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顺宗
唐顺宗为何在位不到两百日,就被迫禅位于其子李纯?-趣历史网

唐顺宗为何在位不到两百日,就被迫禅位于其子李纯?-趣历史网

  《旧唐书·本纪·卷十四》记载:“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讳纯,顺宗长子也,母曰庄宪王太后。大历十三年二月生 于长安之东内。六七岁时,德宗抱置膝上,问曰:‘汝谁子,在吾怀?’对曰: ‘是第三天子。’德宗异而怜之。贞元四年六月,封广陵王。顺宗即位之年四月, 册为皇太子。七月乙未,权勾当军国政事。八月丁酉朔,受内禅。乙巳,即皇帝位于宣政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唐顺宗为何在位不到两百日,就被迫禅位于其子李纯?  唐顺宗李诵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父为唐德宗李适,母亲为昭德皇后王氏。对于唐顺宗李诵,《新唐书·本纪第七·顺宗》有云:“为人宽仁,喜学艺,善隶书,礼重师傅,见辄先拜。”父亲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李诵共当了25年太子。据史书记载,李诵在做太子时政治态度很谨慎,唯一发表过的意见就是阻止唐德宗任命裴延龄、韦渠牟等为宰相。那为何这么谨慎的唐顺宗在位不到两百日,就被迫禅位于其子李纯?  唐顺宗李诵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二十六日正式即位,结束了25年的太子生涯。在这25年的太子生涯中,由于生活很压抑(唐德宗差点因郜国公主事件废皇太子改立舒王李谊),导致李诵心理极端忧郁,身体状况也不乐观,在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还突然中风,失去了言语功能,甚至唐德宗弥留之际,两人也没能够见上一面。总之,一句话,唐顺宗李诵这个太子当得太憋屈了。  因此,唐顺宗李诵即位之后,就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唐顺宗李诵做太子时的书法老师)等人,还让他们与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这一革新派势力集团为了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只不过由于安史之乱之后,皇帝们都非常倚重宦官,还让其掌握军权。而“永贞革新”的改革措施之一就是计划从宦官手中夺回禁军兵权,以抑制宦官势力。可惜,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们及时醒悟了过来,便打算按照“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的原则,开始联合守旧大臣,胁迫唐顺宗内禅于太子,将革新派集团驱逐出朝堂,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无奈之下,唐顺宗李诵只好退位称太上皇,史称“永贞内禅”。不久之后,唐顺宗李诵在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十九日,病逝于兴庆宫之咸宁殿,享年四十六岁。  故此,欧阳修评:昔韩愈言,顺宗在东宫二十年,天下阴受其赐。然享国日浅,不幸疾病,莫克有为,亦可以悲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1-02
萧妃:唐顺宗李诵的原配,为何被唐德宗所杀?-趣历史网

萧妃:唐顺宗李诵的原配,为何被唐德宗所杀?-趣历史网

  贞元六年(790年)八月辛丑,唐朝发生了一件荒唐事,唐德宗李适以为生病的太子李诵厌灾为由,赐死了太子妃萧氏。这件事背后蕴藏着一场皇室自相残杀的丑事,萧妃只不过是受到牵连的政治牺牲品。  萧氏出身南朝名族兰陵萧氏,是昭明太子萧统的九世孙,她的曾祖父萧嵩、伯祖父萧华、伯父萧复都曾担任宰相,父祖叔兄也都在朝中担任要职,她的母亲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女郜国公主。总的来说,萧氏的出身颇高。  建中二年(781年)十月辛丑,唐德宗李适赐婚,萧氏嫁给立太子李诵,成为太子妃。萧氏与李诵婚后一直没有孩子,但二人感情还算不错,然而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萧氏的母亲郜国公主彻底击碎。  郜国公主初嫁裴徽,裴徽在马嵬坡之变中去世后,改嫁萧升。郜国公主是唐德宗的姑母,又是太子的岳母,受到格外的优待,她的封赏丰厚,待遇也十分隆重,经常直接乘坐肩舆抵达东宫。同为皇亲贵族的宗室成员对此不满与嫉妒,于是向唐德宗告发郜国公主的生活作风不检点,萧升去世后,郜国公主与太子詹事李昇、蜀州别驾萧鼎、彭州司马李万、丰阳县令韦恪等人皆有染。  李适得知此事后震怒,其实唐朝民风开放,公主的私生活不检点并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事,郜国公主此时守寡多年,私下与人交好,李适就算知道也不会过于苛责,但除此之外,郜国公主还大兴厌胜之术。李适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桩间情感,而是郜国公主借不正当关系为太子结交党羽。太子结党,在历朝历代都是大忌,李适对此十分气愤,下令杖杀李万,将李昇、萧鼎、韦恪流放岭南。同时,废黜郜国公主封号,她的萧升的四个儿子萧位、萧佩、萧儒、萧偲以及裴徽的儿子裴液全都流放。李适甚至对太子起了废黜之心,在宰相李泌的极力劝说下,才打消念头。  还是太子的李诵对此非常恐惧,他担心岳母家的事牵连到萧妃和自己,就想到了曾祖父唐肃宗与韦妃离婚的例子,主动请求与萧妃离婚,及时撇清关系。此事到这里还未结束,李适怕萧妃因为母亲郜国公主被囚禁而心生怨恨,准备将其杀死,谁知计划还未实施,郜国公主就去世了。后来太子李诵突然中风一病不起,李适借此机会将萧妃杀死,说是为太子厌灾。就这样,李适杀死了自己亲手为太子精心挑选的未来皇后。  萧妃无疑是皇权斗争的牺牲品,她的前路一片光明,有很大可能成为皇后,可惜被母亲的事件连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2-13
唐顺宗简介

唐顺宗简介

唐顺宗李诵,汉族,唐德宗的长子,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正月十二日出生于长安。806年逝世。曾用年号:永贞;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安葬地:丰陵。 目录 1基本资料 2李诵生平经历3李诵为政举措4李诵历史评价5李诵家族成员6李诵史书记载7李诵死因争议8李诵陵寝遗址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诵别名:唐顺宗国籍:中国(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长安出生日期:761年逝世日期:806年主要成就:永贞革新谥号: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年号:永贞在位时间:805年陵墓:丰陵 李诵生平经历2 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母亲为昭德皇后王氏,生于上元二年正月(761年1月8日)。始封宣城郡王,大历十四年(779年)六月,进封宣王。李诵在父亲唐德宗李适即位的当年,即大历十四年(779)十二月诏立为皇太子,到了第二年即建中元年(780)正月备礼册立。到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三日唐德宗遗诏传位,二十四日宣遗诏,他于正月二十六日正式即位。这样算来李诵做了整整25年的太子。李诵被立为太子以前的事迹缺少记录,史书仅记载他被册封为宣王,。李诵被选立为皇太子时,已经19岁。此时的他已经初为人父,在上一年即大历十三年(778)二月,他的长子李淳降生。李诵在做太子的25年中亲身经历了藩镇叛乱的混乱和烽火,也耳闻目睹了朝廷大臣的倾轧与攻讦,在政治上逐渐走上了成熟。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是:“慈孝宽大,仁而善断。”他对各种技艺学术很是上心,对于佛教经典也有涉猎,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长隶书。每逢德宗做诗赐予大 李诵为政举措3 永贞革新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顺宗即位,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他们和彭城人刘禹锡、河东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他们维护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并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三月,宦官俱文珍等人一手操办将顺宗长子广陵王李淳立为太子,更名为李纯。七月,俱文珍等以顺宗的名义下诏,由皇太子主持军国政事。八月,宦官拥立李纯即皇帝位,即唐宪宗,顺宗退位称太上皇,史称“永贞内禅”。永贞革新宣告失败。 李诵历史评价4 在唐朝皇帝中,唐顺宗李诵是特征颇为鲜明的一位。1.位居储君时间最长。顺宗是以长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父亲德宗在位时间长,他做太子的时间长达25年。2.无论当皇帝还是太上皇的时间都非常短。顺宗只做了186天皇帝,都没有以皇帝身份过个新年。顺宗在如此短暂的帝王生涯中,还做了太上皇。这不仅是唐朝皇帝中,恐怕也是历代帝王里由皇帝进入太上皇速度最快的了。退位后顺宗做了五个月太上皇就去世了,甚至没有机会享受些清福。3.“永贞”的年号是在他退位以后才改的。顺宗在贞元二十一年(805)八月四日退位为太上皇,尽管继位的宪宗皇帝是在八月九日才举行册礼,但顺宗八月五日下诰改贞元年号为永贞时的身份已经是太上皇。4.唐朝皇帝里只有他留下了完整的《顺宗实录》。该书共5卷,作者是一代文豪、号称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学家韩愈。有人认为作者韩愈和宦官俱文珍等关系密切,因而这一实录中涉及宦官的文字语多回护,但毕竟是留下了有关顺宗及其 李诵家族成员5 高祖父:唐玄宗李隆基曾祖父:唐肃宗李亨祖父:唐代宗李豫父亲:唐德宗李适唐顺宗的妻妾都没有与皇帝身份相配套的后妃身份。她们史书中的皇后名分都是多年以后追加的谥号。这是因为顺宗在位时间短,没有来得及册封的缘故。有意思的是,唐顺宗的嫔妃虽然没有皇后和皇妃的名号,但她们都直接从皇太子时的良娣、良媛加封为太上皇后、太上皇德妃。王皇后,原为良娣。生唐宪宗李纯、福王李绾、汉阳公主、梁国恭靖公主、云安公主。谥为庄宪皇后萧惠妃,唐顺宗的结发妻子、太子妃。因母亲郜国公主的缘故,被自己的表兄弟兼公公唐德宗杀害。详见“惠妃”词条。董良媛,后为太上皇德妃。赵昭仪,生李结,后为太妃。王昭仪,生李总、李约、李绲,后为太妃。崔昭仪,生浔阳公主,后为太妃。牛昭容,宠妃,曾经在"永贞革新"中协助中风不能言的顺宗料理朝政。张昭训,生李经,后为太妃,《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德宗顺宗诸子》记为:“王昭仪生郯王经”。阎昭 李诵史书记载6 《旧唐书·卷十四·本纪第十四》《新唐书·卷七·本纪第七》 李诵死因争议7 唐顺宗的死因,根据《旧唐书》、《资治通鉴》等书的记载是病死的,长期以来人们都这么认为。20世纪60年代,史学界经过对正史和笔记小说的研究,在这个问题上有了突破,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顺宗是被暗算的。卞孝萱先生在其《刘禹锡年谱》一书中首先提出了顺宗被杀的观点。他认为顺宗死得太突然,是个历史疑案。此后他在《刘禹锡年谱》、《刘禹锡评传》等书中重申了他的观点。卞先生认为唐顺宗李诵是唐德宗的长子,在被立为太子后,德宗还曾想要废掉他,其原因是德宗身边的宦官们想立舒王李谊。贞元元年(785年),德宗病,想与李诵见一面而不可能。这时的德宗还没有病重到卧床不起的程度,却受到了宦官和在身旁侍医药的舒王的阻挠。德宗升天后,宦官们认为“东宫疾恙方甚”,“内中商量,所立未定”。大臣卫次公马上发表自己看法:“皇太子虽有病,但他是嫡长子,内外系心。如果实在不得已,就立皇太孙广陵王。”其他大臣跟着呼应,宦官们的阴谋就只能作罢。 李诵陵寝遗址8 丰陵是唐顺宗李诵与庄宪皇后的合葬陵,位于今陕西富平县城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瓮山之阳(今曹村乡陵前村),因山为陵,陵区周围20公里,东北距唐睿宗之桥陵26公里。1956年8月6日,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顺宗李诵是唐代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之一,陵园规模较小。由于历史的变迁和自然因素的破坏,丰陵陵园内的建筑遗迹已所存无几。陵园内城四门外原各置石狮1对;朱雀门外原置石人10对、石马5对、鸵鸟1对、翼马1对、华表1对;玄武门外原置石马3对。今已损毁殆尽。惟朱雀门外现存残华表1件,八棱柱状,仰覆莲宝珠顶,通高3。71米,棱面宽0。38米不等。棱面阴线刻迦陵频伽、獬豸、凤、花卉、吹笛童子等;玄武门外现存石狮1座,高1。75米,且大部分埋入地下;仗马2件;西门外存石狮1对,均残。陵园内另有清代巡抚毕沅所立“唐顺宗丰陵”石碑1通。据当地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