 人首鸟身青铜像 人首鸟身青铜像相比于三星堆其他青铜器而言,制作难度并不算高,而且结构比较简单,日本专家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让它作为复制对象。 在展览中心的现场,日本专家们尝试使用古老的技艺来浇筑人首鸟身青铜像,然而实验了好几次均以失败告终。研究发现,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高温的铜在接触到低温的模具时温度会降低而凝固,凝固之后的铜流动速度也会变慢,导致一些非常精细的部分难以被浇注到里面,而鸟爪就是这样一个精细的位置。 日本专家们采用了很多办法都没能把鸟爪浇筑地清清楚楚,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古蜀人如何制作青铜器? 我国科学家们曾经研究过这些青铜器的成分,研究发现这些青铜器并不是只有铜,还有磷,这并不是最令人惊奇的,令人惊奇的是古蜀人在制作青铜器时会精准的计算铜与磷的比例,其中磷的成分占比为8%-10%左右,其中磷元素太低会导致古蜀人难以浇筑青铜器。 这是因为铜的熔点较高,达到了1083℃,而磷的熔点较低,只有590℃。将磷掺杂在铜之中,会降低金属的熔点,降低了燃烧难度。要知道的是,古蜀人使用的燃烧材料是木柴,木柴的燃烧温度只有700-900℃。 添加磷的比例太高之后,会导致合金不稳定。只有恰当好处的添加磷元素才能够既降低合金的熔点,又能够保证合金的稳定性。 添加了合适比例的磷之后,会大大增加铜汁的流动速度,使得它们能够流入到细小的部分,古蜀人就是利用这样的方式浇筑青铜器。 因为古蜀人使用的是铜和磷,所以古蜀人的青铜器被称之为“磷铜”,而后母戊鼎所在的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主要使用是85%的铜和11.6%的锡等,所以被称之为“锡铜”。 诡异的并不是古蜀人采用了和中原地区不一样的青铜器成分,而是磷元素在16世纪才被世人发现,比古蜀人晚了将近3000年,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古蜀人的智慧。 当然,除了青铜器的成分外,三星堆遗址中还出现了其他的高科技,比如:在没有液压机的时代,古蜀人就已经能够将两根铜管扭出匀称的麻花样式;在制作高达4米的青铜树时,为了保证青铜树结构的稳定性,它们竟然在原材料中加了“钙”;青铜神树上的鸟采用的焊接工艺和铆接技术在现如今还在使用,由此可见古蜀人的科学技术有多么发达。 5000年前混凝土 除了三星堆之外,在中国还有许多不同的遗址,也在向我们诉说着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在河南有一个仰韶村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挖掘出了距今5000多年前疑似水泥混凝土,这也是迄今中国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类似于水泥混凝土房屋建筑材料。 而这个5000年前的“水泥混凝土”是如何做出来的,考古学家也是一脸茫然。 仰韶村遗址发掘现场的负责人李世伟介绍说,这些疑似水泥混凝土位于仰韶晚期灰坑中,颜色和质地都完全区别于仰韶文化常见的草拌泥红烧土,这些疑似水泥混凝土呈灰黑色,质地坚硬,目前它的材质、成分以及强度等都还在研究之中。而要知道的是,水泥混凝土是最近几百年人类才开始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 从古蜀人制作青铜器,以及来自5000年前类似“水泥混凝土”,不得不让我们承认一个事实:古代文化有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发达。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远古的人类文明其实已经达到了一个现代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现代人的水平?难道人类文明真的是循环的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归根结底是文字造成的争议不断三星堆是什么!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些意料之外的问题又无法解决,所以人们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说法,而这些说法又无法解读这些文物。 按照全球的遗址来讲,几乎每个遗址都有文字记述,最起码能说明是什么文化范畴。而三星堆从发现到现在,九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发现文字,这是一个很反常的情况,按说商末应该有文字了,但是三星堆就是没有,最少是没有发现,到目前为止一星半点都没有,哪怕是没有见过的文字都可以,但是没有,所以各种争议纷纷而来。 本来一个遗址的文物形态,一般情况下都是会和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三星堆遗址地处中国境内,文物形状却完全异于华夏文化,又没有文字,没有争议是不可能的。 但愿三星堆遗址能发现文字。 三星堆遗址的来历是什么? 距离四川广汉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由此得名。1929年 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了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 幕。1986年,于三星堆发现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 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三星堆文明的来源是一个谜。这里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像不归属于已知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十分奇特。出土的“三星堆 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Q在三星堆发掘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 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 这些祭祀用 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 非常接近。同时,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世界最早的金杖,价值连城。在坑中出土了 5000多枚海 贝,经鉴定来自印度洋。还有60多根象牙,引起了学者们关于“土著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 议。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认识大相径庭。三星堆遗址证明, 古代巴蜀地区应是中国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文化有着一 定的联系,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 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三星堆遗址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 三星堆遗址能以真面目示人也得益于一个机缘,就在燕氏父子出卖那些玉石器的时候,也带了一些送给当地驻军旅长陶宗凯。此人乃一介武夫,对古董一无所知,但他找到了当时在华西大学地质系任教的葛维汉先生,请他帮助鉴别。葛维汉先生来自美国,对古董有所研究,他看到这些玉石器后,眼前为之一亮,没想到如此精美的玉石器也会出现在西南地区,他初步认定了这些玉器是周代礼器,是稀世珍宝。 就在1933年秋,葛维汉先生与同是华西大学教授的林铬钧先生、戴谦和先生等人组成了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队。考古队在发掘中,发现了许多陶器、石器、玉珠、玉圭等稀世珍宝。1936 年,考古队将发掘所获加以整理分析,在《华西边疆学刊》上发表了《汉州初步发掘报告》的文章。 在报告中,有关遗址文物被称为“广汉文化”。不幸的是,第一次发掘工作仅仅持续了 4年,就被1937年开始的日本侵华战争阻断了。第二次正式的发掘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配合宝成铁路的建设,考古学家们又一次来到了月亮湾进行考古调查,继续十余年前对遗址的勘探。 他们采集了大量石器和陶器标本,根据初步考证,他们确定该遗址可能是西周时期的古遗址。1963年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发掘,是由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学教授冯汉骥带领他的学生进行的。他们来到月亮湾的高地上,极目远眺,顿感这是一个不凡之地。冯先生深有感慨,他认为这里极有可能是古代蜀人的“都城”。 后来的考古发掘证明了他的预言是正确的。
个人认为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同属于两河流域文明金莎个人资料,因为她们有高度的楔合性,当时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在北半球的辐射可以用四面八方来形容,因为她们在公元前三千年前的发达呈度己经超过了古埃及,就目前现有资料来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及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图藤,以天地万物之图象,山川鸟兽之形迹最终演化成文。可这时期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文明呈度最高,也随着波斯帝国不断的扩张,他们的文化不但夸越了天山,而且向西穿越了亚平宁半岛入驻欧州。而三星堆文明与中土文明和古彝族人的文明目前没有直接的物证来证明他们有联系,况且这个从天而降,格格不入的文化目前只能用异城文化来解释,且同时期有高度文明的只有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只有他们在公元前三千年前就己经成熟的应用冶炼和黄金应用技术。故由此及彼分析,三星堆文明与金沙遗址非古彝族人的文明,属于外来两河流域的文明更合适,个人妄言微议,望众友友斧正虽评。(小龙写于城固西关)
你好,我是国风三星堆是哪个朝代的! 近日,由于三星堆大量文物的新发现,三星堆文化一度成了街知巷闻的新话题。进而便引发了众多历史学者的一场新辩论。关于三星堆的起源,和历史时代。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文物都带有非常有别于中原文化的异域色彩,(现被定义为古蜀文明)所以三星堆文化肯定有别于中原文化。根据科学的判定三星堆存在于3000年之前。这一时期正是中原商周时代。基本符合于青铜时代的历史规律。 鉴于三星堆文化的特色,它应该属于上古蚩尤族繁衍生息的领地。而且根据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可以推断,三星堆文明存在的时间跨度至少超越两三千年,否则根本无法符合原始的文明几何进化理论。上升到如此高度的文明肯定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过成千上万年的进化。所以,科学的论证三星堆文明相信能还原中华更为深远的文明历史。(网上居然有一些人提出一些怪论,什么三星堆文明来自于外星人,甚至一些奉洋作爹的哈儿又在吹捧西来说。对这些人我真的不想说什么了。根本就是其心可诛。意在意玄怪诋毁三星堆文明的存在历史。有人说过:你永远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是真的) 随着更多的三星堆文物大量的出土,将会越来越有证明三星堆文明之辉煌的证据。(比如这回,印度不敢说象棋是印度人发明的了吧?至少大量的象牙出土证实了在古代中国这块土地上生存着大量的大象)高超的冶金术证明了这个文明先进程度,这一点将毋庸置疑。(前两天外国的媒体可能怕三星堆抢了他们的风头,兴师动众的宣布他们发现了一头2700年前的铜牛。结果实物来看,又他么只有溜溜球那么大)有一位学者批判道,西方的所有历史甚至文明都是伪造的。如果人类能控制时间倒流,万年广袤的地球上只会看到仅仅存在了一个文明——中华文明!西方所谓的青铜时代全部的出土文物不足三公斤。比之中国的青铜时代,成千上万吨的青铜文物。实在让人无法相信这种文明曾存在过!
三星堆遗址的最初发现三星堆遗址在什么地方,是非常偶然的。1929年2月的一天,家住广汉市太平镇月亮湾的燕氏父子在浇灌农田的过程中,锄头锄到了一块石板,他们满怀惊奇地撬开石板,竟发现了满坑光彩夺目的玉石器。不懂文物的他们却肯定这是宝物,于是燕氏父子便在深夜偷偷将一共300多件玉石器取出,搬回家中。过了一年,燕氏父子见周围并无异常反应,为了牟利,他们便携带这些玉石器到城市的少城路一以前最大的古董市场去卖。据说这些被他们变卖的玉器至今仍下落不明。如此多的罕见之宝涌人市场,一时间,广汉玉器在古董商和古玩家之间炒得沸沸扬扬。大批所谓的“淘金者”纷纷涌向月亮湾,去寻觅宝物。
从对三星堆出土文物进行的研究来看,这一文明大概是在距今4500年至3000年之间,大体上对应的是虞、夏、商这三个朝代三星堆位于。 话说这三星堆的发掘和重见天日,还是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有记载说,1929年,有位叫做燕道成的农民在自己家的土沟里挖地,挖着挖着,突然咣地一声,碰到了一个硬物。刨开土一看,是件像玉一样的器物。他继续往旁边、往下面刨,这一刨不得了,他的地里居然藏着几百件玉石器,品类包括玉圭、玉琮、玉璋、玉斧,甚至还有像玉璧一样的器物,总共有300多件。这可吓坏了他,赶紧上报组织。一直等到三四年后,专家们终于第一次到燕道成当初挖掘出玉石器的地方来考察,认定这些是上古文物,但当时也并没有引起什么关注。 又过了20年左右,类似的文物在这片地区零零星星地继续挖掘出来,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出土的文物数量之多,形态之奇才终于让专业人士们刮目相看,一个几千年前的神秘的古文明,逐渐在大众面前显现出本来面目。 有统计显示,经过挖掘,出土了18座房屋基址、3个灰坑、4座墓葬、70多件陶器和110多件玉石器,碎陶片多达10万件……各种宝物也是千奇百怪,比如神树和羊的雕塑,用黄金铸造的权杖,高达2米6的巨型青铜人像,还有像车轮一样大的玉石璧,眼睛突出的神像、黄金面具等等,它们的表情、形态都和中原地区以往的考古所见有很大不同。 后来,这片文物遗址就被命名为“三星堆”,三星堆文化也随之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三星堆文明是属于夏朝的巴蜀国吗三星堆位于? 是的。 三星堆一带的古文化遗存,即所谓广汉中兴遗址。而巴蜀的历史,文献中记载丰富,虽然充满了神话传说色彩,不过,由于这里是僻处边远的少数民族,这些传说还是可信的。而三星堆正处于这个位置上,而且有着清楚的年代,正好可以彼此验证。 “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蜀国的历史悠久,相传为为黄帝之后《史记索隐》说,案世本蜀无姓,相承云黄帝后。且黄帝二十五子,分封赐姓,或于蛮夷,盖当然也。文献上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蚕丛等王的时期。扬雄有《蜀王本纪》说,蜀王之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第二个时期是望帝时期,“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第三个时期是开明时期。“荆有一人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凡王蜀十二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后面两代的蜀王是外来的,而第一代的蚕丛一系才可能是黄帝之后。 那么怎么他就是黄帝之后呢?有记载吗? 这是有记载的。《华阳国志》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这里面的黄帝昌意娶蜀山氏之女说,在好多的史书都有记载。如《大戴礼记》《世本》《山海经》等。当然这里,有一处笔误,那就是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应该为帝颛顼。这可以看出巴蜀先王是黄帝的子孙,出于颛顼一系。 当然,有人说这无从具体证明。那我们起码可以看出这样几点来, 一是蜀山氏为蜀地土著,起源很早,黄帝子昌意降居若水,反映的是中原文化传入川西平原一代。而这也是有三星堆文化的佐证的。 我们再来看三星堆文化,有四个阶段,一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二期为夏代至商代早期,三期为商代中期或略晚。四期为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我们在发掘中发现,以小平底罐高柄豆鸟头形勺等器形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它的时间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或略晚,也就是说贯穿三星堆文化四个时期,与后来人们所熟知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巴蜀文化相衔接,故被人们认为是早期巴蜀文化。他们与四川另外两支文化没有直接关系,却与中原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有不少类似之处。如有泥质灰陶系,多高足豆,三足,尖顶器等。典型的器物有盉,大口尊,豆等。 二是传说中蜀王先世为颛顼后代,这表明和夏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有三星堆考古作证明的。 “颛顼立鲧,鲧产文命,是为禹。”我们再看三星堆文化,与二里头文化有很多的共同点。而大家知道,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举个例子,遗址中晚期出土的陶盉,特别高瘦,带个形制与二里头的盉是很近似的,也就是管流扁袋足的陶盉,本来是二里头文化的特色器物,却出现在三星堆,反映了彼此的关系密切。还有一个,歧峰的玉璋,这只有很少的几个地方出现过,陕西神木,河南二里头,四川广汉。神木的还不明确。二里头的属于三期,也就商时期。这说明 什么呢,也说明了三星堆与二里头的影响交流。 三是这个传说,也表示蜀先世和楚有联系,这也是有三星堆的考古来证明的。 为什么呢?因为楚先世在的祝融八姓也出自颛顼。在《帝系》《世本》《史记楚世家》都有记载。那么这有考古方面的佐证吗? 有的。祝融八姓建国,在夏代就很兴盛。有《诗》云,韦顾既伐,昆吾、夏桀。昆吾韦顾都在八姓之内,可见夏朝和他们关系相当重要。而商代就有了荆楚之名。从考古来看,楚地的湖北湖南发现了许多 商代的青铜器,而三星堆出土的几件容器,也最接近湖南湖北的出土品。而蜀与荆楚的关系,一直到周还在延续。如湖南长沙的楚公戈,就蜀戈的特色。再有三星堆的商代青铜器,从地层上看,也完全是商代的地层。说明什么呢,在当时,中原的文化与巴蜀交流密切,在中原有的,在巴蜀马上也就有了。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能看出什么来呢?三星堆体现出来的历史是和已知的历史相印证的。我们所知的那个夏朝时期的巴蜀,那个黄帝后裔的巴蜀,就是三星堆所在地,三星堆文化所印证的巴蜀。 我们再说,禹生石纽的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禹来自四川。为什么呢?说禹生于西南,很多史书都有记载。如《史记》《集解》《正义》《新语 术事》《蜀王本纪》《华阳国志》。 我们看《大戴礼记》中说,青阳居于泜水,昌意降居若水。也就是说,玄嚣活动在北方,而昌意一系在南方。若水就是雅砻江,这不只是蜀人独有的说法,好多书都有此记载。这样,禹生石纽就不是独立的了。传说,昌意娶蜀山氏女,蜀山是哪呢,有人考订为成都。而蚕丛在哪呢?在今天的松潘玉垒山,这些地点都与石纽不远。所以说传说不是偶然的。我们再说夏和蜀的关联。蜀国有陶盉,牙璋,而牙璋是蜀人的崇拜,而二里头文化牙璋又最为发达, 这一切都说明,蜀和夏的关系密切。三星堆反映的巴蜀和大禹的关系密切,这是有考证的,总之,就是夏朝的巴蜀。
个人认为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同属于两河流域文明,因为她们有高度的楔合性,当时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在北半球的辐射可以用四面八方来形容,因为她们在公元前三千年前的发达呈度己经超过了古埃及,就目前现有资料来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及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图藤,以天地万物之图象,山川鸟兽之形迹最终演化成文三星堆出土的女尸。可这时期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文明呈度最高,也随着波斯帝国不断的扩张,他们的文化不但夸越了天山,而且向西穿越了亚平宁半岛入驻欧州。而三星堆文明与中土文明和古彝族人的文明目前没有直接的物证来证明他们有联系,况且这个从天而降,格格不入的文化目前只能用异城文化来解释,且同时期有高度文明的只有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只有他们在公元前三千年前就己经成熟的应用冶炼和黄金应用技术。故由此及彼分析,三星堆文明与金沙遗址非古彝族人的文明,属于外来两河流域的文明更合适,个人妄言微议,望众友友斧正虽评。(小龙写于城固西关)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有哪些? 1986年7月至9月发掘的两座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了金、铜、玉、石、陶、贝、骨等珍贵文物近千件。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其中,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龙形饰、龙柱形器、虎形器、戈、环、戚形方孔璧、龙虎尊、羊尊、瓿、器盖、盘等。 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兽面、神坛、神树、太阳形器、眼形器、眼泡、铜铃、铜挂饰、铜戈、铜戚形方孔璧、鸟、蛇、鸡、怪兽、水牛头、鹿、鲶鱼等。其中金杖长142厘米,重780克,全用纯金皮包卷而成。杖上刻有人像高181厘米,座基79厘米,总高度达260厘米,重300余斤。 它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的一件青铜器。青铜神树高350厘米,树上挂有许多飞禽走兽、铃和各种果实,是古代巫师们专用的神器。另外还出土有青铜头像40余种,面具10余件。三星堆这批前所未有的珍贵文物的发现在世界考古学界引起了轰动。三星堆遗址出土陶器以高柄豆、小平底罐、鸟头形把勺为基本组合定式,其中还有瓶形杯,它是三星堆出土的很有地方特色的器物,它被做成喇叭口、细颈项,圆平底,很像今天我国北方地区用来烫酒的陶瓷酒瓶,与日本人喝清酒用的酒瓶极为相似。 出土的玉石器则以祭天礼日的璧、璋为多,尤其是号称“边璋之王”的玉边璋,其残长达159厘米,厚1。8厘米,宽22厘米,其加工精美,棱角分明,其器身上刻有纹饰,这么大件精美玉器,在中国内现有的考古发现中仅发现这一件。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发掘中,还出土了共计80多枚象牙,它的来源和作用在学术界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是通过贸易而来的,有的认为在远古川内的生态环境适合大象的生存,其证物主要是在当地发现大量的半化石状乌木,单体巨大。 但无论其来源怎样,都可以认为它是统治者财富的象征。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有造型各异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看来我们的先人很爱美的。除了这些青铜造像外,还有许多用祭祀的尊,有形态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各异的各种动植物造型,其中被誉为写实主义杰作的青铜鸡,有在中国范围内首次出土的青铜太阳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物。 它们皆与中原文化有显著 区别,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从而再次雄 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三星堆文物还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美学,历史学等诸领域的重要空白,使得世界对中国古代文 明需重新评价。 三星堆文物中,高达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种神树功能于一身的青 铜神树,其共分三层,有九枝,每个枝头上立有一鸟,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鸟,而是一种代表太阳的 神鸟。被誉为铜像之王的青铜立人像,有面具之王美誉。作为“纵目”的蜀人先祖蚕丛偶像的青铜 纵目面具,长达1。 42米。作为权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纹饰,两只相向的鸟,两 背相对的鱼,并在鱼的头部和鸟的颈部压一个箭状物,同时有充满神秘笑容的人头像。器身满饰图 案的玉边璋以及数十件与真人头部大小相似的青铜人头像,俱是前所未见的。
都用上了“诡秘”这样的词诶,网友真是厉害的种族哈哈!!他们除了大眼三星堆出土的女尸、纵目。还有一个方向盘;他们还崇拜眼睛……我不是开玩笑!“三星堆”与“金沙”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历史上下文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2016年9月,举办了“神秘的古蜀王国——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精华展”,以下是本次展览中具有代表性的珍贵展品,这些足以反映三星堆遗址的灿烂文明。 铜立人像 通高262、人像高172、底座高90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立人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衣服纹饰繁复精丽。铜立人像基本采用写实手法,其高矮、比例及动作均与真人相仿,但人像的眼、耳、手部比较夸张,可能是借此来强化其超凡的能力。 铜戴冠纵目面具 这件独特的青铜戴冠纵目面具,通高82.5、面具高31.5、宽77.4 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该面具出土时,尚见眼、眉描黛色,口唇涂朱砂。其整体造型意象神秘诡谲,风格雄奇华美,在三星堆各类人物形象中颇显特出。联系夔龙形额饰的造型,认为它与神话中“人首龙(蛇)身”、“直目正乘”的天神烛龙有关。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高45.8、头纵径17.8、横径15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分平顶和圆顶两型。整件人头像金光熠熠,气度非凡。青铜人头像粘贴金面罩,说明当时的古蜀人已视金为尊。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人头像中,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仅有4件,可能代表了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铜人面具 宽37.8、高25.5、厚0.4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面具呈“U”形,棱角分明。大青铜人面具共出土20余件,一次性出土如此多的铜人面具,在目前我国考古发现中尚属首次。三星堆铜人面具的功能用途主要是作为吁请神灵降临、祭祀祈祷的对象。 铜眼形器 长57.3、宽23.4、厚0.3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器形为完整的菱形,该器整体形态很像一只抽象化的大眼睛,三星堆大量眼形器的出土是古蜀人崇拜眼睛的实物例证。从巫教文化的角度理解,古蜀人崇拜眼睛的文化心理当与认为巫师的眼睛具有能见神鬼幽明的神器功能这一观念有密切关系。在崇拜眼睛的古蜀人的观念里,可能也将“眼睛”与太阳相联系,把眼睛作为太阳的象征顶礼膜拜。三星堆林林总总的眼形器物表达了古蜀人渴望了解未知事物及认识世界的美好愿望。 铜跪坐人像 高12.4、宽5.8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该器为呈卷槽状的半圆雕正跪式人像,其头上所戴盔形装饰,或认为是“頍”。推测人像身份很可能为古蜀国的中上层贵族的形象,其正跪式应是一种用于古蜀人祭祀祖先或神灵隆重仪式中的特定礼仪姿势。 铜兽面 高20.8、宽26.9、厚0.25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整体即呈一对夔龙向两面展开。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共出土青铜兽面9件,分三种类型。据推测,形式上的差别可能代表了三种类型的兽面在神巫文化意义上的等秩差别,隐喻了它们神力大小之不同或功能上的差异。 铜虎牌形饰 残长43.4、宽13.05、厚0.4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其造型以简驭繁,气韵生动,不仅说明蜀人对虎的观察相当仔细,也表明虎的形象在其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铜太阳形器 阳部直径28、高 5、直径85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器物构型为圆形,正中阳部凸起。器物系采用二次铸造法制成。这件器物在用途上曾有不同的看法,有说是车轮,也有说是盾牌上的饰物。且不说太阳轮的用途如何,单就将这么规则的圆形平均分成五等分就非常不容易了,可见古人对数学和几何学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不过大多数人认为这还是表现太阳形象的器物, “太阳崇拜”在三星堆古蜀国的宗教文化中颇为突出。可以推知,在商代的古蜀国已有专门祭日的仪式。 铜神树枝头花蕾及立鸟 高7.8、宽4.3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铜鸟立于铜花朵的果实上。三星堆遗址及两坑出土的以青铜鸟为突出代表的各质鸟类造型数以百计,反映了古蜀人对鸟的崇拜,对鸟崇拜的实质是对太阳及太阳神崇拜。 玉璋 长68.8、射宽7.5、厚1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器体较大,窄长、两侧较直。表现出精湛的工艺。 璋是祭祀南方神位的礼器,最早发现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中。玉璋的器身,专业术语称为“射”,下端柄部称“邸”。玉璋的用途其实很广,不仅用于祭祀,还可以作为军事上发兵的依据。 玉戈 长40、宽10.1、厚 0.8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形体宽大,援呈三角形,在援本部的两面正中阴刻有长方形的几何纹饰。全器呈黄褐色,制作非常精美。戈本来是用于作战的兵器。但商周时代真正用于作战的都为青铜兵器,因此专家认为三星堆遗址内出土的玉戈应该是在宗教表演仪式中作为仪仗法器使用的。 金箔虎形饰 通长11.6、高6.7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捶拓成形,遍体压印“目”字形的虎斑纹。虎头昂起,张口作咆哮状。器物呈半圆形,可能是粘附于其他器物上的饰件。 金箔鱼形饰 长10.5、宽1.8厘米。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器身錾刻有精细的叶脉纹和刺点纹。金箔饰件系用纯金锤揲成金箔后再剪切成形的,厚度极薄,表面平整,表明当时的锤揲工艺已十分成熟。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共出土金箔鱼饰件19件,分大小两型。在二号坑出土的一棵小神树的树枝上包裹有金箔,这些金箔饰件也许就是神树上的挂饰。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精美奇异的文物,表现了当时甚至相当长时间内人类艺术与技术的巨大成就,是中国青铜文明鼎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三星堆文化在显示出其独特面貌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华夏文明,再一次证明了华夏文明形成的多样性。同时,一些中国古代传统礼器也在三星堆出土的人像上找到了部分答案,这为研究商代的宗教信念和祭祀礼仪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原文作者:张海军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6年11月刊《千载蜀魂 精气长存——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略谈(上)》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收藏家》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