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刚(1969年2月27日-2011年7月7日),是中国已退役的职业足球运动员,曾入选中国国家队,退役后在武汉队、陕西中新等俱乐部任职。 目录 1基本资料 2运动生涯3生涯数据4义赛支援5病魔斗争6社会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冯志刚国籍:中国出生地:中国武汉出生日期:1969年2月27日逝世日期:2011年7月7日运动项目:足球专业特点:司职后卫 运动生涯2 冯志刚,1969年2月27日出生于湖北武汉,身高1.76米,前著名国脚。2009年11月27日突发脑梗塞,经过两次紧急开颅手术。春节之后,已度过重危期的冯志刚转到了长航总医院CPU重症监护室,进行脑康复治疗。目前,冯志刚的病情较当初有所好转,身体各项生理指标稳定,只可惜一直未能从昏迷中苏醒过来。2009年11月27日,时任浐灞助教的冯志刚突发脑溢血入院,经过开颅手术,与病魔斗争了一年多时间。2011年7月7日晨在武汉去世。冯志刚曾辅佐成耀东担任浐灞队助理教练,冯志刚是中国足球历史的见证者,他不仅代表武汉足球的一个高度,他和他的同辈球员,更代表着中国足球的一个高度。冯志刚是中国足球历史的见证者,他不仅代表武汉足球的一个高度,他和他的同辈球员,更代表着中国足球的一个高度。退役后冯志刚曾辅佐成耀东担任浐灞队助理教练,2009年11月27日,时任浐灞助教的冯志刚突发脑溢血入院,经过开颅手术后从此卧床 生涯数据3 赛季俱乐部号码出场进球国家联赛等级排名2001武汉红金龙2中国292000武汉红桃K2中国261999武汉红桃K219中国1141998前卫寰岛3222中国161997前卫寰岛321中国141996前卫寰岛3中国261995湖北武钢17中国23 义赛支援4 2010年3月20日,为了表达对中国足球、对推动中国足球发展的运动员、教练员的关爱,冯志刚在国家队期间的队友、冯志刚多年好友成耀东和湖北足球界人士,共同发起了“加油冯志刚”义赛。浐灞俱乐部高层带领全队赴武汉,与湖北绿茵队进行了一场义赛,比赛收入全部捐给冯志刚亲属,比赛在武汉新华路体育场举办义赛,与冯志刚同时期的国脚如范志毅、郝海东等球员均参与义赛。陕西两百多名球迷赶赴武汉,助阵“冯志刚义赛”,并为冯志刚捐款。 病魔斗争5 2009年11月27日,冯志刚突发脑梗塞,被送到武昌中南医院,经过两次开颅手术未苏醒,稍后,冯志刚转到长航医院继续接受治疗。2011年7月7日早晨冯志刚在与病魔斗争了一年多时间后在武汉去世。由于冯志刚生前曾担任浐灞队助理教练,陕西球迷协会将向冯志刚家属发唁电,送上陕西球迷对冯志刚的悼念。 社会评价6 “半个多小时以前,湖北足协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我冯指导不在了。我心里非常难过,冯志刚是个非常正义的一个人,从国少再到国家队,直到担任教练工作,一直为足球事业奋斗。来浐灞辅佐成耀东后,与陕西球迷相处非常融洽,冯志刚人非常好,平常话语也不多,我记得球迷远征成都时,冯志刚和李彦把水送到了球迷看台上,球迷非常感动。”陕西球迷协会会长柯兴平沉痛地说,“冯志刚也非常坚强,经过两次开颅手术,与病魔斗争了一年多,现在他不在了我心里非常难过,去年冯志刚义赛,陕西两百多名球迷专程去看冯志刚,他哥哥把这个消息告诉在病榻上的冯志刚时,冯志刚眼睛一眨一眨,想说话但是却说不出来。我代表陕西球迷感谢冯志刚为陕西足球做出的贡献,冯志刚一路走好。”
冯志强:男,1928年出生,2012年5月5日下午不幸因病逝世,享年84周岁。冯老师是一位武德高尚的爱国武术家,无论何时何地,一言一行均以国家、民族、师门、人格为重。他多次谢绝了出国定居和高薪私聘的邀请,他总是说,“我的根在中国”。 目录 1基本资料 2简介3成就4因病去世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冯志强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28年逝世日期:2012年5月5日职业:武术家性别:男 简介2 冯志强:男,1928年出生,2012年5月5日下午不幸因病逝世,享年84周岁。原籍河北省束鹿县。冯老师出身武术世家,曾祖武举。冯老师八岁开始习武,曾习童子功、通臂拳、朱砂掌。1948年,拜心意拳名家胡耀贞先师,学习心意六合拳;两年后经胡先师推荐又拜陈式太极拳十七代宗师、人称“太极一人”的陈发科先师,从而开始跟随两位高人双学双修。1953年北京成立了首都武术研究社,陈、胡两位先师任正副社长,而冯老师是他们最得意的门徒,三十岁时已经集心意、太极于一身,融内外两功于一体,武功在当时北京武术界已很有名气。一直到“文革”前,门中有人前来“以武会友”的,大多由冯老师出面应对。1979年起应陈家沟大队党支部的邀请,冯志强老师先后三次赴陈家沟,将陈发科先师亲授的陈式太极拳传给陈家第十九代弟子,陈家弟子也多次到北京跟冯老师继续学习深造。当今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蓬勃发展,冯志强老师功不可没。1981年北京体院请冯 成就3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冯志强老师集毕生之研修、在其武功练达化境后而总结创立于世的优秀拳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形成体系,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外传播。混元太极拳融合了陈式太极缠丝内功和心意六合内功之精髓,直接表达了太极拳的内涵真义。即以心意为指导,以丹田混元气为根本,依太极阴阳之理,经太极十三势的体用修炼,达到内外合一、混元一气的上乘功夫。混元太极拳以混元内功为本,以拳械套路和单式操练为体,以推手和散手为用。在功法、拳法和用法上都有较大的提升与发展,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在修炼内容上形成了“内外俱炼,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练功原则。混元太极拳将养生与技击两方面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既有极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又有极强的技击防身功效。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太极拳发展中出现的“体操化”、“外家化”和“纸上谈兵”的弊端,恢复了太极拳的原本练法。冯志强在当代陈式太极拳门人中声誉日隆。也许是上一辈 因病去世4 2012年5月5日下午14时56分,享誉武学界的陈氏太极拳泰斗、中国武术九段冯志强先生因病去世,一代宗师陨落,也标志着武学界一个时代的终结。得知师父去世的消息后,冯志强的众多弟子赶赴北京,为冯老先生送行。
冯志(1923—1968)当代作家。原名冯禄祥。河北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县)人。中共党员。1938年春参加吕正操将军领导的冀中抗日人民自卫军(八路军第三纵队),曾任勤务员、警卫员、班长、排长、武工队小队长、文工队长、剧社社员,1947年到华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后历任《河北日报》记者,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文艺部副主任。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个人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中篇小说《保定外围神八路》短篇文章《表里的生物》。特写《英雄连长王志杰》、报告文学《神枪手谢大水》、通讯《团结模范高永来》《前线文工队》、《地下游击队》、《成长曲》三部长篇小说的初稿社会评价保定作家群第一代作家荣誉曾荣获冀中军区颁发的‘五一’一等奖章。作家生涯1923年7月出生于河北静海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只读过4年小学。“七七事变”爆发后,离开了子牙河畔的家乡,在冀中九分区参军,个子还没有一杆枪高的小冯志被分配到政治部首长伍辉文身边当警卫员。对于冯志来说,伍辉文是领导又是战友,像慈母又像严父。他经常给这个机灵的“小鬼”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讲革命的道理。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冯志迅速成长起来,16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目录 1基本资料 2当代作家3作家生涯4广西民政厅副厅长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冯志别名:冯禄祥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天津市静海县出生日期:1923逝世日期:1968职业:作家信仰:中国共产党主要成就:中国作协成员代表作品:敌后武工队,保定外围神八路,表里的生物 当代作家2 冯志(1923—1968)当代作家。原名冯禄祥。河北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县)人。中共党员。1938年春参加吕正操将军领导的冀中抗日人民自卫军(八路军第三纵队),曾任勤务员、警卫员、班长、排长、武工队小队长、文工队长、剧社社员,1947年到华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后历任《河北日报》记者,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文艺部副主任。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中篇小说《保定外围神八路》短篇文章《表里的生物》。特写《英雄连长王志杰》、报告文学《神枪手谢大水》、通讯《团结模范高永来》《前线文工队》、《地下游击队》、《成长曲》三部长篇小说的初稿保定作家群第一代作家曾荣获冀中军区颁发的‘五一’一等奖章。 作家生涯3 1923年7月出生于河北静海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只读过4年小学。“七七事变”爆发后,离开了子牙河畔的家乡,在冀中九分区参军,个子还没有一杆枪高的小冯志被分配到政治部首长伍辉文身边当警卫员。对于冯志来说,伍辉文是领导又是战友,像慈母又像严父。他经常给这个机灵的“小鬼”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讲革命的道理。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冯志迅速成长起来,16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冯志就被选为党小组长。小组里5个人,除他之外都是部队领导。一开始,冯志工作畏首畏尾的,真不知道这个小组长该怎么当。伍辉文看出了冯志的顾虑,对他说:“在党内,没有警卫员、首长之分,看到我们有什么缺点你就批评,需要我们做什么工作你就分配。在党的小组会上,你是领导,我们都服从你。”对于自己的话,伍辉文身体力行。党小组开会,他按时参加;党小组分配的工作,他认真完成。首长与普通战士间亲密无间的感情,让从小失去父母的冯志感受到 广西民政厅副厅长4 冯志,男,1963年7月出生,汉族,广西博白人,中共党员,广西区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学士,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1987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中共梧州市委办公室主任助理,广西梧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梧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法制处处长、优抚处处长。工作职责:分管救灾处(自治区抗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事处(社会工作处)、机关党委、自治区民政干部培训中心、自治区备灾中心(自治区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联系广西社会工作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