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之
张之简介

张之简介

张之常用于人名。张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体育节目主持人。40多年来,他多次在国内外采访,为广播电台采写新闻、通讯,主持过几十次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广播、电视实况转播,为我国的体育实况转播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并培养了第二、三代体育广播员,宋世雄就是他的学生。 目录 1基本资料 2简介3人物纪念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之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30年逝世日期:2001年职业:记者、主持人毕业院校:济南华东大学主要成就:培养了第二、三代体育广播员 简介2 张之出生于1930年,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体育节目主持人,北京人。他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1月到济南华东大学学习,3个月后调华东新华广播电台任播音员。同年春他南下到上海,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副组长。1951年,他和电影演员陈述合作,在上海转播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篮球比赛实况,徐寅生著名的“十二大板”就是他评说的。1953年他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体育记者,并参与创办《体育节目》。40多年来,他多次在国内外采访,为广播电台采写新闻、通讯,主持过几十次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广播、电视实况转播,为我国的体育实况转播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并培养了第二、三代体育广播员,宋世雄就是他的学生。 人物纪念3 第二落点永不消失的声音在北京西郊的八宝山公墓,著名的体育评论员宋世雄和夫人钟瑞来送别自己最崇敬的老师、新中国体育转播奠基人--张之。昨天,本报记者来到宋世雄家,听他和夫人钟瑞一起回忆了与恩师张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回忆那位既是老师、又像父亲、也是朋友的可敬老人,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岁月……被一个奇妙的声音征服宋世雄从小就是一个体育迷,然而他走上体育转播之路,却是缘于对一个声音的痴迷。50年代初,14岁的他正上初二。一个下午,他和同学们在操场踢足球,学校的大喇叭里突然传出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那是我国体育转播的开拓者张之正在现场转播解说一场普通的篮球赛。回忆起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宋世雄还清晰地记得老师那甜美、幽默、机智、灵敏的声音,14岁的他完全被那声音征服,直到听完最后一个字。此后的好几天,那个声音一直萦绕在他的耳畔,使他又激动又兴奋。从那个时候起,体育转播就占据了他的心灵,一有时间就模仿张之的解

人物百科 2021-11-06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简介

人物百科 2021-11-06
张之恒简介

张之恒简介

张之恒(1938-2010),中国著名考古学家。1938年12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丹徒县卢里镇,196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生前为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考古学通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和《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简介3主要著作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之恒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38逝世日期:2010性别:男职称:教授 个人简介2 张之恒教授1938年12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丹徒县卢里镇。1959年7月考入南京大学历史学系,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197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历史学系考古教研室负责人、古代史专业党支部书记。毕生致力于中国石器时代考古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史前考古领域享有很高的声望。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2月28日晨6时55分在南京鼓楼医院逝世,享年72岁。张之恒老师是国内著名的考古学家,在史前考古领域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他毕生致力于中国石器时代的教学和研究,对工作极端负责,治学严谨,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近百篇,他编著的多种考古学教材成为国内考古和文博专业的通用教材,特别是《中国考古学通论》,先后多次印刷,成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喜爱的考古教材。张之恒197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中国古代史和考古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几十年来倾心培养和指导学生,曾经担任过历史系79级 主要著作3 《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长江文化研究文库),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曾获华东地区优秀著作二等奖、南京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曾主持"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

人物百科 2021-11-06
张之江简介

张之江简介

张之江(1882-1969),字紫珉,号子茳,别号天行,教名保罗,河北盐山人,西北军著名将领,中国国术主要倡导人和奠基人。为人重德守义,办事雷厉风行,刚决果断,是西北军五虎将之首,军中尊称大主教。曾任察哈尔都统西北边防督办、代理国民军总司令、国民政府禁烟委员会主席。他在禁烟时的决心和作风让群众赞为“第二个林则徐”。后任中央国术馆馆长。1936年选拔武术队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奥运会执行主席特命为表演队摄制纪录片。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1969年病逝。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主教将军4畅行国术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之江别名:字紫珉,号子茳,别号天行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北盐山滕庄子乡留老仁村出生日期:1882年逝世日期:1969年职业:军人毕业院校:东三省讲武堂信仰:基督教教名:保罗 人物简介2 张之江(1882年-1969年),字紫珉,河北盐山滕庄子乡留老仁村(现为黄骅市)人。西北军著名将领。东三省讲武堂毕业。冯玉祥前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和冯玉祥是老相识。光绪末年,两人都在第一混成协、第20镇共事,驻扎辽宁新民府,冯任步兵营连长、营长,张任骑兵营排长,张还参加了冯玉祥任会长的反清秘密组织——武学研究会。1911年,两人都因参加滦州起义而被解职。辛亥革命后,由于内姑父陆建章的提携,冯玉祥在短短两年内就从营长升为旅长。张之江没靠山,升不上去,投奔老上级绥远将军张绍曾,混了几年仍然只是个上尉。于是1914年转而投靠冯玉祥,进入16混成旅,从此一路顺风,短短几年,从上尉参谋、骑兵营长、团长、旅长、第七混成旅长升为师长,成为冯的左膀右臂。不过,冯玉祥对这个老哥哥并不客气,和其他部属一样,一旦犯错误,照样令其下跪。当然,动辄下跪的不止张之江一个,宋哲元、鹿钟麟也不乏其例,这是因为他们都把与冯的 主教将军3 1882年7月21日(清光绪八年七月廿一日)生于河北省盐山县(今属黄骅市)留老人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村正。张之江八岁随祖父习武读书,自青年时起即喜爱武术,十八岁时应童子试,补诸生。1903年,清政府组建新军,施行征兵制,留老人庄应征青年寥寥,其父为该村村正,不得已送张之江应征入伍,从北洋常备军,被选入常备军学兵营学习骑兵,因识文墨,升迁较快。1907年5月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邀张之江任新建北洋第一混成协骑兵营哨官。1910年春,张之江与冯玉祥发起组织武学研究会,在军中接触了一些反满志士,阅读了揭露满清残酷统治、主张维新的书籍,逐渐萌发反清革命思想。9月张之江所在第一混成协与另外两个团合编为北洋陆军第二十镇,他任第四十协第八十标骑兵营排长。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2月张之江参加滦州起义,被任命为骑兵司令,率一排驻守金山嘴,后赴沪向陈其美请援。1912年1月滦州起义不幸失败后,冯玉祥 畅行国术4 张之江本人是武术高手,致力于体育教育,多次率团出国考察,弘扬中华武术,提倡术德并重,文武兼修,主张博采众长,反对门户之见;著有《东游感想录》、《国术与体育》、《国术与国难》等。张之江幼年上私塾,随祖父攻读诗书,并习练武术,先后毕业于东三省讲武堂、国民政府陆军大学将官班。1901年,张之江应征入清朝新军。起初为骑兵,先后参加辛亥革命时推翻清廷腐败帝制的滦州起义与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云南起义。在京郊南口大战中,任国民军总司令,缴讨军阀混战,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胜利进军。后升至陆军上将。张之江在统领西北军时期就非常重视武术,规定凡西北军均须通过练拳、劈刀、刺枪、体操四项主要科目。据说他在南口指挥作战时,因日夜操劳过度而患中风,中西医药治疗均不见效,他的警卫余国栋教他学练太极拳,身体竟很快恢复了健康,他于是更加笃定武术是中国的国粹,并向中央申请把武术改称为“国术”,以提高武术的重要性。1927年,时局突变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