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刀工
pr用剃刀工具后要合并怎么弄

pr用剃刀工具后要合并怎么弄

使用pr“剃刀”工具将视频裁剪后,右键点击裁剪后的空缺处,点击“波纹删除”,这样截开的视频就合并到一块了。 pr用剃刀工具后合并的方法 1. 选择“剃刀”工具(快捷键“c ”)。 2. 将视频素材截一段。 3. 鼠标右键点击空缺处,点击“波纹删除”(快捷键“shift+delete ”)。 4. 这样截开的视频就合并到一块了。

数码家电 2021-11-06
刀工也会影响菜肴的营养价值

刀工也会影响菜肴的营养价值

  很多人认为切菜是最不重要的一道工序,其实不然。俗话说“厨以切为先”,切得一手好菜,不仅决定烹饪的难易程度,甚至还会影响菜肴的营养价值。   世界烹饪大赛金奖得主韩国孝说,同一原料,同一烹调方法,只是刀工方法不同,菜肴成品质地也有差异。比如,一般情况下,成熟快的菜就可以切丝、片、丁、粒等;成熟慢的菜就要切大一些,更粗和更厚一些。采取哪种刀法还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形状大小。菜肴的营养源于原料,而原料形状又影响着菜肴的营养价值。植物含水溶性营养素多些,为了保护营养素,一般提倡先洗后切;动物含脂溶性营养素多些,为了保护营养素,切后可进行着粉、挂糊、上浆等表面技术处理。不论什么原料,切后的形状越大越利于保护营养素,形状越小越容易损失营养素。以沸煮蔬菜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同样的蔬菜,同样的沸煮,若切大块,则维C损失22%~23%,蛋白质损失2%~8%;若切小块,则维C损失32%~50%,蛋白质损失14%~22%。  视料用刀。需要了解原料的特性,如肌体组织结构、纤维质的粗细等因素,在刀工上区分处理。比如牛肉、菜梗等纤维质较粗的食材,对于人体胃肠蠕动增加负担,影响人体吸收营养素,在处理这类食材时,应采用直刀法,横纹切片,破坏其纤维组织结构,以便消化吸收。同属肉类,牛肉横纹切,鸡肉却应顺纹切。若采取相反方法,牛肉难以嚼烂,鸡肉烹制时易断碎。 //   烹饪时间。食物过度加热,会破坏营养素。烹饪时间控制得越短,原料中的营养就保留越多,这就要求刀工操作合理。如用猛火快炒,时间短入味快,原料要切得小、薄;如果使用炖、焖,火力慢,时间长,原料可切得厚些。比如做红烧鱼和做鱼丸,刀工不同,时间上也有不同。红烧鱼需要整条处理,用油炸,再用微火烧,时间要长,要入味,营养元素破坏的多。经过剁茸处理的鱼肉,烹饪鱼丸时间短,不需用油,营养元素破坏的少,并且有利于消化吸收。  此外,刀法还讲究大小相同,长短一样,厚薄均匀。这样使菜肴入味均衡,成熟时间相同。刀法还要主次分明,配合得当。菜肴都有主料、辅料的搭配,辅料不管是块、丁、条、片,以小于主料为宜。最后,刀工要便利饮食。原料脱骨及加工成片、丝、丁、条、块等,都应着眼于饮食方便,如梅菜扣肉,切块的大小,正好适合饮食需要。

烹饪技巧 2021-09-02
改刀工:剩菜翻新三大技巧!

改刀工:剩菜翻新三大技巧!

  一日三餐难免有剩饭剩菜,我们平日如何处置剩饭剩菜,一般凉爽寒冷的天气,我们都会保留剩饭剩菜,米饭可以第二天用来炒来吃,口感没有什么变化,而剩菜一般口感有所变异,有的人说口感差,吃也不健康,一扔了之。大家要做到“宁剩荤菜,不剩蔬菜”。值得高兴的是,除了蔬菜,肉类剩菜翻新并不难,无非就是改刀工、换调味、加配料这三大技巧。  1、改刀工  大块的肉类食材最适宜改刀。将其切片、切丁、切碎,再搭配新鲜蔬菜、粗粮等烹饪。比如把猪肉切成肉碎,鸡肉撕成鸡丝,酱肉片切成肉丝,然后和凉拌蔬菜搭配在一起,或者做成馅饼、春卷的原料。  2、换调味  换味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改变菜品的味道,二是调整咸淡。如果原本剩了油焖大虾,那么把油去掉,加点番茄酱,便可将其改造成风味别具的番茄大虾。  3、加配料 //   实际上等于在新的一餐中引入蔬菜,而不再增加荤菜,有利于改善营养平衡。比如,原本剩了红烧排骨,可以加些洋葱、蘑菇、土豆、胡萝卜、玉米等,做成时蔬炒排骨。  还可以把剩菜改造成汤,比如剩的炖排骨加蔬菜和挂面,做成蔬菜排骨汤面;剩番茄炒蛋加木耳和面疙瘩,改造成番茄味疙瘩汤。  如果是剩了主食,仍可以遵循以上3个方法。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剩菜重新加热时煮得要足够“透”,以免吃了之后造成肠胃不适

烹饪技巧 2021-08-28
聪明刀工做出完美料理的诀窍 好的刀工对菜肴的作用

聪明刀工做出完美料理的诀窍 好的刀工对菜肴的作用

刀工是指切菜的技术。根据烹调与食用的需要,将各种原料加工成一定形状,使之成为组配菜肴所需要的基本形体的操作技术。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 炸猪排应先切厚片再拍薄 如炸猪排应切约1公分厚片,再用松肉槌将猪排敲至0.5公分厚,使猪排组织松散,且变大片,再进行腌制油炸,此法口感才会保持最佳。 汆涮的肉薄如涮涮锅的肉片,都由机器切割,且每片都是很薄,因为汆涮的时间要短,才能保留肉的原味,所以要切薄。 2. 肉排利筋松肉 1.用刀尖在肉排外围的筋膜切划数刀。 经如此刀功,肉排的筋膜才不会因油炸萎缩而使肉排变形。 2.利用松肉槌均匀将肉排两面拍松软。 3.图上有2片本来一样大小的肉排,左图经拍打过,形状呈现数倍大。 TIPS:松肉槌可将肉排组织拍散开,所以料理时肉质会更美味,而肉排体积变大,卖相极好。 3. 煎鱼要先修鳍免焦黑 煎鱼处理时要先将鱼鳍(背鳍、腹鳍、尾鳍)修掉较薄部分,一方面是修切后鱼身较工整美观,另一方面是入锅油煎时不会因为要将鱼煎熟,而让较薄的鱼鳍受热过久而焦黑。 4. 顺纹切鱼肉 鱼片、鱼丝、鱼柳,有共通特点,均是顺纹切割,因鱼肉、纹路组织较特别,如逆纹切割去烹调,鱼肉遇热组织变松散,就无法成丝,成完整片状。 5. 轻松去除肠泥 利用牙签在鲜虾从头部算起第二节处插入,轻轻将虾肠泥挑除。牙签插入点很重要,如遇前或过后较不容易将肠泥完全挑起,容易挑断。而且要在肠泥正下方穿过挑起,如穿入过于下面容易将虾肉弄断。 6. 虾球的正确切法 用片刀的刀尖从虾仁背后划开但不切断,将背划开会使烹调后,体积变大、形状如球,所以称之虾球,可让虾容易入味,减短烹调时间。虾背的深浅度会影响虾球的形状及体积,正确是要划深一点。划得太浅就不会卷成漂亮的球状。 7. 切丝与刨丝有何不同? 左方为用刨丝器,刨成的丝,右方为用刀切出的丝,两者不同处为长度、及切割边缘。 长度:切的是将红萝卜切段,所以切出丝的长度是均一,刨的是将红萝卜整条与刨器结合,因力道、面积、角度均会影响长度。 切割面:因刀子锋利,所以切出丝的切割面均是平整而刨丝器的构造设计,是有圆弧度及洞口并不是那么锋利,所以刨出的丝会呈半圆形,边缘也无法平整。 各有优缺点:切的较美观,口感较脆,但速度较慢。 刨的口感较软,但量大时,刨的较快速。 用刀切丝能依蔬菜纤维特性,切出适合的纹路并能够平整而且整齐、大小、长度均一。刨丝因刨丝器的刀口较为粗糙,刨出丝因经重压纤维受损,而且长短不一,容易出水,保存不易,无法如刀切的能随意控制粗细。 8. 如何不让马铃薯/南瓜煮散 马铃薯、南瓜切块,都会有边角,在烹调滚动时会互相碰触而导致会煮散。 所以要将边角修圆,还有一个重点就是烹煮时不要用太过宽大的锅子,因为会有很多空隙,在烹煮时就会激烈滚动。如用小锅将食材紧密排入,再进行烹调即可改善。 刀工的作用 1. 原料经刀工处理后,便于烹饪,食用方便; 2. 烹调时易于着色入味,受热均匀,成熟快,利于杀毒消菌; 3. 原料经刀工处理后,变得粗糙,特别是表面光滑的原料,易于黏浆挂糊,附着力强,加热后,能最大限 度地保持原料中的水分,使成菜鲜嫩适口; 4. 原料经刀工处理后,能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富于变化,能增加菜肴的品种,使菜肴丰富多彩; 5. 原料切割后,,形状整齐美观,诱人食欲利于消化,增加营养; 6. 原料经刀工处理后,能形成美丽的刀纹和形态各异的图案,增加菜肴的风味特色; 7. 原料经巧妙的刀工处理后,能弥补其形状不规格的缺陷,使得物尽其用,节约原料; 烹饪任何菜肴,都很难离开刀工这道重要的工序。 现在主要可以分为这十二种刀法:切、片、削、剁、剞、劈、剔、拍、剜、旋、刮、食雕。 平时我们用上的最多是切、削、剁,今天介绍的就是切。 切菜、切肉、切饼、切糕、切面条、切蔬菜等,是烹饪用的最多的刀法,看似简单的刀工,其实里面大有学问,不同原料,需要采用不同的切法。

烹饪技巧 2019-11-07 09:28:4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