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森
杨宝森简介

杨宝森简介

杨宝森(1909年10月9日-1958年2月10日),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其主要作品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定军山》、《四郎探母》等。其1958年逝世,享年49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生平经历3艺术经历4艺术成就5艺术特色6主要作品7任职情况8艺术传人9个人生活10活动年表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杨宝森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09年10月9日逝世日期:1958年2月10日职业:京剧演员代表作品:《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定军山》、《四郎探母》 生平经历2 杨宝森的曾祖父杨贵庆工刀马旦。祖父杨桂云是清朝末年与谭鑫培同时代的著名京剧演员,为“四喜班”的著名花旦,其长子杨孝亭,艺名小朵,亦演花旦;次子杨孝方(毓麟),艺名幼朵,长于武生,兼工铜锤花脸,中年因病退离舞台。杨宝森系孝方的长子,堂兄杨宝忠(孝亭之子)后来成为著名琴师。建国后,任天津市京剧团团长。专心研习余叔岩的表演艺术。唱法、行腔自成一派,世称“杨派”。四十年代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并称为“四大须生”。代表剧目有《伍子胥》、《失·空·斩》、《击鼓骂曹》等。杨宝森是中国京剧史上的“四大须生”之一,他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谭派和余派艺术,使得“杨派”成为当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京剧流派之一,更造就了“十生九杨”的京剧生行格局。杨宝森虽以唱功为主,但是做派也有相当的功力。他的《击鼓骂曹》,祢衡出场的台步身段,挺胸、曲肘、扣腕、提气、摆髯,以表现祢衡这个怀才不遇的儒生于潇洒之中带有一股傲气。杨宝森曾 艺术经历3 他自幼喜爱京剧老生行当,而未能依从其祖父让他继学旦角之愿。杨宝森初学谭派,幼年师事裘桂仙,开蒙学戏,练习毯子功,后拜鲍吉祥学习老生,宗余派。他10岁左右便“带艺搭班”,长期在俞振庭的斌庆社求艺并演出。杨宝森在童年时期嗓音明亮,12、13岁时专攻余派,16岁时演出《打渔杀家》,效果很好。他还在《上天台》中饰演过刘秀,《断密涧》中饰演过王伯当。在《珠帘寨》“收威”中的起霸,功架一丝不苟。偶尔演出的《定军山》、《阳平关》、《战太平》等戏,也博得北京、上海等地观众的赞赏。在此时期,他所演的《捉放曹》、《击鼓骂曹》、《洪羊洞》、《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桑园寄子》、《卖马》、《碰碑》、《汾河湾》等剧,均获得很好声誉,有“小余叔岩”之称。在他童年时期就擅长演出《文昭关》一剧,与于连泉合作时间较长,也曾佐程砚秋、荀慧生演出。杨宝森在青年时期,因身体关系,使得变声期拖长,因此曾有一较长时期的休养未登舞台 艺术成就4 杨宝森一生执着于自己的审美理想,全心全意的以自己的舞台实践诠释京剧的经典名作。许多作品像《洪羊洞》、《失·空·斩》、《桑园寄子》、《伍子胥》、《托兆碰碑》等,窃以为在他身后,到今天仍然是无人逾越的高峰。杨宝森的一生从不趋时媚俗。戏班里有一句话,说:“杨三爷红在死后”。的确,京剧老生的一代宗匠杨宝森先生生前是一位寂寞、清贫的艺术家。尽管在40年代,他已名列“四大须生”,但是,那种红灯高悬、满坑满谷的火红场面以及锦衣玉食、前呼后拥的名伶风采从来与他无缘。但是“杨派”艺术在杨宝森身后,特别是“文革”以后逐渐的“红”了起来。在今天的京剧界,“杨派”已属“显学”。“杨迷”遍布全国,连港台的票房也风行“杨派”。特别是在他艺术最成熟的50年代,戏曲改革运动已经带有浓厚的政治化和意识形态意味,连梅兰芳这样的大师也不免要做一做《嫦娥赞公社》(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留有录音)这样的应景文章。而杨宝森却依然心无旁骛。在 艺术特色5 杨宝森秀逸拔俗,温文尔雅,谦逊好学,肯于钻研,他的书法、绘画俱见功夫。杨宝森的唱腔、唱法,纯以韵味取胜,他的嗓子宽厚而低沉,音色不够明快,音域也不广,不宜大起大落、激昂高亢的唱腔,他避开余派的立音、脑后音唱法,代之以自己的擞音和颤音。又利用较低部位如喉、胸的共鸣而使发声深沉浑厚,行腔与吐字力求稳重苍劲,不浮不飘,如写字之笔笔送到。杨宝森的唱腔简洁大方,虽少大幅度的起伏跌宕,却于细微处体现丰富的旋律,细腻而不琐碎。他的唱腔舒展平和,至晚年虽嗓音甚或临场失润,仍能以圆熟的行腔来弥补,而不显枯涩生硬。其代表作《空城计》中的大段唱工,以古朴恬淡的韵味给人以醇美的印象,于心平气和中蕴含深厚的感染力。另一名作《文昭关》则在谭、余的神韵中化入汪(桂芬)派唱法,成为杨派唱法再创造的典型,苍凉慷慨,十分吻合剧中人物的处境和心情。杨做工稳健老练,表演富书卷气,善于以概括手法刻画典型人物。靠把戏也有一定造诣,但晚 主要作品6 杨派剧目很多,《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全部《鼎盛春秋》、《击鼓骂曹》,《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王佐断臂》、《洪洋洞》、《碰碑》、《清官册》、《桑园寄子》、《二堂舍子》、《红鬃烈马》、《卖马》、《打登州》、《捉放曹》及《珠帘寨》、《定军山》、《阳平关》、《朱痕记》、《搜孤救孤》、《乌盆记》、《摘缨会》、《一捧雪》、《桑园会》、《四郎探母》。 任职情况7 杨宝森曾任天津市京剧团团长。 艺术传人8 杨宝森的磕头入室弟子分别是(根据拜师时间前后):金妙声(后经杨宝森拜王瑶卿改唱旦角),吴熹笙,程正泰,朱云鹏(1948年拜师),丁存坤。杨先生已经同意收梁庆云为弟子,但没来得及办拜师会,杨先生就去了。私淑弟子:汪正华、马长礼,李鸣盛,关正明,叶蓬。 个人生活9 1939年,杨宝森与赵霞彰结婚8年,恩爱如昔,但膝下一直没有孩子,不免遗憾。而此时杨宝森的一位友人家中因经济困难,正有将外孙女送养之意,机缘巧合之下,杨宝森收了这个刚几个月大小的女孩为养女,以“气质如兰”为期许,为她取名为杨文蕙。直到赵霞彰去世,杨宝森与谢虹雯结为夫妇后,才有了自己的儿子杨珉,但杨宝森因为身体不好,去世的时候杨珉只有4岁。杨宝森从未训骂过女儿,即使女儿犯错,也只有语重心长而没有气恼高声。杨文蕙逐渐长大后,杨宝森的身体状况却慢慢不好起来。1958年2月,杨宝森去世时,因女儿参加劳动,未能见到最后一面。 活动年表10 以下内容为节选1917年,农历丁巳年:杨宝森开始学戏1920年,农历庚申年:杨宝森搭斌庆社学艺1922年11月7日,农历壬戌年九月十九日:杨宝森首次登台演出1923年3月17日,农历癸亥年二月初一日:1923年3月17日三庆园演出1924年5月24日,农历甲子年四月廿一日:杨宝森首次赴沪演出第一天1925年,农历乙丑年:杨宝森留沪在义母处调养1928年,农历戊辰年:杨宝森结识恽雪斋1929年,农历己巳年:杨宝森第一次灌录唱片1931年,农历辛未年:杨宝森结婚1933年4月5日,农历癸酉年三月十一日:杨宝森二次赴沪演出第一天1934年,农历甲戌年:杨宝森在京正式搭班演戏1935年,农历乙亥年:杨宝森应吴素秋邀请合演一期1936年9月,农历丙子年:胜利公司1936年莅平灌片欢宴会举行1937年,农历丁丑年:《戏剧旬刊》评须生“四杰”1938年,农历戊寅年:杨宝森、高华合灌《桑园会》1939年,农

人物百科 2021-11-06
钱宝森简介

钱宝森简介

钱宝森(1893~1963)京剧武净演员。北京人。12岁开始练功,13岁拜姚增禄为师,后又随父钱金福学艺,为其父跟包,经耳濡目染不挺学习,终得乃父真传。其父息影舞台后,抵缺搭入永胜社,陪杨小楼、余叔岩等演出,达到能与其父乱真程度。 1949年后搭程砚秋班演出。后任青年京剧团顾问,兼北京戏研所工作。曾为总政京剧团、中国戏校实验京剧团、青年京剧团说戏、把场。1959年出版《京剧表演艺术杂谈》一书,将钱派身段谱公诸于世,1962年再版。 目录 1基本资料 2 - 人物概述3 - 艺术经历4 - 出版著作5艺术特色6代表剧目7主要弟子8活动年表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钱宝森国籍:中国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893逝世日期:1963职业:京剧武净演员代表作品:书:《京剧表演艺术杂谈》,剧目:《火判》、《嫁妹》等 - 人物概述2 ?钱宝森,京剧武净演员。北京人。出生于1893年,光绪十九年(癸巳);逝世于1963年,农历癸卯年。享年七十岁。 - 艺术经历3 12岁开始练功,13岁拜姚增禄为师,后又随父钱金福学艺,为其父跟包,经耳濡目染不挺学习,终得乃父真传。其父息影舞台后,抵缺搭入永胜社,陪杨小楼、余叔岩等演出,达到能与其父乱真程度。1949年后搭程砚秋班演出。后任青年京剧团顾问,兼北京戏研所工作。曾为总政京剧团、中国戏校实验京剧团、青年京剧团说戏、把场。 - 出版著作4 ?1959年出版《京剧表演艺术杂谈》一书,将钱派身段谱公诸于世,1962年再版。 艺术特色5 其功底扎实,戏路广且精。 代表剧目6 擅演剧目有《火判》、《嫁妹》、《山门》、《芦花荡》、《铁笼山》、《御果园》、《战宛城》等。 主要弟子7 茹富兰、茹元俊、茹绍荃、叶盛兰、于世文、艾世菊、邹慧兰、张伯驹等均曾受其指点。 活动年表8 1934年10月31日,农历甲戌年九月廿四日:余叔岩末次公演为赈济湖北水灾,余叔岩在北京珠市口大街的开明戏院义演《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前排虽每票5圆,却仍然万人空巷,盛况空前。前场有王幼卿之《女起解》。这是余叔岩最后一次的公开演出。王福山饰前樵夫、后差役,钱宝森饰煞神,马连昆饰葛登云,李一车饰差役。余叔岩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由于身体不好,就不再演营业性戏,只是偶尔在堂会戏和义务戏中露演一下。这出《打棍出箱》,在出箱时要挺“铁板桥”,演员双脚搁在箱子的一端,头搁在另一端,腰一挺使身体挺直,转身三百六十度滚出箱子,俗称“挺铁板桥”,又叫“鲤鱼打挺”。由于余先生有病,腰不行,身子一挺以后撑不住,险些滚不出来。此时他的盔箱师傅阎世祥蹲在箱后面伸手帮了他一把,阎师傅手上有劲,用力一推,也就出来了。阎世祥说因为余先生腰不好,怕他出错,于是事先就蹲在箱后。事后余先生感谢阎师傅说“多亏了你,不然今天在

人物百科 2021-11-06
宝森简介

宝森简介

宝森,(1900—1965年),字善林,通称宝三或宝三爷,北京人,摔跤代表人物,在北京天桥设跤场,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掼跤艺术:它以灵活多变、体型优美、解说幽默、文武结合加中幡的独特摔跤艺术模式,曾活跃于民国晚期和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后,宝三成为国家中国式摔跤一级裁判、名誉总裁判长、老宣武区第一届政协委员。抗美援朝的时候,宝三带着慰问队去前线慰问志愿军,那时候人们叫他宝队长。 目录 1基本资料 2宝善林简介3宝善林荣誉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宝森别名:宝善林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市出生日期:1900年逝世日期:1965年运动项目:摔跤专业特点:灵活多变重要事件:设跤场 宝善林简介2 宝善林,在北京天桥设跤场,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掼跤艺术:它以灵活多变、体型优美、解说幽默、文武结合加中幡的独特摔跤艺术模式,曾活跃于民国晚期和建国初期。之后又将此技法传给傅顺录、陈金泉、马贵宝、徐茂、石珍。 宝善林荣誉3 其中还有获得国家体委授予的“运动健将”称号。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