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仲英
周仲英简介

周仲英简介

周仲英,(1902-1991),1925年加人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同年春入黄埔军校学习。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副院长、中纪委常委。周仲英同志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党的优秀政治工作者,他前后六十多个春秋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生涯所展现出来的高风亮节是令人钦佩的。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周仲英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省襄阳县出生日期:1902年逝世日期:1991年5月23日职业:革命家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2 周仲英,1902年生,湖北省襄阳县人。1925年加人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北平师范大学附中共青团支部工作。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参加“三一八”学生游行示威爱国运动。同年春,中共中央北方局派他到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由李大钊同志亲笔致信军校党的负责人恽代英同志,介绍他并任入伍生团党的支部书记、军校国民党特别党部执行委员。1927年参加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生组成的军官教导团,赶赴江西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由于行船误期,于2日才到达九江。后被派往鄂北组织武装暴动,任襄阳县委委员兼四区区委书记、襄枣边区工农革命军第十一支队队长。1928年3月任北平市委军事委员;同年冬,他被调到上海任党中央交通站交通,1930年秋,任中共顺直省委交通科长。1931年春,周仲英同志在天津被捕后,由天津警察局转送北平军法处即北平军人反省分院。1936年秋,周仲英同志由党营救出狱。中共中央北方局组成以薄一波同志为书记的山西

人物百科 2021-11-06
治疗乙肝的秘方-周仲英化肝解毒汤

治疗乙肝的秘方-周仲英化肝解毒汤

周仲英化肝解毒汤   【方源】   《国家级名医秘验方》(隋殿军,等.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组成】   柴胡5g,平地木20g,虎杖15g,土茯苓20g,白花蛇舌草20g,垂盆草20g,半枝莲15g,焦白术10g,茯苓10g,枸杞子10g,太子参12g,黑料豆10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   清化瘀毒,滋补肝肾,益气健脾。主治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验案】   刘某,男,50岁,医生,1989年2月23日就诊。   主诉:右胁痛,纳差,乏力1年余。   病史:1987年12月,患者因右胁痛,纳差,乏力,检查肝功能、“两对半”:ALT 180U/L,TTT 10U,ZnT 14U,HBsAg、HBeAg、抗-HBc均为阳性,经用肌苷、云芝肝泰、黄芪注射液等治疗9个月,每两个月复查肝功能及“两对半”:ALT曾一度下降,旋又回升;HBsAg、HBeAg、抗-HBc始终阳性。   检查:神清,面色灰滞暗黑,面部及颈部各有一枚蜘蛛痣,纳差,神疲乏力,时有右胁隐痛或不适,口干,腹胀,矢气多,大便日行2次,便溏,尿黄,舌质红隐紫,苔黄腻,脉细弦滑。肝肋下2cm,剑突下3cm,质Ⅰ~Ⅱ度,压痛(+),复查肝功能及“两对半”:ALT 160U/L,TTT 11U,ZnT 13U,TP 29g/L;HBsAg(+),HBeAg(+),抗-HBc(+)。   中医诊断:胁痛(湿热瘀滞,肝肾亏虚)。   西医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   治则:清化瘀毒,滋补肝肾,益气健脾。   方药:化肝解毒汤。   二诊:3月15日,病情明显好转,但仍时有肝区隐痛,口干,大便日行1~2次,面色灰暗略带红色,尿黄,舌质红隐紫,苔黄腻,脉细滑。属肝经湿热瘀滞,肝肾亏虚,脾运不健。治以清化瘀毒,滋补肝肾,益气健脾。处方:柴胡5g,平地木20g,虎杖15g,土茯苓20g,白花蛇舌草20g,紫草10g,半枝莲15g,太子参12g,焦白术10g,枸杞子10g,黑料豆10g,石斛10g,姜黄10g。30剂,水煎服。   三诊:4月15日,偶有肝区隐痛或不适,口干减轻,不耐疲劳,食欲尚可,面色灰暗略带红色,大便日行1次、成形,尿黄,舌质红隐紫,苔薄黄腻,脉细滑。4月10日复查肝功能及“两对半”:ALT 68U/L,TTT 6U,ZnT 10U,HBsAg(-),HBeAg(+),抗-HBc(+)。此为湿热未净,肝肾两伤,仍予清化瘀毒,补益肝肾。处方:平地木20g,虎杖15g,土茯苓20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15g,太子参15g,大生地10g,黑料豆10g,何首乌10g,枸杞子10g,丹参10g,白芍10g。40剂,水煎服。   四诊:5月25日,偶有肝区不适,不耐疲劳,面色灰暗明显好转,食欲尚可,二便正常。随访1年,复查3次肝功能、“两对半”,均正常。   【按语】   本方为国医大师周仲英的常用方。慢性肝病,病程较长,病情每多虚实夹杂,即湿热瘀毒蕴结,肝脾两伤,或肝肾亏虚。临诊需详察脏腑病机虚实主次,辨证论治。本例医案,病两年余,肝肾同病,肝脾亦复不调,因木不疏土,脾为湿困,日久脾气受损,脾失健运,故腹胀便溏,矢气频多,神疲乏力;热毒瘀郁肝胆,肝失条达,则见胁痛不适;气滞热灼,血瘀络阻,故见面颈有血痣;热毒耗灼肝阴,久必及肾,致肝肾阴亏;舌红隐紫,苔黄腻,脉细弦为湿热瘀结,肝肾亏虚之征。故治予扶正解毒兼顾,虚实并治而获效。

乙肝 2021-07-2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