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肃
唐肃宗借兵回鹘有什么影响:长安动荡的始末

唐肃宗借兵回鹘有什么影响:长安动荡的始末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然而,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力大幅度下滑,社会动荡不安。其中,唐肃宗借兵回鹘的事件,更是引发了长安城的大规模动荡。本文将以唐肃宗借兵回鹘为核心,探讨这一历史事件的始末。  二、背景  唐肃宗李亨,是唐朝第八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面临着安史之乱后的混乱局面。为了恢复唐朝的国力,他决定借兵回鹘,希望通过外族的力量来稳定国内局势。然而,这一决定却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三、借兵回鹘  回鹘是当时北方的一个强大民族,他们的军队勇猛善战。唐肃宗看中了这一点,决定向他们借兵。然而,回鹘人并不满足于仅仅作为援军的身份,他们要求在战后获得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作为回报。这使得唐肃宗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四、长安动荡  回鹘人的要求引起了长安城的大动荡。一方面,人民对于回鹘人的贪婪感到愤怒,他们担心自己的生活会因此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他们也对唐肃宗的决定感到不满,认为他不应该轻易地将国家的利益交给外族。这种情绪在长安城中迅速蔓延,最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动乱。  五、结论  唐肃宗借兵回鹘的事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稳定了国内的局势,但也引发了长安城的大规模动荡。这一事件反映出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的虚弱,以及对外族的过度依赖。同时,它也揭示了人民对于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于政府决策的严格监督。这是一段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历史,但也是我们反思和学习的重要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12-19
唐肃宗的皇后张良娣是个怎样的人?她是好人还是坏人?

唐肃宗的皇后张良娣是个怎样的人?她是好人还是坏人?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女性的名字被深深地铭刻在了历史的篇章中,她就是唐肃宗的皇后——张良娣。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是她的美貌、才华还是她的智慧和勇气,都使她在那个时代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  张良娣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士族家庭,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然而,她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她年轻时,父亲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家境一落千丈。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击垮她,反而激发了她的坚韧和毅力。  后来,张良娣嫁给了唐肃宗,成为了皇后。在这个男性主导的社会里,她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她不仅精通音律诗词,还会书法绘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女性。同时,她也是一位睿智的政治家,常常为唐肃宗出谋划策,帮助他在政治上取得成功。  然而,张良娣的一生并非只有荣耀。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被迫逃离长安,张良娣带着儿子李俶也跟随唐玄宗流亡。在这段时间里,她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决心。她不仅要保护自己和儿子的安全,还要面对各种艰难困苦,但她始终保持乐观和坚强,没有丝毫退缩。  总的来说,张良娣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女性。她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她的智慧和勇气,不仅让她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女性,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7-11
李倓:与李世民最为相似的唐朝王爷,为何被唐肃宗赐死?-趣历史网

李倓:与李世民最为相似的唐朝王爷,为何被唐肃宗赐死?-趣历史网

  建宁王李倓是唐朝历史上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王爷,但他却是李世民的后代中,与李世民最为相似的一人,也有人说他像年轻时候的李隆基。令人遗憾的是,他过早地含冤而死,在史书上只留下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他死后却被哥哥唐代宗李豫破例追谥为皇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李倓是唐肃宗李亨第三子,他的祖父是唐玄宗李隆基。李倓相貌英毅,有才略且善于骑射,他最初以皇孙的身份被封为建宁郡王,授太常卿。从史籍记载中来看,李倓是一位优秀的亲王,他与李世民很相似,英明神武且刚毅果决,深受百姓爱戴,但他的命运与李世民却是天壤之别。  李倓的父亲李亨被立为太子后,过得十分艰难,年少的李倓也在全家都紧张的高压环境中长大。李倓年轻时期的生活没有太多记载,他的一生要从安史之乱说起。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唐玄宗李隆基携眷仓皇逃出长安,逃往巴蜀。在逃亡过程中,李亨试图摆脱李隆基,去他处自立,但又犹豫未决。这时,李倓站了出来,他用一番话说服了李亨及其追随者,李亨决心拿起吴起,带领军官与百姓北上,平息叛乱。  在北上途中,李倓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他率领部将浴血奋战,一路护卫着李亨前进。在郭子仪与李泌的辅佐下,李亨得以顺利到达灵武,并登基称帝,是为唐肃宗。之后,李倓又屡立战功,帮助父亲收复失地,多次击溃盘踞关中的叛军。李亨此时想立长子李豫为皇太子,但于三子李倓立下战功,李亨很打算封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执掌兵权收复长安,但遭到了谋臣李泌的反对,为防止李倓像李世民那样杀兄逼父,于是将兵权交到了李豫手中。  在这个问题上李泌想的确实很深远,但与李世民不同的是,李倓与哥哥李豫兄弟情深,在被父皇看中并且有机会主军牵制大哥时,他从未表露出试图夺储的意图,因此在李豫继位后,给予了李倓极高的评价。  李倓和李豫兄弟相敬如宾,但此时唐肃宗的张良娣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就与宦官李辅国勾结。李倓为人正直,了解这个情况后,多次向唐肃宗揭露二人的罪行。但当时的唐肃宗较为宠信二人,听信了他们的谗言,以为李倓欲谋害其兄李豫,唐肃宗盛怒,没有给李倓任何解释的机会,直接下旨赐死了他。后来李泌多次向唐肃宗表明李倓无罪,唐肃宗也颇感后悔,但为时已晚。  宝应元年(762年),李豫登基,是为唐代宗。李豫在位后为弟弟李倓平了反,还追封李倓为齐王,后又追谥他为“承天皇帝”。不仅如此,李豫还为未娶亲的弟弟李倓安排了冥婚,娶的是兴信公主第十四女张氏,并追封张氏为恭顺皇后,备礼改葬于顺陵。  李倓有能力也有功劳,却没有施展的机会,早早死去,最终只在史书中留下寥寥几笔,实在令人惋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1-04
唐肃宗病重期间,李豫为什么要软禁李系与张皇后?-趣历史网

唐肃宗病重期间,李豫为什么要软禁李系与张皇后?-趣历史网

  《旧唐书·代宗纪》记载:“中官李辅国、程元振素知之,乃勒兵于凌霄门,俟太子至,即卫从太子入飞龙厩以俟其变。是夕,勒兵于三殿,收捕越王系及内官硃光辉、马英俊等禁锢之,幽皇后于别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唐肃宗病重期间,李豫为什么要软禁越王李系与张皇后?  李豫,唐朝第九位皇帝,父为唐肃宗李亨,母为章敬皇后吴氏(章敬皇后吴氏(?—730年),濮州濮阳人,为唐肃宗李亨的皇后,唐代宗李豫、和政公主的生母。)。当时,李豫的母亲章敬皇后吴氏只是掖庭宫人,被唐玄宗赐给了唐肃宗李亨,之后吴氏为李亨生下长子李豫与次女和政公主,可惜享年十八岁。而按照古代的制度,正妻所生的子女应称自己父亲的妾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则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所以按理说张皇后是李豫的嫡母,但为何唐肃宗病重期间,李豫却软禁了越王李系与张皇后?  唐肃宗李亨原本的太子妃是韦氏,两人之间却离婚了,之后专宠张良娣。安史之乱期间,张良娣一直陪着李亨,正所谓“共患难,同富贵”,所以李亨即位之后,便册封张良娣为皇后。张皇后先后为唐肃宗李亨产下两子,长子李佋早夭(《旧唐书· 卷一百一十六·列传第六十六》记载:“佋,皇后张氏所生,上尤钟受。后屡危太子,欲以兴王为储贰,会薨而止......佋薨时年八岁。”),二子李侗又甚年幼(《旧唐书· 卷一百一十六·列传第六十六》记载:“定王侗,肃宗第十三子。亦张后所生,佋之母弟。至德二载,封定王。宝应初薨,时年甚幼。”)  不仅如此,权宦李辅国还曾附会张皇后,企图阴谋动摇李豫的储君地位,甚至还诬陷齐王李倓导致其被唐肃宗李亨赐死,但碍于唐肃宗对张皇后的宠爱,李豫虽颇感悲恸,却不敢言明。所以,张皇后害怕李豫即位之后对付自己,就趁着唐肃宗李亨病重期间,暗中召越王李系(李系,唐肃宗李亨第二子,唐代宗李豫异母弟。)至宫中,准备废黜李豫的太子之位。  可惜,张皇后的阴谋被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得知,于是派兵到凌霄门,将李豫保护到禁军之中。当晚,二人便受太子李豫的命令将李系、张皇后软禁了起来。之后,唐肃宗李亨受惊而崩逝,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  《旧唐书·代宗纪》记载:“丁犯,肃宗崩,元振等始迎上于九仙门,见群臣,行监国之礼。己巳,即皇帝位于柩前。乙亥,以兵部尚书、判元帅行军、闲厩等使李辅国进号尚父,飞龙闲厩副使程元振为右监门将军。”  故此,欧阳修等《新唐书》评:代宗之时,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2-30
唐肃简介

唐肃简介

唐肃(1318~1371,一作1321~1374),字虔敬,号丹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初文人、官吏。与谢肃齐名,人称“会稽二肃”。与高启、王行、徐贲、高逊志、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著有《丹崖集》。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文艺成就4人物轶事 基本资料1 字号:字虔敬,号丹峯出生地:越州山阴出生时间:1318去世时间:1371主要作品:《丹崖集》主要成就:“会稽二肃”、“北郭十友” 人物经历2 通经史,兼习阴阳、医卜、术数。少与上虞谢肃齐名,称“会稽二肃”。九岁入郡庠,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举乡试。张士诚时,为杭州黄冈书院山长,升任迁嘉兴路儒学学正。张士诚败亡,按例赴京,以父丧还。洪武三年(1370)用荐召修礼乐书,擢升应奉翰林文字承事郎、同知制诰,兼国史编修官。其年秋,任科举分考官。因为早朝无故缺席免官。明太祖重才,再召入。洪武六年(1373),在朱元璋面前用横筷礼,犯“大不敬”罪,发配濠梁,卒。 文艺成就3 与高启、王行、徐贲、高逊志、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为文简洁疋奥,诗学盛唐,书工篆书、籀书。善画山水,格力高妙,兼善画石。尝作梅石图自赋诗以美之。著《丹崖画谱》。 人物轶事4 洪武四年(1371),有外邦呈珍禽海东青,朱元璋命群臣献诗,宋濂有“自古戒禽荒”语,唐肃亦呈一绝句,有“词臣不敢志归谏,却忆当年魏郑公(魏征)”语。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