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唐
南唐与后周都是短命政权,他们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和共同点?

南唐与后周都是短命政权,他们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和共同点?

  南唐与后周都是短命政权,一个是南方奠定的政权,一个是北方奠定的国家。他们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和共同点?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文化方面的差异体现  1.文学艺术南兴而北衰  开篇就曾提及南唐历朝历代的君王非常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多代君王甚至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奖励先进文化创造者,以至于南唐的诗词歌赋非常发达,南唐后主李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根据历史的记载,李煜在文学和艺术创作方面很有天赋,甚至于他的书法、绘画也自成一派,音乐、歌舞等略有心得,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妥妥的文艺青年。  正所谓“上行下效”,像李煜这么优秀的文艺皇帝南唐虽然不多,但大部分皇帝都喜欢文艺,这也就造成了南唐一篇诗词唱和繁荣景象,统治者的爱好推动了南方文化的发函。  纵览整个五代十国,南唐的文学兴盛无疑是首屈一指,举国上下文艺气氛浓厚,学习蔚然成风,所留下来的成果与作品也比较丰硕,单单李煜一人就足以代表一个时代。  相比于南唐,后周一朝则没有文学氛围,亦或者说文艺发展非常的低迷。这一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后周,后周土地上之前的朝代也同样如此,双方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差异。  2.南唐兴佛而后周禁  根据历史的记载,南唐从烈祖开始佛教就比较的兴盛,后来又经历了元宗、后主两代人的支持,使得佛教在南唐疆域内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  出现这样一种盛况的原因也和南唐皇帝有关系,他们鼓励在全国范围内修建寺庙,甚至还鼓励老百姓剃度出家,南唐后主李煜自己甚至也是佛教的信徒。  当时,佛教在南唐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朝中君臣、民间百姓无疑不信奉佛教、不以佛教教义来要求自己,崇佛之风四起,佛教在南唐虽然没有规定为国教,但实际上已经有了国教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比较南唐的信佛成风,后者的情况则恰恰与之相反,佛教的发展不仅受到了限制,严重的时候甚至还被禁止,而这也离不开统治者的个人统治。  早期后周的大地上也有诸多的寺院和佛教的信奉者,毕竟唐朝时期佛教迎来一波发展的小高潮,但随着后周世宗柴荣的上台,佛教开始受到法律的限制。  后周世宗柴荣先是裁撤了大量的僧侣和尼姑,还毁掉了大量的佛像来铸造钱币,甚至于后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处理寺院和僧侣,以至于佛教在后周大地上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公元955年,后周皇帝还让大量的僧侣还俗,更是明令禁止民间剃度为僧,将寺院、僧尼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其余多出来的部分皆予以废除,将近八万的僧侣成为了老百姓。  多年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宋代周,他在全国范围内限制佛教发展的同时,也解除了柴荣对佛教的诸多限制,这一时期佛教开始进入理性发展阶段。  综上所述,后周与南唐在文艺发展、佛教发展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一种是鼓励而另一种则是抑制,为何会出现这样巨大的差距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双方的国情民情。  二、地域性、历史性差异导致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的中原文艺人士南下,把中原文化带入了南方,同时带过去的还有歌舞艺术。隋唐年间,北方大部分土地都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但南方因不是经济、政治中心所以一片祥和安定。  同样的情况依然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一直处于政权更迭、战争夺权之中,开始南方却处于“保境安民”的状态,和平使得大量的百姓由尚武之风转变为崇尚文艺。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就是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高峰,再加上又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与递进,可想而知南方的文人的文学造诣达到了怎样一种程度。  他们注重的不再是保家卫国的观念,而是沉迷于和平带来的文化发展,温饱足而知礼仪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战事常无、国家安定,以至于统治者也开始沉迷于文学风潮,李煜更是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诗篇。  都说两宋时期是我国文化发展最鼎盛的阶段,超过前朝所有的时代,从某个角度而言两宋文化的快速发展并没宋朝本身的功劳,而是南方几百年来的文化沉淀的一种爆发。  可以说宋朝时期科举制度繁荣昌盛,离不开南方辈出的人才与日益发达的文学教育,当然这样一种文学发展的风潮也早就了两宋时期军事力量衰弱的情况。  北方的后周情况则与南唐相反,一直以来北方就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碰撞、融合的前线战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耕文化在影响游牧文化的同时,游牧民族的尚武之风也在影响中原地区的百姓。  这样一种文化的差异导致北方经常会爆发战争,以至于硝烟四起民不聊生,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又何谈追求礼仪和文化呢,恶劣的环境边然会导致一种为了生存的尚武之风。  相比于南唐境内的百姓,后周之人多是武将、士兵等,这些人的文化素养或许不高,但他们的武力却远远超越南唐。总的来说,受南北方巨大的历史因素、地域因素影响,南唐崇尚文艺风,而后周多是尚武之人,这种情况时无法避免的。  三、帝王统治需要导致的  自周天子之后,历朝历代就形成了一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以至于统治者制定或者采纳某种政策是必然会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这就导致统治者的个人需求也会影响社会文化风气。  上述提到,自南唐烈宗皇帝之后的三代帝王都崇尚文化之风,以至于南唐文化艺术的发展与这三人有莫大的关系。烈宗、世宗和后主皆是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儒雅风流的他们成为了社会风气的导向,进而影响了整个南唐社会的发展。  南唐后主李煜喜欢吟诗作赋、书法画卷,更喜欢音律舞蹈,多才多艺的李煜在皇宫之中更是收藏了各种各样的图书,南唐整个社会的文化与之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另外,相比于中原王朝以儒家治理天下、控制天下,南唐多代君王皆以佛教治理朝政、控制国内臣民,所以因为帝王统治的需求使得南唐的佛教发展非常兴盛,甚至于超过了南北朝时期的南梁。  相比较而言,后周统治者虽然也注重礼乐教化等文化知识,但他们的方式与手段更倾向于儒家文化而非佛教文化,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也皆是以儒家文化治理天下。  统治者对于思想文化追求的不同,也早就了南唐和后周思想体系的不同,如此以来佛教在南唐有着生存与发展的土壤,而它在中原不仅缺少土壤反而还会被儒家文化所抵制。  除了这样一层因素外,还有一层因素就是政治经济因素。南唐以佛教治理天下,更多的是用佛教的思想来统治老百姓,而不是以佛教的思想推动社会的发展。  后周以儒家文化治理天下,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儒家思想本身,更看中的是儒家文化对天下的治理和推动意义,甚至于选择官吏也是以儒学为基础,科举制度便是最好的证明,南唐也有科举但考的却不是佛教只是。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佛教氛围下的寺院、僧侣即使占据大量的土地,他们也是不需要缴纳任何税收的。南唐多年来没有经历战争,和平发展的经济环境,使得他们可以支撑这样一种文化体系。  可是,后周处于中原地带战火不断、硝烟不断,这就容易导致经济体的崩溃与落后。若是再大肆推广佛教文化,朝廷不仅会失去大量的税收来源,还必须要给寺院提供大量免税土地,这无疑是不符合统治者需求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后周世宗柴荣登基之后,大量的寺院被取缔、大量的僧侣还俗、大量的佛像被铸造成钱币是非常合理的,因为这样既能够提供很多的劳动力,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多的生产资料。  其实,无论是南唐崇尚文艺之风的文化,还是后周崇尚武务实之风的文化,都是与各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因为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所以才会持续延续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3-31
南唐后主李煜,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哀愁?

南唐后主李煜,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哀愁?

  李煜是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一、亡国之愁  出生于公元937年的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按立长不立幼的常规,志在风月、不问政事的李煜应该是登不上皇位的。偏偏天意使然。一个转弯,李煜的命运就发生了"逆转"。  公元959年,太子李弘冀担心自己继承的帝位会遭遇"兄终弟继",残忍地杀害叔父李景遂后,没几个月竟然也跟着去了。李煜前面的几个哥哥又过早离开了人世。  当南唐中主李璟不得不考虑另立太子时,大臣钟谟意欲拥立李煜的弟弟李从善为太子,朝议时全然没有考虑中主的感受,随心所欲地指责、攻击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  钟谟的伎俩让任性的中主李璟勃然大怒,当即把钟谟流放饶州,立召22岁的李煜入住东宫,封吴王,以尚书令参与政事。两年后,又立李煜为太子监国。  就在那年(公元961年)的七月,中主李璟悄然病逝。就这样,没有想到的皇位毫无悬念地落在24岁的李煜身上。  也许,这就是李煜的命吧。不可能继位的李煜继位了,史称南唐后主。  但不通政治的李煜只管消极守业,一味向北宋纳贡称臣,醉心于风花雪月之中。南唐破亡不过是迟早的事。  公元975年,赵匡胤亲率北宋大军攻破南唐京城金陵,李煜被俘投降。李煜偏安执政15年的南唐就这样灰飞烟灭。  李煜降宋后,屈辱地受封为违命侯、陇西郡公,过了三年悲惨的阶下囚生活。  公元978年,被宋太宗赵光义赐"牵机"酒毒死,死时仅42岁。  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亡国带给他的"愁",也许是最大的"愁"吧。  二、爱好之愁  南唐后主李煜原本是典型的文艺青年,自幼柔弱尚文,兼之在南唐深宫中长大,偏好声色。  沉醉于文艺的道路上,极有禀赋的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通音晓律。  擅行书,"全错刀"法,笔力遒劲,如寒松霜竹,又因偏好大写,笔峰挥洒如意,亦称"撮襟书"。代表作有《升元帖》等。  工于竹画,自根至梢钩勒而成,世称"铁钩锁"。  精通音律,相传他与大周后根据失传的《霓裳羽衣曲》的曲谱追寻,不仅更正有误的地方,还重订谱曲,比唐时更清越动听。代表作有《念家山》、《振金铃曲》等。  精于鉴赏,收藏于宫中的图书、画帖达万卷以上,其中不乏有钟繇、王羲之等"大家"的书画真迹。  只可惜,李煜文艺方面的这些藏品,随着国破家亡时"贼兵"所放的那一把大火,一切都付之一炬。  这把大火瞬间使李煜的这些爱好"灰飞烟灭",这个"愁"呀,又是怎样的一个"愁"字了得!  三、家破之愁  大小周后,是李煜深爱的伉俪,只叹她们生不逢时,结局凄惨,留下悲怆的爱恨传奇。  当年的大小周后,系南唐重臣司徒周宗之女,均以貌美冠绝天下。大周后,周啬,名娥皇,不仅貌美,还有才气。她通晓史书,善音律,尤工琵琶。小周后,周薇,字女英,大周后之妹,容貌美丽、神彩端静。  大周后19岁时被李煜纳为妃,25岁时,册封为皇后,极受恩宠,夫妻两人常琴瑟互合。据说,李煜谱曲《念家山》后,大周后旋及起舞弹奏词调,作《邀醉舞破》呼应。  李煜对大周后用情可谓极深,为她创作了多首记述儿女柔情的诗词如《书琵琶背》、《梅花二首》、《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玉楼春.晓妆初了明肌雪》、《长相思.一重山》等。  但李煜又迷恋大周后之妹周薇。说李煜用情不专吧,他一生又偏偏只爱大小周后,再没对其他人动过心。也许,这就是李煜的偏好。  大周后得大病后,李煜一方面朝夕探视,亲自尝药温待适宜后方予食之。另一方面,又与周薇卿卿我我,"郎有情、妾有意",打得火热。  李煜与周薇悄悄幽会,写下有名的艳词《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首词把幽会的场景写得紧张刺激而又温馨浪漫,让人感慨。  据说,大周后为此而加剧病情,29岁时即郁郁而终,李煜为之作《昭惠周后诔》、《挽辞》抒发自己深哀巨痛之情。李煜是真情还是假意?不得而知。  大周后死后,李煜马上迎娶了小周后,19岁时就册封其为皇后。两人婚后竟更加珍爱,相约白头偕老。  公元975年,小周后随被俘的李煜入宋都开封,屈辱地受封为郑国夫人,被赵光义垂涎。阴毒的赵光义称帝后,公然强幸小周后,并令画师绘成《熙陵幸小周后图》收藏于宫中。  李煜为此悲伤地创作了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死后,不久小周后亦随之而去,死时年仅28岁。  大小周后英年而去,这个"愁",应当是李煜本色人生最感伤的"愁"吧。  四、千古词帝之愁  李煜的词现存世四十多首,他的词前期明显受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影响,词风绮丽柔靡,香艳妩媚。如他描写宫庭生活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把宫廷通宵歌舞的场景描述得声色豪奢、风情旖旎。  阴差阳错的是,南唐后主李煜降宋之后的阶下囚生活,让他深切地体会到国破家亡后的凄凉悲哀。他又不会像刘禅那样"此间乐,不思蜀"懂得自保,心中始终惦念故国,率直地表达出来,兼之宋太宗赵光义又蓄意凌辱他挚爱的小周后,更让多愁善感的李煜悲从中来,一改"花间"词风,转向直悟人生苦难无常,真正用血泪写下国破家亡后的凄惨之词,浓烈地表达了哀婉的意境,形成自己独有的清新婉致的词风,艺术感染力极强,从而奠定了李煜"千古词帝"的词坛地位。  如李煜降宋时,挥笔写下《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直抒胸臆,把南唐时的繁华和南唐亡国后的悔恨都真切地表达出来。  降宋后,李煜在《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这首词里,更是情真意切地诉说了自己的不幸,形象地写出了亡国之君的感受: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外,他在《望江南.多少恨》、《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等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里,含蓄深沉地道尽人生的失意惆怅和梦醒之后的悲痛、离愁。其中的名句如:"车如流水马如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等等广为诵读,流传至今。  于是,人们记住了"亡国之君"李煜,也记住了他文青的特质,还有他挚爱的大小周后。尤其是李煜后期的词,无论是伤别伤情,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生动感人,突破前期浓丽雕琢的词风,一跃而由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  从这些词里,字里行间透着李煜挥之不去的"几多愁"。愁呀愁,愁白了头。谨愿南唐后主"千古词帝"李煜的这些"愁",一江春水向“西”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3-31
南唐与唐朝有什么关系?李昪到底是不是李唐宗室之后?

南唐与唐朝有什么关系?李昪到底是不是李唐宗室之后?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宁,传三世历一帝二主,享国三十八年,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南吴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诰篡夺南吴政权,定国号为“大齐”。两年后,大齐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为李唐宗室之后,改国号为“唐”,并为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立庙,为了与唐朝加以区分,史称“南唐”。那么,南唐与唐朝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其实,从政权交替而言,南唐和唐朝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两者之间的唯一联系,便是李昪(即徐知诰)自称为李唐宗室后裔。那么,李昪是李唐宗室的后裔吗?这个目前根本无法判断。  李昪到底是不是李唐宗室之后?  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诰在先改名为徐诰的情况下,又在与群臣商议之后,正式更名为李昪,之后尊养父徐温庙号为义祖,进而开始追认唐朝先祖。  那么,李昪到底是不是李唐宗室之后呢?如果是,又是谁的后代呢?由于史料过于庞杂,而各种史料记载又各不相同,结果引发了史学家的无限猜想,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说法:  1、先祖为平民,认唐太宗之子吴王李恪为祖。这种说法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代表,《资治通鉴·后晋纪》有载,“唐主欲祖吴王恪……唐主命有司考二王苗裔,以吴王孙祎有功,祎子岘为宰相,遂祖吴王,云自岘五世至父荣”。  按照其中记载,李昪的先祖乃是平民,并非什么李唐宗室,后来因称帝才让大臣给自己找个靠谱祖宗,于是最终认了唐太宗之子吴王李恪。胡三省在为《资治通鉴》作注时,也采用了这种说法。  2、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之后。这种说法出自南唐旧臣徐铉的《江南录》,其中称李昪是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的玄孙,李昪之孙李从浦的墓志铭《宋故左龙武卫大将军李公墓志铭》也自称是建王李恪后裔。  这种说法多被后世所认同,例如释文莹的《玉壶清话》、陆游的《南唐书》、赵世延的《南唐书序》和陈霆《唐余纪传》也多持这种说法。陆游甚至在《南唐书》中提出了具体世系,“李恪生李超,李超生李荣,李荣生李昪”。  这种说法虽然流传较广,但在宋朝官修的《新唐书》中,明确记载了建王李恪“无嗣”,似乎又推翻了这种说法。不过,龙衮的《江南野史》和马令的《南唐书》却指出李超仅仅是李恪的后裔而并非儿子,因而李昪也算是李恪后裔。  3、唐玄宗之子永王李璘后裔。这种说法出自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其中有载“昪自云唐明皇第六子永王璘之裔。唐天宝末……至广陵,大募兵甲,有窥图江左之志,后为官军所败,死于大庾岭北,故昪指之以为远祖,因还姓李氏”。  《旧五代史》成书于北宋初年,是距离南唐最近的一部正史,那时五代时期的各朝《实录》还没有散失,又有范质的《五代通录》作底本,因而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以上三种说法,虽然记载各不相同,但却皆有史料支撑,因而目前关于李昪到底是否为李唐宗室后裔,又到底是谁的子孙,目前尚无定论。  李昪夺取南吴政权过程,注定其有冒认祖宗的必要  李昪出身极为低微,自幼在濠州、泗州一带流浪,父亲因战乱失踪后,被伯父李球带至濠州,母亲去世后,混迹于濠州开元寺。乾宁二年(895年)吴太祖杨行密攻打濠州,将李昪收为义子,但因儿子们难以容纳,便将其交给部将徐温抚养,就此改名徐知诰。  徐温本有六子,奈何大多碌碌无为,只有长子徐知训能为助臂,于是徐温便将善于骑射、喜好读书的徐知诰培养为了自己的另一个臂膀。南吴天祐六年(909年),徐知诰升任升州防遏使兼楼船副使,次年又升任升州副使,知州事,徐知诰由此走上了独立创业之路。  不过,随着徐知诰的实力越来越强,徐温在用他的同时,对其也是极为防范,眼看徐知诰逐渐做大,徐温便在南吴天祐十四年(917年)改为检校太保、润州团练使,置于自己眼皮底下,两人矛盾开始爆发。  南吴天祐十五年(918年),徐温长子徐知训被大将朱瑾所杀,徐知诰抢先赶往广陵平定叛乱,凭此升任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开始逐步掌握南吴朝政,培植自己的势力。  南吴顺义七年(927年),徐温本想派次子徐知询接替徐知诰,但不久后徐温病逝,徐知诰趁机褫夺了徐知询兵权,开始在南吴独掌朝政,并最终篡夺了南吴政权。  对于李昪这种出身低微,依靠义父攫取大权,又是篡位称帝,为了确保统治的稳固,增强统治的权威和合法性,认一个拥有光荣历史或者显赫声名之人为祖并不难理解,实际上这种做法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事实上,对于李昪追认李唐宗室为祖宗这件事,便曾被钱文穆王钱元瓘所取笑,当时钱元瓘问沈韬文,“金陵冒氏族于巨唐,不亦骇人乎?”沈韬文便说,“这就像乡间那些姓孔的,经常被人称为孔夫子一样,这有什么奇怪的!”钱元瓘听后大笑不止。  这也足以说明,当时帝王、大臣对于李昪这种做法,并不感到奇怪,认为这只不过是乱认祖宗罢了。  综上所述,李昪建立南唐时,李唐已经灭亡十几年了,二者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唯一的联系便是李昪的出身问题,如果他真的是李唐宗室后裔,那么南唐也算是李唐的一种延续;如果李昪不是李唐宗室后裔,那么二者之间便没有任何联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3-22
薛刚反唐第97回:下南唐诸奸受缚,上长安武后还宫-趣历史网

薛刚反唐第97回:下南唐诸奸受缚,上长安武后还宫-趣历史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  第97回 下南唐诸奸受缚 上长安武后还宫  再说武后同武三思人等从地道逃出长安,星夜奔往南唐。不一日到了南唐,南唐王率众出城迎接。母子一见,大哭一场,武后即把庐陵王来迫情由诉了一遍,南唐王安慰一番,就请武后人等入城居住不题。  再表薛刚,一日入朝奏道:“臣前蒙恩旨,开坟之后,即下甫唐讨这报仇,乞陛下准臣兴师,兵下南唐,以报臣一家三百八十余口之冤。”中宗道:“据卿所奏,朕无不依。但武三思乃朕母族,若要杀他,天下之人皆以朕失亲之义。今命卿兴师前去,可赦三思一人。朕再命一员官赍诏先往,晓谕南唐王,南唐王见诏,谅必拱手听命,捆缚诸奸献出,是朕恩威并用,而彼自然心服也。”薛刚领旨,谢恩退出。中宗即命徐美祖赍诏先往。次日,薛刚点齐家将并部下军马,即向南唐进发。  却说南唐王一日早朝,忽见门官来报皇帝诏书到,南唐下即令排香案,出大门外跪下接诏。徐美祖将诏书开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不才,安居大位,虽为天运不绝唐柞,实乃群臣恢复之功。今念母后前日所为,皆由权奸蛊惑,致失天下臣民指望。但母子生情,难以究问,今特遣国师前来,请母后还朝。武三思系朕母族,姑念至亲,准其改过,偕同母后来归。其余奸心,绑付国师带来,进朝拟罪。特此谕知,毋违朕意。  诏书读毕,南唐王叩首谢恩,起来收了诏书,然后与徐美祖见礼,设宴款待。就唤内嫔请武后与武三思更服还朝,将张天左、张天右、薛敖曹、许敬宗、张易之、张昌宗等俱捆入囚车,交 与徐美祖。随令部下军士护送起程,南唐王亲送出城到十里外,拜辞武后,又与徐美祖辞别。  徐美祖领了人等向长安而来。到了次日,忽见一队人马簇拥而来,原来是薛刚领兵来下南唐,要拿一班奸党 。薛刚一见徐美祖,就跳下马来,徐美祖看见薛刚,亦跳下马,二人行礼。徐美祖说出情由,就引薛刚来见武后。武后不胜惭愧。薛刚向前作揖,称一声“千岁”,武后强应一个“免”字。薛刚见他面有愧色,再不答话,回头一看囚车内囚着张天左一班奸犯,一时愤起,拔刀就要砍杀,徐美祖忙止住道:“此系御犯,不可动手,须解到圣上面前定罪方妥。”薛刚方才住手,遂同徐美祖班师而行。  不一日已到长安,中宗率文武官员出城迎接。母子相见,悲喜交 集,武后亦自悔从前不是。中宗请武后并三思入城进宫,即令军士将囚车一班奸犯,交 与薛刚处决。薛刚闻旨,奏道:“臣焉敢妄决,请陛下旨意。”中宗道:“此乃卿家仇人,毋得再启,任卿处决便了。”薛刚谢恩,退出来。未知如何处决,再看下回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1-16
南唐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政权?最后是如何灭亡的?-趣历史网

南唐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政权?最后是如何灭亡的?-趣历史网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南唐是十国里面最强大的政权,经济发达,文化兴盛,消灭闽、马楚,强盛一时。但是由于君主穷兵黩武,政策失误,使得南唐走向衰落。那么南唐是如何建立与灭亡的呢  一,控制杨吴  李昪自幼丧父,在淮南一带流浪,后被杨行密看中,收为义子。但杨行密诸子排挤李昪,他于是转投徐温帐下,认徐温为义父,改名为徐知诰。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割据淮南的杨吴成为独立政权。由于杨吴君主杨渥重用亲信,排挤元老重臣,引起大将徐温的不满。不久徐温发动政变,囚禁杨渥,控制了杨吴。天祐五年(908年),徐温处死杨渥,立其弟杨隆演为杨吴君主。  徐知诰因为足智多谋,很受义父徐温赏识,出任升州刺史。他在升州任上勤政爱民,施行仁政,使得升州府库充实,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受到徐温称赞。徐温长子徐知训胡作非为,欺压杨吴群臣,引起朱瑾的不满。天佑十五年(918年),朱瑾杀徐知训后自尽,徐温见长子被杀,其余诸子年幼,不得已立义子徐知诰为继承人。徐知诰招纳贤才,广施仁政,收买人心,使得民心归附,为以后篡吴建唐打下根基。  二,南唐建立  顺义七年(927年)徐温病终,部下徐玠劝他立亲生儿子为接班人取代徐知诰。徐温同意,命次子徐知询取代徐知诰。结果徐知询未到金陵,徐温就病死。徐玠于是投靠徐知诰,帮他牢牢控制了杨吴。徐知询到达金陵,见徐知诰势力强大,自己无力抗衡,只得作罢。徐知诰成为杨吴权臣后不久就拥立杨吴君主杨溥为帝,同中原政权对抗。杨溥则封徐知诰为太尉、中书令,后又加封为齐王。  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诰强迫杨溥退位,自立为帝,建立大齐,改元昇元,追尊义父徐温为皇帝。昇元二年(938年),徐知诰自称唐朝皇室后裔,改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昇在位时以保境安民为主,与吴越和好,使得南唐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十国里面最强大的政权。昇元七年(943年),李昇病逝,子李璟成为南唐皇帝。  三,对抗中原  李璟在位时摒弃元老重臣,重用冯延巳等奸臣,穷兵黩武,一方面使南唐的领土得到扩张,也使南唐国力受损。保大二年(944年),闽国发生内乱,李璟趁机派查文徽、臧循攻闽。查文徽率军节节取胜,闽王王延政投降,闽国灭亡。李璟为了巩固对闽地的控制,封闽国旧将李仁达为福州节度使、留从效为清源军节度使。不久李仁达、留从效与南唐发生冲突,背叛南唐,投靠吴越。吴越趁机夺取闽地,并联合李仁达、留从效,击败南唐,使南唐没有完全控制闽国故地。  保大九年(951年),马楚发生内乱,李璟趁机派边镐攻打马楚。楚王马希崇投降,马楚灭亡,李璟封边镐为湖南节度使,管理马楚故地。由于南唐在楚地加收重税,引起楚人不满。保大十年(952年),马楚旧将武平军节度使刘言趁机起兵反抗南唐,击败边镐,恢复了对楚地的控制。  四,宋伐南唐  保大十三年(955年),后周大举讨伐南唐,吴越、荆南等割据政权亦出兵帮助后周。后周军节节胜利,尽取南唐淮北之地。此后后周又多次派兵讨伐南唐,尽夺南唐江北之地,迫使李璟放弃帝号,向后周称臣。后周攻南唐之战,使得南唐遭到沉重打击,自此走向衰落。  建隆二年(961年),李璟畏惧北宋强大的实力,迁都南昌。不久李璟病死,子李煜继位,还都金陵。李煜醉心诗词艺术,为人奢侈,不理朝政,埋下了南唐灭亡的祸根。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因为李煜不肯入朝,派大将曹彬讨伐南唐。曹彬率军屡战屡胜,包围金陵。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克金陵,李煜投降,南唐灭亡。  南唐是十国里面最强大的政权,消灭闽、马楚,领土大增。但由于南唐治理当地失误,导致闽、马楚旧臣的迅速反叛,使得南唐扩张的领土迅速得而复失,空耗军力,走向衰落。后周又多次讨伐南唐,使得南唐更加衰弱,最终被北宋消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04
望江南李煜,南唐后主李煜为何喜欢大小周后?

望江南李煜,南唐后主李煜为何喜欢大小周后?

其实,这是个大才子与两个绝世佳人之间的悲剧。现在人们都爱说:南唐后主李煜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却是个顶尖的文学大师。然而,命运却偏偏选择了这么一个人当皇帝,并当成了历史上最窝囊的皇帝。但是,抛开糟糕的皇帝经历和最后悲惨的结局不说,李煜其实还是非常有福气的,上天赋予了他在文学方面极高的天分,尤其是他写过的词至今让人们传诵和喜爱。同时,在个人生活方面,他拥有大望江南李煜、小周后这两个绝世姐妹花,共享了一段令人羡慕并且幸福的夫妻生活。但是,在温情面纱下面,却隐藏着贪婪和不可告人的秘密。 李煜的第一位皇后是大周后娥皇,生于公元936年,父亲周宗乃是南唐元勋重臣,官拜内枢密使同平章事,位同宰相职位。刚开始,李煜与娥皇的婚姻属于典型的政治联姻。当年李煜也对这桩婚事不太看好,认为包办婚姻不是自己所希望的。然而当他见到19岁的周娥皇的时候,顿时瞠目结舌,不觉惊为天人。因为周娥皇太美了,并非常有才,据史书记载”有国色,晓史书,善歌舞,精音律”。李煜得到大周后可以说找到了知己,与大周后如胶似漆,而且对大周后也是宠爱万分。史书记载大周后“创为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朶之妆,人皆效之。”大周后创立的服饰和发型打扮,为很多人效仿,可见大周后是多么深得李煜的宠爱。然而,大周后不是一般的女子,她知道要想得到李煜专一的爱,必须自己要拿出些真本事,因为天下的美女多了去了,但有才又有貌的女子并不多。为此,大周后创作了《邀醉舞破》《恨来迟破》等乐曲。并把由于战乱失传的盛唐时期的《霓裳羽衣舞》残谱进行了修补,这个可是个费神、费力,工作量很大的活,但大周后满怀着对李煜的深情,硬是完成了,并用自己最拿手的琵琶弹奏了出来。可是红颜薄命,大周后只活了二十九年就去世了。据说这位美人的去世,是因为在她生病的时候,她年仅四岁的次子李仲宣在佛像前玩耍,大琉璃灯为野猫触落,幼子惊吓成疾,竟因此夭折。 周后感伤不已,病情加重,伤心而死。其实,这里面另有隐情。这就引出了文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小周后,也就是大周后的亲妹妹,小周后比姐姐小14岁,大周后与李煜成婚时,小周后年仅5岁。大周后生病后,小周后以探病之名经常来内宫探望。李煜见自己的小姨子出落的容貌美丽,神彩端静,不觉爱心又起,就暗中将她纳为姬妾。但最终还是纸包不住火,大周后还是发现端倪,她非常愤恨,面壁而卧,至死不回头看小周后一眼。这可不是瞎说的,这件事在马令的《南唐书》和龙衮《江南野史》均有详细记载,陆游在《南唐书》亦作为逸事收录。其实这件事还有更深的隐情,李煜的老丈人看见自己的大女儿生病,恐怕有个三长两短,自家的皇后位置不保,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故意将小周后献出。此时的小周后虽然只有15岁,但心智却很成熟,大概是羡慕于姐姐在皇宫的幸福生活,她很早也有了入宫之心。如今见姐姐病入膏肓、回天无望,于是与父亲一拍即合。 大周后故去后三年间,李后主以“悼念亡妻”的名义将皇后位子空了出来,但却并没有耽误他与新欢小周后之间的风流快活。此时的局势,南唐国势早是江河日下,而北宋的进逼却是日甚一日,但都不能引起李后主的关心注意,整日里仍是与下周后下棋作乐、纸醉金迷。968年,小周后被立为国后(此时李煜已自降身份为国主),专宠后宫,对待情敌阴狠毒辣,无所不用其极,委实是一个狠角色。 这段荒唐的岁月又维持了7年时间。公元975年末,北宋大将曹彬攻克金陵,李后主奉表投降,并于翌年正月被俘送至宋都汴梁。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同年,宋太宗即位,李煜的好日子到头了,他先是被改封为陇西公。同时,宋太宗垂涎小周后的美貌,多次召其入宫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致每次小周后回到住处,为排泄自己的痛苦,对李煜总是哭骂不停。但是,亡国之君李煜此时已身难保,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人受辱,但又无计可施,他只能将不满的情绪诉诸于笔端,结果却被人告发有“谋逆”之心。978年七夕节,李煜生日,宋太宗赐他“牵机药”以自毙。李煜服药后腰直不起,头足相就,状如牵机而死,极为痛苦,年仅41岁。小周后悲痛不已,不久也香消玉殒,年仅28岁。

资讯百科 2022-05-12
唐山在哪里,唐山中南唐山湾楼盘怎么样?

唐山在哪里,唐山中南唐山湾楼盘怎么样?

  唐山中南唐山湾位于唐山湾国际旅游岛,环抱于京、津、唐、秦四市之中,鼎立环渤海“京津唐”为龙头的环渤海经济圈,将是未来5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地区。距北京250公里,距天津130公里,距唐山市75公里,距曹妃甸工业区和曹妃甸生态城30公里,形成了唐山市重要三节点。  本项目是集居住、度假、旅游、休闲、娱乐、养生、养老、商会、餐饮、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城邦,涵盖海景洋房、别墅、会所、商业中心、美食街、主题乐园、海洋馆、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温泉、酒店、养老社区等多种业态,建成后将成为环渤海经济圈一颗耀眼的明珠。  楼盘动态,中南唐山湾分为高层、洋房和联排别墅,高层均价9000元/平米,洋房已售罄,联排别墅、钻石别墅均价15000元/平米,全部非毛坯交房。容积率1。19,绿化率为45。67%,目前预售高层13#楼、18#楼,预售户型面积为48-67平米,由中南国际旅游岛房地产投资开发的,五证齐全。  楼盘地址唐山在哪里: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滨海景观道南交通线路:自驾:京哈高速160出口唐山东下、唐津高速、唐港高速、唐港高速独幽城出口、左转唐港线/S362、京唐港城区北侧、京唐港城区西侧、滨海大道、见“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欢迎您”的标识牌左转进入乐北路即到。   公交:市内乘坐2路公交车到唐山西站站点下车,在乘坐长途大巴抵达售楼处。

资讯百科 2022-03-0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