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1620年7月8日—1664年10月25日),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朱以海,联络十三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二十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康熙三年(1664年),随着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张煌言见大势已去,于南田的悬嶴(ào)岛(今浙江象山南)解散义军,隐居不出。是年被俘,后于杭州遇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目录 1基本资料 2张煌言人物生平3张煌言主要成就4张煌言人物评价5张煌言个人著作6张煌言亲属成员7张煌言后世纪念 基本资料1 本名:张煌言别称:张苍水字号:字玄著 号苍水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浙江鄞县出生时间:1620年7月8日去世时间:1664年10月25日主要作品:《张苍水集》、《北征录》、《探微吟》主要成就:联络郑成功积极抗清,拥立鲁王朱以海监国官职:兵部尚书谥号:忠烈(清朝追谥) 张煌言人物生平2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六月九日,张煌言出生于浙江宁波府鄞县一个官僚家庭,父张圭章,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曾任山西盐运司判官,官至刑部员外郎。母赵氏,于张煌言十二岁时病卒,故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长大。张煌言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为人慷慨并且喜爱讨论兵法之道。崇祯九年(1636年),张煌言十六岁参加县试,并考察骑射,张煌言射三箭皆中靶,与他一起应试的人没有不惊叹的。崇祯十五年(1642年),张煌言考中举人。当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烽火已燃遍全国,明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于是朝廷开始重视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材,张煌言虽考文举,但仍须加试一些战事急需的武备科目。在考试时,朝廷“以兵事急”,令考生“兼试射”,而张煌言竟“三发皆中”,使在场者十分惊服。加之他平日留心时局,“慷慨好论兵事”,故周围的人们对他更加敬重。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 张煌言主要成就3 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之后,张煌言先是跟钱肃乐率领义军,驰骋宁绍,转战浙东打击清军。以后又与郑成功所率的军队在天台会师。鲁王到达绍兴,开始主持浙东反清事宜,二十六岁的张煌言以赐进士出身的身份,先后任翰林院编修、兵科给事中等职。此时,福建的郑氏地方势力也奉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另一个小朝廷,建号“隆武”。于是,在东南沿海便有了两个并立的小朝廷,这就决定了抗清力量无法统一、合作,反形成互相牵制、抵消的局面。顺治四年(永历元年、1647年)四月,任职左都御史的张煌言奉鲁王命监张名振军,他率战舰浮海至崇明,一度登陆,但不幸为飓风所袭失败,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后逃出,这是他首次指挥义军作战。顺治五年(永历二年、1648年),张煌言参加义军恢复宁波失败,便率军至上虞县平冈结寨固守,并一度联合其他义军对清军发动进攻,焚上虞、破新昌,逐渐成为浙东人民抗清的一面旗帜。顺治八年(永历五年、1651年 张煌言人物评价4 《清史稿》:“当鼎革之际,胜国遣臣举兵图兴复,时势既去,不可为而为,盖鲜有济者。徒以忠义郁结,深入於人心,陵谷可得更,精诚不可得沫。煌言势穷兵散,终不肯为逭死之计。”佚名著《兵部左侍郎张公传》:“自丙戌至甲辰,盖十九年矣,煌言死而明亡。”顾城:在南明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有两位,一位是堵胤锡,另一位是张煌言。堵胤锡在永历朝廷中一直遭到何腾蛟、瞿式耜等人的排挤,无法展布他的雄才大略,终于赍志以殁;张煌言偏处浙江、福建海隅,得不到实力派郑成功的支持,空怀报国之志。历史上常说“何代无才”,治世不能“借才于异代”,就南明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史书上,人们习惯于把史可法、何腾蛟、瞿式耜列为南明最堪称赞的政治家,其实,他们不过是二、三流的人物,就政治眼光和魄力而言根本不能同堵胤锡、张煌言相提并论。丁云川:“张苍水的级别是南明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他不像岳飞,祭礼是不能按皇家规格来办,不能戴黄 张煌言个人著作5 张煌言一生仅活了四十五岁,但其诗文著述甚丰,后人收辑整理名《张苍水集》。但此文集在清朝一直被列为禁书,故仅有传抄稿本。直至1901年时,始有国学大师章炳麟将其排印(二卷本),附《北征录》一卷问世。1909年,又有国学保存会的排印本十二卷,补遗一卷,附录八卷出版。别有《四明丛书》本九卷,附录八卷传世。1959年,由中华书局对文集的诗文重加整理、校勘后,将《张苍水集》分为四编,包括《冰槎集》、《奇零草》、《采薇吟》及《北征录》;又,附录一卷,载有年谱、传略、序跋等。张煌言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其诗质朴悲壮,充分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滃州行》、《闽南行》、《岛居八首》、《冬怀八首》等诗抒情言志,表现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尤其是《甲辰八月辞故里》二首及《放歌》、《绝命诗》,写于就义之前,饱含血泪,为传世之作。亦能文,较著名的有《北征录》、《上延平王书》、《奇零草序》等。《放歌》《忆西湖》 张煌言亲属成员6 父亲:张圭章母亲:赵氏董氏,死于狱中。张万祺,先父三日于镇江遇害。 张煌言后世纪念7 张煌言墓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在南屏山荔枝峰下,与章太炎墓毗邻。墓用砖砌成园形,墓碑文“故明勤苍水张公墓”。墓两侧分别为与他同时被捕殉难的扬冠玉和罗子木墓。墓左前方还有张苍水祠。祠堂是一座白墙黑瓦的仿明建筑,正厅有张苍水先生像,高三米,四壁墙上挂有八幅壁画,追述了张苍水从少年到就义的悲壮一生。张煌言于康熙三年(1664年)在南田悬岙岛(今象山县)被捕,同年九月初七遇害于杭州弼教坊,遗体收于今址。墓建成后屡经修缮,于1966年底毁,1983年按1920年重修时旧貌修复。墓坐南朝北,三墓成品字形布列,张煌言墓居中,西侧为参军罗子木墓,东侧为侍童杨冠玉及舟子墓。三墓皆圆形拱顶,墓壁清水砖砌,上封土植草。张氏墓直径5.20米,高2.45米,乾隆四十一年,赐谥张煌言为“忠烈”。前立“皇清赐谥忠烈明兵部尚书苍水张公之墓”碑一方。罗氏墓直径3.07米,高0.92米,前竖“故明参军溧阳罗子木墓”
张苍(前256年—前152年),西汉丞相,《史记》称之为张丞相,封北平侯,阳武县(今原阳县)富宁集乡张大夫寨村人。他生于战国末年(公元前256年),死于汉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谥号北平文侯。战国末期曾在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字卿)的门下学习,与李斯、韩非等人是同门师兄弟。在秦朝时曾经当过御史。刘邦起义,他归顺了刘邦,西汉王朝建立之后,他先后担任过代相、赵相等官职。因为他帮助刘邦清除燕王臧荼叛乱有功,被汉高祖晋封为北平侯,以后又迁升为计相、主计。汉文帝时灌婴去世后接任丞相一职,汉文帝后元元年因政见不同而自动引退。主要门生为是洛阳人贾谊。张苍校正《九章算术》,制定历法,也是中国历史上主张废除肉刑的一位古代科学家。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历史评价5家族成员6轶事典故7墓地8史书记载9艺术形象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苍别名:张丞相国籍:中国(汉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原阳县出生日期:前256年逝世日期:前152年职业:政治家、谋士主要成就:清除燕王臧荼叛乱 校正《九章算术》封爵:北平侯谥号:文 人物生平2 张苍是阳武人,他非常喜欢图书、乐津及历法。在秦朝时,他曾担任过御史,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后来因为犯罪,便逃跑回家了。等到沛公攻城略地经过阳武的时候,张苍就以宾客的身份跟随沛公攻打南阳。后来张苍因为犯法应该斩首,脱下衣服,伏在刑具上时,身体又高又大,同时还有一身如同葫芦籽一样肥硕白皙的皮肤,凑巧被王陵看见,惊叹张苍长得好。因此,王陵就向沛公说情,赦免了他的死罪。这样,张苍便跟随沛公向西进入武关,到达咸阳。沛公被立为汉王,进入汉中,不久又还师平定三秦。陈余打跑常山王张耳,张耳投归汉王,汉王就任命张苍为常山的郡守。又跟随韩信攻打赵国,张苍擒获陈余。赵地被平定之后,王任命张苍为代国相国,防备边境敌寇。不久,又被调任赵国相国,辅佑赵王张耳。张耳死后,辅佐赵王张敖。然后又调任代国相国,辅佑代王。燕王臧荼谋反时,高祖带兵前去攻打,张苍以代国相国的身份跟随高祖攻打臧荼有功,在前201年(高祖六年)中被封 主要成就3 张苍这个人非常博学,很有学问。他在历法、算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西汉王朝制定了立法与度量衡。他侧辅校正的《九章算术》是对中国及世界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1、他提出和制订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度、量、衡、方面的理论,他把算学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国计民生。2、在采用历法方面,张苍提倡采用《颛顼历》。3、增订、删补《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总共收集246个数学问题。这些算法要比欧洲同类算法早1500多年,对世界数学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历史评价4 司马迁:①“张苍文学律历,为汉名相,而绌贾生、公孙臣等言正朔服色事而不遵,明用秦之颛顼历,何哉?”②“汉既初定,文理未明,苍为主计,整齐度量,序律历。”司马贞:“张苍主计,天下作程。孙臣始绌,秦历尚行。御史亚相,相国阿衡。” 家族成员5 父亲:不知姓名,张苍的父亲身高不足五尺,等到生下张苍,张苍却身高八尺,被封为侯,又做了丞相。子孙:张苍的儿子康侯继承侯位,八年之后去世。康侯的儿子张类继承侯位,又过了八年,因为犯下了参加诸侯的丧礼后就位不敬的罪名,爵位封邑都被撤消。 轶事典故6 张苍在免去丞相职务之后,年岁已经很大了,嘴里没有牙齿,只能靠吃人奶度日,让一些女人当他的乳母。他的妻妾众多,达百人左右,凡是曾经怀孕生育过的就不再亲近。张苍最后活到一百零几岁时才去世。 墓地7 参见:张苍墓张苍墓位于原阳县城关镇东北2公里谷堆村,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苍墓东西长40米,南北款30米,高1至2米,墓周槐林茂密,郁郁葱葱。墓前有清康熙年间立《汉北平侯张苍之墓》石刻。存有墓碑一通。圆首镌有云龙图案,中刻“汉丞相北平侯张公讳苍之墓”,为清康熙年间立。另有“张苍纪念堂”大殿和“西汉丞相张苍故里”大型石碑。 史书记载8 参见:张丞相列传、张周赵任申屠传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和班固所写的《汉书·卷四十二·张周赵任申屠传第十二》记载了张苍的生平事迹。 艺术形象9 《盗宗卷》孟小冬饰张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