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兰
孙兰峰简介

孙兰峰简介

孙兰峰(1895—1987),字畹九,山东省滕县人。18岁开始军旅生涯,历任阎锡山部连长、营长,后在傅作义部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国民党第12战区骑兵总指挥,第 11兵团司令官,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张垣警备司令,第九兵团司令。在抗日战争中,孙兰峰率部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绥远抗战、五原战役。抗战胜利后,任收复热河、绥远、察哈尔先头部队司令。1949年参加九一九绥远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孙兰峰被任命为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军区副司令员、绥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蒙绥合并后,孙兰峰又被任命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1987年因病逝世,终年92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著作4人物经历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孙兰峰别名:畹九、急火星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滕州市出生日期:1895年11月17日逝世日期:1987年2月27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主要成就:陆军中将、第九兵团司令官 人物生平2 孙兰峰生于1895年11月17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初一)。山东滕县(今滕州市)人。行伍出身,晋绥陆军军官教导团、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1912年入伍当兵,历任山西巡防第5营班长、北洋陆军第12混成旅(旅长赵戴文)少尉排长、山西陆军第2混成旅(旅长马开崧)第4团(团长谢濂)第1营中尉排长。1925年8月调升山西陆军第4旅(旅长谢濂)第8团(团长傅作义)第2营第3连上尉连长。1926年9月第8团扩编为第2师(师长孔繁蔚)第4旅(旅长傅作义),升任第7团(团长张葆亨)第2营少校营长。12月所部改称第4师(师长傅作义)第4旅(旅长白濡青)第7团(团长张葆亨)第2营,仍任少校营长。1927年7月所部改称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总司令阎锡山)第4师(师长傅作义)第4旅(旅长白濡青)第7团(团长张葆亨)第2营,仍任少校营长。1928年1月12日在涿州向奉军作战时战败投降,旋脱逃。6月出任国民革命军天津 人物著作3 著有《孙兰峰文稿》。 人物经历4 在傅作义所部,素以“勇冠三军”著称,作战中跛一足。人称“傅作义的两只虎,孙兰峰,董其武”,这两员大将在傅部从长城抗战到最后和解放军的绥远对峙可谓无役不与,配合默契亲如手足,但傅部老人讲其实两个人的气质大有区别。董其武沉默坚韧,足智多谋,善于指挥步兵,有儒将美称,孙兰峰脾气暴躁,作战凶猛,善于指挥骑兵,老部下说起他来有一句顺口溜,叫做“孙兰峰,急火星”,充分显示了他的性格。1931年,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后挥师南犯,占热河省和长城各要隘,并谋取冀东,以图华北地区。因而在1933年夏天,长城沿线战火纷飞,古北口一带形势紧急。孙兰峰奉命率421团编成火力网,致日军战马狂嘶倒地,士兵尸体横野;日军又屡屡增兵,双方肉搏,三次进攻全部大败。这就是著名的长城抗战。因战功卓著,1936年5月孙兰峰升任独立第211旅少将旅长,同年12月21日获颁五等云麾勋章。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孙兰峰奉命坚守红格尔图,

人物百科 2021-11-06
孙兰简介

孙兰简介

孙兰,原名韦毓梅。女。江苏盐城人。1933年参加左联。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在上海妇女救国会工作。后任苏皖边区淮安县县长、华中五分区专署文教处处长、中共江淮区委宣传部宣教科科长。建国后,历任南京市文教局副局长、安徽省教育厅厅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介绍3生平4主编刊物5教育工作6担任县长7为民造福8示威被捕9百姓评价10江淮工作11子女教育12文革受害13遭受严刑14战友悼念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孙兰别名:姜平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盐城出生日期:1913年逝世日期:1968年4月8日职业:共产党员毕业院校:清华大学中文系主要成就:南京市文教局副局长、安徽省教育厅厅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代表作品:《中小学工作条例》、《中小学学生守则》原名:韦毓梅性别:女 人物介绍2 孙兰,原名韦毓梅,笔名姜平,江苏盐城人。民国15年(1926年),孙兰入上海启秀女中就读,高中时是学生会的活动分子。九一八事变发生,她积极组织救亡活动,带领同学去南京请愿。从此,她在校内组织了一批同学阅读进步作家的著作,带领她们向校内一些反动分子进行斗争。高中毕业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书,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何对待压迫的问题,她极力抨击面对压迫持消极厌世态度的“出世哲学”,主张反抗压迫的“入世哲学”。民国22年五一劳动节,在南市体育场因参加社联活动被捕,后被保释出狱。 生平3 民国23年,孙兰赴北平转学清华大学,参加了中共领导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担任清华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民国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孙兰于清华大学毕业后回上海,以中学教员为公开职业,但用很大精力投入上海妇女界救国会组织部的工作,主要是做女学生工作。还给当时进步刊物《妇女生活》编写“不是家书”专栏,传播革命真理。 主编刊物4 创办用上海方言写的针对女工进行宣传的刊物《小姊妹》,对于提高女工的抗日爱国觉悟起了很大作用。民国26年卢沟桥事变后,参加何香凝主持的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积极从事抗敌后援工作。上海租界沦为“孤岛”后,孙兰在许广平领导下,先后负责主编《上海妇女》与《妇女知识丛刊》两个进步妇女刊物,用隐蔽形式出版,继续发动妇女投入抗日活动。民国27年冬,孙兰作为上海妇女界代表,参加了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所组织的“上海民众慰劳团”,秘密前往皖南慰劳新四军。返沪后发表大量文章,宣传新四军腹背受敌仍坚持抗战的精神,扩大了新四军在上海人民中的影响。 教育工作5 民国31年春,孙兰进入苏北解放区,历任苏北盐阜区涟东、建阳等县文教科科长、华东五分区专署文教处处长、苏北妇联筹委会主任、淮安县县长等职。担任淮安县县长时,深入实际,除奸救贫,是苏北解放区第一个女“县太爷”。从1952年至1958年,孙兰任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厅长、党组书记。1959年至1964年,孙兰任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局长,为提高上海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做了大量工作。在组织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小学工作条例》、《中小学学生守则》等一系列文件,使上海的中小学工作有章可循。她坚决抵制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存在的“左”的偏见。孙兰的领导作风给上海市教育局工作人员留下深刻印象。“文化大革命”中,孙兰被连续批判、游斗达一百几十次,被打得遍体鳞伤。1968年4月8日,孙兰被迫害致死,时年55岁。1978年11月得到平反昭雪。 担任县长6 1964年,周恩来总理到上海视察工作,一天在接见上海市部分领导干部时握住孙兰的手,诙谐地对一些领导干部介绍说:“这是苏北解放区第一位女县长,是我家乡的父母官。”①听总理这么一说,她有点不好意思,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这个被总理称为“父母官”的人,就是在1945年7月至1947年1月,曾担任过淮安正、副县长职务的孙兰同志。淮安有些老百姓以为,共产党的县长一定是身高力大的红脸汉,腰上挎一支驳壳枪:可见了面,县长却是位端庄秀气的大姑娘。 为民造福7 新县长上任不久,淮安县政府的天井里挤满了许多老百姓,他们异口同声地要求县长判处一个人的死刑。“老太婆们穿着满身补丁的斜纹布的棉袄,许多残废人手里拿着‘杀死汉奸’的小纸旗。一个年迈的瞎子跪在地上举着手臂,同样要求把那个曾给他带来不幸的人就在今天执行枪决。”②“我们要县长答复!”老百姓高呼着,过了一会,不知谁说:“县长来了!”老百姓顿时欢跃起来。他们没想到共产党的县长这么容易见。他们还猜测共产党的县长,一定是个身高力大的红脸汉,腰上可能还挎支驳壳枪。可见了面,县长却是位端庄漂亮的大姑娘。她个子不高,穿着新四军制服,短黑的头发很精致地盖在军帽里。“你就是县长?”“对!我就是县长。”被群众围着的孙兰,站在一把椅子上,霎时间,全场鸦雀无声。她接着又问:“你们信不信咱们的政府?”“信!信!”“那你们就应相信政府一定会公正处置他的。这是民主政府,你们可以来伸冤,这是你们的权利。现在,你们告诉我姓高的犯下什 示威被捕8 女县长孙兰,原名韦毓梅,小名小梅子,盐城秦南镇刘村人,7岁随父母离开盐城。1928年至1932年在上海务本女子中学读书,思想进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她发动学生写文章,揭露国民党不抵抗、使东北沦陷和杀害胡也频等进步作家的丑行,并带领学生到南京向蒋介石请愿,又当面向宋美龄痛陈国难,呼吁抗战。1939年春,她在复旦大学参加“左联”,与我地下党组织发生联系。同年5月1日,按照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部署,她组织学生到上海南市体育馆听取宋庆龄的演讲和筹备示威游行,不幸被警察逮捕。她被捕后,因警察没有搜到“罪证”,加之她那个当国民党律师的父亲暗中活动,不久便被释放了。出狱后,不便在上海活动,她便毅然离开了官僚地主家庭,考取了清华大学。在清华读书时,她和蒋南翔等人参加了“民族武装自卫队”,先任“社联”组长,继为团支部书记,兼任《清华周刊》编辑。1935年,她参加了党领导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和清华大 百姓评价9 孙兰在淮安工作期间,与她一起共过事的同志都知道她出众的才干和丰富的领导经验。她贯彻党的政策坚决认真,办事果断迅速,雷厉风行。平时,她很少蹲“衙门”,经常穿着一件红衣服,背着~个挎包到处跑,因而赢得老百姓的尊重和支持。他们说“共产党,人才多,文武双全,‘红衣姑娘’,当县太爷”③。地方上一些士绅遇到难事也都愿意找女县长解决,因为女县长讲政策,对他们不强迫,不摆架子。他们背后称赞她“能力强,水平高,年轻有为”④,是共产党的好干部……1946年三八妇女节那天,孙兰在城里召开了有两千多名妇女参加的纪念会。大会上,孙兰号召妇女:“我们婆妈要组织起来,团结得紧紧的,搞生产,学本领,跟男子汉一样能做主,将来照样做市长、县长、省长,代人民办事,要大家看得起我们妇女。”⑤在这个会上,选举成立了县妇女联合会。会后,妇女联合会又组织了许多纺纱小组,纺纱织布,发展生产。1946年11月2日,国民党军队洗劫了淮安顺河区 江淮工作10 1947年1月,孙兰调离淮安后,任华中五分区专署一处处长,江淮区宣传部宣教科长等职。中国解放后,又担任过安徽省教育厅厅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等职。她的地位变了,但她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没变,对自己以及子女的要求更高了。 子女教育11 孙兰有三个孩子。她的儿子小平上小学那年,按地段划分该进一所全日制重点小学,保姆已帮着报了名,但她知道后,硬是把儿子转到一所半日制小学。小平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上海外国语学校照正常手续招收他去就读,被孙兰阻止了,理由是:干部子女不允许有半点特殊。她的女儿小兰读中学时,写了一篇题为《我的妈妈》的作文,记述了妈妈在德、智、体各方面怎样关心、教育孩子和怎样以身作则的事情,上海《少年文艺》准备刊用,孙兰为了支持刊物的工作,同意发表,但不能用孙小兰的名字发表,以免别人知道这位“妈妈”是谁。有一年,由于刮“共产风”,保姆的家乡安徽发生饥荒。孙兰知道后,就主动把保姆的五岁儿子接到家中抚养,象对待亲儿子一样。就这样,保姆母子二人,一直和孙兰生活在一起。孙兰对保姆十分尊重和爱护,以至当时有人认为她们是亲姐妹。但她们也红过两次脸。一次,保姆见家里毛巾破了,就去外面买了两条。孙兰从内部文件上知道毛巾要提价,于是硬 文革受害12 孙兰在上海担任教育局长时,林彪的老婆叶群曾挂名当了副局长。她看不惯叶群的所作所为,便批评她“不干工作”,加之孙兰又公开说过“陈伯达确曾自过首”,“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她便首先受迫害。 遭受严刑13 “文化大革命”中,孙兰受到的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是难以言表的。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她竟被连续拉去批斗了一百几十次。那些日子,她随时都可以被人关押,乃至严刑拷打。有次她被打得遍体鳞伤,头肿得象小斗一样,连熟人都认不出她来。尽管这样,孙兰还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光明磊落的气质。上海在“一月夺权”后,搞了一个“电视批陈(丕显)曹(荻秋)”,孙兰也被拉去陪斗。在批判一位领导同志的“罪状”时,她毅然地站出来说:“这件事是我干的,责任应由我负责。”她这样挺身而出没有考虑会遭致什么结果。事后,她的女儿问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她回答:“谁做的事情谁承担,做人应该这样。”据孙兰的子女回忆,那一年,他们从一个流着泪的好心人那里得知:1967年12月26日晚上,造反派在举行了庆祝仪式之后,把孙兰关进了小房间。房间四周站着打手,你一拳,我一脚,整整打了一夜。第二天,孙兰发现自己伤重,主动要求将她隔离,因为她怕自己的累累伤痕给 战友悼念14 孙兰就这样地辞世了。她的老同学、老战友韦君宜在一篇悼文中意味深长地说:“孙兰会那样死,成为罪犯死在革命成功之后;在四十五年或四十前,我是绝对没法梦想到的。……你把我引上了这条路,而你自己却惨不忍睹地死在这条路上了……但是你也象那些在前线牺牲的八路军同学一样,流了血。他们的血换来了1949年的新中国,而你的血换来了什么?只换来我们这些老年人将涸的眼泪么?我很希望再能换来些什么,换不到别的,换来人们的心里动一动想一想就好了,我不知道好些青年人很硬的心能不能动,能不能想。”⑧是啊,但愿我们每个知道和不知道的人,现在都能好好地想一想。注释:①见1985年上海《妇运史资料》第一辑第3页②见1946年2月21日《新华日报》第四版③④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战论文选第5页⑤见1946年3月18日《盐阜大众》二版⑥见1946年11月13日《盐阜日报》一版⑦见1946年11月1日《盐阜日报》一版⑧见1980年1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