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很多朋友都好奇南梁名将陈庆之是怎么做到47战无一败的?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解介绍一下他的生平。 一 具体来说,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义兴郡国山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陈庆之出生于南齐时期,自幼追随梁武帝萧衍。天监元年(502年),萧衍受禅登基,建立南朝梁,陈庆之也受到了重用。 普通六年(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请求归附梁朝。梁武帝任命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领梁军前去接应。同年北魏派遣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两万人马前来抵抗,结果他们一战就被陈庆之击溃。 大通二年(528年),北魏发生内乱,镇压叛乱的尔朱荣大肆屠杀北魏皇室。对此,魏北海王元颢因本朝大乱而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帮助他称帝。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梁武帝以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兵护送元颢北归,元颢遂于涣水称帝,授予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 不久之后,陈庆之率领7000梁军北伐,从铚县出发,攻克荥城,来到了睢阳。面对前来抵挡的北魏将士,陈庆之率军进攻,一日之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颢进封陈庆之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 二 梁军直趋大梁,所过之处,魏军望风而降。于是,魏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等率羽林军7万守荥阳,以拒梁军。因为魏军兵锋甚锐,加上荥阳城坚,陈庆之攻之不克。紧接着,北魏总共调集了30万大军,对梁军进行合围。 这时荥阳城还没有攻下,梁军将士都感到恐慌,陈庆之亲自擂鼓攻城,只是一次击鼓,梁军便全部都登上了城墙。勇士宋景休、鱼天愍首先登上城墙,梁军相继而入,于是攻占了荥阳而且俘虏了杨昱。在南北朝时期,7000人击败30万人,无疑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这足以体现出陈庆之高超的指挥才能。 在陈庆之连战连胜后,元颢遂入洛阳,魏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颢入宫。元颢改元大赦,以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陈庆之又进击大梁、梁国,都攻占下来。梁武帝闻讯后,再次亲书诏书进行嘉勉。 根据《梁书》等史料的记载,元颢、陈庆之,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不过,元颢入洛后,日夜纵酒。陈庆之的梁军士兵,“所从南兵,陵暴市里”。而这,自然给敌人反扑提供了机会。 三 北魏天柱将军尔朱荣带着从洛阳出逃的北魏孝庄帝,连同尔朱世隆、元天穆、尔朱吐没儿、高欢以及鲜卑和蠕蠕的大军,挥师洛阳。陈庆之处于绝对的劣势,但仍然在中郎城阻截了尔朱荣三天,杀伤甚重。当然,不满1万的陈庆之军队,最终被高琳所破。 在豫州得到当地人的帮助,才辗转返回南梁。回到南梁,萧衍不仅没有惩罚他,反而对陈庆之大加封赏,升陈庆之为右卫将军,永兴侯,封邑一千五百户。中大通二年(530年),梁武帝以陈庆之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南、北司二州刺史。陈庆之到任后,击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大都督侯进、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 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为东魏与西魏。大同元年(535年)二月,陈庆之攻东魏,与东魏豫州刺史尧雄交战。尧雄出战,所向披靡,身受二处创伤,但士气更盛。最终,陈庆之兵败,抛弃辎重而走。后来,陈庆之又围南荆州,结果再次失利。在生涯的后期,陈庆之也遭遇了不少败仗,也即像白起、吴起这样百战百胜的将领,还是凤毛麟角的。 四 最后,大同二年(536年)十月,东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万人袭扰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胜进军淮上,并写了信劝陈庆之投降。得知这一消息后,梁武帝派遣大军支援陈庆之,不过,在援军没到的时候,陈庆之已经击破了侯景。时值大寒雪,侯景弃辎重而逃,陈庆之则收其辎重而还,进号仁威将军。 到了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这无疑是南朝梁的巨大损失。对此,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成绩斐然,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赐鼓吹一部,谥号为“武”。在历史上,武的谥号是极高的荣誉,比如诸葛亮被追谥为忠武侯。而就陈庆之来说,生平的战功也配得上这一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严格来说吴明彻,南梁已经被灭了。南陈没灭掉的小国在历史上被称为“西梁”或“后梁”。这是一个西魏扶持的傀儡政权。 西梁的开国君主叫萧詧,他是南梁昭明太子萧统的第三子,梁武帝萧衍之孙。 侯景之乱时,侯景叛军将南梁都城建康团团包围。梁武帝萧衍急忙遣使者赴各地,让各地的萧氏亲族进京勤王。这其中就包括了萧詧和他的二哥湘州刺史萧誉,以及他们的七叔,时任荆州刺史兼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的湘东王萧绎。 但是,由于萧氏宗族各怀鬼胎,因而一直到侯景叛军攻破建康,把梁武帝锁在皇宫中活活饿死后,都没有人进京勤王。 梁武帝死后,各自心怀鬼胎的萧氏子孙立即内乱,为了争夺皇位大打出手。 首先是萧绎和萧誉的内战。内战的结果是河东王萧誉被自己七叔击败,兵败被杀。 紧接着,萧詧为二哥报仇,领兵从襄阳进攻江陵,然而也被萧绎击败。不过,萧詧没有他二哥萧誉败的那么惨,他兵败后逃回了自己的老巢襄阳。 之后,萧詧自知得罪萧绎必然会遭报复,于是他为了自保,就当了带路党,把整个襄阳地区和盘托出,归降了西魏。 公元550年三月,西魏实际统治者宇文泰册封萧詧为梁王,算是给他撑腰了。 萧绎听说萧詧归降了西魏,勃然大怒。他一面派大将王僧辩率军东下消灭侯景,一面派人去骂宇文泰,骂他不该管梁朝的家事。萧詧因此跟萧绎的关系闹得更僵。 然而,就在萧绎忙东忙西的时候,他的八弟武陵王萧纪也跟他闹掰了。当时身为益州刺史的萧纪见自己七哥俨然一副做大之势,于是他就也在益州自立为王,想跟萧绎划土分疆。用萧纪自己的话说:“地拟孙、刘,各安境界”。(以后你作孙权,我当刘备) 不久后,侯景兵败被杀,萧绎让王僧辩杀了侯景立的傀儡皇帝,并同时于江陵称帝,是为梁世祖。 萧纪见自己七哥称帝,他也不含糊,立即也在益州称帝。然后,兄弟两人就关于谁才是正统皇帝的问题,大打出手。 当时,萧绎的兵都在外面,打不过萧纪,于是他就开始遣使求和。然而萧纪不准,坚持了要灭了萧绎。于是萧绎也当了可耻的带路党,请求西魏出兵袭取益州。 宇文泰收到萧绎的求援信,自然乐开花,然后他派兵攻打益州,联合萧绎灭了萧纪,并霸占了大半个益州。 萧纪兵败被杀后,萧绎突然觉醒,意识到了引魏军入蜀是引狼入室。但是,他又没有好办法让宇文泰吐出侵占的梁土。于是,他就是如白痴一般的写信给宇文泰,要求其按照旧图重新划定疆界。 也就是让宇文泰把吃了梁朝的领土,全部无偿再吐出来。 萧绎的这封信,言辞极为傲慢,把宇文泰气的要死,大为不满,遂即便命令常山公于谨和大将军杨忠(杨坚的父亲)、以及后来的北周权臣宇文护,领兵五万进攻江陵,并把萧绎打得全军覆没。 听说萧绎兵败被俘,南梁头号带路党萧詧高兴坏了,他以“梁奸”的身份入魏营,并亲手用土袋闷死了自己的七叔。 其后,宇文泰封萧詧为帝,年号大定。打算以他为傀儡扼守荆州。进则可吞并江南,退亦可替自己挡住扬州之兵。 当时,梁朝内部还是有明白人的,比如萧詧的部将尹德毅就看穿了宇文泰的心思,偷偷的跟萧詧说:“西魏狼子野心,我们现在可以趁魏军精锐尽在,设下鸿门宴,埋伏武士杀死于谨等人,再分头命令果决勇敢的人奇袭魏军营垒,全歼魏军。然后我们再抚慰江陵百姓,任命文武百官,以救命之恩获得百姓支持,不让祖宗的基业被魏军夺了去。” 然而,当时萧詧却莫名其妙的昏了头,他对尹德毅说:“你的这条计策很好,可是魏人待我十分宽厚,我不能违背道德。如果仓促之间依计而行,就会像邓祁侯说的那样,我不会有好下场了。” 说完,萧詧就拒绝了尹德毅。 结果,魏军在事后果然如尹德毅所言,把除了江陵附近八百里之地以外的,包括先前已经吞并的襄阳等地,全部并入西魏。并且魏军还将江陵一带的人民财产掳掠一空,只给萧詧留了一个残破不堪的国土。 事后,萧詧追悔莫及,他见屋宇残破,战乱不息,为自己威略不振而感到羞耻,心中常怀忧愤。 就在荆、益两州的萧氏子孙自相残杀,先后给西魏当带路党的同时,梁朝东部的扬州各势力也是勾心斗角。 当时,在建康有两大势力,一是萧绎的部将王僧辩,二是由广州起兵勤王的陈霸先。这两人起先都受萧绎节制,奉其之命,固守扬州,防备北齐南下。(萧绎继位后,有人曾经建议他迁都建康,但他犹豫了,结果就在江陵兵败被杀) 萧绎死后,两人都没了顶头上司,于是两人报团取暖,立萧绎第九子萧方智为帝,于建康重复梁朝,继续跟北齐、西魏对抗。 公元555年,王僧辩认为对抗没前途,便单独与北齐媾和,打算也当带路党。陈霸先苦劝无效,便起兵诛杀王僧辩,仍立萧方智为帝,助其保守基业。 后来,陈霸先的部将劝他,说梁朝已经人心尽失,没必要扶保了,您不如直接称帝,建立基业,大封群臣以激励人心,我们还可以寻机再收复失地。 于是公元557年,陈霸先逼萧方智禅位,代梁称帝,建立陈朝,是为陈武帝。 陈霸先称帝后,萧詧建立的傀儡小王朝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什么价值呢?一是前面提到的扼守荆州的战略价值,二就是标示“正统”的价值。 在萧詧看来,他是梁武帝之孙,是南朝的正统皇帝之后。而陈霸先只是个乱臣贼子,陈朝是个篡梁自立的伪政权。他和陈霸先虽然实力不对等,但名分是对等的。(相互都可以骂对方是伪政权) 北周(当时西魏以被北周取代)正是看到了萧詧的这一存在价值。因而,北周明帝宇文毓就出面给萧詧站台,替他撑腰,扬言如果陈朝敢打后梁,他就出兵支持后梁。 面对北周干涉自己的“内政问题”,陈霸先肯定是不鸟他们的。以他的脾气,灭掉萧詧的后梁伪政权,统一江南,这是他必须要完成的事情。否则仅凭江东一隅之地(南陈的地盘比东吴还小),自己无法与北朝对抗。 不过,对于当时的陈霸先来说,收复江陵还不是他首要的任务,因为北齐占了淮南,齐军就在他眼皮子底下。他首先要做的,是要收复淮南,保障建康的安危,其后才能西征江陵,灭掉烦人的后梁。 但是呢,又因为侯景之乱,本来人口就不多的江南十室九空,南陈没实力北伐,必须要先休养生息才能图谋大业。所以,陈霸先在北伐之前,还要先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秩序后才能北伐。 至于西征后梁,就只能排在休养生息和北伐淮南之后,等于是被无限期的拖延了。 总的来说,南陈无法灭后梁,无非就是一个实力问题。侯景之乱时,东魏、西魏利用梁朝内乱分别抢占了长江以北、荆襄以西的大片梁朝土地,使南朝实力大为削弱,形成了北强南弱的格局。对于南陈而言,虽然它与北周、北齐是三足鼎立之势,但是它的实力最弱,处于北周、北齐威胁之下,它不挨打就算好的了,哪还有腾出手对小小的西梁下手的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