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卡喉
孩子有没有异物卡喉怎么看(宝宝被异物卡喉)

孩子有没有异物卡喉怎么看(宝宝被异物卡喉)

斌姐您好,之前在您的文章里面提到,爸爸妈妈们要自学一下宝宝异物卡喉的急救法,具体该如何急救呢? ——网友 Taoyu 斌姐答疑: 逢年过节,爸妈们少不了带着宝宝走亲访友。总有些亲友喜欢用零食逗宝宝,而好奇的宝宝又什么都想尝一尝!但要知道,有些食物还不适合给我们的小宝宝食用,一旦不小心吞下,发生意外,后果很严重! 万一出现异物卡喉的危急情况,应在事发4分钟内,立即急救,这是急救的最关键时间。因窒息使大脑缺氧6-8分钟的受损是不可逆的。如果在噎住后能第一时间自救,情况会乐观很多,送医院很可能会导致错过黄金急救时间。 斌姐这里给大家分享两种家庭急救方法,大家一起学起来吧! 叩击背部法(适合1岁以内宝宝) 将患儿平躺放在施救者的左手臂,使其头部低于躯干。 先在患儿后背肩胛骨之间,用力向下冲击性地拍打。 若气流推动气管内的异物冲出口腔外,则将宝宝侧卧位,迅速将口中异物取出,防止异物二次吸入。若异物没有冲出,则将患儿翻过来,在胸骨中央部位按压五次,每秒一次。 立位腹部冲击法(适合1岁以上宝宝) 施救者跪蹲在患儿的身后,双手环抱患儿。 左手攥紧拳头,虎口贴在其肚脐之上的腹部中央下,另一只手握住手腕,突然用力收紧双臂,使握拳的虎口向患儿腹部内上方猛烈回收,有节奏地快速冲击。 身体挤压造成胸内压的急剧变化,将异物冲出来。 如果异物没有出来,立即放松手臂重复该动作,直到异物被冲出。 斌姐碎碎念: 一定要看护好自己的宝宝, 尽量不要给小宝宝喂食 瓜子、花生、豆类等坚硬的颗粒状食物, 也不要把这些食物放置在宝宝能够拿到的地方。 你有什么喂养问题想咨询斌姐的, 请留言评论吧! 斌姐会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 在下期“斌姐答疑”栏目进行解答哦~,

育儿知识 2024-01-13
食客遭铁丝卡喉餐厅拒赔偿

食客遭铁丝卡喉餐厅拒赔偿

  27日中午,朱先生与家人来到武汉天地某主营甲鱼的餐厅,消费在大众点评网上团购的价值165元的4人套餐。在吞下一口青菜后,朱先生突然感觉喉咙被异物卡住了,当时家人并未在朱先生的喉咙里发现异物,他吞了数口雪碧后就继续进餐了。饭后,朱先生与家人离开了餐厅。   下午2点半左右,回家后仍觉得不舒服的朱先生来到附近的天佑医院做检查,照过喉镜才知道,卡在喉管里的竟是一根铁丝。医生花了近1小时,才将这根长度近2厘米的铁丝取出。  28日,在与餐厅执行总经理张宪取得联系后,朱先生提出了赔偿2000多元的要求,但遭到了拒绝。 //   昨天下午,记者电话联系到张宪,他说,据监控录像显示,朱先生在中午1点15分离开餐厅,当时也没向餐厅反映被异物卡喉。2小时之后,朱先生家人才找到餐厅反映此事,“按现在的情况无法证明铁丝出自本餐厅,但我们同意补偿800元,可此提议被朱先生拒绝了。”  湖北普明律师事务所的邱华律师认为,朱先生发现被卡喉时,既没有报警也没有立即向餐厅反映,缺乏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证人,维权出现了取证困难。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经营方在服务合同关系内未保障顾客的人身安全,按《合同法》规定,则应由经营方提供医疗、误工等方面的赔偿。(责任编辑:徐晓宇)

健康饮食 2021-09-04
边吃饭边说话最易卡喉

边吃饭边说话最易卡喉

  13日下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病房里,38岁的周先生回想起龙虾滑进气管一事,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前一天晚7时许,在饭桌上,周先生正拿着一只小龙虾吸吮龙虾汁,哪知道,饭桌一朋友正在讲笑话,他一乐,小龙虾就滑进喉咙了,由于起初并无不适症状,周先生侥幸地以为小龙虾只是被吞进了食道,然而他很快感觉到胸闷气堵,于是赶往医院就诊,通过CT检查,医生在周先生右侧主支气管的位置发现了被吸进去的小龙虾,经救治,最终让其体内的小龙虾“吐”了出来。   边吃饭边说话很容易卡喉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胸心外科主任薛涛教授表示,在以往接诊过类似的病人中80%都是男性,这是因为男性在吃饭时往往狼吞虎咽,咀嚼不充分,或者是边吃饭边说话、喝酒,没有女性那么细心,很容易被鱼刺、骨头等异物卡住。  专家提醒,在吃带刺或骨头的食物时,细嚼慢咽,吞咽时不要说话。一旦卡住,应尽快到医院取出,通过吞饭团、喝醋等土方法更是不可取。通常如果异物卡住食道,通过内镜取出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和其他食物搅在一块,很容易卡在食管的狭窄段而引起梗阻,这时就需要通过手术取出了。  成人卡喉可先自己做急救  福建省立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钱欣医生说,若碰到气道梗阻,而周围又没有人可以帮忙,市民可自救。第一种方式是:一手握拳抵于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压勒压4~6次。 //   第二种方式是:将上腹抵压在椅背、桌边和栏杆等坚硬处,连续弯腰挤压腹部4~6次,可以连续反复挤压数次。  他介绍,如病人怀孕或过度肥胖,则实施“立位胸部冲击法”,冲击部位在胸部中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交界点),也是一手握拳抵住胸骨中部,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按压4~6次。待感觉食物被冲向口腔后,再咳嗽吐出。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饮食文化 2021-07-29
鱼刺卡喉?教你巧妙取出鱼刺的方法

鱼刺卡喉?教你巧妙取出鱼刺的方法

鱼刺卡喉?教你巧妙取出鱼刺的方法 平时吃鱼时很容易遇到的状况就是鱼刺卡喉。在传统的做法中,鱼刺卡喉后,很多人都用硬咽的方法去应对。事实上,这样的处理方法会伤害到食管及肠胃!小编今天先来说说传统的处理鱼刺的方法有何害处,再给大家介绍正确的处理方法。 传统不当的方法: 喝醋的方法并不能真正起到软化鱼刺的作用,因为醋只能短暂地在被卡的位置停留,不仅效果十分有限,而且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 用吞米饭、馒头等方法将鱼刺硬咽下去则更加危险,因为被硬吞下去的鱼刺有可能刺穿血管,严重的会引起出血、化脓、感染等。 如进入食道可引起食道穿孔,有时大出血甚至会死亡;有的感染会从咽喉扩散到颈部,引起颈瘘(颈部穿孔)等,后果不堪设想。 正确的方法: 对于张开嘴就能看得见的鱼刺,可请人用筷子或镊子夹出来。 而对于较深部位无法看到和取出的鱼刺,应采用多次含漱清水的方法让鱼刺随水的震动自然脱落,或者使劲咳嗽,也可以用洗净的手指或筷子伸进嘴里压住舌根部,使病人恶心呕吐,最好能大吐,把吃进去的东西吐出来,异物也就随食物一起出来了。 如果鱼刺还是出不来或是下不去,这时候不可以大意,要尽快去医院处理。 边吃边说话或酩酊大醉,都有可能增加鱼刺鲠喉的机会。因此,吃饭喝酒时不要频繁说笑,儿童也不要在吃饭时打闹。

急救常识 2017-06-13 09:16:21  
传统处理鱼刺的方法危害大 鱼刺卡喉咙的正确处理方法分享

传统处理鱼刺的方法危害大 鱼刺卡喉咙的正确处理方法分享

平时吃鱼时很容易遇到的状况就是鱼刺卡喉。在传统的做法中,鱼刺卡喉后,很多人都用硬咽的方法去应对。事实上,这样的处理方法会伤害到食管及肠胃!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今天先来说说传统的处理鱼刺的方法有何害处,再给大家介绍正确的处理方法。 鱼刺卡到喉咙不当的急救方法 喝醋的方法并不能真正起到软化鱼刺的作用,因为醋只能短暂地在被卡的位置停留,不仅效果十分有限,而且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 用吞米饭、馒头等方法将鱼刺硬咽下去则更加危险,因为被硬吞下去的鱼刺有可能刺穿血管,严重的会引起出血、化脓、感染等。 如进入食道可引起食道穿孔,有时大出血甚至会死亡;有的感染会从咽喉扩散到颈部,引起颈瘘(颈部穿孔)等,后果不堪设想。 鱼刺卡到喉咙的正确急救措施 1、鱼刺鲠喉时,可剥取橙皮,块窄一点,含着慢慢咽下,可化解鱼骨。 2、用维生素C软化。 细小鱼刺鲠喉,可取维生素C1片,含服,徐徐咽下,数分钟后,鱼刺就会软化消除。 3、饮鸭涎水 取活鸭子1只,倒捉鸭脚让其鸣叫,流出口涎,用干净杯碗接盛,慢慢喝下滋润喉咙,细小鱼刺很快便会溶化。 4、饮井水。鱼刺卡喉,如果喝醋也不见效,可在次日清晨,喝1碗井水,即可消除鱼刺。 5、饮橄榄核水 用橄榄核磨水服下,可以消除鱼刺 6、即请人用汤匙或牙刷柄压住患舌头的前部,在亮光处仔佃察看舌根部、扁桃体、咽后壁等,尽可能发现鱼刺,再用镊子或筷子夹出。 7、上法无效则尽可能想法使患者作呕,让鱼刺吐出。 8、如果通过观察找不到骨刺,而患者仍有鱼刺卡喉的感觉,也可用简便的小验方将骨刺软化;威灵仙10克、乌梅3个、砂糖15克、食醋少许,加水煎汤,缓缓咽下。 9、大蒜一瓣,白糖适量。大蒜去皮、切断塞入双鼻孔,吞咽白糖一匙,不饮水。如不见效,再吞咽一匙白糖,此法用于鱼刺卡喉有效。 10、出现鱼刺卡在喉咙里,用一粒紫皮大蒜,切成2瓣,根据鼻孔的大小,用刀把2瓣大蒜都削成一头大另一头小,然后,把小的一端轻轻塞进鼻孔内,2个鼻孔都要塞大蒜,口中含一匙白砂糖,让糖自然溶化,不要直接吞下去,然后用鼻子吸气,用嘴轻轻呼气,一般来说白糖化完鱼刺就不见了,如果还有感觉可以再来一匙白糖。 11、脚上喉咙反射区(脚面大拇指和二指之间,太冲边上)按摩约三分钟. 可以帮助消除鱼刺。 注意事项 1.较大的或扎得较深的鱼刺,无论怎样作吞咽动作,疼痛不减,喉咙的入口两边及四周如果均不见鱼刺,就应去医院治疗。 2.当鱼刺卡在嗓子里时,千万不能让患者囫囵吞咽大块馒头、烙饼等食物。虽然有时这样作可以把鱼刺除掉,但有时这样不恰当的处理,不仅没把鱼刺除掉,反而使其刺得更深,更不宜取出,严重时感染发炎就更麻烦了。 3.如果大口咽饭鱼刺仍不掉时,自己就不要再动手。有时鱼刺已掉,但还遗留有刺的感觉。所以要等待观察一下,如果仍感到不适时,一定要到医院请医生诊治。这也是鱼刺刺伤时最恰当的处理方法。 4.鱼刺刺着喉头的说法并不正确,多数是鱼刺长在舌根或咽喉的入口处。

生活妙招 2020-03-12 16:43:1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