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蜀阆州(今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县)人。岳飞爱将,骁勇绝伦。每次作战与岳飞率领诸军,屡立战功。破曹成,复陈州,战顺昌,皆有奇捷。累迁阆州观察使、御关军统制、宣抚司副都统。绍兴十一年底(1142)与岳飞、岳云同时被杀害。理宗景定二年(1261)追封烈文侯。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赠宁远军承宣使。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历史评价4家庭成员5后世纪念 基本资料1 本名:张宪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族逝世日期:1142年主要成就:击败曹成、平定吉虔、收复襄汉官职: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追赠:宁远军承宣使 人物生平2 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张宪已经在岳飞军中崭露头角。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奉命到江南西路讨伐叛将李成,留下张宪在徽州保护军队家属。徽州知州孙佑拒绝付给钱粮,张宪与之发生龃龉。后张宪以三日内离开徽州为条件,才得到粮食。绍兴二年(1132年)四月,岳飞讨伐曹成,张宪与吴锡军自全州南下,解除曹成对桂州之围。张宪奉命攻打荔浦县的莫邪关,其亲兵郭进奋勇先登,攻破关城。当时第五将韩顺夫夜晚放松警备,饮酒作乐,当夜敌军悍将杨再兴率军反扑,杀死韩顺夫和岳飞之弟岳翻。张宪与后军统制王经率部击败杨再兴。闰四月,岳飞在贺州击败曹成后,命张宪统兵与徐庆、王贵招降曹成党羽两万人。张宪在追击中俘获杨再兴。当时曹成的部将郝政率部逃到沅州,头戴白色毛巾,发誓为曹成报仇,号称“白巾贼”,张宪到沅州一举擒获赦政。绍兴三年(1133年),当时虔、吉二州盗贼反叛,他们联合兵力寇掠循、梅等十几个州郡,宋高宗命 历史评价3 《宋史》:“张宪等五人皆岳飞部将,为敌所畏,亦一时之杰也;然或以战没,或以愤卒,而宪以不证飞狱冤死,悲夫!” 家庭成员4 张宪有四子,一子名为张敌万,其余三子名不详·。 后世纪念5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川北道道台黎学锦在南津关竖立宋张烈文侯故里碑,又在锦屏山东麓的连峰楼左侧,依山傍水,建成张烈文侯祠一座,右侧立《张烈文侯祠碑序记》石碑二块。文化大革命中,均被毁无遗。1985年重新修建了张宪祠,并塑了张宪高大威猛的遗像。今张宪祠位于四川阆中市锦屏山,门前悬挂“佐岳王图复兴功臣同祸莫须有,祀强魂仰祠宇遗像传神阿堵中”对联一副。正殿对联为:“佐少保力战中原,果能痛饮黄龙,知公必在;共西湖同存庙貌,纵令深诛白铁,遗恨难消。”以使抗金骁将千古传颂,烈文侯祠万世仰英。张宪墓在仙姑山下东山巷口,今杭州市仁寿山公园内,距岳庙仅百步许。元杭州路总管夏思忠尝立石标其处,岁久石断伏榛莽间,漫无可考。明正德十二年丁丑有布衣王天佑,偶得断碑,识其故址,遂白于当道,重为封树,并立祠墓所,建坊通衢,以崇忠荩。阅岁滋久,重又倾圮,神道碑亦不存。同治十一年升用县权仁和尉桐城吴廷康,请于大宪,再度
张宪周(1862-1914),字道东,山东曹州郓城(今山东菏泽市郓城县张鲁集乡状元张楼(因张宪周中状元,其村后人更名状元张楼)人,清末武状元。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相关事迹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宪周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菏泽市郓城县状元张楼村出生日期:1862年逝世日期:1914年主要成就:清末武状元 人物生平2 他出身豪门,天资聪颖,15岁拜武痒生李凤山为师习武练功。20岁考中武庠生。练就了一身刀马纯熟的武功,所用两柄大刀,一柄重120斤,一柄重180斤。所用犀牛角弓,需300斤臂力方能拉开,人称“神童”,弱冠即中秀才。 相关事迹3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会试中武进士。是年殿试(恩科),在京与山西王金钩比武。张宪周打马疾驰,身稳如山,在马上挥舞120斤重的大刀轻松自如;举重时,重360斤的志石,一声“起!”张宪周稳稳举起,后又放180斤大刀于上,绕场一周,他面不改色,全场欢声雷动。轮到山西王金钩举志石事,他刚举两下,汗如雨流,扔下志石而退。光绪帝遂点张宪周为武状元,京城一时流传“点了张宪周,气死王金钩”之民谣。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封为陆部朝参镇殿将军。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赴任开州(今河南濮阳)协镇。他爱民如子,使农有余粟,商有余财,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交口称赞。后迁任崮关、娘子关从一品参将。重农治本,兴修水利,使一方五谷丰登,歌舞升平。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京畿失陷,光绪皇帝和西太后仓惶西逃,联军闻讯分道追驾,张宪周勤王护驾,行至居庸关,利用山高谷隘,埋兵布阵,袭击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