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刚毅
何香疑,如何评价刚毅奇女子何香凝?

何香疑,如何评价刚毅奇女子何香凝?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病重不起,在弥留之际,将宋庆龄托付给一位最值得信赖的朋友照顾何香疑。这位受托者坐在病榻前,听完孙中山吐词艰难的临终遗嘱,立即表态:“假如先生不能病愈,自己和全体同仁一定会保护宋庆龄夫人以及孙的族人” 于公于私,谁能被委此重任?她,便是一代革命家与艺术家——何香凝。 何香凝先生是一位传奇女子。1878年,她出生在香港,父亲何炳恒是一位经营有方的茶商,育有11个子女。身为富商家庭的大家闺秀,何香凝却实属异类。她从小聪明好学,性格刚毅有主见,母亲陈二是父亲在药铺当伙计时就相爱的女子,但却因为有一双大脚而被何家父母嫌弃,只能做何炳恒的小妾。 何香凝出生后,到了一定年龄,母亲汲取自己的教训强行给她裹脚,但何香凝却极为抗拒,她兀自剪掉裹足布,剪掉世俗对女性的标签,父母缠一次她便剪一次,无奈之下,只有由她长成一双“天足”。在那个以小脚为“美”的年代,何香凝的一双“天足”无疑打破了社会给女性定下的伦理规范。到了19岁,媒婆纷纷上门,但都一个个被这双大脚吓走。她还因此有了一个绰号——“何大脚”。 1948年5月,何香凝与在港的民主人士合影 右起:郭沫若、谭平山、蔡廷锴、沈钧儒、何香凝、马叙伦 就在父母为香凝的婚事忧心忡忡的时候,天缘凑巧,1897年在香港皇仁书院学习的一位归侨子弟正“敲锣打鼓似的宣扬要讨一个没有裹过小脚的人做媳妇”。何家父母听闻这个消息,便顺水推舟,促成了这门亲事。这位华侨,就是何香凝一生的革命伴侣——廖仲恺。 二十世纪初,廖仲恺决心到日本留学,寻求救国真理。何香凝变卖嫁妆资助丈夫完成了这一愿望。1903年4月,何香凝亦随之东渡日本。在一次留学生集会上,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在孙中山的支持下二人加入革命,何香凝成了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女会员。 1947年 香港,何香凝和从事抗日活动的文艺界人士在浅水湾 何香凝除了读书外,还担负起一切有关革命的联络和勤务工作,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九小姐,开始亲自洗手做羹。虽然劳累,但她始终尽职尽责。她几乎成为了一位有才干的管家,留日革命青年们用日语亲切地称她为“欧巴桑”。 1916年4月9日,孙中山与友人在日本东京田中昂寓所举行“帝政取消一笑会”时合影,前排右三为何香凝,右四为孙中山(怀抱者为廖承志),右五为宋庆龄,右七为廖梦醒;后排左二为廖仲恺。 1909年前后国内武装起义需要军旗和安民布告,军旗的花纹、军用票的图案等等,都需要有人来“设计”。这个任务落到了何香凝的肩上。为此,何香凝考上了东京上野的美术学校,师从端馆紫川和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真正地学起了画画。1911年,何香凝毕业于女子美术大学,开始为革命组织进行设计。她或许更没想到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她因此成为了一代艺术泰斗。但当时的社会,残酷无常,两人的幸福生活,在那一天戛然而止。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被暗杀。1928年,她辞去国民党一切职务,离开上海,过起了漂泊的生活。 1929 年秋,何香凝漂泊欧洲潜心画艺,但是不久后“九一八”爆发,她发起组织“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展出自己和国内各大名家书画,拍卖所得全部支持抗日救亡。 “七七事变”后,何香凝和宋庆龄一起冒着危险赶到前线,并携手创立了妇女抗战后援会。为了支援抗日何香凝花掉了大半积蓄,再加上有3个孩子要抚养,生活异常艰苦。可面对蒋介石送来的100万元,她却毅然将钱退回。 建国后,何香凝留在大陆,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在北京医院与世长辞,终年94岁。她和丈夫廖仲恺一起,合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墓地,实现了他们“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世纪誓言。何香凝的一生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无论前路如何坎坷,她都不曾放弃,也从不向命运屈服。她一路逆流而上,撕下了世俗对女人的标签,雌雄共体,既是“猛虎”,也是“寒梅”。

资讯百科 2022-05-29
杨刚毅简介

杨刚毅简介

杨刚毅又名杨有仁。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共党委书记兼所长。生于阳信县钦明区前杨村(今水落坡镇前杨村)地主家庭。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杨刚毅别名:杨有仁国籍:中国出生地:阳信县出生日期:1916逝世日期:1981信仰:马克思主义 人物生平2 (1916~1981),又名杨有仁。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共党委书记兼所长。生于阳信县钦明区前杨村(今水落坡镇前杨村)地主家庭。杨自1923年起,先后入大宋家初级小学和阳信县第一高等小学读书,1932年考入山东省立惠民中学。1935年毕业后转北平弘达学院高中部,曾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10月赴延安,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二期四大队学习。1937年4月由董必武、邓荫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转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1月由延安回山东,先后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五中队指导员及山东抗日友军谢书贤部政治部宣传科长、中共山东省委军事政治处代主任。1938年12月至1939年11月,相继任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中共鲁南区党委宣传科长。1939年12月再赴延安中央社会部特训班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1944年秋任中共中央党校二部总务处副处长。1945年8月离 主要成就3 1958年5月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共领导小组组长兼副所长、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新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兼“651”设计院中共党委书记、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共党委书记兼所长。团结带领科技人员,全面开展力学、火箭和空间技术的研究,及时完成有关科研项目,配合有关部门成功地进行了多次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发射工作。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