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回答是肯定的,蚂蟥可以入药,可以治病蚂蝗是什么。 蚂蟥又叫水蛭。我在服用的“大黄庶虫丸”,其主要杨份之一就是水蛭。“大黄庶虫丸”主治活血破瘀,通经消症。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症瘕、闭经,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面色黯黑、潮热赢瘦、经闭不行,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我就吃“大黄庶虫丸”使自己从“大三阳”变成“小三阳”,现在已转阴了的。 我国对蚂蟥的医药利用更早,古籍上记载有把饥饿的蚂蟥装入竹筒,扣在洗净的皮肤上,令其吸血,治赤白丹肿。 不过更重要的是把蚂蟥(水蛭)入药。水蛭首载于我国《神农本草经》,后在《本草纲目》和《中国动物药》等专著中均有收载,其中《本草纲目》对水蛭的药理疗效,使用方法,,做了较全面记载。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汇总,主要用来治疗跌打损伤,漏血不止以及产后血晕等症。现在药典上记载水蛭的功能是破血通经,消积散症,消肿解毒等。蚂蟥以干燥的全体入药,体内含有水蛭素和蛋白质, 有抗凝固、破瘀血的功效,主治血痊病、血管病、瘀血不通、无名肿毒、淋巴结核等症。 近年来,医务工作者试验用活水蛭与纯蜂蜜加工制成外用药水和注射液,治疗角膜斑翳,老年白内障的触发期和膨胀期,能使混浊体逐渐透明。蛭素还能缓解动脉的痉挛,降低血压的黏着力,所以能显著减轻高血压的症状,也有人以水蛭配其它活血、解毒药,用于治疗肿瘤。
动物粪便也是中药?还真是如此,部分药材的确是某些动物的粪便,它们的名字里不会出现与排泄物相关的字眼,反而会很好听,甚至是很诗意,让人怎么也想不到它们的真实身份。我们单位也有这类中药材,今天小编举一些常见的例子,看看你认不认识。 五灵脂 动物粪便类的中药 在药材的组成部分中,尽管动物类药材的所占比例不大但却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五灵脂,夜明砂,蚕沙,望月砂,白丁香等等。 五灵脂,实际上是橙足鼯鼠或小飞鼠的干燥粪便,说到鼠类动物,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它们住在肮脏的环境中,这个名字可是一点都不露馅儿,要是称其为“鼯鼠屎”,怕是没有人敢下口喝药了。 望月砂 蚕沙,听起来很陌生,就连我这个养过蚕的人都是一脸懵,实际上我常常接触到它,它就是家蚕幼时的干燥排泄物,每次清理这些废弃物,我竟然不知道它是中药,不得不说中药文化太深奥了,这种排泄物有药用价值,又可以拿来填充枕头,用处很多。 鸡矢白 鸡矢白,这里的“矢”和“屎”同音,还好理解,它是鸡屎里的那层白色部分;白丁香,名字文雅,让人听着舒服,和某种植物同名,实际上它是麻雀的粪便,这类药材很有很多,老邪就不一一列举了。 为什么动物类药材名字和排泄物搭不上边儿? 每种药材都有其名字,动物类的药材更加好听,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原因有两点,第一,让大家更好地喝下药汁,中药一般是取水煎液服用,若是名字里带有肮脏的字眼,恐怕喝药的人会有心理阴影,不敢服用。 五灵脂 第二,文人喜欢具有文化底蕴的名字,正如那些文言文一样,读起来文绉绉的,中药材的命名很有文化底蕴。就拿望月砂来说,我觉得和嫦娥有关,传说嫦娥带着玉兔在月球上生活,望向月亮,自然就和嫦娥或是玉兔了,把野兔粪便这么命名,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 蚕沙 最后的话 橙足鼯鼠,野兔,家蚕,鸡等等,这些动物的粪便都是中药,虽然认识这类药材后,部分朋友或许会觉得反胃,我认为,只要能够治好病,哪还会在乎这些细节?毕竟身体第一,很多药材其实也是经过处理了的,味道会更好一些,你还知道哪种药材呢?留言一起分享吧! » 什么动物粪便可以入药 动物粪便有哪些奇特功效
黄精有补气养阴的功效,且益肾,按照我们农村的说法,叫它“老虎姜”,或者是“山生姜”更普遍一些,不过大家别误会了,黄精只是长得像生姜而已!和生姜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从炮制的角度说,中药均有不同的成品,黄精包括了黄精和炙黄精,它们来源一致,但其特点和入药上却不同,自己更适合吃哪一种,这里面还是有门道的。 说到炙黄精,这里面涉及的知识点很多,炮制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唐代有九蒸九曝法,宋代更是出现了蔓荆子水蒸,焙制等方法,到底炙黄精是哪一种?我认为这要根据《中国药典》来定义,其中提到的有“黄精”和“酒黄精”,我们医院用的就是酒黄精,所以提到炙黄精,现在大多都直接默认为酒黄精。 这酒黄精和黄精的不同之处,无非就是处理方式了。 1.处理方式不同 黄精取的是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等的干燥根茎,这看起来还算简单,干燥完了就注意贮藏就行了,而酒黄精则不同,酒黄精需要在黄精的基础上加入黄酒来拌匀,放置在密闭容器中隔水炖,直到酒被黄精吸尽为止,这种方法就是酒炙法了,它没有像九蒸九曝(晒)那样花费更多的时间,还有人力等方面,当前酒炙法很普遍。 2.形态特征不同 黄精是初始的状态,酒黄精则是炮制后的状态,形态特征上就有差异了,一般情况下,黄精是不规则厚片,外表皮如同生姜一样呈淡黄色,切面有点角质样,质稍硬而韧,味甜有黏性,酒黄精的表面是棕褐色或者是黑色的,并且有光泽,中心棕色至浅褐色,这样的差别很好区分出它们。 3.口感上有差异 其实黄精和酒黄精的功效都在于补气养阴,还有健脾,益肾等等,但口感不同,黄精生品有麻味,刺激人的喉咙,酒黄精相对而言就没有这种刺喉感了,而且它滋补的作用也会比生品更强。 结语 这种“老虎姜”作用不小,但炮制品太多了,但现在也有很多炮制方法被人们遗弃,只留下了酒炙法,所以现在用得多的就只有黄精和酒黄精,他们在形态特征,处理方式以及口感上都有一定的差距,要根据个人所需来用药,如需用药,请遵医嘱,小编就介绍这么多了。 » 炙黄精与黄精有什么不同 其特点和入药却不同
两院院士驳“槟榔入药致癌说” 称应区别对待嚼槟榔和药用槟榔,四磨汤可正常使用 作为四大南药之首的槟榔近期陷入致癌风波,含槟榔成分的四磨汤口服液等中药产品一时受到质疑。在近日由中国中药协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召集的研讨会上,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多名权威专家给出了明确结论,认为咀嚼槟榔和药用槟榔应该区别对待,槟榔入药和致癌之间没有关联,以槟榔入药的四磨汤没有违规,可以正常使用。 关于槟榔入药致癌的报道缘于国际癌症研究中心200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该报告列举的一类致癌物有二百多种,其中提到槟榔。专家们提出,该报告针对的是长期咀嚼槟榔与人类口腔癌、食道癌、咽喉癌之间的联系,而咀嚼槟榔和药用槟榔在原料、加工方法、用法用量等方面均不相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李连达认为,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报告中所提含致癌物的槟榔指的是“咀嚼槟榔”而非“药用槟榔”,二者应区别对待。没有可靠证据证明中药里面的槟榔是致癌物质。 李连达说,中药炮制的主要精神就是去毒,经过炮制、提取、除杂处理以后,有明显的解毒作用,可以把里面的不良成分去掉。 “此槟榔非彼槟榔,我们不否定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提出的咀嚼槟榔有致癌风险,但中药用的槟榔是安全的。”中国药典委员会顾问、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季绍良认为,2010年版中国药典里含有槟榔的品种有225个,药典里记载槟榔没有致癌性,连小毒都没有,目前也不会对此进行修改。 经多位专家查证,目前没有关于四磨汤口服液重大不良反应和致癌的任何报道。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报告也显示,检索到的四磨汤口服液不良反应文献报道仅为“口干、软便”,没有致癌的不良反应出现。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陈可冀介绍说,槟榔入药历史悠久,是我国四大南药之首。以槟榔入药的四磨汤口服液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药品,没有违规,可正常使用,因为能治疗病人。 “按辩证和论证的情况正常使用,四磨汤对于治疗肿瘤病人放化疗后的便秘效果很好。”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花宝金说,对致癌因素的关注是对的,但不应该过度害怕。实际上与癌症相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占很大比重,此外还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杨明会认为,历来的经典医学理论都有利用药物以毒制毒的依据。很多西药都有毒性,对肝肾功能产生损耗,但不影响其使用。中国人几千年的繁衍生存发展,中医药功不可没。一味指责中医药不科学,也不公平。
烧姜是把生姜经火烧制以后得到的保健品,它不但保留了生姜中的丰富营养,还会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它入药以后药用功效极为出色,既能抗菌消炎也能驱寒止痛,下面是对烧姜入药后功效的详细介绍,有兴趣的人可以重点了解一下。 烧姜入药的功效与作用 1、治疗消化不良 烧姜入药后对人类的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有明显治疗作用,因为它含有的姜辣素能刺激人类的口腔黏膜和胃黏膜,而且能加快唾液与胃液分泌,并能增加食欲,也能提高肠胃消化功能,而它含有的姜辣素还能消除肠胃中的细菌与炎症,能让人类肠胃炎症与消化不良的症状很快减轻。 2、治疗风寒感冒 治疗人类的风寒感冒,让人类感冒症状尽快减轻也是烧姜入药以后的重要功效,它能让人类中枢神经保持兴奋,而且能加快身体内血液流动速度,并能将身体内的寒毒尽快排出,平时使用能预防风寒感冒出现,而那些已经出现感冒的人在服用他以后还能起到明显治疗作用。 3、解毒 烧姜入药后就有特别强的解毒能力,它能加快人体内多种毒素分解,能让人类的中毒症状很快减轻,特别是人们吃海鲜出现食物中毒或者服用其他药物,出现中毒时都能及时服用入药以后的烧姜,它能快速解毒,会让人们的中毒症状很快减轻。 4、预防心血管疾病 烧姜入药以后对人类高发的心血管疾病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它能温中散寒也能促进身体内血液循环,而且能提高人体大脑和心脏的功能,并能让心血管功能保持稳定,能防止血压血脂升高,也能降低心梗和心率不齐以及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病率,人们因中风导致身体出现后遗症时多服用一些烧姜还能让那些不适症状很快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