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瑜
周瑜是什么样的人

周瑜是什么样的人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是什么样的人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周瑜为人宽宏,唯独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敬重佩服他,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

育儿知识 2024-02-23
周瑜的性格特点

周瑜的性格特点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性格特点1. 周瑜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他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军事形势的预测、临阵指挥、战略战术的运用以及博采众议、果断决策的胸怀,都表现得淋漓尽致。2. 周瑜是一个宽宏大度之人。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终于抛弃偏见,对周瑜非常敬服,并与他融洽相处。3.周瑜是一个忠义之人,他协助孙策渡江,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会稽就不可能为孙策所得,又在孙策死后全力辅助孙权顽固东吴江山。

育儿知识 2024-02-23
周鲂和周瑜是什么关系?关系是好还是坏?

周鲂和周瑜是什么关系?关系是好还是坏?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称道的英勇事迹和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对跨越千年的传奇人物——周鲂与周瑜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的故事,既展现了古代文人的风雅才情,也诠释了忠诚与信仰的力量。  一、周鲂:才子佳人的化身  周鲂,字子鱼,生活在东晋时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章典雅优美,诗篇传颂千古,被誉为“文坛四绝”之一。周鲂的妻子,王异,更是才子佳人的化身,她的美貌与才华同样令人惊艳。两人的爱情故事,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动人的佳话。  二、周瑜:英勇将领的传奇人生  周瑜,字公瑾,是东吴时期的一位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年轻时便以英勇善战著称,曾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周瑜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才情出众,他的诗词歌赋同样传颂千古。周瑜与孙策、孙权三人的故事,被誉为“江东三英”。  三、周鲂与周瑜:一段深厚的友谊  周鲂与周瑜的相识,要追溯到他们共同为东吴效力的时代。当时,周鲂担任东吴的官员,而周瑜则是他的顶头上司。两人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经常一起品茗赏诗,畅谈人生理想。他们的友谊,成为了东吴官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忠诚与信仰的力量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周鲂与周瑜共事的日子里,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忠诚。当孙权发动夷陵之战时,周鲂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周瑜一边,为他出谋划策。而周瑜也在战场上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最终,他们都因为忠诚与信仰的力量,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英雄。  总结:周鲂与周瑜的故事,是一段跨越千年的传奇缘分。他们的友谊,展现了古代文人的风雅才情;他们的忠诚与信仰,诠释了英雄的伟大品质。这段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勇气,也为我们传递了忠诚、信仰和友情的真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9-12
周鲂是周瑜的儿子吗?两人什么关系?

周鲂是周瑜的儿子吗?两人什么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称道的英勇事迹和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对跨越千年的传奇人物——周鲂与周瑜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的故事,既展现了古代文人的风雅才情,也诠释了忠诚与信仰的力量。  一、周鲂:才子佳人的化身  周鲂,字子鱼,生活在东晋时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章典雅优美,诗篇传颂千古,被誉为“文坛四绝”之一。周鲂的妻子,王异,更是才子佳人的化身,她的美貌与才华同样令人惊艳。两人的爱情故事,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动人的佳话。  二、周瑜:英勇将领的传奇人生  周瑜,字公瑾,是东吴时期的一位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年轻时便以英勇善战著称,曾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周瑜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才情出众,他的诗词歌赋同样传颂千古。周瑜与孙策、孙权三人的故事,被誉为“江东三英”。  三、周鲂与周瑜:一段深厚的友谊  周鲂与周瑜的相识,要追溯到他们共同为东吴效力的时代。当时,周鲂担任东吴的官员,而周瑜则是他的顶头上司。两人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经常一起品茗赏诗,畅谈人生理想。他们的友谊,成为了东吴官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四、忠诚与信仰的力量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周鲂与周瑜共事的日子里,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忠诚。当孙权发动夷陵之战时,周鲂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周瑜一边,为他出谋划策。而周瑜也在战场上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最终,他们都因为忠诚与信仰的力量,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英雄。  总结:周鲂与周瑜的故事,是一段跨越千年的传奇缘分。他们的友谊,展现了古代文人的风雅才情;他们的忠诚与信仰,诠释了英雄的伟大品质。这段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勇气,也为我们传递了忠诚、信仰和友情的真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9-12
在历史上周瑜死后,他的儿子跟女儿的下场怎么样?

在历史上周瑜死后,他的儿子跟女儿的下场怎么样?

  周瑜出身庐江周氏 ,。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军事家与东吴名将。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赤壁之战,周瑜指挥若定,联合刘备,击败了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成为东吴的中流砥柱,是东吴首任大都督,成为一代名将,周瑜也因此被后世列入武庙六十四名将之一。  然而,天妒英才,周瑜在三十六岁的时候病逝,英年早逝。  周瑜死后,周瑜的儿子和女儿结局如何呢?  孙策打下江东地盘的时候,得了乔公两个女儿,都是绝色的美女,孙策纳了大乔,周瑜纳了小乔。  周瑜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女儿嫁给了太子孙登,也就是孙权的长子。  《三国志 周瑜传》记载: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  然而,赤乌四年(241年),孙登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三岁。孙权很伤心,每次提到孙登就流泪不止。  周瑜长子周循,娶了公主,就是孙权的女儿孙鲁班,周循颇有周瑜的风采,本来可以大展雄才,然而,周循也是命苦,年纪轻轻,就死了。  《三国志 周瑜传》记载: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  周循死后,其妻子孙鲁班贵为公主,也不能守寡啊,于是,便再嫁了,嫁给了卫将军全琮,此前,全综已有两个儿子,孙鲁班又生下了全琮三子全怿和四子全吴。  全琮死后,孙鲁班与东吴权臣孙峻私通。  《三国志 孙峻传》记载:峻素无重名,骄矜险害,多所刑杀,百姓嚣然。又奸乱宫人,与公主鲁班私通。  太平三年(258年),孙鲁班因谋划诛杀权臣孙綝,事泄后,被流放于豫章。  周瑜次子周胤,一开始被封为兴业都尉,娶了宗室的女儿为妻,统领一千多兵马,驻扎在公安。  黄龙元年(229年),被封为都乡侯,后来因罪被免官,并流放庐陵郡。  《三国志 周瑜传》记载: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徒庐陵郡。  十年后,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和步骘上表,给周胤求情,朱然和全琮也出面说情,孙权答应了,然而这时,周胤却病死了。  《三国志 周瑜传》记载: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  周胤依仗父亲周瑜的功劳,沉湎酒色,居功自傲,本来他的爵位是功臣子女中最高的,可惜,他不好好珍惜,最终,什么都没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4-10
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气量狭小吗?他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气量狭小吗?他是怎么死的呢?

  周瑜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如果你问大部分人对周瑜的看法,得到的答案无非是“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三气周瑜”等故事,以及长相英俊、娶了小乔、气量狭小这样的评价。毕竟,相较于电视剧和小说而言,正史的受众实在是太小了点。那么,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气量狭小,最终被诸葛亮气死了吗?  周瑜心胸非但并不狭小,反而可称之为器量广大  历史上的周瑜出身世家大族,其唐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在东汉担任太尉之职,其父周异也曾任洛阳令。其年少时便与孙策交好,后从21岁起便率兵投奔孙策,协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又率兵奔丧,辅佐孙权稳固统治,并在后来的“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分天下”的基业。  周瑜不仅出身较高,而且算的上是年少成名,二十四岁时便已经名满江东,“吴中皆呼为周郎”(《三国志·周瑜传》),且从年少时起便位居高位,如果周瑜真的气量狭小,那么根本不会有如此成就,而从史料记载来看,也的确如此。  《江表传》有载“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从这段记载来看,孙坚时期的老将程普,仗着自己年长资历老,对于年纪轻轻就位居高位的周瑜极为不服,多次对周瑜出言不逊,而周瑜却始终没有予以计较,后来成功折服了程普,这岂是气量狭小之人的表现?  而且,无论上级、僚属,甚至是敌人,对于周瑜的评价都极高,例如孙策称其“吾得卿,谐也”,孙权则说“周公瑾雄烈,胆略兼人”,刘备称其为“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蒋干则说“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诸葛瑾、步骘亦言“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  与此同时,周瑜堪称多才,除了政治军事才能外,他还极为精通音律,当时便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可以说,在当时的江东地区,周瑜可以说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几乎征服了所有人,这样的人又岂会气量狭小?  如上,如果周瑜真的是气量狭小、嫉贤妒能,他又岂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并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从史料记载来看,历史上的周瑜非但不是气量狭小之人,反而称得上是“器量广大”之辈。  历史上周瑜的真实死因,目前无法得出准确结论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中曹操虽然败退,但战后的荆州却是被魏蜀吴三方共同瓜分的,曹操败走之后却留曹仁留守,显然不愿轻易放弃,东吴出力甚巨却仅得江夏、南郡少部,反倒是刘备获得了荆州四郡土地还多,反而成了最大赢家。  根据《三国志·周瑜传》的记载,周瑜针对当时的天下形势,向孙权提出了“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的战略规划。  在这个战略规划中,周瑜认为想要夺取天下,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攻取巴蜀之地;第二步是吞并张鲁,与西凉马超结盟;第三步则是留名将镇守巴蜀,自己和孙权占据襄阳,从而两路夹击图谋北上。这个计划不可谓不大胆,格局不可谓不大,简直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异曲同工之妙。  事实上,孙权最终同意了周瑜的这个计划,周瑜便于建安十五年(210年)返回江陵准备实施该计划,但却在途径巴丘(今湖南岳阳)时突然病故,年仅三十六岁。  目前,关于周瑜之死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周瑜死于旧伤复发,“赤壁之战”后期,周瑜在与曹仁交战的过程中,“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三国志·周瑜传》),曹仁听说后便立即率兵攻打吴军,以致身受重伤的周瑜不得不带伤巡视各营,激励将士杀敌。此时虽然距离周瑜负伤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但“赤壁之战”后周瑜根本没有时间细心调理,旧伤复发倒也不是不可能。  另一种说法认为周瑜死于疾病,根据《江表传》的记载,周瑜临死前曾写下一封遗书,其中提到“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也就是说途中突然患了重病,经过治疗后却不见好转,自觉已经时日无多。在古代那种医疗条件下,突发重疾而死也实属正常,更何况周瑜很可能箭伤未愈,因此虽然可惜,但也并非无礼。  如上,历史上周瑜死的极为突然,而关于其死因却难有定论,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才导致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猜测空间。  至于《三国演义》,为了抬高诸葛亮,周瑜的事迹多有虚构,一方面给周瑜加戏,拉高他的战绩,例如将孙策擒太史慈之功给了周瑜,将孙静击破王司徒之功也给了周瑜,又如历史上孙策托孤只有张昭,《三国演义》却说是张昭与周瑜,再如历史上周瑜只是跟程普分任左右都督,《三国演义》却说周瑜是大都督等等。同时,却又说周瑜嫉妒诸葛亮才能,最终被诸葛亮气死,从而使得周瑜成为了神化诸葛亮的“工具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3-29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简述100字(从周瑜打黄盖中看牺牲精神)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简述100字(从周瑜打黄盖中看牺牲精神)

小的时候最喜欢听的故事是那些战争故事,在战争年代,关于牺牲的故事也有很多。年轻的时候也时常会被那些牺牲的故事情节感动,甚至于也常常会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人。等到长大之后再回看那些故事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些不曾看到的东西,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某些方面来看,也正是有了高于一切的信仰,才让那些热血之士敢于做出拋头颅,洒热血的牺牲,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做出各种各样的舍弃。此时忽然想起了一首很早就听到过这样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周瑜打黄盖,看似两厢情愿,实则是对曹魏这股力量的一种抵御。若是没有赤壁之战的胜利,很有可能当时的江东就会被曹魏攻占,结果就是以孙权为中心的集团遭到支解。现实生活中也同样的有正邪对立的情形,很多的战争片和港台剧都会有好人做卧底的故事。 在权力和金钱及暴力的加持下,一些法外狂徒编织着自己的世界,那是一个地下世界,不知道有多少无知的人陷入其中,乃至于许多的家庭四分五裂。那些愿意做卧底的警察是冒着巨大的风险,深入到黑暗的底层纠出了一个个犯罪团伙的证据,使之绳之以法,为社会除去了毒瘤。 由此可以看到,在今天的和平社会,仍然需要有牺牲精神来确立社会的属性,看那些在灾难来临之际勇于冲锋在前面的勇士。可曾想过,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平安的生活,脱下制服大家都是平凡中的一员。但是,在听到使命召唤的时候,仍然会有许多人义无反顾的离开了舒适区,奔赴了那些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 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这样的牺牲精神来支撑。也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够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有更多的人敢于站出来。弱者可以得到帮助,强者也可以从实际的救援中体验到仁义的光辉。 人固然是自私的,但是那些自私是需要有一定的范围,在一个更大的框架之下,自私就会显得格格不入,也必然会遭到人们的唾弃。曹魏为什么会被定义为反面,正是因为曹操的宁我负天下人的价值观决定的。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的心理预期更认同那些舍小我成全大我的人,也正是有了成全大我的价值观,才让一些人做出了甘愿牺牲的选择,同时也赢得了芸芸众生对他们的敬重。 图片来自网络。

资讯百科 2023-03-12
周瑜和孙权之间有哪些故事?为什么有人说周瑜是被孙权拖累至死的?-趣历史网

周瑜和孙权之间有哪些故事?为什么有人说周瑜是被孙权拖累至死的?-趣历史网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发现,古人对于富有才干的人往往会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别样之感。  就像李白所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也像王勃所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像白居易所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那么我们今天便来说一说,关于周瑜与孙权之间的故事,看看大家都了解多少呢?  战火出英雄  周瑜出生在东汉时期,令人出色的是,他同样也是东汉末年时期的军事家和谋略家,也更是东吴有名的将领。他出身于庐江周氏,也是当时洛阳令周异的长子。  由于周瑜身材魁梧高大,面容英俊清秀,同时也很擅长音律,因此在当时民间也有传出“曲有误周郎顾”这样相似的言论。  众所周知,东汉时期是处于一个诸侯割据,动荡不堪,互相攻伐兼并的战火纷争的一个时代。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更加尖锐,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剧深化。  地主豪强之间也招兵买马,拥有许多属于自己的兵马,再加上当时的朝廷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不顾朝纲,擅自干预政事,朝廷之间勾心斗角的同时,也无力管辖地方势力的扩张。  也因此造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或许是历史潮流的眷顾,在这个正值时代需要之际,也因而涌现出了许多有才能骨干的贤士,周瑜便是其中之一。  在当时那个动荡不堪的时代,周瑜的出现也明显的使局面反转了过来。周瑜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他不仅在外貌方面很是出众,而且在谋略方面也是更胜一筹。  他不仅在赤壁之战中以大胜曹操而名声大噪,也更是用军事谋略获得了大批将士的拥护和百姓们的爱戴。  他在此次战役中,采用以少胜多,以退为进,终于在火攻这一举措下大败曹操军队于赤壁之下,这也更是奠定了东汉末年“三分天下”的基础。  所以周瑜也被世人赞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不仅如此,他在后世中也奠定了非常深厚的地位。  并且在唐代时就被列入要追封的古代名将的六十四人,为他们设庙享奠,这其中就包括了“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  并且在北宋年间成书的这本《十七史百将传》中,周瑜也同样位列其中。由此可见,周瑜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同时他也谋略过人,不仅为孙氏一族铲平了仇人,也为其复兴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并且周瑜的才能谋略也足以同诸葛亮相媲美。这也就是“既生瑜,何生亮”这一千古名句的来历。  世人都传,周瑜之死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有人说是阴谋论。但不管怎样,周瑜的一生都是仗义,忠心之人,他的一生都光明磊落,也用一生去让后世敬仰。  故人初相识  谈起周瑜与孙权之间是如何认识的,这就得从他的哥哥孙策这儿来说起。  孙策,同样也是东汉人,他17岁就独自闯荡天下、26岁开始就称霸江东,在东汉时期也可谓是人中豪杰。  他不仅是破虏将军孙坚的长子,同样也是孙权的兄长,这也就是周瑜为何会同孙权认识的缘故。  并且在当时孙策是东汉末年占据江东时有名的军阀,因此也成功跻身于汉末群雄之榜,同样也是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因此也被世人尊称为“小霸王”。  由于孙策的父亲在北方参与了平定黄巾、董卓之乱等的军事活动。为了保险起见,年少的孙策不得不携家人迁居舒。  正是这一举措,为后来周瑜与孙策的相识埋下了种子。由于孙策年少便在寿春中结交认识相关的名士,因此他的名声大噪,也被周瑜所闻。  因为周瑜惜才,因此便慕名前来,专程拜访孙策,由于两人年纪相仿,并且是同岁,也都是怀有志向、有抱负的人,两人都杰出通达,因而于寿春一见如故,于是便开始坦诚相待。  至此,两人的关系也愈发得深厚,彼此协同作战,经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这也就使得两人的关系愈加的浓厚,这不仅是因为两人是生死之交,也因为两人的志向和抱负相同。  但是这种关系还未持续多久,就遭遇到了意外。在孙策夺取豫章郡后统一江东的同年四月份,当他准备发动士兵北上的时候,不幸遇刺身亡,年仅二十六岁的英豪在此长眠。  这才由他的弟弟孙权接掌其所积攒下来的势力,在孙权顺利称帝后,便追封他的兄长孙策为长沙桓王。  那么孙权又是如何称帝的呢?这又与周瑜有何关联呢?  瑜、权的那些事  自从其兄孙策去世以后,自己便顺势接掌了余下的势力,这也包括了周瑜这一得力干将。  由于周瑜曾多次跟随孙策征伐战场,也因此帮助其奠定了地方势力的基础,同时也为开拓疆域建立吴国立下了汗血功劳。  所以也获得了孙母的肯定,因此在孙权得势后,他的母亲便嘱托孙权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尊重和对待周瑜。孙权也在周瑜的帮助下,顺利成为了三国时期孙吴的开国皇帝。  在称帝前,孙权对周瑜那可谓是非常的信任,但凡涉及军事相关的事情,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都会寻找周瑜进行商量、探讨,再决定如何去做,对周瑜那也是非常的依赖。  周瑜为人忠心耿耿、立场坚定,曹操曾多次派遣说客,对其进行游说,都失望而归,因为周瑜对此无动于衷,一直为孙权出谋划策。  并与此同时,也为孙权举荐了许多有谋略、有才能的士大夫,这其中就包括鲁豫。并且帮助其夺取荆州也扫清了道路。  可不幸的是,由于周瑜多次叮嘱孙权小心防范刘备,劝其将刘备软禁看管,可孙权并未按其行事。迫不得已,周瑜只好实行另一计划,这才有了周瑜在整装取蜀的途中在巴丘病逝。  许是天妒英才,让年仅三十六岁的英杰就此陨落。许多历史材料都有相关记载周瑜在去世前,曾留下遗书。  内容也大致是希望孙权能够明事理、纳贤士,叮嘱孙权在以后的军事上应该如何去做。由此可见,周瑜对孙氏一族的忠心。  因此在孙权称帝后,曾对公卿说:“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孙权在位期间也曾设农官,注重农业。  但其在晚年继承人的问题上,始终反复无常,也引来了群下党争不断,因此也造成了朝局不稳的局面。  小结  好的伙伴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同时一个好的君主也应当多多采纳贤士的建议。  作为君主也应当在培养继承人方面多下功夫,在处理一些军事相关的事情上也应当断则断。  不管是君主也好,或是领导者也好,都要明白,只有多实施顺应民众的行动,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讲述的或许就是这一道理。  或许是由于孙权的一生都太过平坦,有兄长留下的势力,也有周瑜的帮助,才导致他没有那么多的担忧,与其说是没有进取心,不如说其一生都太过平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2-29
东吴名将周瑜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东吴名将周瑜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东吴名将周瑜是什么来历?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周瑜是太尉周景的堂孙,太尉周忠的堂侄,洛阳令周异的儿子,家世显赫。  周瑜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自小与孙策结为好友,情同兄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周瑜前往投靠叔父丹阳太守周尚。  二,助策征战   孙策讨伐江东,派人招揽周瑜,周瑜于是率军投靠孙策。孙策见到他很高兴,认为他能帮自己成就大事。二人于是率军夺取横江、当利。二人又领兵攻入曲阿,击败刘繇,势力越来越大。孙策于是委任周瑜镇守丹阳,自己领兵平定江东其他州郡。  袁术派堂弟袁胤为丹阳太守,召周尚、周瑜来寿春。袁术想委任周瑜为将军,但周瑜见袁术志大才疏,无法成事,便要求为居巢县令,袁术同意。不久周瑜与鲁肃一起前往江东,投靠孙策。  三,投靠孙策  孙策亲自迎接周瑜,封他为建威中郎将。孙策想要夺取荆州,便封周瑜为中护军、江夏太守。二人攻克皖城,得到二乔。孙策娶大乔为妻,周瑜娶小乔为妻。不久二人击败刘勋,夺取豫章、庐陵,孙策便让周瑜镇守巴丘。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命弟孙权掌管江东,由周瑜与张昭共同辅佐。  四,抗拒曹操  曹操击败袁绍,威震天下,命孙权送子为人质。孙权与众人商议,犹豫不决,便问周瑜。周瑜说:“将军据有江东,兵精粮足,民心归附。若送子为质,则将受制于曹操,不如割据江东,坐观其变。”孙权同意,拒绝送子为质。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投降。孙权召众人商议对策,众人认为曹操势大,不如投降。周瑜反对说:“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江东兵精粮足,足以抗曹。曹操所率皆为北方人士,不善水战,不是江东水军的对手。况且西凉还有马超、韩遂为乱,曹操必然不敢久战。曹军水土不服,江东以逸待劳,必定能赢。只要将军给我三万精兵,我必能擒获曹操。”孙权回答:“曹操早就想要篡汉了,只不过害怕二袁、吕布、刘表与我。现在这些人都被曹操消灭了,只剩下我了。我与曹操势不两立,现在你的意见与我相同,正是上天赐给我的人才。”  五,赤壁之战  周瑜夜见孙权说:“众人被曹操的虚言吓破了胆,在我看来曹操所率之兵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是疲惫之士。荆州降兵,不过七八万,对曹操也不是真心归附。现在曹操率疲惫之兵,降乌合之众,即使再多,也不可怕。将军只要给我五万精兵,就能击败曹操。”孙权说:“张昭他们,贪生怕死,只顾自己。只有你和子敬对我是真心实意,五万精兵一时难以凑齐,你先率三万精兵抗曹,我在后面支援,若你打不过曹操,我就亲自与曹操决战。”  刘备被曹操击败,孙权派鲁肃前往联络,共同抗曹。孙刘联军与曹操在赤壁交战。黄盖对周瑜说:“敌众我寡,难以持久作战,我看曹军战船相连,可以用火攻击败。”周瑜采纳。  黄盖向曹操假投降,曹操接受。他便准备数十艘船,装满火药,前往曹营投降。曹军没有防备,黄盖发起突然袭击,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曹军战船起火,损失惨重。曹操逃回北方,留曹仁驻守荆州。  六,攻打荆州  周瑜与程普率兵进攻南郡,攻打曹仁,双方隔江对峙。周瑜派甘宁攻夷陵,曹仁派兵围攻甘宁,甘宁急忙向周瑜求援。周瑜采纳吕蒙之计,留凌统驻守大营,自己和吕蒙解救甘宁。  救出甘宁后,周瑜率军前往江北与曹仁决战,交战中周瑜受伤,退回军营养伤。曹仁听闻周瑜受伤,趁机进攻。周瑜带病上阵,激励士气,击退曹仁。  孙权封周瑜为偏将军、南郡太守,镇守江陵。周瑜劝孙权;刘备是枭雄,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不如以联姻为名,扣押刘备,多送美女金银,让他沉迷酒色。再趁机离间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瓦解刘备集团。孙权认为曹操是最大敌人,应该联合抗曹,没有答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2-28
鲁肃为何会成为周瑜死后的新任都督?-趣历史网

鲁肃为何会成为周瑜死后的新任都督?-趣历史网

  鲁肃为何会成为周瑜死后的新任都督?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鲁肃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似乎都是一个才能平庸的老好人的形象。但实际上,这是对鲁肃的严重误解,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其实是一个最顶级的战略家。  鲁肃在东吴政权的出场次序,其实非常早。早在孙策还在世的时候,鲁肃就已经登场了。当时孙策正在扫平江东,在孙策率军过长江的同时,周瑜前去投奔孙策。而鲁肃早年则是和周瑜关系非常好,所以也和周瑜一起前去投奔了孙策。  而当孙策见到鲁肃之后,两人很快一见如故,孙策经过简单的攀谈之后,瞬间就意识到,鲁肃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才,丝毫不逊色于周瑜,所以便打算重用鲁肃。  但可惜的是,就在这个时候,鲁肃的奶奶病逝了。按照当时的习惯,鲁肃不得不回家守孝。也正是因为鲁肃回家守孝好几年,鲁肃错过了整个孙策时代。直到孙策去世,孙权掌权之后,这时候鲁肃才在周瑜的邀请下,再次来到孙家,开始正式替孙家效力。  再次来到孙家这边工作之后,鲁肃虽然错过了整个孙策时代,在资历上要比周瑜逊色很多。但是即便如此,孙权依然对其极为认可,并且对其委以重任。这主要是因为,鲁肃的战略眼光实在是太高了。  据史书记载,鲁肃刚刚见到孙权,便提出了‘三分天下’的策略。很多人都知道,三分天下这个概念,曾经是诸葛亮在隆中对当中提出来的。当时刘备多次去请诸葛亮,诸葛亮第一次见到刘备的时候,便给刘备勾画了隆中对的战略蓝图。但实际上,早在诸葛亮提出这个概念好几年之前,鲁肃就已经先一步向孙权提出这个概念了。  当然,诸葛亮的三分天下,指的是‘曹操-孙权-刘备’这三方。而鲁肃所说的三分天下,指的是‘曹操-孙权-刘表’这三方。这倒不是说鲁肃不如诸葛亮聪明,而是因为鲁肃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刘备还只是刘表手下的一个普通将军。鲁肃就算能耐再大,他也只是一个战略家,而不是一个预言家。他可以预判到未来的大势走向,却无法预判到刘备的崛起。  不管怎么说,鲁肃和诸葛亮在‘三分天下’这个概念上的统一,足以证明,鲁肃的战略眼光,丝毫不逊色于诸葛亮,甚至犹有过之。此后整个三国时代,如果说蜀汉政权一直是按照诸葛亮的战略规划来发展,那东吴就是按照鲁肃的战略规划来发展的。而当鲁肃的战略规划,全部实现之后,再之后的东吴,就开始陷入发展瓶颈,不知道该向哪里发展了。  这足以说明,鲁肃在孙权眼里,到底有多重要了。  而当鲁肃到了孙权手下之后,接下来的几年里,鲁肃就开始在东吴政权内部,扮演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了。孙策刚去世的时候,东吴的情况其实并不算好。下面的几个郡守级人物,都蠢蠢欲动,甚至还有公然造反的情况。与此同时,孙家内部也有人想要发动政变,篡权夺位。传统江东士族,也不太看好孙家,大多和曹操或者刘表私底下往来甚多。而在江东地区的南方,还有数万山越人虎视眈眈。  在这种恶劣的局面下,孙权刚刚掌权的时候,东吴随时都有可能彻底解体。但接下来,鲁肃却开始利用自己独特的战略眼光,帮孙权出谋划策。接下来的几年当中,周瑜基本上就是负责对外领兵,而鲁肃则是充当孙权身边最得力的谋士,基本等同于诸葛亮对刘备的概念。  同时,当时以周瑜和鲁肃为首的少壮派,还尽力维护孙权的地位,和那些江东老牌士族相互制衡。正是因为周瑜和鲁肃等人的存在,此后的几年里,东吴逐渐转危为安。不但避免了江东六郡彻底解体的可能,同时还平定了南方的山越,甚至还拿下了荆州的江夏郡。尤其是最后的江夏郡,这可是当年孙策在世的时候,都没能拿下来的地盘。  再之后,就到了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赤壁之战开打的这段时间了。公元208年秋天,就在孙权刚刚拿下江夏郡不到一年之后,曹操便开始率领大军南下。偏偏在这个时候,荆州的刘表又忽然去世了。随着刘表去世,他的继承人刘琮,直接率领整个荆州投降了曹操。  这一下,地处江东的东吴政权,瞬间就危险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整个东吴高层,基本上都主张直接投降。唯有周瑜和鲁肃等人,坚决主张抵抗。而且接下来,同样也是周瑜率军在前线抵抗,鲁肃先去联系了刘备,准备和刘备联合。  在三国演义当中,孙刘两家联手,似乎完全就是诸葛亮一手促成的。但在正史上,其实是鲁肃和诸葛亮一起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还是鲁肃先去找的刘备。当时刘备刚刚在长坂坡地区战败,鲁肃却敢找他联合。不得不说,鲁肃的战略眼光,真的是非常准。  再之后的事情,就是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在赤壁之战当中大获全场。在赤壁之战当中,鲁肃的戏份就没那么多了。因为鲁肃当时的身份,主要还是以谋士为主。至于前线,基本上都是周瑜在主持。所以赤壁之战期间,鲁肃也没有直接带兵上前线,自然就没什么战绩了。  不过,赤壁之战结束后,鲁肃的戏份就开始暴增了。因为在这之后,没过多久,周瑜就病逝了。而周瑜去世之前,则是力主向孙权推荐了鲁肃,希望鲁肃能够接替自己的位置。孙权对鲁肃本就非常认可,而且当时在整个东吴,基本上也没有人比鲁肃更适合继承周瑜的位置。  所以,周瑜去世之后,鲁肃直接成了周瑜的继承者。就连周瑜拥有的四千私人武装,也全都被周瑜交给了鲁肃。而鲁肃继承了周瑜的位置之后,接下来他的成绩,那就更为惊人了。  首先,鲁肃接班之后,在战略上继续保持‘联合刘备,对抗曹操’。但同时,随着曹操败退回北方,孙刘联盟内部,也开始出现竞争态势。这时候,鲁肃高超的手腕,就展现出来了。  在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荆南四郡,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实际地盘。但是再之后,刘备却并没有继续往南进攻,而是转而向西发展。同时,东吴则是开始南下,继而占领了整个交州。  对此,史书上记载得非常隐晦,并没有明确说明,鲁肃在这个过程当中,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但毫无疑问,正是鲁肃担任东吴军界一把手期间,东吴政权快速扩张。短短数年之内,就占领了整个交州,地盘直接翻了一倍!  要说在这个过程当中,鲁肃没有发挥什么作用,那绝对是不可能的!别的不说,光是牵制关羽,阻止刘备集团南下交州。这个贡献,就已经相当大了。  其次,拿下了交州之后,接下来,鲁肃又开始向荆州地区发力,企图占领刘备管辖的荆南四郡。在三国演义当中,这段历史最有名的就是‘关二爷单刀赴会’的桥段。在三国演义当中,这段故事主要是从刘备集团的角度出发,烘托关二爷的伟大。但在正史上,这次单刀赴会的结果,其实是鲁肃占了大便宜。  在正史上,当时是东吴集团先出手,由吕蒙率领军队,占领了荆南四郡当中的长沙郡和桂阳郡。然而在这之后,在鲁肃的斡旋之下,孙刘双方的联盟关系,非但没有破裂,反倒是让刘备捏着鼻子认可了这个结果,将整整两个郡的地盘,拱手让给了东吴。  既能从刘备手底下,夺回两个郡的地盘,同时还能继续保持孙刘联盟,没有让孙刘两家就此撕破脸。这其中,固然有当时刘备被曹操牵制的原因,但是鲁肃的存在,无疑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后来吕蒙所谓的白衣渡江,虽然也占领了两个郡,但是却导致孙刘两家彻底撕破脸。从政治手腕上来说,吕蒙显然要比鲁肃更逊色一些。  在夺回了荆南两郡之后,没过两年,鲁肃便因病去世了。鲁肃去世之后,孙权依然按照鲁肃生前制定的战略,继续发展东吴。甚至到了孙权称帝的时候,孙权还对大家说:东吴从他掌权,一直到他称帝的这段发展,其实都是按鲁肃的规划进行的。  鲁肃在世的时候,孙刘两家虽然已经矛盾重重,但大体上还可以维持联盟的局面,没有彻底撕破脸。而鲁肃去世之后,孙刘两家的联盟,很快就破裂了。这其中鲁肃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总之,历史上真实的鲁肃,真的是一个非常牛的战略家。他或许不是顶级名将,也不是顶尖的内政人才。但是光凭战略眼光这一项,就足以让鲁肃继承周瑜的位置了。另外,鲁肃掌权期间,还大力为东吴培养了许多后备人才。比如吕蒙和陆逊等人,就都是在鲁肃掌权期间,逐渐脱颖而出的。  对于东吴集团来说,鲁肃的存在,就好比是一块指路牌。如果没有鲁肃的存在,说不定东吴早就走向了其他错误的道路。要是那样的话,恐怕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分天下。早在曹操派大军南下的时候,东吴集团说不定就已经被消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2-15
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比不上诸葛亮吗 既生瑜,何生亮是真的吗-趣历史网

历史上的周瑜真的比不上诸葛亮吗 既生瑜,何生亮是真的吗-趣历史网

  对“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真的不如孔明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周瑜向来人尽皆知,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三国名人,但历史上的周瑜和我们所认识的周瑜相比,却是截然不同的。这期三斤就给大家讲讲正史上的周瑜究竟是什么样的。写作不易,喜欢记得收藏点赞哦!  小说家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个玉树临风温文尔雅的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心胸狭隘,总是图谋对付诸葛亮,到最后却是自取其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政治军事能力远不如诸葛亮,最终还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但是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周瑜真的就不如诸葛亮吗?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东汉末年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孙权是这么说的:  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江左人物,无人能继  刘备是这样称赞周瑜的:  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听了一国之君的评价你是对周瑜有新的看法呢?我们接着往下说。  首先,周瑜作为东汉末年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政治才能是远超诸葛亮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说服孙策拿下江东来开创吴国百年基业。“得江东,就得天下大利”江东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给东吴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国后期吴国能和蜀魏平起平坐的原因了。  孙策夺取江东后,是周瑜提出先攻取庐江,然后打荆州,最后拿下益州的建议。这样就使吴国与北方划江而治,有利于统一中国。  赤壁之战后,周瑜反对将荆州、江南四郡借给刘备,主张趁机一举歼灭刘备。如果孙权听了周瑜的建议,那么历史上可能就没有蜀国的出现了。  其次,周瑜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军事家, 长期担任东吴主帅,指挥能力极为突出,军事才能更是远非诸葛亮可望其项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赤壁之战”,就足以展现他的军事才能。赤壁之战不但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最著名的一场,还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赤壁大战后,巧夺江陵。 曹操赤壁大败后,令曹仁、徐晃率8000精兵退守江陵, 周瑜率领两万大军围攻。我们知道攻坚战向来不好打,况且江陵地势高,粮草丰足,周瑜与他交锋近一年,伤亡甚微,最终击退曹仁,拿下江陵。  在东吴开拓疆域的一系列战争中,周瑜是仅次于孙策、孙权的统帅。为夺取天下,周瑜提出了著名的“二分天下”,审时度势,眼光独到,思想长远,不亚于诸葛亮的“隆中对”。周瑜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可以这样说 ,东吴的一大半江山都是周瑜打来的,没有周瑜就没有东吴。  关于周瑜的丰功伟绩还有很多,在这里三斤就不给大家一一列举了。由此可见周瑜不仅有才华还有能力,算得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豪杰之士,在三国乱世中更是少见的风流人物,绝不亚于诸葛亮。  想了解三国人物史还得看《三国志》。《三国演义》只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大部分情节是根据民间传说故事改编而来,像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和正史都是有很大出处的。固然精彩,但却不能拿他作为评判三国人物的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2-12
周瑜为什么不是孙坚部下,还曾经离开孙策而辅佐袁术?-趣历史网

周瑜为什么不是孙坚部下,还曾经离开孙策而辅佐袁术?-趣历史网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既然从小亲如兄弟,周瑜为什么不是孙策之父孙坚的部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熟悉汉末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周瑜和孙策是从小亲如兄弟的“总角之好,骨肉之分”,这也是周瑜后来能够迅速进入东吴核心决策圈的主要原因之一,得到了孙策最大的信任和重用。  但奇怪的是,周瑜虽然与孙策从小亲如兄弟,但却不是孙策之父孙坚的部下,甚至一度还曾经离开孙策而辅佐袁术,这也是程普等孙坚旧将与周瑜不睦的原因之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孙氏家族后来建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东吴政权,所以后世很多人都将孙氏视为独立的汉末群雄。但实际上孙坚、孙策父子早年一直都是袁术的部下,直到袁术称帝后才真正独立。  袁术的家族汝南袁氏号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周瑜的高祖父周荣就是袁术的高祖父、司徒袁安的门生故吏。庐江周氏与汝南袁氏的关系要比周瑜与孙策之间的情谊深厚得多。  正因如此,周瑜出道后自然先成了袁术的部下。而那时孙坚、孙策父子也是袁术的部下,两家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所以周瑜在帮孙策打跑刘繇之后又回到袁术麾下,孙策也没什么不满。  不过经过仔细观察和慎重考虑后,周瑜确定袁术不能成事,这才在建安三年(198年)正式投奔了孙策。只是这么一来,周瑜在东吴只能算是“两世元老”,资历比不上程普、黄盖等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2-09
周瑜与鲁肃的政见不相同,为何周瑜推荐鲁肃接替自己?-趣历史网

周瑜与鲁肃的政见不相同,为何周瑜推荐鲁肃接替自己?-趣历史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反刘派”的周瑜为什么推荐“亲刘派”的鲁肃接替自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吴在汉末三国时期有“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为东吴的建立发展坐车了重大贡献。因为四大都督都与刘备集团打交道,所以他们也是如今民间知名度最高的东吴人物。  虽然都与刘备集团打交道,但四大都督的政见却不相同,周瑜就是“反刘派”而鲁肃是“亲刘派”。但奇怪的是,“反刘派”周瑜在去世前却推荐“亲刘派”鲁肃接替自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虽然政治观点不同,但周瑜与鲁肃是多年好友。周瑜在做居巢县长时认识了鲁肃,两人结为“指囷之交”。鲁肃进入东吴集团也是周瑜推荐的,政见之别并未影响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其次,东吴集团大体上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一是江南本土士族;二是江北南迁士族;三是孙氏宗亲与庶族将领。在孙权掌权的前期,北方的南迁士族居于主导地位,张昭、周瑜都是如此。  鲁肃是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 )人,是东吴集团中少数同时与江南本土士族、江北南迁士族、孙氏宗亲与庶族将领都有亲密关系的成员,而这正符合孙权推动三大部分融合一体的设想。  因此让鲁肃接替周瑜是孙权的既定方针,就算周瑜不推荐也会如此。周瑜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再加上鲁肃才堪大任又是周瑜的至交好友,至于对刘备的政见分歧不过是次要问题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2-07
孙策临终前为什么托孤于文臣张昭,而不是武将周瑜?-趣历史网

孙策临终前为什么托孤于文臣张昭,而不是武将周瑜?-趣历史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策临终前为什么将孙权托孤于张昭,而不是托孤于周瑜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对周瑜有很多美化的描写,导致小说中的周瑜形象要优于史书记载的周瑜。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孙策平定江东时可谓战功赫赫,“外事不决问周瑜”这句话显得非常合理。  然而根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并没有突出的个人表现,小说里的高光时刻(推荐二张、计擒太史慈、计破刘繇等等)都是罗贯中替周瑜打得,罗贯中甚至将孙静败王朗的功劳给了周瑜。因此历史上的周瑜当时在孙吴军方的威望并没有小说中那么高。  最关键的是,周瑜在孙策打败刘繇后一度脱离了孙策集团而为袁术效力(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鉴于袁术集团与孙策集团的特殊关系和私人感情,孙策毫不在意周瑜离开自己而为袁术效力,还隆重欢迎了周瑜的归来,但周瑜终究算是跳过槽的人。  正因如此,周瑜在孙吴的资历是要比张昭、程普等人略逊一筹的,程普早年讨厌周瑜多少也与此有关。虽然周瑜重返孙策麾下后屡立战功,逐渐成长为孙策麾下的一等大将。但周瑜的资历和威望不足以让他成为孙吴的江北南渡士人集团的第一代表,这个位置一直是张昭的。  而江北南渡士人集团当时孙策集团的统治基本盘,托孤之臣肯定是要让统治基本盘的第一代表担任的。因此孙策临终前托孤于张昭,而没有托孤于周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11
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对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太高抬诸葛亮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被妖魔化的周瑜  三国时期,最让人惋惜的英年早逝是谁?魏、蜀、吴三国都有一位,魏国的是郭嘉,死时才37岁,蜀国的是庞统,死时才36岁,而吴国便是周瑜,也是36岁。这三人的死,对曹操、刘备和孙权的打击都相当大。  反应在《三国演义》中同样如此,曹操兵败赤壁后大哭郭嘉,认为要是郭嘉没死,自己也不至于惨败,这个基本符合史实。  庞统的死,在《三国演义》中被神化了,先跟刘备换马,骑上了那匹著名的妨主的的卢马,然后进兵至落凤坡,大感诧异,自己绰号凤雏,这里是落凤坡……果然中箭死于此。其实正史中的记载,是庞统死后被埋葬在落凤坡(还是后来改的地名),真正死亡的地点是雒城!  而周瑜的死,在《三国演义》中则被妖魔化了,是被诸葛亮气了三次后给气死的,并因此留下了两个最著名的成语:既生瑜何生亮和赔了夫人又折兵。但正史中周瑜可没这么窝囊。  先说:陪了夫人又折兵,在这句之前是“周郎妙计安天下”。但实则应该是“孙权嫁妹”,陪了夫人又折兵!跟周瑜没啥关系,倒是周瑜反对这事。奈何孙权就要这么干!而周瑜提出软禁刘备的理由是:“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显然,周瑜真正忌惮的是刘关张这三人组合,根本就没把诸葛亮放眼里。所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使得周瑜临死前大喊:“既生瑜何生亮。”简直莫名其妙,这也太高抬诸葛亮了!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了,《三国演义》为何如此妖魔化周瑜呢?  二、周瑜破解了《隆中对》  皆知诸葛亮在第一次见刘备时,有个《隆中对》,其中的重点便是,西取巴蜀复制当年刘邦的成功经验。因为才有了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之说。那么这个大战略,仅仅有诸葛亮一人提出过吗?  答案是否定的,周瑜就曾提出过这样的战略,但却更狠,直接丢弃刘备越过三分天下,跳入到东吴和曹操的“双雄争锋”格局。当时周瑜认为应该“规定巴蜀,次取襄阳”。  为此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后,周瑜这才玩了命的攻占曹仁据守的南郡等地,并因此而受了伤,而目的就是以此地为前沿进击西川,然后再取襄阳。根据如今的史料来看,这个大战略的总筹划是周瑜和庞统。(周瑜领南郡,以庞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荆州先德传》)  也就是说,周瑜的这个大战略,不但能一举击碎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的规划,且若周瑜真的能多活几年,那么庞统根本就不会投奔刘备,会留在周瑜手下,取西川占汉中,然后夺襄阳。  孙权同意了吗?当然同意了!却仅仅是口头上同意,而真实的做法却是,采取了鲁肃的方案,联合刘备,这才有了孙权嫁妹,并在周瑜死后,把周瑜舍命打下来的南郡等地“借给刘备”。  如今的问题是,周瑜为啥好端端的突然就死了?《三国演义》虚构出了“周瑜中毒箭”的说法,但实则周瑜那次受伤,并不是啥致命伤,也根本不是毒箭。在《三国志》中,周瑜的死是这样说的: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而周瑜给孙权的遗书中,却是这样说的: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  三、周瑜之死,另藏玄机  首先从周瑜的遗书中,可以确定的是周瑜死于突然的“暴疾”,且就医之后,便自感生命进入了倒计时,故而才给孙权写信,最后一次劝谏孙权,采取自己提出的“规定巴蜀,次取襄阳”的大战略,并推荐了鲁肃接替自己。  这里面有两个矛盾点,第一是,周瑜好端端的突然得暴病,看过医生后,就认定自己不行了,到底啥病?不知道,反正就自感来日不多了。第二个就是,周瑜劝孙权采纳自己的大战略,却推荐否定自己的大战略,却坚定执行“联合刘备,借荆州”的鲁肃为接班人。这简直让人摸不到头脑了。  且更让让莫名其妙的是,在庞统送周瑜棺椁回江东后,虽江东名士纷纷前来会见庞统,但孙权却不闻不问,直接让大名鼎鼎的“凤雏”从手边溜走了,孙权不知道庞统?不可能!所以这证明了,孙权是对周瑜的大战略异常戒备,因为这个大战略是周瑜和庞统制定的。如今孙权如此不待见庞统,那么他就真的待见周瑜吗?  《三国演义》中,孙策死时对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但实则正史记载却是,孙策直接告诉张昭:我把弟弟孙权托付给你了,你要是看着他行就辅佐,认为他不行,就取代他,你当江东之主。(后来刘备也是这样对诸葛亮说的)  显然周瑜的地位,根本比不过张昭!周瑜是靠赤壁大战,击败曹操的战功才压住了张昭。但后果却是,先是曹操曾给孙权写信表示:我是自己烧掉的战船,然后从容撤走,却因此称全了周瑜的名声。跟着是刘备对孙权道: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意思就是说,周瑜野心勃勃,不会甘心当臣子的。  曹操贬周瑜,刘备黑周瑜,会对孙权起一种怎样的作用?谁也不清楚,但从庞统被孙权无视来分析,显然周瑜在孙权眼中,已经成为了防范对象了。不但功高盖主,且两人还存在重大分歧。  所以周瑜突然暴病而亡,孙权难逃干系。还有一个旁证是,孙权在《三国志》中,给了一个“勾践”的定位(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夷陵大战中,立下奇功的陆逊最终的惨死,就证明了这一点。  但对周瑜,孙权不至于暗下毒手害死,但必是给周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得周瑜认为,若再坚持这个大战略,死得就是自己,而不坚持这个大战略,照样也被猜忌没有好结果,而此刻若反了孙权,周瑜又根本没着想法,最终心如死灰,一病成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10
周瑜之死跟孙权有没有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趣历史网

周瑜之死跟孙权有没有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趣历史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周瑜是不是被孙权或刘备害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受到《新三国》中孙权毒死吕蒙的剧情影响,很多人都开始怀疑周瑜是不是也是被孙权毒死的,一些人还拿出了很多史料作为证据。  现在支持周瑜被孙权毒死的人,都喜欢拿刘备对周瑜的评价作为依据。因为刘备曾经对孙权说:“周瑜文武兼备,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但是周瑜这个人气度很大,不会久为人下!”  而且周瑜在去世之前,也定下了攻占益州的计划。一些人认为如果周瑜攻占益州,肯定要脱离孙权独立,周瑜想要攻占益州也是孙权除掉周瑜的主要原因。  然而从周瑜去世之前,孙权的表现来看,孙权并没有杀害周瑜的动机。周瑜攻占益州对孙权有利无害,就算是周瑜脱离孙权独立,也能够成为孙权强大的后盾,远比刘备这种盟友更加靠谱。  实际上攻占益州一直都是孙权的战略部署,只是孙权安排周瑜去执行罢了。由于刘备也想要攻占益州,孙权提出攻占益州的计划之后,刘备就开始戏精上身,不断地给孙权使绊子。  刘备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信的大概意思是:我跟刘璋是同宗,你现在要去攻打刘璋,就是让我难堪。如果你非要去攻打刘璋,我就归隐山林。  刘备听说周瑜挂帅之后,又给孙权写信说:周瑜这个人气度很大,不会久为人下。周瑜是孙权手下唯一一位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刘备挑拨孙权和周瑜的关系,目的也是为了阻止孙权攻打益州。  刘备是三国时期的说谎大王,他的话可信度比野史还低。后来刘备想要偷袭刘璋的时候,也对刘璋说:“孙权是我的盟友,我听说曹操要来攻打他,现在急得睡不着觉,您借给我点军队,让我去帮助他吧!”结果刘璋给了刘备军队,刘备反手就把刘璋打了。  用吕布的一句话来说:“这个大耳贼刘备最不可信!”  不过孙权也不是傻子,孙权一直没搭理刘备,还跟周瑜商量进攻益州的具体细节。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周瑜突发疾病去世了,孙权也失去了两分天下的机会。  其实自古以来皇帝杀功臣,都是在平定天下之后才做的。周瑜遇害的时候,孙权的地盘只有江东六郡和荆州的部分土地,能够保全基业已经是万幸,更不要说杀戮功臣了。  况且周瑜是孙权手下最优秀的将领,孙权在周瑜去世之后,连镇守南郡的将领都找不到,只能把南郡借给刘备。周瑜在世的时候,刘备一直很忌惮周瑜,就算是借给刘备一个胆子,刘备也不敢攻打益州。  周瑜在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南郡之战击败曹仁,军事统帅能力远非鲁肃、吕蒙、陆逊能够比拟。假如周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孙权也不至于被嘲笑为“孙十万”,东吴的发展肯定会更好一些。  孙权称帝之后,也十分的怀念周瑜。有一次孙权喝多了,对众人说:“没有周公瑾,就没有我的今天!”紧接着孙权又对着张昭说:“如果当年听先生的话,我恐怕早就成乞丐了!”  孙权是在公元229年称帝,当时周瑜已经去世近20年,孙权仍然对周瑜念念不忘,这足以看出周瑜之死肯定跟孙权没有关系。(如果说刘备派人谋害周瑜,动机确实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9-21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