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医学家
医学家,明代医学家薛己有什么杰出贡献?

医学家,明代医学家薛己有什么杰出贡献?

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医学家。 薛己 薛己(公元1488—公元1558),号立斋,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医学家。薛己的高超医术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家学渊源”,其父薛铠曾任太医院院使,以医术精湛闻名。嘉靖初年曾为皇太后蒋氏治病,效果很好,得到嘉靖帝的青睐。有着这样一位技艺高超的名医父亲,薛己自然从小耳濡目染,得其真传,可谓青出于蓝。今天我们我们所能看到的《薛氏医案》(又名《薛氏医案二十四种》,约刊行于万历年间),就是薛氏父子行医生涯的“理论成果”。 《内科摘要》书影 薛己的医学思想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十分看重肝、脾、肾三脏,重视“温补脾胃、温补肾命”,采用汤剂调理人体,是明代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流派中“温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传世著作包括《口齿类要》、《外科枢要》、《疠疡机要》、《女妇撮要》等,涉及儿科、内科、外科、妇科等诸方面,足以见其造诣之深厚。 薛己著作书影 《内科摘要》是其中较为著名的。此书所有案例均是选自《薛氏医案》,是薛己治病救人亲手诊断的种种疑难杂症的汇总记录与治疗反思。本书并不是高深晦涩的理论辩驳,而是采取相对较为轻松好读的“医话体”,将诊断和治疗案例的病情症状、治疗过程、医者反思等诸方面娓娓道来,可以说是薛己一生悬壶济世的经验升华和心血总结。值得一提的是,此书还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医籍,这在之前是未曾见过的。 参考资料: 韩向东 , 赵莉:薛己《内科摘要》学术思想探析 蔚晓慧 , 刘桂荣 , 张成燕:薛己外科学术思想及诊疗特点探析 蔚晓慧 , 刘桂荣:薛己外科辨证思想与特色 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长,季我努学社自媒体主编,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采访与资料整理工作、《南京大屠杀文献史料丛书》专卷《南京大屠杀与西方国际友人》撰写工作、“太阳光辉暖十月”毛主席视察十月村口述史专访、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语言学家沈孟璎女士口述专访等。目前研究方向为民国政治史、抗战金融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资讯百科 2022-01-29
周学海(清代医学家)简介

周学海(清代医学家)简介

字澄之,一作澄之,建德(今安徽东至县)人。周学海是清代的官吏和医学家。早年潜学儒学,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任补内阁中书,又出任浙江候补道。后来潜心研究医学,论脉尤为详尽深刻。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评价3生平著述4学术概论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周学海国籍:安徽东至县出生地:建德(今安徽东至县)出生日期:1856年逝世日期:1906年 人物评价2 周氏读书治学极为严谨精博,在临床实践中,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医理指导临证治疗。在学术上,他多宗张璐、叶天士,故于临证时每取张氏学说。其学术观点与张氏颇相近似。周氏在江淮间为官之际,时常在冗忙的政务之间像一般医生那样为人治病疗疾,故对疑难病证的治疗也颇为得心应手。 生平著述3 周氏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医学家,他的著作相当丰富,有:《脉学四种》,《脉义简摩》8卷,《脉简补义》2卷,《诊家直诀》2卷,《辨脉平脉章句》2卷,《形色外诊简摩》2卷,《伤寒补例》2卷,《读医随笔》6卷,《评注医书》,共114卷,刻于1891年。 学术概论4 周氏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深的医学理论功底,从其校勘医书种类来看,他在医学理论和临床方面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决非偶然,与他博览众家医书,广采各家之长有密切关系。由于他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之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因而对于诊法理论体会最为深刻,尤其是论述脉诊内容最为详尽。在理论研究方面,每每在认真研读名家之作之后提出他独到的见解,是非功过,详加评述。是清代末期有名的中医临床实践家和中医临床理论家。周学海认为,治疗疾病的关键首先要凭脉辨证,结合自己的心得,联系临证经验,阐发其理义。他能融汇《黄帝内经》及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的有关脉学内容,对各种脉象进行形象化的描述,而且在传统的举、按、寻、推诊脉指法基础上,提出具有自己创见性的移指法、直压法等,对各种脉象的气血虚实寒热也予以详述。在他认真研究古人脉学内容基础上提出:诊脉时不应泥守古人之定则,归纳出浮沉、迟数、强弱等24字诊脉法则,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