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启明
启明星辰防火墙,启明星辰的公司优势是什么?

启明星辰防火墙,启明星辰的公司优势是什么?

作为国内信息安全市场的领航者与先行者,启明星辰始终坚持诚信为本、技术领先、服务本地化、用户第一的宗旨,经过多年耕耘,为政府、军队、金融、电信、能源、医疗、教育、企业等行业提供了完善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启明星辰防火墙。到目前为止,公司用户遍及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已经成为国内入侵检测与防御、漏洞扫描、统一威胁管理(UTM)、安全合规性审计、安全专业服务和安全管理平台(SOC)的市场领导者。 启明星辰是国内安全领域最具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实力的企业之一。 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中介除外);投资咨询;销售针纺织品、计算机软硬件、机械设备、电器设备、仪器仪表(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专项规定管理的商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资讯百科 2022-06-07
启明星是什么星,如何辨别天空中的启明星?

启明星是什么星,如何辨别天空中的启明星?

启明星启明星是什么星,就是传说中的太白金星,天文里的金星,在天快亮的时候,往东看,就可以看到。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初冬,早上6点起床,天蒙蒙亮, 打开窗户向东南方,如果雾霾不严重,那颗启明星就在那里等你,很亮很亮! 此外,在黄昏时分,太阳西下,天快黑黑了,西方余辉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我们叫它“长庚星”。虽然,一个是早上,一个是傍晚,但其实这两颗星是一颗,都是金星。每天晚上出来的第一颗启明星金星。 关于太白金星,因为它的独特,古代就受到了很多关注,有很多关于它的传说。和蔼可亲的老神仙啊,才华横溢的李白诗仙啊,给人无限遐想。 今天,启明星的闪耀,还给了我起床的动力,向遥远的这颗明星致以崇敬!

资讯百科 2022-05-31
徐启明简介

徐启明简介

徐启明,广东惠阳县淡水镇人,生于广西榴江。广西陆军小学堂第二期、武昌陆军中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科、陆军大学第十二期毕业。民国6年起任广西陆军模范营连附,边防营长,李宗仁部边防第一队司令。民国15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五旅少将参谋长,第五师十一团团长,第十五军第一纵队司令。民国19年起任广西省政府政务处长,广西绥靖公署中将参军,第十五军二十五师师长,第七军一七0师师长、副军长,第二十一集团军参谋长,豫鄂皖边游击总司令部参谋长,广西绥靖公署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等职。曾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和第一次长沙会战。民国35年任第八绥靖区副司令兼参谋长。民国三十八年4月任第十兵团司令,11月兵败粤桂边区,逃往香港。1954年赴台湾行医谋生。1989年3月21日病逝台北。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简介3生平小传4淞沪殿后5地方建设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徐启明国籍:中国出生地:广西榴江出生日期:1893年1月17日逝世日期:1989年3月21日职业:军人,政治家毕业院校:保定军校、陆军大学字:光华 个人简介2 徐启明(1893年1月17日-1989年3月21日),字光华,中将。桂系军政集团的骨干将领。民国广西省榴江县寨沙镇(今属鹿寨县)人。早年就读于桂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军校、陆军大学将官班毕业。初任广西陆军模范营连附、广西边防军副营长、营长、副司令、司令、广西省政府政务处处长、民团监督。抗战军兴,历任师长、副军长、集团军参谋长、绥署参谋长、第七军军长。抗日战争胜利后,迁二十一集团军参谋长、北平行辕总参谋长、第十兵团司令等要职。1911年(宣统三年)就读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参加辛亥武昌首义,编为学生军,派赴汉口对清军作战。历任营长、旅参谋长、团长等。武昌起义后,加入广西北伐部队开赴南京。1917年冬,参与护法之役。1929年,历任李宗仁部团长、任第15军后方指挥兼第1纵队司令,驻扎柳州,奉命拒湘军于三门江。李、白、黄再次统治广西后,复出历任参军、政务处长、民团监督等职。1934年任第四集团 生平小传3 徐启明,原名徐成,字光华,广西鹿寨人,生于1894年1月17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十一)。徐启明出生书香门第,后立志从军,成为了广西陆军小学堂的学生。辛亥革命时,他参加学生军北上,后入武昌预校,继入保定军校,成了第二期步兵科的学生。1916年5月徐启明在军校毕业后,投奔岑春煊的两广都司令部,并直接被任命为上尉参谋,但是这个司令部在一个月后就裁了,徐启明也因此赋了闲。到了1917年5月广西成立模范营时,徐启明觉得是自己复出的机会,就靠着马晓军看重军校毕业生的机会,在第1连当了少尉连附,与保定三期毕业的黄绍竑、白崇禧、夏威等人成了同僚。不过徐启明在模范营只待个半年,就被调到广西边防军当中尉营附,并在四年后因边防军的瓦解而再次赋闲。这样一个经历,使得徐启明失去了成为新桂系原来的机会,也使他个人反倒不及三期毕业的学弟了。    1922年2月,徐启明第三次踏足军旅,这一回他投奔的是新任省长马君武。马 淞沪殿后4 1937年,震惊中外的淞沪会战已然持续了近三个月。11月5日拂晓,日军精锐部队从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其主力第十军上岸不久便直扑枫泾、平望、嘉兴,企图截断上海方面淞沪会战的中国守军的退路。蒋介石一边下令淞沪部队加紧由浙皖赣边境及常州两个方向退往后方,一边急调刚刚开抵达连云港驻守的徐启明,第二十一集团军第七军的两个师星夜驰浙,抢先占据吴兴布防,掩护国军西撤。第七军是桂系部队李宗仁的老队伍,擅打山地战,曾在北伐时期与叶挺独立团联手,创造了贺胜桥大捷。当时第七军共辖三个“乙种师”(每师两旅四团),一色的捷克式扁平钢盔、德式步枪、黄军装、着草鞋或光脚。辖下第一七0师作为先头部队于16日南下,随副军长徐启明(兼该师师长)取道津浦线火速过江,于17日凌晨抵达吴兴城郊。稍后,第一七二师师长程树芬也率部赶到。部队依沪宁公路横向,在南浔、升山、吴兴县城、以及吴兴侧后方的李家巷,分别设置四道防线,阻击日军;徐启明的 地方建设5 据《鹿寨县志》记载,时历清末民初,广西榴江县境内无中学;适1942年,榴江县坊间热心办学人士发起兴办中学捐资活动,时任广西绥靖公署参谋长的徐启明(寨沙人),乃聚薪俸去田亩倾囊捐资,且力鼎运筹支持办学事宜,遂校董会决定将新办中学命名为“榴江县私立英明初级中学”,校址就在当今寨沙镇兴隆街原县址设立的初中学校。由徐启明任名誉校长,招生4班120人。至1944年冬,日军入侵广西省,学校停课疏散;延至1945年秋抗战胜利,学校亦损失惨重,至于1946年春耕方复课;仍有学生6班122人,教职员17人。此追溯为徐启明之于家乡惟教育事业所实质关心和推动。

人物百科 2021-11-06
李启明简介

李启明简介

李启明(1915.09~2007.12),男,山西神池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中共中央原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云南省原顾问委员会主任,政协云南省委员会原主席,陕西省人民政府原省长。中共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委员。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人物履历4逝世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启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西神池出生日期:1915年(甲寅年)9月逝世日期:2007年(丁亥年)12月19日职业:中共中央原顾问委员会委员毕业院校:汾阳军官学校,山西医专预科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简介2 李启明(1915-2007),中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情报高级领导,全国解放后西北局公安部副部长,西北公安军政委兼副司令员。陕西省副省长兼公安厅厅长。在中共秘密战线、公安保卫部门,是一位年轻有为,功勋卓著,成就非凡的领导干部。素被中共最高情报部(中社部)部长李克农所看重,并成为李克农的女婿。1963年起,李启明历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代省长、省长。 人物履历3 李启明,汉族,1915年9月出生,山西神池人。山西医专预科,汾阳军官学校学习。193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秘密军运工作。1933年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4年在杨虎城举办的步兵学校学习。1935年到陕北,任红26军42师3团连长,团参谋长,红军学校大队长。1936年在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西北政治保卫局工作。1937年任陕甘宁边区保卫处秘书,科长,副处长兼延安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副部长,西北公安军副司令员兼政委。1954年8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1954年12月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1960年11月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1963年3月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代省长。1963年12月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省长。“文革”受迫害。1977年2月起复,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8月任中共云南 逝世4 原中顾委委员、原中共云南省顾问委员会主任李启明同志,2007年12月19日在京病逝,享年93岁。李启明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习近平、李克强、王刚、王兆国、王岐山、刘云山、李源潮、张高丽、薄熙来、李鹏、乔石、朱镕基、李瑞环、宋平、尉健行、吴官正、罗干、令计划、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顾秀莲、热地、盛华仁、路甬祥、华建敏、肖扬、贾春旺、李贵鲜、白立忱、郝建秀和李德生、张劲夫、彭冲、王芳、谷牧、吕正操、郑天翔、刘复之、杨白冰、田纪云、张万年、张立昌、张震、倪志福、陈慕华、李锡铭、王丙乾、邹家华、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吴阶平、韩杼滨、吴学谦、杨汝岱、任建新、宋健、钱正英、孙孚凌、胡启立、毛致用、邓力群、张廷发、韩光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人物百科 2021-11-06
魏启明简介

魏启明简介

魏启明(1926年5月 -2000年11月11日 ),江苏南京人。话剧表演艺术家。曾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团团长。在《陈毅市长》、《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战斗里成长》等多部话剧中担任主角。影视主要代表作品《陈毅市长》、《杨乃武与小白菜》、1989年版《封神榜》(大陆版)、《马寅初》,获1998年〈飞天奖〉的“优秀男演员”奖获1998年〈飞天奖〉的“优秀男演员”奖。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述3个人作品4作品获奖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魏启明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祖籍江苏南京出生日期:1926年5月逝世日期:2000年11月11日职业:表演艺术家毕业院校:上海市实验戏剧专科学校代表作品:《陈毅市长》、《封神榜》、《杨乃武与小白菜》等主要成就:《飞天奖》“优秀男演员” 人物简述2 魏启明,话剧表演艺术家,生于1926年5月,卒于2000年11月11日晚23点25分。祖籍江苏南京。1944年毕业于上海民立中学,1981年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团团长。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中国电视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市文联会员。。中学毕业后入圣约翰大学中国文学系。1946年由迷恋上了话剧,停学1年。专心致志组织业余剧团,在学生中从事业余戏剧活动。1947年2月,背着家庭考入上海市立戏剧实验专科学校(今上海戏剧学院前身),师从杨村彬先生。1949年6月参军至无锡苏南军区文工团任团员。1952年调华东军区文工团话剧队任演员。1955年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建团,任活剧演员。1973年文革中期复员回上海当工人。1974年借调至上海儿童艺术剧院任演员,兼搞些导演工作。1978年正式从工厂调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团任演员。1981年开始担任一团团长,直接在黄佐临院长指导下 个人作品3 《陈毅市长》、《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战斗里成长》、《淮海大战》、《我们的队伍象太阳》、《家》、《洋麻将》、《雷锋》、《结婚进行曲》、《彼岸》、《上海屋檐下》、《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夜店》、《布列斯特和平》、《萨勒姆的女巫》、《纽约少年》等。《杨乃武与小白菜》、《围城》、《满江红-岳飞》、《马寅初》、《婆婆媳妇小姑》、《水浒》、《人间正道》、《红旗渠故事》、《邮缘》等。 作品获奖4 1998年第十八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马寅初》1999年中国人口文化奖优秀表演奖

人物百科 2021-11-06
乔启明简介

乔启明简介

乔启明(1897—1970),字映东,男,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农业经济学家。乔启明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刻苦好读,在长兄的资助下维持学业。初入运城河东书院,完成学业后,考入山西大学预科。后进入金陵大学攻读农业经济系,1924年毕业,留校任教。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简介3详细历程4结合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学5《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6农村改良实验7办学兼容并蓄,办事认真谨慎8主要论著9农村社会学思想初探 基本资料1 中文名:乔启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西省猗氏(今临猗)县太侯村出生日期:1897年12月28日逝世日期:1970年职业:农村社会学家,农业推广专家毕业院校:南京金陵大学代表作品:《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 个人简介2 乔启明,农村社会学家、农业推广专家。抗日战争时期及其前后,在四川、广西、贵州、陕西、甘肃、湖北等省创设农业推广实验县,对巩固与发展后方农业生产,功不可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事农业金融和农业教育工作,著有《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等。个人简历1897年12月28日 生于山西省猗氏(今临猗)县。1924年 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24—1932年 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任教。1932—1933年 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获农业经济硕士学位。1934—1941年 任金陵大学农学院农经系主任。1938—1941年 兼任行政院农产促进委员会技术组主任。1942—1943年 任农产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中国农民银行总行农贷处处长。1943—1949年 任农林部农业推广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中国农民银行总行农贷处处长。1949—1958年 任北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农业金融局副局长。1958—1970 详细历程3 乔启明,字映东,1897年12月28日(农历12月初五)出生于山西省猗氏(今临猗)县太侯村。早年丧父,由长兄乔禊亭抚育成长就学。当时晋南农村社会风气闭塞,而乔禊亭在辛亥革命前留学日本,且参加同盟会。乔启明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因学习成绩优异,由山西省政府以公费保送他和另外13名山西籍学生到南京金陵大学农科肄业。其中有4名成绩优良毕业后留校任教,乔启明即其中之一。当时,美国洛氏基金会出资委托金陵大学启动“中国土地利用调查”项目,由美籍教授卜凯主持。乔启明有幸成为项目组成员,担任调查部主任。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率领调查队赴陕西等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当时军阀割据,匪盗横行,农村更是落后贫困,动荡不安。乔启明和调查队在调查过程中,曾遭遇土匪劫车,险象环生,所幸人员和资料安然脱险。乔启明根据此次调查,完成了著作《中国土地利用》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可谓这方面领域的开山之作。 结合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学4 乔启明的第一项研究是农村社区制图。社区作为社会结构的纽结,国外社会学者多以此为研究基础。20年代乔启明即从事社区研究,这在我国是开创性的。他以经济、社会、教育及宗教分类制图,划分社区范围,研究改进农村居民的社会活动。《江苏江宁县尧化门社区制图》(《MappingtheRuralcommunityofYaoHuaMen》)是他亲手完成的4个社区制图之一,于1924年12月用英文发表在《ChineseRecorder》上,金陵大学农学院又重印为第四号小册子并译为中文。这一研究报告详述了以寺庙为主的最大社区的农民花钱烧香拜佛的团体迷信活动。为了改进社区活动,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和农业教育系合作,建立了两个文娱中心。卜凯在其晚年所写的《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EconomicsDepartmentofNankingUniversity》(由卢良俊译成中文题为《金陵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5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是乔启明学术思想的代表作。30年代初乔自美归国后,即在金陵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和《农村组织学》两门课程,后来不断把编写的讲义修改更新,成为专著,直至1945年4月才由商务印书馆在重庆出版,1946年5月又在上海改版重新排印。该书强调经济(土地)基础,着重于以国内调查的事实为根据,结合作者的农村社会经济改良实践,加以系统综合而写成。故书名为《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明显地有别于一般的乡村社会学理论。全书共分6编19章,包括:总论1章,人口基础5章,经济(土地)基础4章,文化基础6章,农民生活和农村组织各2章。乔启明认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衰弱不振原因,固属多端,而人口、土地与文化三者之失调,实为针血之所在”。其立论中心是:“冀就个人观察研究之所得,彻底分析我国农村土地、人口之基础,进而论述组训农民提高农民生活程度之道”。他提出“治标方面,应谋土地利用之改良,以增加农业生产 农村改良实验6 乔启明无论在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从事教育,或后来主持农业推广委员会和中国农民银行农贷处,都极力倡办农村社会经济改良实验。他强调,“近世以来,农村的封守状态打破,交通发达,农产商品化,农民与外界接触日多,则非有组织不可”,并指出农村组织的意义和作用在于:“组织的力量是许多个人力量的总和……若各个人倾其全力于组织,则此种组织的力量必较个人力量的总和为大。”这是乔启明倡办农村组织的理论基础。早在30年代初,乔启明就在金陵大学农学院设在安徽和县乌江镇的农业推广实验区组织农会,建立信用及运销合作社,办小学,设诊所,以发展社区。1936年前后,乌江实验区设有6个农会,会员达4000人以上。会员入会交纳会费半元,可享受农会的一些权利,还可得到推广机构(如金陵大学)及政府良种贷款等帮助。抗日战争初期,乔启明任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系主任并兼全国农产促进委员会技术组主任时,得到促进会的资助,由农业经济系会同四川温江 办学兼容并蓄,办事认真谨慎7 乔启明的治学态度,既有自己看法,也很尊重他人的学术见解,办教育能够兼容并蓄。抗日战争以前,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既接受美国的大学教授前来讲学,也邀请曾在苏联工作的德国农业经济学家H.姚诺尔(Zorner)来系作苏联集体农业的专题报告,还邀请当时对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的调查研究和农村改良工作持批判态度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主要成员千家驹等来系座谈。乔启明曾表示,他们的理论水平很高,但不管怎样,我们是在做实事。在他的专著《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博采众议。在他主持农业推广委员会和中国农民银行农贷处工作时与乔启明共事的人中,不仅有不同观点的人士,还有当时未公开的中共党员。当时他对这些人的政治态度并非毫无所知,如罗俊、王希贤、刘子钦等还过从甚密。他为了事业,惟才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乔启明在北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任职期间,还建议设立农业合作银行,并主张利用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该行的基层组织 主要论著8 1 乔启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2 乔启明.中国人口与粮食问题(与蒋杰合著).中华书局,1941.3 乔启明.农业推广论文集14.农业推广委员会,1946.4 乔启明.江苏昆山、南通,安徽宿县农佃制度比较及改良农佃问题之建议.金陵大学农学院.农林丛刊,1926.5 乔启明.农村社会调查.金陵大学农学院.农林报,1928(146、148、153).6 乔启明.中国农村人口之结构及其消长.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1935,32(1).7 乔启明.山西清源县143农家人口调查之研究.中国社会学社,中国人口问题.世界书局,1932.8 乔启明.金陵大学推行的农村合作事业.金陵大学.农林新报,1936,13(28).9 乔启明.农贷问题.中华农学会报,1948.10 乔启明.RuralPopulationandVitalStatisticsfor 农村社会学思想初探9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成果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可谓一批珍贵的学术遗产。在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时代背景之下,对这批学术财富进行现时的解读既是历史的呼唤也是现实社会的需要。李景汉、陶孟和、晏阳初、杨开道、陈翰笙、孙本文、吴文藻、费孝通等老一辈社会学家为我们所熟知,但笔者认为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乔启明也是一位不能不被提及和重视的农村社会学家。此论断起因:一是乔启明凭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立足中国农村社会,不仅为当时农村问题甚至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和自己所构建的农村社会学理论;二是中国社会学界对老一辈社会学家珍贵遗产的研究力度和深度明显滞后于现实社会发展的内需,忽视过多解读过少。鉴于此,本文试图对乔启明农村社会学思想观点作一系统的论述,同时也期望着能对解决当今“三农”问题寻觅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路径来。乔启明,字映东,1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