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溥
徐溥储豆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徐溥储豆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徐溥储豆的故事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的背景和内涵吧。  一、徐溥储豆的背景  徐溥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曾经担任过礼部尚书等重要职务。在他的一生中,他不仅在文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政治上也有着重要的贡献。其中,他储豆的故事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一段经典的历史典故。  二、徐溥储豆的故事  据说,徐溥年轻时曾经到一位朋友家做客,这位朋友家里非常贫困,连饭都吃不饱。徐溥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心疼,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帮助这位朋友。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些钱来,然后买了一些大豆,将它们放在一个竹筒里面,让这位朋友把这些大豆拿回家去煮熟吃。  三、徐溥储豆的内涵  徐溥储豆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蕴含着深刻的内涵。首先,它表达了徐溥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关爱之情,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和高尚品德。其次,它也反映了徐溥在生活中的节俭和勤俭持家的品质,强调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最后,它还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乐观和坚韧的信念。  四、对历史的评价  徐溥储豆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不仅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佳话,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遗产。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徐溥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思想,也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些重要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观。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借鉴的方式,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五、结论  综上所述,徐溥储豆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段经典典故,它不仅展现了徐溥的高尚品德和人文关怀,而且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8-08
徐溥的后代是什么结局?都去了哪里?

徐溥的后代是什么结局?都去了哪里?

  徐溥是明朝中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的后代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徐溥的后代的情况吧。  一、徐溥的儿子  据历史记载,徐溥有两个儿子:长子徐祯祥和次子徐祯卿。其中,徐祯祥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曾经担任过工部侍郎等职务;而徐祯卿则是一位学者,曾担任过礼部尚书等职务。  二、徐溥孙子的情况  除了儿子之外,徐溥还有两个孙子:长孙徐世昌和次孙徐世栋。其中,徐世昌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和学者,曾经担任过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务;而徐世栋则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被誉为“清代文坛巨匠”。  三、对历史的评价  徐溥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后代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们继承了徐溥的思想和精神,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四、结论  综上所述,徐溥的后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们继承了徐溥的思想和精神,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的成就和贡献,同时也应该尊重历史事实,避免无谓的猜测和臆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8-08
徐溥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溥是谁?是个什么样的人?

  徐溥(1521年-1593年),字子厚,号东篱,江苏扬州人,明朝中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明代文坛巨匠”。  一、早年经历  徐溥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他曾经在家乡读书,后考中进士,成为一名官员。在官场生涯中,他以清廉正直著称,深受百姓爱戴。  二、文学成就  徐溥是一位多产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散文、戏曲等作品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他的代表作有《东篱乐府》、《东篱诗集》等。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文学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政治成就  除了文学成就之外,徐溥还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曾经担任过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务,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废除科举制度、实行乡试等,对中国的政治和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教育成就  徐溥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创办了“东篱书院”,并亲自授课,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道德品质,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五、对历史的评价  徐溥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成就和政治成就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他的教育理念也对现代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六、结论  综上所述,徐溥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文学、政治和教育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的思想和贡献,以及他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应该尊重历史事实,避免无谓的猜测和臆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8-08
徐溥简介

徐溥简介

徐溥(1428年~1499年),字时用,号谦斋,南直隶宜兴县洑溪(今宜兴宜城镇溪隐村)人。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弘治五年八月至十一年七月(1492年-1498年)任当朝首辅一职。性凝重有度,居内阁十二年,从容辅佐,爱护人才,屡遇大狱及逮系言官,委曲调剂,安静守成。卒年七十二,谥文靖。徐溥撰有《谦斋文录》四卷(见《四库总目》)传于世。是吴俨的舅舅。(概述图片来源:清代修《江苏宜兴翰渎徐氏宗谱》)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家祠4历史评价5史籍记载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徐溥别名:字时用,号谦斋国籍:中国 明朝民族:汉出生地:洑溪(今宜兴宜城镇溪隐村)出生日期:1428逝世日期:1499职业:内阁首辅代表作品:《谦斋文录》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谥号:文靖 人物生平2 徐溥自幼天资聪颖,读书用功。他8岁进私塾念书,就把圣言要语、经典法言抄录汇集成册,随身携带,供作平时阅读。塾师见他口袋总是鼓鼓的,疑是玩物,便责他贪玩。取出看时,原来是他抄录的“圣贤要语录”。塾师非常惊异,问明原委,颇觉自愧,即对其父渔隐公说:“你儿乃是神童异才,我不能为其师。”遂请辞而去。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徐溥廷试一 家祠3 阁老厅,是徐溥的家祠,前后四进,建于明代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坐落在洑溪河畔、东氿之滨,具有明代建筑特色。第一进为祠门屋宇。第二进四间为碑屋,现在仅存《宜兴徐氏义田记》碑一块,记述着徐溥置义田、兴义庄的事迹。第三进为花厅,即“白虎堂”,在太平军进驻宜兴时部分遭战火焚毁,修复后改为“保义堂”,在后墙上嵌砌着宋代苏轼“桔颂碑”及元代赵孟頫和徐溥手书的碑文。另有正草字体的诗词碑一块。其梁、椽、枋、柱均为彩绘。第四进五间,为徐氏祖先神位之屋。西部另有四幢建筑,每幢四间,为徐氏祠堂,供祭祀祖先之用。“阁老厅”现已列为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评价4 徐溥入阁为相十二年,忠于王朝,尽心尽力,对朝政多所匡扶,被誉为明朝贤相之一。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九月十一日,徐溥病逝,享年72岁,葬宜城东南山林村瑞云山荷花荡,背山面氿。卒后特赠太师,加特进左柱国,谥文靖。著作有《谦斋文集》4卷、《文靖疏稿》2卷。徐溥卒后,经朝廷批准,在宜兴城内闹市区的蛟桥南堍建“柱国太师”坊,宜兴地方人士为纪念徐溥,还在学街东、洑溪、小东门外分别建有“榜眼”坊、“及第”坊、“义庄”坊等。因年代久远,现已荡然无存。 史籍记载5 徐溥,字时用,宜兴人。祖鉴,琼州知府,有惠政。溥,景泰五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宪宗初,擢左庶子,再迁太常卿兼学士。成化十五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久之改吏部。孝宗嗣位,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旋进礼部尚书。弘治五年,刘吉罢,溥为首辅,屡加少傅、太子太傅。溥承刘吉恣睢之后,镇以安静,务守成法。与同列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协心辅治,事有不可,辄共争之。钦天监革职监正李华为昌国公张峦择葬地,中旨复官。溥等言:“即位以来,未尝有内降。幸门一开,未流安底。臣等不敢奉诏。”八年,太皇太后召崇王来朝,溥等与尚书倪岳谏,帝为请乃已。占城奏安南侵扰,帝欲遣大臣往解。溥等言:“外国相侵,有司檄谕之足矣,无劳遣使。万一抗令,则亏损国体,问罪兴师,后患滋大。”于是罢不遣。是年十二月,诏撰三清乐章。溥等言:“天至尊无对。汉祀五帝,儒者犹非之,况三清乃道家妄说耳。一天之上,安得有三大帝?且以周柱下史李耳当其一,以人鬼列天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