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两汉
从战国到两汉三国时期,蹴鞠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从战国到两汉三国时期,蹴鞠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指的是古人用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现代的足球。蹴鞠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据说是黄帝生活的时期,后发展于汉唐,兴盛于宋代,衰亡于明清。下面就来说说蹴鞠在战国、两汉三国时期的发展变化过程。  关于中国蹴鞠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传说为黄帝所作,据说黄帝战胜蚩尤部落后,将蚩尤擒获并将他的胃取出,塞入毛发给士兵当球踢。此后,战争胜利后,都会将敌人的胃取出当当球踢,以彰显部落战斗力。但黄帝、蚩尤属于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如今已经无法证实事件的真伪。  蹴鞠运动有史料记载的最早时期是在战国,不过当时称古代足球为“蹋鞠”。《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国首都临淄人的生活时说:“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这段话在之后的《史记·苏秦列传》中也曾出现。由此可见,当时的齐地已经发展出蹴鞠运动,此时鞠的结构十分简单,多用动物毛发搓成团,在外面缝上皮革成球状。因为不需要技巧,也不需要特定场合,人们的参与度很高,是齐国百姓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运动。  而“蹴鞠”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书中说西汉的项处,因迷恋“蹴鞠”,身患重病还偷偷去蹴鞠,最后呕血而死。其后“蹴鞠”在《汉书》中多次出现。  先秦时期,蹴鞠可能只受到个别区域人们的喜爱,但到了汉朝魏晋时期,蹴鞠已经开始全面普及,汉朝是蹴鞠运动的第一个发展高峰。由于边境外族的长期骚扰,在“汉以强亡”的穷兵黩武的背景下,汉朝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士兵们的军务训练,对士兵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灵活度有了新的要求。而蹴鞠正好可以作为锻炼手足的一项运动,此时蹴鞠作为一种有效的军事训练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军队。  在《汉书·霍去病传》中也有名将霍去病利用蹴鞠练兵的记载:“去病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踏鞠。”在《汉书》中,班固把蹴鞠列为练兵的一种方法,视之为“兵技巧”。  到了三国时期,根据《会稽典录》记载:“三国鼎峙,年兴金革,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当时人人以弓马为要务,而蹴鞠是和弓马并列的项目,可见其之风靡。魏国曹操非常酷爱蹴鞠,其子曹植作了一篇蹴鞠的杰出之作《名都篇》,对后世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3-07
从战国到两汉三国时期,蹴鞠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从战国到两汉三国时期,蹴鞠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指的是古人用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现代的足球。蹴鞠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据说是黄帝生活的时期,后发展于汉唐,兴盛于宋代,衰亡于明清。下面就来说说蹴鞠在战国、两汉三国时期的发展变化过程。  关于中国蹴鞠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传说为黄帝所作,据说黄帝战胜蚩尤部落后,将蚩尤擒获并将他的胃取出,塞入毛发给士兵当球踢。此后,战争胜利后,都会将敌人的胃取出当当球踢,以彰显部落战斗力。但黄帝、蚩尤属于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如今已经无法证实事件的真伪。  蹴鞠运动有史料记载的最早时期是在战国,不过当时称古代足球为“蹋鞠”。《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国首都临淄人的生活时说:“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这段话在之后的《史记·苏秦列传》中也曾出现。由此可见,当时的齐地已经发展出蹴鞠运动,此时鞠的结构十分简单,多用动物毛发搓成团,在外面缝上皮革成球状。因为不需要技巧,也不需要特定场合,人们的参与度很高,是齐国百姓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运动。  而“蹴鞠”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书中说西汉的项处,因迷恋“蹴鞠”,身患重病还偷偷去蹴鞠,最后呕血而死。其后“蹴鞠”在《汉书》中多次出现。  先秦时期,蹴鞠可能只受到个别区域人们的喜爱,但到了汉朝魏晋时期,蹴鞠已经开始全面普及,汉朝是蹴鞠运动的第一个发展高峰。由于边境外族的长期骚扰,在“汉以强亡”的穷兵黩武的背景下,汉朝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士兵们的军务训练,对士兵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灵活度有了新的要求。而蹴鞠正好可以作为锻炼手足的一项运动,此时蹴鞠作为一种有效的军事训练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军队。  在《汉书·霍去病传》中也有名将霍去病利用蹴鞠练兵的记载:“去病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踏鞠。”在《汉书》中,班固把蹴鞠列为练兵的一种方法,视之为“兵技巧”。  到了三国时期,根据《会稽典录》记载:“三国鼎峙,年兴金革,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当时人人以弓马为要务,而蹴鞠是和弓马并列的项目,可见其之风靡。魏国曹操非常酷爱蹴鞠,其子曹植作了一篇蹴鞠的杰出之作《名都篇》,对后世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3-07
东汉西汉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两汉是一个朝代?

东汉西汉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两汉是一个朝代?

答者东汉西汉是怎么回事:“皇帝说史”头条号作者胡丹 事实上,很难说两汉是一个朝代,虽然它们都定国号为汉,虽然皇帝都姓刘。 这个问题如果是“两汉是一个朝代吗”,似更合适一些。 在历史上,两汉分别被称为西汉、东汉,或前汉、后汉,它们各自在“正史”中有自己的纪传体史书,而西晋、东晋,北宋、南宋,在“二十四史”里都合写为一部《晋书》和《宋史》。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没有人专门写一部通贯两汉的《汉史》,好比《汉书》《汉纪》都是西汉史,《后汉书》是东汉史。 这两个朝代有太多的不同。 这几天我给本科生上中国通史课,正好讲到两汉之际。西汉是被王莽篡了,但当时许多人不说是“篡”,因为西汉末年人们普遍认为大汉已经失去了“天命”,天意属意的新“圣人”是王莽。所以王莽建立的新朝,是和平建国(汉帝禅位),几乎没什么人反对,相反人们对王莽还寄予了很大的期待。只怪王莽会装好人,不会做天子,干了十来年,一塌糊涂,这时许多人就造反了,人们纷纷拥立汉朝的宗室,只要姓刘,就有号召力。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爸爸班彪写了一篇文章,专门讲“天命在汉”,说将来做天子的,还是刘氏后人。 后来建立东汉的光武帝刘秀,也是此时乘时而起。刘秀虽然名为汉室宗亲,其实跟刘备刘皇叔差不多,血统离西汉的皇室已经很远了,这样的人,尽管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只是因为汉这个旗号还有号召力,但东汉建立起来了,人们一般不会认为东汉就是西汉的接续,正如蜀汉不是东汉的接续一样。 东汉与西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朝代,宗庙里供奉的,主要还是从刘秀这儿新起的那一系(西汉只祭五帝);两汉都城不一样,国家制度也是重新再来,这里我说一点,比如西汉的德运是土德,汉武帝确立的,西汉末年大学者刘歆(也是西汉宗室)曾在王莽支持下鼓捣过一阵,宣称汉应为火德,但他的本意在为王莽篡汉服务,后来王莽建立新朝,就说是土德(土克火)。但汉朝真正改德运为火德,还是刘秀。你们别小看这德运,你是什么德,相应的就要有一套新制度。 实行火德的东汉,与西汉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神学的气氛异常的浓,刘秀宣称是受符(赤伏符)称帝,东汉流行的是谶纬那一套神秘哲学,经学家们也都是神学家。 东汉的经济也以庄园经济为主,世家大族的势力非常大,在政治上是外戚、宦官轮流执政,宫廷斗争异常激烈。等等,这都是两汉的不同之处。 有人说,当年汉高祖刘邦斩白蛇,将其断为两截,蛇是神之子,它后来报复,所以汉朝也断为两截,这是传奇故事,当然不可信。它说明汉朝大概齐算一家人,但从各方面分析,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朝代。 ————end————

资讯百科 2022-03-0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