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师团
日军师团,日军一个师团到底有多少人?

日军师团,日军一个师团到底有多少人?

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 只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 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至少在纸面上可以运输那两个摩托化中队)。这个侦察联队也可以被一个950人的骑兵联队代替。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 ,几乎没有机械装备,只能承担极少的任务,更专业的任务主要由配属的独立工兵联队负责。运输联队的规模大体上取决于可用的卡车数量,从理论上来说,由一个卡车大队和一个骡马大车大队组成。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综合日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 步兵师团所属骑兵联队:下属2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有马步枪123支日军师团、重机枪2挺。 抗日战争日本一个师团有多少人? 挽马师团及常备甲种师团满编制是两万八千二百人。比如日本近卫师团。第五师团等 乙种师团。又名驮马师团满编制是 两万四千四百人比如五十五师团。。五十六师团 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一万五千五百人。。主要任务是扫荡八路根据地和部分的部分对国军作战的辅助战略作用 丁种师团。同为混成旅团扩编。满编兵力为一万一千人主要任务是扫荡八路军根据地。少有对国军作战的记录。 混成旅团。满编为七千人左右。主要承担辅助作战任务。很少担任战略任务 以上是日本师团的规定满编人数。具体到每个师团具体惨了多少水,就只有天知道了

资讯百科 2022-06-05
日军师团,教导总队和日甲级师团谁厉害?

日军师团,教导总队和日甲级师团谁厉害?

如果抗日战争相关军事知识足够的话,当知这又是一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国民政府唯一一支真正的德械部队“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在南京保卫战之后的1938年,番号已经不复存在,余部编入了陆军第46师日军师团。而在这个时间点上,侵华日军还没有什么“甲级师团”的编制概念,那么两者之间怎么可能发生碰撞?又如何去评价哪一方厉害呢? (这是88师的画像) 所谓的教导总队,就是中德开始军事合作后,国民政府用比较有限的资金,率先组建起来的一支“样板部队”,以利其他调整师和整理师的编组和装备。它的雏型出现在中原大战结束后的1931年1月,军政部从原有的教导第2师中,抽出特务营、炮兵团、工兵团、骑兵团的各一部、加上一些军校毕业生和军校卫兵队共同组编起来的,既然是百般遴选出来的,当然堪称精锐。 教导总队初建时仅为加强团级规模,下辖步兵第1营和步兵第2营,另有迫击炮连、炮兵连、骑兵连、工兵连、通信排、特务排等总队部直属部队,全总队合计有2500余人,这个兵力数字究竟是什么级别的部队一目了然。第二年年初,在张治中第5军的编成内,教导总队参加了淞沪抗战,表现得比较可以,但是毕竟兵力有限,战场上还属于配角。 淞沪抗战和长城抗战之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的危险迫在眉睫,南京政府加快了准备编组60个调整师和整理师的步伐,遂把教导总队升格为师级单位,以作为军队编制调整的“样板”。期间教导总队优先得到了所需人员和采购来的德械装备,1933年6月,从德国军校留学归来的黄埔一期生桂永清调任总队长,经过几年的扩充和加强,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教导总队已经成为最标准的“调整师”。 比如1937年7月23日,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周振强提交了《关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教育防务人事军械方面的报告》。报告中提到:教导总队现有军官617员,军佐118员、军属99员,总共834员;士兵共计12291名,缺额1181名。可以发现,教导总队在投入淞沪战场之前,总兵力跟第87师、第88师和第36师相差无几,满编兵力在14000人左右,因为那三个师正是以教总为样板后来组建起来的。 不过在武器装备上,教导总队的平均水平确实要高于另外三个师,因为它大部分接收的还真是原装德械,1932年南京政府在德国毛瑟军工厂订购的10000支1924年式步枪,也就是98K的前身,基本都装备了教导总队,而第36师、第87是、第88师装备的都是仿制的中正式。教导总队同时装备马克伈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基层军官使用M1932型驳壳枪,这确实是纯正进口货。 按照额定编制,教导总队当时下属三个步兵团和直属部队,其中每个步兵营官兵合计755人,共装备有2门82毫米迫击炮、8挺重机枪、27挺轻机枪、161支驳壳枪、12支信号枪和368支步枪。每个团兵力超过3000人,还装备有PaK-35/36型战防炮一连(6门)、小炮一连(6门),总队直属山炮一营。所以教导总队的轻重武器、反坦克火力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是首屈一指的,得以在淞沪战场上给日军以迎头痛击。 实际上,抛开日军拥有的海空优势和军属、师团属炮兵火力,教导总队的一个步兵营对战日军常设或者特设师团的一个步兵大队,一点都不打怵。日军一个满编大队也就是一个机枪中队的8挺九二重机、一个炮小队的两门九二步炮,而三八大盖肯定不如二四式步枪,歪把子也远逊于捷克式,至于战斗兵员对比,大概是800对1000,教导总队的轻武器性能占优,日军的单兵素质占优,半斤对八两。 但是战争不是简单的数人头和步枪对射,在日军立体的火力优势下,教导总队肯定不是一个满编师团的对手,这个差距是必须承认的。所以淞沪会战第一阶段,教导总队伤亡惨重,第二阶段不得不撤下来整补,也是在这一期间,军政部将教导总队升格为两旅六团的“甲种师”,打算作为中期抗战的主力部队,可惜的是,还没有完成整补,淞沪会战最终失利,教导总队又被匆匆投入了南京保卫战。 升格为甲种师的教导总队,理论上应有兵力为六个步兵团、一个补充团、一个炮兵团以及总队其他直属单位,定额可达29000余人,但实际只有三个团随总队部留在南京参战,因为新建的第七、第八和第九团尚还湖南和江西地区招兵待建,所以南京保卫战期间的教总兵力应在20000人冒头的样子。并且由于淞沪会战的损失较大(伤亡5000),这20000余人充斥着新兵,炮兵团只有12门山炮,德械装备也被大大稀释,战斗力反而下降了。 本来按老蒋的意思,教导总队作为精华所在,应该直接撤往湖南地区整补以利再战,不过唐生智担心守城兵力不足,亲自找老蒋打擂台留下了这支部队,结果在悲催的南京保卫战中,教导总队只撤出来4000余人,残部被编入第46师,也就是说,到了1938年1月教导总队已经不复存在。而这一期间,日军在战场上主要投放的是四单位的常设师团和特设师团,还没有所谓甲级师团“”的编制类别。 (被俘的这不过是卫戍司令部的士兵) 结论很清晰了吧?在淞沪会战以及之前的教导总队,是没办法跟日军的常设师团来比较的,因为它不过是个加强团、以及“调整师”的级别,满编兵力从不足3000扩充到14000余人。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常设师团的战时满编兵力多达25000人以上,比如第5师团登陆塘沽时就是25500余人,如果再加上临时配属的特种兵部队,甚至可以达到28000余人,再考虑到炮力和单兵素质的差距,即便是升格为甲种师29000人的教导总队,还是要处于下风。 那么对比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侵华日军作战序列内出现的“甲级师团”呢?这些所谓的甲级师团其实有三种,一种是老牌常设师团调整为“三单位”以后的状态,每师团平均兵力在20000到21000人左右,比如第3师团、第6师团、第13师团等等,兵力详细数字之前的文章中多有介绍。另外一种是在特设师团中选出来的,调整为“三单位”以后也有20000余人,比如第116师团。 最后一种是从原“三单位”警备师团中选出来的(保留炮兵联队),比如第22师团和第47师团,兵力不过14000余人。 (塞克特将军) 所以如果硬要隔空比较一下的话,扩编为甲种师的教导总队,当对付前两类日军的“甲级师团”时,尽管兵力占有一定优势,但是在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上存在差距,建制单挑肯定不是鬼子的对手,个人的感觉是战力三七开。如果是对付最后一类的甲级师团,由于总兵力和轻武器大大占优,个人感觉战力可以可以达到四六开甚至五五开,比如第74军这样的部队,对打日寇一个三单位的非老牌师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只不过这都是理论上的分析,一方面,是教导总队升格为甲种师不到三个月就基本覆灭了,不存在跟日寇甲级师团单掐的机会,无从考证“谁厉害”;另一方面,战场上也不可能是简单的步兵对决,空中力量、炮火强度、装甲兵配属乃至于部队协同和指挥官水平,都决定着战场的胜负手,所以讨论这些问题只能是“纸上谈兵”,只需了解番号、兵力和装备的历史细节就可以了,其他都是仁者见仁的事情。 就教导总队长桂永清的那个指挥水平和战斗意志,一点都不看好,即便是教总番号仍在,在他手底下也难有什么好的发挥,兰封会战就是最好例子,他还是去混海军吧。

资讯百科 2022-06-05
日军师团,日本最鼎盛的时刻有多少部队?

日军师团,日本最鼎盛的时刻有多少部队?

看看鬼子的陆军兵力变化吧日军师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搞了三次裁军,到1925年经过“宇桓裁军”后精简为17个师团,总兵力只有25万人(日军师团非战时状态下编制12000人)。1936年日本军部制订《军备充实计划大纲》准备全面侵华,拟在1942年之前扩军到40个师团,“七七事变”爆发时日军的扩充刚刚开始,常设师团完成战争动员后有51万人。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日军大本营不断编组新的师团投入战场,到1937年底已有24个师团在编,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1年秋季,这个数字增加到51个师团,1943年达到70个师团,1944年底达到99个师团,而到了日本投降之前,为了筹备所谓“本土决战”,拼凑出来的师团总数达到168个师团,这是日本军队的数量峰值。 不过这是充满矛盾的军队状态,虽然日军在兵力上达到了最高纪录,兵员质量却严重下降,因为1937年开战时的现役士兵、预备役士兵、第一补充兵、第二补充兵按顺序已经死的差不多了,产生了200多万死鬼和差不多同等数量的伤残,因此到战争末期貌似兵力庞大,其实是个老弱病残的大杂烩,算不上日军最“鼎盛”的时期了。 日本电影《最长的一天》中,穷途末路的日本军部仍然不想投降,陆军大臣阿南惟畿叫嚣还有600多万军队,一定要和同盟国“决一死战”,那么这600多万人都在哪呢?还真别说,如果仅仅数人头的话,是可以凑够的,我们来扒一扒。 当时的日本军队已经膨胀到六个“总军”级单位,其中盘踞在中国战场的“中国派遣军”所辖的各方面军(华北方面军、第六方面军)、各直属军(第6军、第13军、第23军)共有26个师团,总兵力106万余人,约占日军师团总数的15.4%。 盘踞在东北的关东军(1942年升格为总军)还有22个师团70万人,理论上驻扎在半岛地区、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部队也接受关东军指挥,上述地区部署了9个师团约26万人,整个北方战场共计31个师团约96万余人,约占日军师团总数的18.4%。 太平洋战场上的“南方军”1945年初拥有四个方面军44个师团,总兵力尚有75万人,约占日军师团总数的26%。在本土组建的第一总军和第二总军共62个师团,总兵力约250万人(含后面在冲绳被团灭的三个师团),约占日军师团总数的37%。另外,由日军大本营直辖的驻宝岛第10方面军还有5个师团,总兵力10万余人,约占日军师团总数的3%。 上述总计五个总军168个师团约537万人(内含航空总军各师团),另外日本海军虽然能动弹的军舰不多了,但是海军人员仍有130万余众,全部加起来计算,日本陆海军的兵力规模在冲绳战役之前,确实达到了667万人的空前数字,比1937年扩大了整整十倍不止。 但是战斗力就不敢恭维了,比如关东军号称百万,却在150万苏军的进攻下八天就稀里哗啦宣布彻底投降了,被击毙了8万多人,完全是一个空架子,与1939年诺门坎战役期间的日军不可同日而语,那一战虽然苏军也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相当代价。 按题目较真的话,笔者个人认为,如果把二战日军从兵力规模和兵员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的话,“最鼎盛”的时期应该在1941年11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夜,此时鬼子拥有99个师团约300多万的陆军部队,并且还没有遭到美军的打击,所以也才有胆量挑起新的战争。 而战争末期新组建的师团,基本都是乌合之众,仅仅关注人数不太科学。

资讯百科 2022-06-05
师团长,到底是旅长官大还是师长官大?

师团长,到底是旅长官大还是师长官大?

从目前PLA的左胸的那一排资历章来看肯定是师长大于旅长师团长,因为按照规定PLA正旅长的资历章是副师级,也就是打个比方如果一个旅长平调到某师,其职务最多就是匹配到副师长或者师参谋长级别,但是上不了师长。现在实际情况是师长和旅长两者没有存在直接上下级关系,更多只是差异在于不同军队编制配属军事主官军衔不同而已。 当然会有存在师长是旅长的直接上级,这个在中国现代战争史上是也有的。比如:1947年“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师”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其编制构成就是师-旅-团,但究其原因是1946年“国共会谈”常凯申为了应付外界舆论进行所谓的整编,就把一些军队编制进行压缩降级,给外界一种裁编、整编的假象,当时的74军就是这样编制由军降级为师,但是人数没变。同样的在早期的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也有存在过师-旅-团这样的编制。比如第四野战军的三十九军就是这样,其前身就是1945年由黄克诚大将率领的新四军第三师,下辖第七、八、九三个旅每个旅各三个团,总人数在3.7万人,其实彼时的新四军第三师已经是纵队(军)的规模,只是当时出发前依旧按照新四军的部队番号没改,但是到了东北后就很快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 在1948年11月统一全军番号前,当时的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在刚成立时纵队的编制是纵队-师-团这样的“三三制”编制,而当时的西北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刘邓大军)有一些部队出现纵队-旅-团的“三三”制编制,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人少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一个步兵师的编制在1万-1.5万人左右,旅则是5000-8000人左右,相较于华野和东野的财大气粗,那时的西北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刚成立时则相对要有些寒碜,所以有些纵队出现纵队-旅-团的编制情况。 2003年以后PLA的集团军就出现一个集团军下辖有师级和旅级作战单位同时存在的情况。到了2015年新一轮的改革后,PLA现有13集团军几乎所有编制都是集团军-合成旅-合成营,一般情况下一个集团军下辖6-8个合成旅,总人数大概在4-6万人左右,而一个合成旅人数在4000-6000人这样。 当然目前还是会有存在为数不多的师级作战单位,主要是在新疆军区,当然也有个别是先前的重装师演变而来,目前还在五大战区的新编号集团军下面。如果没猜错是军改前的第38集团军112装甲师,该师现隶属于中部战区。

资讯百科 2022-05-21
一个师,日本的师团长是什么级别的官?

一个师,日本的师团长是什么级别的官?

日本的师团长就是日本陆军的师团这一作战单位的最高军事长官。师团长为将级军官,军衔是中将,其军衔在日本仅此于元帅和大将,可以说地位不低。在当时的日本陆军战斗序列中,师团长的地位高于旅团长一个师、联队长、大队长、中队长和小队长,而仅只低于军司令官。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没啥可说的。根据以上所说我们就知道日本的师团长级别就是中将,也就是将级军官,想想看作为将军他的地位自然不会太低。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师团长的级别都是中将,但是他们这之间的地位却不一样,因为在日本师团这一作战单位分有4个等级,分别是甲乙丙丁,这其中甲类师团在军中的地位最高,而丁类军团在军中的地位最低。所以作为这些不同等级的师团的师团长,他们军中的地位也就会不一样。 其中一等甲类师团是日军的永久性常备师团,在未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甲类师团几乎就是日本陆军所拥有的全部武装力量。在当时甲类师团共有17个师团,分为近卫师团、第一师团至第十一师团、第十二师团、第十四师团、第十六师团、第十九师团、第二十师团,这17个师团为日本陆军最精锐的军队,在当时全日本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都优先装备到这些军队中。 甲类师团人数均超过2.7万人,每个师团都拥有1个野战重炮旅团、1个高射炮联队等,此外有些甲类师团还有着独立的战车联队,如第一师团拥有战车第2联队,可以说从这点可以看出甲类师团的强大。而且在甲类师团中地位最高的非近卫师团莫属,由于这个师团是护卫京都最重要的防卫力量,所以这个师团的师团长几乎都是皇族中人亦或天皇最信任的近臣所担任,也就是如此在当时虽然近卫师团的师团长都为中将衔,但地位显然不是其他的师团长能比。 不过不管如何作为当时日本仅有的17个师团的师团长,他们的地位肯定是最高的,而在当时陆军部、参谋本部等陆军机构的负责人几乎都是由甲种师团的师团长升迁而来的,所以可以想像他们的地位绝非是之后的乙丙丁师团师团长可比的。此外,甲种师团的罪行可谓是累累,在当时除了近卫师团没有直接参与到侵华的战争中,其他的16个甲种师团都曾被派到中国参加过侵略战争。 二等乙类师团是日本在开始侵华战争后极速扩充而来的军团。在当时日本因此前的常备师团已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于是就将那些预备役的人员全部召回,然后组建全新的师团,包括第13师团、第15师团、第17师团、第18师团至第109师团,而这些用预备役组建的师团就被称为乙类师团。 显然作为侵华战争而紧急扩充的部队,乙类师团肯定是不能和甲类师团相比的,它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显然都不占优势,况且它采用的武器大多都是库存的,且较为落后的,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在地位上,乙类师团的师团长绝对是比不了甲类师团的师团长的。 此外,由于乙类师团内部在待遇上也有着些许的区别。比如序号在20以内的是“新设军团”,序号在30至40之后的是“治安师团”、序号在50以后的是“补充师团”。其中新设军团是乙类师团战斗力和武器装备最强大的。而据可靠记载在当时乙类师团有近70个加入了日本在中国的东北、华中、华东、华南等集团军,并参加作战,而剩下的20个则被调往了东南亚、太平洋等地与美军作战。 三等丙类师团是日军在1943年之后为了应对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双线作战而增设的部队。在当时由于日军已经快要穷途末路了,再加上连年的两线作战让日本的兵源以逐渐枯竭,所以此时的丙类师团除了部分高级军官是从其他的一等和二等军团抽调而来的,其他的全部都是未经过训练的新兵。 日本将第110师团至300师团以内的师团都划分为丙类师团。由于在当时日本的资源已接近枯竭,再加上是漫无目的的扩充,所以这些丙类师团的装备可以说很差,能够确保每人一支枪已是万幸,重装备如火炮等几乎已全无。所以可想而知丙类师团的地位较之甲类和乙类肯定是低的,而作为丙类的师团长,他们的地位肯定也是要低于甲乙师团长的。 四等丁类师团是日本师团中战斗力最弱的师团,较之丙类师团都要弱上许多。当时的日本300以外的师团都被称为丁类师团,它就是当时日本为了确保在中国后方的占领区的安全而从混成旅团改编而来的,大约只有4900人,几乎没有重武器。 简单的说丁类师团它就是日本大后方的保安部队,所以战斗力很差,武器装备也就更不用说了。那么自然而然作为如此弱的师团的师团长,他们的地位肯定也是最低的啦。 总得来说日本陆军师团长的军衔都是一样的,但是要论地位的话,那肯定是甲类师团长最高,其次是乙类师团长,再就是丙类师团长,最次就是丁类师团长。当然不管怎么说师团长可以说是日军在前线最高的指挥官,他的地位在军中也是非常高的,毕竟在当时日本的各个方面军、陆军省、参谋本部等陆军机构的负责人几乎都是从师团长升上去的。

资讯百科 2022-02-2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