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小儿乙肝
如何诊断小儿乙肝?

如何诊断小儿乙肝?

1、看精神 小儿乙肝要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2、看食欲 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3、看面色 怀疑小儿乙肝主要是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做相关的检查。 4、看大小便 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5、看上腹部是否疼痛 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

乙肝 2021-07-15
小儿乙肝怎么预防?

小儿乙肝怎么预防?

小儿乙肝怎么预防?每个母亲都非常在意自己宝宝的健康,尤其是那些患有慢性乙肝的母亲,对于乙肝会传染给宝宝表现的格外担心。据相关报道显示,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的婴儿有约40%~ 70%可成为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3岁以前水平传播而成为带毒者则占20%~30%。对于这类传染性疾病,未病先治很重要,小儿乙肝的预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把好输血、血液制品质量关 用最灵敏的检查方法过筛输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防止输入人体﹔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献血。 2.阻断母婴传播 如果能完全防止母婴传播,就可以使我国乙肝表面抗携带者人数减少1/3。目前全国有1.2亿多表面抗原携带者。防止母婴传播的最好方法是新生儿出生后马上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如果没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单纯注射乙肝疫苗效果也很好,方法是在出生时,生后1个月、2个月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 3.及时隔离、治疗病人 乙肝病人隔离期要比甲肝病人隔离期长。 4.搞好环境及自身卫生 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型肝炎,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当然如果宝宝不慎患上乙肝,妈妈们也不必担心。在科学治疗之外,家庭护理也很重要。在家休养的患儿要加强营养和适当的锻炼,帮助身体的恢复。不妨可以这么做: 1.保证宝宝的正确作息 要求孩子保持每天午睡2小时,养成固定的作息习惯。 2.保证宝宝的劳逸结合 孩子活泼好动,病情稍好些就坐不住了,父母很难控制。可以针对孩子的特点,多给他讲故事,也可以让孩子适当地看些画报、电视,兼顾其休息与活动。 3.保证宝宝的饮食营养 在急性期,孩子食欲较差时,可以多给他吃些易消化、易吸收、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水果、新鲜蔬菜等,也可以为他准备一些日常爱吃的,如:茄汁的食物等。饮食恢复正常以后,要防止他进食过多,因为吃得太杂、太多会伤及肠胃或出现脂肪肝。 4.注意宝宝的药物调养 药物调养方面,一般给予多种维生素、酵母片等,主要目的是增进食欲,保护肝脏。也可以服用一些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中药,帮助肝功能的恢复。 通过上述介绍,你对小儿乙肝的预防及调养是否有了全新的认识?关注宝宝肝脏健康,预防疾病发生远比治疗疾病更为关键!

乙肝 2021-07-14
小儿乙肝的特点:学会这五点帮你诊断小儿乙肝

小儿乙肝的特点:学会这五点帮你诊断小儿乙肝

由于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因此大多数人闻之色变。与成人相比,虽然小儿肝脏相对较大,血供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但免疫系统不成熟,对入侵的肝炎病毒容易产生免疫耐受。因此,小儿感染乙肝后很容易成为慢性携带者。这就需要家长们认真关注宝宝的一切细微变化了。只需学会以下五点,就能大致诊断宝宝是否患上乙肝了: 1、看精神 小儿乙肝的诊断要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2、看面色 怀疑小儿乙肝主要是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3、看二便 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4、看食欲 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5、看上腹部是否疼痛 若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 怎么样?诊断小儿乙肝也不是那么困难吧!当然这些只能够为家长们提供初步的诊断依据,明确诊断需要家长在发现宝宝状况异常时及时就医,切勿因为自己对儿童肝脏健康的忽视而导致病情的加重!

乙肝 2021-07-14
小儿乙肝的预防方法 小儿乙肝怎么预防

小儿乙肝的预防方法 小儿乙肝怎么预防

小儿乙肝的预防方法 小儿乙肝怎么预防? 每个母亲都非常在意自己宝宝的健康,尤其是那些患有慢性乙肝的母亲,对于乙肝会传染给宝宝表现的格外担心。据相关报道显示,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的婴儿有约40%~ 70%可成为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3岁以前水平传播而成为带毒者则占20%~30%。对于这类传染性疾病,未病先治很重要,小儿乙肝的预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把好输血、血液制品质量关 用最灵敏的检查方法过筛输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防止输入人体﹔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献血。 2.阻断母婴传播 如果能完全防止母婴传播,就可以使我国乙肝表面抗携带者人数减少1/3。目前全国有1.2亿多表面抗原携带者。防止母婴传播的最好方法是新生儿出生后马上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如果没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单纯注射乙肝疫苗效果也很好,方法是在出生时,生后1个月、2个月各注射1支乙肝疫苗。 3.及时隔离、治疗病人 乙肝病人隔离期要比甲肝病人隔离期长。 4.搞好环境及自身卫生 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型肝炎,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当然如果宝宝不慎患上乙肝,妈妈们也不必担心。在科学治疗之外,家庭护理也很重要。在家休养的患儿要加强营养和适当的锻炼,帮助身体的恢复。不妨可以这么做: 1.保证宝宝的正确作息 要求孩子保持每天午睡2小时,养成固定的作息习惯。 2.保证宝宝的劳逸结合 孩子活泼好动,病情稍好些就坐不住了,父母很难控制。可以针对孩子的特点,多给他讲故事,也可以让孩子适当地看些画报、电视,兼顾其休息与活动。 3.保证宝宝的饮食营养 在急性期,孩子食欲较差时,可以多给他吃些易消化、易吸收、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水果、新鲜蔬菜等,也可以为他准备一些日常爱吃的,如:茄汁的食物等。饮食恢复正常以后,要防止他进食过多,因为吃得太杂、太多会伤及肠胃或出现脂肪肝。 4.注意宝宝的药物调养 药物调养方面,一般给予多种维生素、酵母片等,主要目的是增进食欲,保护肝脏。也可以服用一些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中药,帮助肝功能的恢复。

乙肝 2021-07-13
小儿乙肝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乙肝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乙肝的症状有哪些? 由于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因此大多数人闻之色变。与成人相比,虽然小儿肝脏相对较大,血供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但免疫系统不成熟,对入侵的肝炎病毒容易产生免疫耐受。因此,小儿感染乙肝后很容易成为慢性携带者。这就需要家长们认真关注宝宝的一切细微变化了。只需学会以下五点,就能大致诊断宝宝是否患上乙肝了: 1、看精神 小儿乙肝的诊断要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顽皮、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懒得活动,经常疲倦,想睡觉,这就要引起重视了。 2、看面色 怀疑小儿乙肝主要是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3、看二便 孩子时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4、看食欲 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5、看上腹部是否疼痛 若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

乙肝 2021-07-1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