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干扰素
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的疗效怎样

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的疗效怎样

干扰素治疗乙肝已经经历了10余年的历程,积累了众多经验,药物也从普通干扰素α发展到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总体来看,干扰素治疗乙肝具有疗效明确,一旦获得应答,较少发生变异和反弹现象,是目前无法替代的有效药物之一。综合大量循证医学资料表明: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患者经普通干扰素α(普通IFNα)治疗4~6个月后,治疗组和未治疗组乙肝病毒DNA转阴率(杂交法)分别为37%和17%,乙肝病毒e抗原转阴率分别为33%和12%,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率分别为7.8%和18%,其疗效与基线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和肝组织学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有关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患者的4次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治疗结束时应答率为38%~90%,但持久应答率仅为10%~47%(平均24%)。有报道,普通干扰素α疗程至少1年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普通干扰素α(5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日1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可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少数患者甚至出现黄疸。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时,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率<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禁用干扰素治疗。      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40KD)治疗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87%为亚洲人)48周并停药,随访24周,乙肝病毒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为32%;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患者(60%为亚洲人)治疗48周后随访24周,乙肝病毒DNA<2×104拷贝/毫升的患者为43%,随访48周时为42%。亚太地区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每周1次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40KD)治疗24周,随访24周时的乙肝病毒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普通干扰素α(32%∶25%)。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12KD)或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治疗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2周,停药后随访26周,两组乙肝病毒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均为29%。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40KD)在我国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对普通干扰素α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再用普通干扰素α治疗仍可获得疗效,亦可换用其他普通干扰素α亚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等)治疗。

乙肝 2021-08-05
干扰素是怎样杀灭乙肝病毒的

干扰素是怎样杀灭乙肝病毒的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人体内很多细胞可以分泌干扰素,不同的细胞分泌的干扰素其分子结构和作用也不尽相同,白细胞分泌的干扰素叫α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最强,目前应用最多的治疗乙肝的干扰素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生物人工合成的α干扰素。据研究,人体在感染病毒后最早产生的抗病毒物质就是干扰素,干扰素可以直接杀伤病毒,其作用机制是这样的:首先干扰素同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结合,然后诱导细胞产生一系列的效应蛋白,例如蛋白激酶、Mx蛋白(抗病毒蛋白)等,这些效应蛋白再通过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导致病毒颗粒的裂解或抑制病毒的复制,注射干扰素几小时后,就可见到血中病毒滴度直线下降。干扰素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而以免疫增强为主。例如可以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等。当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后,又可以促进对病毒的清除作用。干扰素对于乙肝患者发生增殖的成纤维细胞及基质产生细胞也有抑制作用,这样就可以直接抑制肝脏的纤维化,使纤维组织减少。由于干扰素的抗增殖作用,干扰素还被发现可用于预防肝癌。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在肝硬化和肝癌高发人群中应用干扰素能明显减少肝癌的发病率。干扰素虽然可以杀灭病毒,但是需要通过机体免疫识别功能相配合,因此,并非每一个乙肝患者都可以使用干扰素,使用干扰素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即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转氨酶升高80~200单位/升,没有黄疸,没有肝硬化。不符合适应证者不能勉强使用。

乙肝 2021-08-05
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怎么抗出甲亢

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怎么抗出甲亢

袁某,男性,30岁,自幼患乙肝,20岁之前,几乎每年复查肝功1次,肝功均正常。去年夏天因工作劳累后出现乏力不适,休息后不能缓解,纳差,饭量由原来的6两减为5两,袁某开始紧张,到当地医院就诊,化验转氨酶升高到正常2~3倍,总胆红素正常水平,乙肝五项提示“大三阳”,乙肝病毒定量高,当地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在医生建议下,袁某除进行保肝、降酶治疗外,还采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但今年春天,袁某发现自己的脖子变得比原来粗了,偶有心慌感觉,遇事也容易激动了。袁某赶紧到内分泌科就诊,经过系统化验、检查,专家认定袁某得了“甲亢”。而且与药物有关。袁某纳闷,怎么打干扰素治疗肝炎反而治出甲亢来了?袁某想自己除了间断运用保肝药物之外,就是坚持使用干扰素治疗。难道问题出在干扰素身上。      的确,干扰素有诸多副作用。因个体差异,在每位患者身上表现不同。一般副作用包括:      1流感样症状是干扰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在干扰素治疗早期。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文献统计,100%患者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40℃,多发生在用药4~8小时内,持续4~12小时。通常2周内发热消失。可伴随头痛、肌肉痛,神经痛等神经肌肉症状,一般予物理降温,症状明显者可予解热镇痛剂,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吲哚美辛等)减轻症状。      2骨髓抑制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特别是白细胞、血小板下降,以疗程第18周为甚。口服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6、维生素B4等药物或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治疗可以纠正。有些患者还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味觉异常,腹泻,便血,罕见呕吐,肝损害等消化道症状。      3内分泌代谢异常表现为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炎;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加重;脂肪肝。      4精神神经损害表现为头晕、头痛,抑郁、失眠,幻听、幻觉,视力障碍,定向力障碍,健忘等。其抑郁状态可导致自杀倾向。      5循环系统影响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速及心律失常,其中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很少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维颤动。      6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急性肾衰和肾病综合征较少,停药后一般可以纠正。      7.呼吸系统影响并用小柴胡汤部分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多发于40~60岁的妇女。表现为干咳、劳力性呼吸困难、发热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LDH升高,CRP阳性。胸部X线片表现为网状颗粒样阴影,可以确诊。一旦确诊,应立即停用干扰素,同时给予类固醇激素冲击治疗。罕见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8.皮肤病变治疗晚期常出现脱发。躯干及四肢可出现暂时性斑丘疹、弥漫性红斑、甚至出现Sjogrens综合征,可以诱导或加重银屑病。干扰素引起的脱发属一过性,可采用降低头部温度以减少血液流向毛细血管内。      9.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自身免疫性肝炎、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粒细胞减少症。血清学检查可出现自身免疫抗体或抗体效价升高。如抗DNA抗体、胰岛素抗体、自身免疫六项、血小板抗体检测等。      10.眼疾病常常出现眼底白斑和出血,其他有眼震、静脉闭塞、青光眼等,且有失明报道。      11过敏少数患者在干扰素治疗期间会出现过敏现象。      在选择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时一定要注意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及家族史。对于有精神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心肺肾功能不良、牛皮癣、眼底病变患者要慎用INF。注意动态监测T3、T4、TSH、血常规、肾功能、血糖、自身抗体,定期行胸片、心电图、眼底检查及对患者精神状态进行评估。这样才能早期发现干扰素的副作用,及时处理,使INF更好发挥其安全有效的治疗作用。

乙肝 2021-08-05
哪些乙肝患者不适合进行干扰素治疗

哪些乙肝患者不适合进行干扰素治疗

1干扰素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妊娠期间、乙肝患者有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未能控制的癫、未戒断的酗酒或吸毒者、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等)、失代偿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有过腹水、上消化出血等并发症)、有症状的心脏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和治疗前血小板计数<50×109/L。所谓绝对禁忌证就是遇到以上这些情况,绝对不能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一旦硬性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于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2干扰素治疗的相对禁忌证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症史、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总胆红素>51μmol/L特别是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者。相对禁忌证是指使用干扰素治疗有可能加重原发病,所以遇到上述问题时,一定要谨慎从事,非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首先选择核苷类药物。

乙肝 2021-07-19
乙肝治疗误区  用干扰素不注重适应症

乙肝治疗误区 用干扰素不注重适应症

无黄疸、大三阳、乙肝病毒-DNA阳性、转移酶高出正常2-10倍,肝穿为轻中度活动性炎症变化、无明显肝硬化、无重叠其他病毒感染、无免疫缺陷、女性患者选用干扰素能取得较好疗效。临床上常因适应症掌握不好,所以疗效不好,甚至弊多利少。   对确诊为母婴传播致病者单独使用α干扰素。   国内外大量临床经验业已证明,对确诊为母婴传播致病者施行α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   不定量(或定性)检查乙肝病毒-DNA就使用拉米夫定。   尽管e抗原阳性者的乙肝病毒-DNA一定是阳性的,但应用拉米夫定后,其血清e抗原阴转的出现时间一般较晚,如治疗前不进行检查,就缺少判定其病情是否好转的指标,易造成患者的无效花费。   对慢性乙肝活动期患者,等待其转移酶(ALT)降至正常时才进行抗病毒治疗   单独应用拉米夫定十分安全,对重症肝炎患者也可以应用。因此,对慢性乙肝患者绝不用等待其ALT下降后再行抗病毒治疗,否则会影响其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分情况地一律使用拉米夫定或干扰素治疗。

乙肝 2021-07-18
用长效干扰素 乙肝治愈机会更大

用长效干扰素 乙肝治愈机会更大

长效干扰素更易获得乙肝治愈机会,近日,慢乙肝治疗认知促进项目在广州启动。   据了解,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核苷类和干扰素类药物。长效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都可以帮助患者实现乙肝病毒检测不到,但在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比例上,长效干扰素要高于核苷类。另一方面,核苷类仅有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即便获得e抗原血清学转换,停药1年后复发率高达50%以上。长效干扰素在维持停药后的持久疗效方面独具优势。   从达到表面抗原清除即“临床治愈”的治疗效果上来看,核苷类较难实现表面抗原清除,而长效干扰素更有机会实现这一目标。长期随访发现,经长效干扰素治疗实现e抗原转换的患者在停药3年后的表面抗原清除率达到30%。   项目专家一致认为,在中国的慢性乙肝治疗中,相对于核苷(酸)类药物,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是实现表面抗原清除的首选治疗方案。对高转氨酶低病毒载量初治患者或表面抗原水平低的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利用长效干扰素治疗可以获得更多的临床治愈机会。

乙肝 2021-07-15
干扰素治疗乙肝好不好 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干扰素治疗乙肝好不好 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乙肝治疗中,经常见到的那就是抗病毒治疗,不过很多患者找到小编,说抗病毒治疗副作用大,担心有风险,有可能会耐药等情况,小编去于是乎去帮助大家翻阅了许多资料,整理一些不适合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情况,希望大家能做参考。 1、过敏反应 干扰素本身抗病毒效果是比较好的,资料中说它是真核细胞应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复杂的蛋白质,而蛋白质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过敏原,类似于我们平时打青霉素要做皮试一样,如果对于干扰素过敏,那就肯定不可以使用干扰素来对抗乙肝病毒了。 2、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拥有上述疾病的患者不适宜使用干扰素进行乙肝治疗,因为其副作用涉及部分代谢途径上的作用,很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反应。 3、妊娠期孕妇 妊娠期孕妇使用干扰素有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所以在妊娠前就尽量治疗,把乙肝水平控制好,再进行妊娠。 4、肝病病情严重 肝病病情严重时也不适合再使用,肝脏代谢功能下降,会导致干扰素副作用增大,因此不建议使用。 5、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于2.0-3.0×109/L 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时,会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会减少,但是停药后恢复,但是如果本身血小板和白细胞就低的话,会增加出血风险。

乙肝 2021-07-1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