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廖鼎琳
廖鼎琳简介

廖鼎琳简介

廖鼎琳(1914年-2017年2月10日),1914年出生,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志愿军装甲兵指挥部政委、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国防科工委训练基地政委,军委炮兵学院政委等职。廖鼎琳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7年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抗日战争时期4解放战争时期5红色故事6心系国防发展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廖鼎琳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兴国出生日期:1914年逝世日期:2017年2月10日职业:军人信仰:共产主义军衔:少将主要事件:抗美援朝最高职务:炮兵学院政委 人物生平2 廖鼎琳,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崇贤乡。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炮兵营通讯员、警卫员、教导师2团连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3纵11旅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副政委、第10军分区副政委、定县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建国后,任绥远军区旅政委、师政委。36军106师政委。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36军106师政委、志愿军装甲兵指挥部政委。获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历任66军副政委、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政委,24军政委、国防科委训练基地政委,炮兵学院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 抗日战争时期3 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指导员、抗大一分校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营教导员、冀中军区第2军分区自卫营指导员、17团政治处主任。第7军分区36区队政委、第7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4 任晋察军区3纵11旅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副政委、第10军分区副政委、定县军分区司令员。回国后历任63军副政委、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政委,69军政委、65军政委、国防科委训练基地政委,炮兵学院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红色故事5 没有马枪高的红小鬼廖鼎琳出生在兴国县崇贤乡麻坑子的一个佃农家庭,父亲长年在东固、富田一带地主家里当长工,他很小就寄居在崇贤的伯父家里放牛。1929年九、十月间,在距崇贤一山之隔的富田大坑村靠打短工谋生的母亲到了崇贤,对他说:孩子,跟我回家吧,东固、富田来了红军,打土豪、没收地主田分给穷人,回去分了田我们就有饭吃了。他就随母亲离开了伯父家,来到了富田大坑。在大坑他当上了儿童团长,带队出操、放哨、站岗、查路条、斗地主,革命热情非常高,并于当年由袁升平介绍加入了共青团。1930年3、4月间,廖鼎琳在山坑参加了共青团代表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动员团员带头参加红军,保卫苏维埃,保卫胜利果实。回家后,他对母亲说要报名参加红军,母亲表示同意并鼓励他说:红军是咱们穷人的队伍,去了好好干,不要想家。5月底,廖鼎琳到东固独立营报名参军。当时负责招红军的干部看他年纪小,个子又小又瘦,还不如马枪高,就不想收下他,劝 心系国防发展6 “现在不打仗,训练场就是和平年代的战场。设计训练,就是设计战争。”纵观30年来几场世界局部战争,廖鼎琳认为,相比战争年代,我军装备和人员素质有了大幅提高,但仍要瞄准打赢未来战争,从实战化角度从严从难抓好部队训练。“习主席抓训练抓得好!”廖鼎琳感慨地说,在习主席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全军和武警部队深入贯彻中央军委《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全面推进军事训练实战化,变革之深、力度之大、标准之高、要求之严,让他印象非常深刻。2014年,多达200余场旅团规模以上的实兵演习,令他非常振奋。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