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适合吃什么食物小寒吃的食物有腊八粥、糯米饭、羊肉等等。我们在小寒这一天会吃一些御寒的食物,因为小寒是比较冷的一天,在这一天会有一些民俗,需要我们吃腊八粥,不仅能够暖胃,还可以改善我们的口味。由于小寒这一天会非常的冷,也预示着往后的日子就要变得寒冷,我们在这一天需要吃腊八粥以及糯米饭,御寒又养生。腊八粥在小寒这一天,我们需要吃腊八粥。腊八粥非常的讲究,需要加非常多的食材,这样制作出来的腊八粥,口感更加的香甜,可以在腊八粥中加一些花生、百合、莲子、红豆以及各种谷类,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熬制。熬煮出来的腊八粥浓稠香甜,不仅可以滋养我们的肠胃,而且还可以补身体,并且腊八粥中的食材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适量的吃一些腊八粥,能够为我们身体补充营养和能量。糯米饭在小寒这一天可以吃一些糯米饭,由于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当地的吃法也不同,很多地方在小寒的时候会吃糯米饭,用糯米蒸煮出来的米饭,非常的香,而且还会炒制一些菜肴,搭配糯米饭一起食用,不仅菜品丰富,而且口感非常好,吃起来非常的美味,可以搭配非常多的食材一起进行煮制,适量的吃一些糯米饭,能够帮助我们暖身体。羊肉羊肉也是我们在小寒这一天可以吃的食物,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在小寒吃羊肉,可以用羊肉熬制羊汤,这样制作出来的羊肉汤不仅非常的美味,而且吃了可以御寒,在当天能够帮助我们发散身体中的寒气,排出身体中的湿气,让我们的身体更加温暖,对身体有非常多的好处。
步骤:1.分出4个板块,在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分别画出装饰画;2.然后对之前所画图案上色;3.画出写字的线格。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小寒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到来了,小寒节气过后就是大寒节气了,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一个节气,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张关于小寒节气的手抄报!步骤:1、先给这张纸分区,在左上板块写上主题,然后在中间位置画一个桃心对话框做装饰,在右边画小蘑菇起点缀作用; 2、接着在右上板块画一个雪人,画一些小棉花糖起分割作用;3、接着开始描边,擦去橡皮的印记,最后给它上色,这样小寒手抄报就完成了!
2023年1月5日23时04分,我们将迎来2023年的第一个节气——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它与小暑、大暑、处暑和大寒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根据我国历年的气象记录观察,我国南北方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但对于南方大部分地区,却是大寒节气比小寒节气更冷。 小寒三候 古人以五日为一候,小寒被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小寒之时,阳气萌动,雁群开始向北方迁徙,待到春日正好回到故乡;“二候鹊始巢”,喜鹊感受到阳气,开始衔草筑新巢;“三候雉始鸲”,“鸲”是鸣叫的意思,善终的野鸡也因感受到阳气滋生而高声鸣叫,天地万物都在潜藏之际,默默为即将带来的春天做准备。 小寒食俗 为抵御寒冬、储备能量,人们会在小寒时节备上各具特色的地方美食。在广州,小寒这天早上要吃辅以腊肠、腊肉等食材制作而成的糯米饭;在南京,有些人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香肠、板鸭与生姜粒、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鲜香可口。 小寒食补 小寒节气宜多食温热食物,以抵御寒冷对人体的侵袭。民间常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合理进补是不少人的养生之选,要以温补为主,补肾防寒,可适当实用羊肉、大枣、栗子、核桃肉、龙眼肉等,养阴补血,固本培元。 小寒的到来,意味着年关临近,团圆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年味越来越浓,愿大家都能与家人们一起辞旧迎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3年1月5日23时04分,我们将迎来2023年的第一个节气——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它与小暑、大暑、处暑和大寒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根据我国历年的气象记录观察,我国南北方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但对于南方大部分地区,却是大寒节气比小寒节气更冷。 小寒三候 古人以五日为一候,小寒被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小寒之时,阳气萌动,雁群开始向北方迁徙,待到春日正好回到故乡;“二候鹊始巢”,喜鹊感受到阳气,开始衔草筑新巢;“三候雉始鸲”,“鸲”是鸣叫的意思,善终的野鸡也因感受到阳气滋生而高声鸣叫,天地万物都在潜藏之际,默默为即将带来的春天做准备。 小寒食俗 为抵御寒冬、储备能量,人们会在小寒时节备上各具特色的地方美食。在广州,小寒这天早上要吃辅以腊肠、腊肉等食材制作而成的糯米饭;在南京,有些人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香肠、板鸭与生姜粒、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鲜香可口。 小寒食补 小寒节气宜多食温热食物,以抵御寒冷对人体的侵袭。民间常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合理进补是不少人的养生之选,要以温补为主,补肾防寒,可适当实用羊肉、大枣、栗子、核桃肉、龙眼肉等,养阴补血,固本培元。 小寒的到来,意味着年关临近,团圆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年味越来越浓,愿大家都能与家人们一起辞旧迎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3年1月5日23时04分,我们将迎来2023年的第一个节气——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它与小暑、大暑、处暑和大寒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根据我国历年的气象记录观察,我国南北方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但对于南方大部分地区,却是大寒节气比小寒节气更冷。 小寒三候 古人以五日为一候,小寒被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小寒之时,阳气萌动,雁群开始向北方迁徙,待到春日正好回到故乡;“二候鹊始巢”,喜鹊感受到阳气,开始衔草筑新巢;“三候雉始鸲”,“鸲”是鸣叫的意思,善终的野鸡也因感受到阳气滋生而高声鸣叫,天地万物都在潜藏之际,默默为即将带来的春天做准备。 小寒食俗 为抵御寒冬、储备能量,人们会在小寒时节备上各具特色的地方美食。在广州,小寒这天早上要吃辅以腊肠、腊肉等食材制作而成的糯米饭;在南京,有些人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香肠、板鸭与生姜粒、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鲜香可口。 小寒食补 小寒节气宜多食温热食物,以抵御寒冷对人体的侵袭。民间常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合理进补是不少人的养生之选,要以温补为主,补肾防寒,可适当实用羊肉、大枣、栗子、核桃肉、龙眼肉等,养阴补血,固本培元。 小寒的到来,意味着年关临近,团圆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年味越来越浓,愿大家都能与家人们一起辞旧迎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唐代〕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译文 小寒食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几,席地而坐,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 鉴赏 这首诗是杜甫在去世前半年多,即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长沙)的时候所写,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左成文评此二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朱翰的话评价:“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也是指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浦起龙说:“‘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所以《杜诗镜铨》说“结有远神”。 此诗有借鉴沈佺期诗句之处,如“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钓竿篇》)、“云白山青千万里”(《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这首七律在自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创作背景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还不知道:杜甫的《小寒食舟中作》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其实这首诗是杜甫在去世前半年多,即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长沙)的时候所写,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小寒食舟中作》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翻译 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几,席地而坐,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 赏析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左成文评此二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朱翰的话评价:“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也是指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浦起龙说:“‘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所以《杜诗镜铨》说“结有远神”。 此诗有借鉴沈佺期诗句之处,如“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钓竿篇》)、“云白山青千万里”(《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小寒大寒小寒问候,冻成一团。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腊七腊八,冻死旱鸭。三九、四九,冻破碓臼。三九不封河,来年雹子多。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还接。 腊月三场雾,河底踏成路。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腊月三场白,来年收小麦。腊月三白,适宜麦菜。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厚。 小寒不寒寒大寒。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无雨,小暑必旱。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 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
喝腊八粥画消寒图 小寒的那些必知习俗 小寒时节的明显特征是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刮西北风。这么冷的节气,吃点儿热乎的、喝点儿暖身的之外,还有“画图数九”的习俗可别忘了。 1、采购年货,准备过年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2、九九消寒,每天一笔 在故宫养心殿后殿,挂有一幅图,上书“管城春满”,下面如九宫格一般,从右到左,写有九个双钩空心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个字(繁体字)都是九笔。读起来诗不诗、词不词,如果不懂民俗,可能会一头雾水。 实际上这是从元代就已开始,从皇宫到民间都时兴的“九九消寒图”,有铜钱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芦形等多种。一般这么玩:冬至之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梳妆之时,每天用胭脂涂满一圈,等到八十一圈都涂满,原本雪白的梅花尽皆化身杏花,窗外已春回大地。 在诸多笔墨游戏中,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最为著名。据清吴振棫所著《养吉斋丛录》记载,此为道光初年御制。内直翰林诸臣,每年冬季都要填写这种“九九消寒图”。先由宫中懋勤殿制成待填描写的消寒图,四周采用木框插榫而成,并裱以纸绫。每年冬至节前挂在室内,届时由室主人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 “管城”是毛笔的别称,有笔成春满庭之意。试想古时之人,每天不急不躁,安然落笔,怀抱对世间万物的珍惜怜爱,在寒冬飞雪中耐心等待春风送暖,这是怎样的精致雍容。 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怡情的养生方法。 3、腊八喝粥,各地不同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才算熬好了。 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 陕西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肃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馓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馓”。 宁夏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作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4、熬制膏方,挤油渣渣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到了小寒,老南京人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糯米饭腊八粥菜饭 小寒节气传统食物盘点 小寒节气吃什么呢?小寒节气都有哪些传统食物呢?一起来看一下。 1、小寒节气吃什么: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糯米饭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都暖乎乎。因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上来说,糯米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2、小寒节气吃什么: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更适合自己的体质。 3、小寒节气吃什么:羊肉 “小寒”时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候,人们很容易被风寒侵袭,抵御严寒最快速有效的办法不是一件棉衣,而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羊肉是温热食物中性价比最高的,如果用羊肉加点当归、山药、胡萝卜一起煮,加上大葱和生姜调味,建议每周吃一次,不但不会上火,还可以暖暖地过个冬天。 以“当归生姜”为主要原料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非常适合慢性疲劳、亚健康状态较为严重的白领一族;而有严重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的人群,则适合进补“羊肾红参粥”,有益气壮阳的作用。 4、小寒节气吃什么:菜饭 小寒节气,老南京讲究吃菜饭,其来源估计与天冷进补有关系。所谓菜饭就是青菜和米饭一起翻炒,加入咸肉、香肠、火腿、板鸭丁。其中矮脚黄、板鸭都是南京的着名特产,极具南京特色。 这些在今日看似平常之物,过去则是家庭条件较富裕的人们才能享用的,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家是舍不得加肉的,会往菜饭里埋一勺猪油,那时候平时饭菜没有多少油水,因此“猪油拌饭”吃起来格外香。 5、小寒节气吃什么: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使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 6、小寒节气吃什么:鸡汤 老南京还有逢“九”吃一只鸡、每天一个鸡蛋的进补习惯,所以小寒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鸡汤和鸡蛋。据说,鸡骨鸡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营养成分大多会溶入汤中,极易于人体吸收,是冬季补气补血的进补佳品,钙质也多。 母鸡炖汤,搭配点养生材料会更好。家里有什么就放点什么,红枣、莲子、枸杞、桂圆等等的,也可搭配香菇、山药、虫草花,或者干贝、海米都行,味道都鲜美平和。小火慢慢煲煮2-3个小时,然后将上面的油脂撇去,鸡去骨拆肉,直接吃喝,做火锅汤底,或者早晨用鸡汤煮面都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