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夏完淳
夏完淳怎么读,康熙儿子们的名字应该怎么读?

夏完淳怎么读,康熙儿子们的名字应该怎么读?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 [yìn] [tí]夏完淳怎么读,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réng] ,(废)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是在雍正时期封的,跟康熙皇帝没关),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zhǐ] ,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zhēn] ,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qí],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zuò] ,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sì] ,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táng],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殁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zī] ,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táo] ,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tí],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xú] ,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xiè] ,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yī] ,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xǐ] ,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hù] ,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yìn] 字辈的,改为“允”字 元顺帝叫什么名字,怎么读?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Tuo Huan Tie Mu Er)外文名:(Toghon-Temor) 生卒年份:公元1320年—-1370年   身份:大元末代皇帝,北元首位君主   家世:黄金家族拖雷系后人,元明宗孛儿只斤. 和世瓎的庶长子   主要生平事迹:见证蒙元崩溃,主动撤离中原,建立北元     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是大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从1333年登上皇位到1368年放弃大都(今北京)、率领残余蒙元势力撤回漠北,他统治中国长达35年,是元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比正式建立元朝的声威显赫的元世祖忽必烈大汗还多了一年。 1370年郁郁寡欢的“失国者妥欢帖睦尔”因患痢疾病死在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后,蒙古人给他的庙号是元惠宗(蒙语“乌哈图可汗”);但后人更喜欢称他为元顺帝,因为大名鼎鼎的明太祖朱元璋先生认为这位对手很合作, “颇识时务、应顺天命”地放弃了与北伐明军的决战,主动撤离中原而避免了北方生灵涂炭。    元顺帝在其一生中,亲眼见证了元朝的没落和间接导演了皇朝崩溃,个人还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前朝政权全身而退的唯一记录。他是那段中国大历史的重要参与者,自身也是极富传奇特色的人物。      

资讯百科 2022-05-02
夏完淳简介

夏完淳简介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明末诗人、民族英雄。父亲夏允彝,江南名士。老师陈子龙,抗清将领。夏完淳幼聪慧,“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从军征战抗清。弘光元年其父江南领兵激战,战败自杀殉国后,夏完淳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等。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和遗腹子,遗腹子出世后夭折,家绝嗣。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合葬墓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华夏公墓旁。柳亚子《题<夏内史集>》第5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家庭关系4良师影响5文学贡献6轶事典故7作品选摘 基本资料1 本名:夏完淳别名:乳名端哥,别名复所处时代:明末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出生日期:明朝崇祯四年九月初九(公元1631年10月4日)逝世日期:南明永历元年九月十九日(公元1647年10月16日)主要作品:《南冠草》《续幸存录》《细林野哭》《精卫》《狱中上母书》主要成就:东南抗清字号: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祖籍:浙江会稽父亲:夏允彝嫡母:盛氏生母:陆氏姐姐:夏淑吉妹妹:夏惠吉妻子:钱秦篆 人物生平2 夏完淳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生于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家住郡城西花园浜,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与复社相应)。夏完淳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夏完淳天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允彝出游远方,常带完淳在身边,使他阅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初受知于复社领袖张溥,十二岁起,从陈子龙为师,在文章气节方面,深受二人熏陶。崇祯十六年(1643年),与同县友人杜登春等组织“西南得朋会”(后改为“求社”),成为“几社”的后继。次年春,农民起义军席卷北方,完淳自称“江左少年”,上书40家乡坤,请举义兵为皇帝出力。弘光元年,清兵下江南,完淳年十五,随父、师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夏允彝投水自殉。乃追随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参谋义军领袖吴易军事,继续从事抗清救囯活动。不久,太湖义军被包围消灭。完淳泅水脱险。抗清 家庭关系3 完淳是夏允彝的偏房陆氏亲生,但在古代,正妻的地位是很高的,完淳虽为陆氏亲生,但按规矩他必须叫盛氏为母亲,对陆氏只能称呼“娘”,而且归于盛氏的名下。这种不合理的做法对他小小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好在盛氏为人温和大度,对陆氏与完淳的亲近非常理解,从不加干涉,并且利用自己精通文墨的优势,每天悉心教授完淳诗文和礼仪,使完淳深为感动,并且终生像对待生母那样敬重热爱这位嫡母。后来夏完淳在就义前夕写的《狱中上母书》,就是写给嫡母盛氏,这个他名义上的母亲的;但在信的后半部分,也提到了生母陆氏。在那个时期,这是天经地义的规矩,而夏完淳又是受传统教育很深的人。自他懂事时起,小小的心灵中就有这样的念头:即使他爱自己的生母,也不能一无保留地挂在脸上,这种感情必须拿来对待嫡母。长期受这种观念影响,再加上盛氏确实明理通情,因此他对盛氏的感情深也是很自然的事。这位嫡母对他的钟爱确是传诵一时的。夏完淳在就义前写的《狱中 良师影响4 有了良好的家风、卓越的亲朋,夏完淳的幸运还在于他有一批良师。在这些当时最杰出的良师中,对夏完淳影响最大的,自然当推陈子龙。陈子龙,字卧子,也是松江华亭人,他比夏允彝小12岁,但夏允彝非常器重他的才华,常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与他结为忘年之交。二人志同道合同为几社的组织者与创始人,人称“陈、夏”。陈子龙不但有丰富的学识,而且志向高远、善于运筹帷幄,是难得的济世之才。在文学上,陈子龙和夏允彝一样主张继承明代前后七子传统,诗宗法汉魏六朝盛唐之音,以求振兴国运。他的才气在当地及江南各省都很有名,尤其以不读死书,重视时务而闻名于世,这在明末是较难得的。他对宦官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都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完淳的文学成就亦受了他很大的影响。他和夏完淳的关系是非常理想完美的,二人既是师生,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后来又成为共同战斗的战友。他对夏完淳的影响,并不小于夏允彝。完淳的老师还有太仓人张溥,他是复社的创始人之一 文学贡献5 夏完淳在世只有16年,但他在明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14岁参加抗清斗争后,在血与火的斗争生活中,特别是在被捕以后,他写了不少慷慨悲壮而又清新明朗、表现中国人民族气节的诗篇及赋曲、杂文。莫“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等气势奔放,开朗壮美。抒写兴亡之恨、可谓“处处山河泪,篇篇烈士心”。完淳的诗中有不少借青楼盛衰或宴游兴替以寄予兴亡之恨的内容。歌颂英烈,哀悼师友。《六哀》、《六君咏》、《细林野哭》、《吴江野哭》和哭钱熙的诸篇,都属于这一类。其中颇多感人甚深的好诗。千百年后,还使人读之震悼,闻之饮泣。夏完淳诗作,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特色,如用典用事,比较工切;多用比兴,带有浪漫气息;富于想象,时见瑰丽色彩;善于以景为情,融情入景;善于选择特征性的事物和动作来概括情境,表现人物。集中的爱国主题,爱国激情,热烈的战斗气息, 轶事典故6 夏完淳少年时即胸怀大志,至十一、二岁,已“博极群书,为文千言立就,如风发泉涌;谈军国事,凿凿其中。”一次他问岳父钱栴:“世局如此,不知丈人所重何事?所读何书?”丈人惊愕,一时无从回答。 作品选摘7 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宝带桥其一宝带桥边泊,狂歌问酒家。吴江天入水,震泽晚生霞。细缆迎风急,轻帆带雨斜。苍茫不可接,何处拂灵槎。即事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精卫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沈(沉)。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烛影摇红辜负天工,九重自有春如海。佳期一梦断人肠,静倚银釭待。隔浦红兰堪采,上扁舟,伤欵乃。梨花带雨,柳絮迎风,一番愁债。回首当年,绮楼画阁生光彩。朝弹瑶瑟夜银筝,歌舞人潇洒。一自市朝更改,暗销魂,繁华难再。金钗十二,珠履三千,凄凉万载。绝句扁舟明月两峰间,千顷芦花人未还。缥缈苍茫不可接,白云空翠洞庭山。寻芳草别恨几阵杜鹃啼,却在那,杏花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