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杜甫 〔唐代〕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窥 一作:征)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译文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赏析 第四首咏怀的是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永安宫。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 此诗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汴河怀古二首 皮日休 〔唐代〕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译文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赏析 第一首诗的“万艘龙舸”代指隋炀帝的船队。全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诗中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的历史事实。诗说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实质是说当时的唐帝国早已是连隋炀帝时也比不得了。这是对当政者的警训,意味深长。 第二首诗第一句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而以第二句反面设难,予以批驳。诗中说:很多研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归咎于运河,视为一大祸根,然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有莫大好处,历史作用深远。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后世时间之长;说“千里”,以见因之得益的地域之辽阔;“赖”字则表明其为国计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带赞许的意味。此句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使人耳目一新。这就是唐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翻案法”。翻案法可以使议论新颖,发人所未发,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却是不易的。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船只相衔长达三百余里,仅挽大船的人几近万数,均著彩服,水陆照亮,所谓“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其奢侈糜费实为史所罕闻。第三句“水殿龙舟事”即指此而言。 作者对隋炀帝的批斥是十分明显的。然而他并不直说。第四句忽然举出大禹治水的业绩来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就是: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这简直荒谬离奇,但由于诗人的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仅就水利工程造福后世而言,两者确有可比之处。然而“若无”云云这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极尽“水殿龙舟”之侈的炀帝终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相与论功,流芳千古。故作者虽用了翻案法,实际上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实际了。这种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并提,是欲夺故予之法。说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似乎是最大恭维奖许,但有“若无水殿龙舟事”一句的限制,又是彻底的剥夺。“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炀帝的批判就更为严厉,谴责更为强烈。这种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面抒发效果更好。 此诗以议论为主,在形象思维、情韵等方面较李商隐《隋宫》一类作品不免略逊一筹;但在立意的新奇、议论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面,自有其独到处,仍不失为晚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品。 创作背景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唐诗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云云。皮日休生活的时代,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对于历史的鉴戒,一般人的感觉已很迟钝了,而作者却以诗文的形式有意重提这一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绝色双娇1》演员表 秦采青–牛莉 芊芊–张庭 史书才–牛清峰 金花–宋丹丹 正德–焦恩俊 秦中玉–吴孟达 太后–博艺伟 龙天啸–刘长纯 林进贵–郑强 田文–刘伯英 林夫人–刘芳 皇上–刘威 《绝色双娇2》(《皇后进宫》)演员表: 芊 芊 – 张 庭 饰 正 康 – 吴大维 饰 秦采青 – 牛 莉 饰 秦中玉 – 吴孟达 饰 金 花 – 宋丹丹 饰 梦 梦 – 张佳楠 饰 云中月 – 含 笑 饰 史书才 – 牛清峰 饰绝世双娇。 RBG游戏《绝对双娇3》主题曲 歌词部分: 守候 我能等你吗? 在那淡淡月光下 静静想你 我能等你吗? 在那熟悉的地方 轻唤着你 风里传来你的呼吸 云里映着你的笑意 林里的鸟相畏相依 我却孤寂 我等你回来 把那窗儿打开 向我依赖 我等你回来 带着纯真的风采 宛如小孩 衣上装满你的记忆 夜里的梦多么清晰 冰冷黎明只剩叹息 如何忘你 迷离的夜 飘响着无边境的旋律 在耳边旋绕不停 能不能 戴着思绪的雨 带我找你 纵然是梦想也罢 宁愿寂寞 放弃自由 怎样也想抓住你的手 春夏秋冬 你的承诺 我会守候 如果你的计算机里还有这个游戏,那你可以找到它的Music目录,好像是042。你按文件大小排一下就可以找到了,因为那个比较大。 念双娇 赤壁怀古的译文是什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品评】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 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 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 “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 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 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 。
佛教寺院是旅途常见的怀古发幽之处,了解一些基本的宗教常识和禁忌,会让旅游的底蕴更丰富。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了解一下吧! 三门殿 寺院的大门一般三门并立,即中间一个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所以又称三门殿。进入三门殿,两旁各有一金刚,即警卫佛的夜叉神,因其手持金刚杵,所以又名“执金刚”。传说,佛前有五百“执金刚”。 天王殿 进入三门后的第一重殿,前供弥勒菩萨,面朝南;后奉韦驮天,面向北。东西两旁供奉四大天王,东方天王“提多罗咤”,意为持国,即能护卫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神,持琵琶,护东方弗提婆(胜)洲人民;南方天王“毗琉璃”,意为增长,即能使他人增 长善根,持剑,护南方阎浮提(胜金)洲人民;西方天王“毗留博叉”,意为广目,即能以慧眼观察、守护民众,金龙缠手,护西瞿耶尼(牛货)洲人民;北方天王“毗沙门”,意为多闻,即有大福 的大德,能保护民众财富,持伞,护北郁单越(胜处)洲人民。四大天王也就是俗称的“四大金刚”。其实,在佛教中,金刚和天王是完全不同的神灵。 弥勒菩萨名“阿逸多”,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南天竺人,出生在兜率天。民间也有把布袋和尚当作弥勒菩萨的化身的说话,源自五代时的浙江奉化 一带,常有一携布袋的僧人教化民众,信者众;该僧人临终时留下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胜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方才揭开了谜底。 韦驮天,也称韦驮菩萨,传说是南方天王部下的一位将军,因其经常周行东南西三洲(北洲无出家人),护助出家人,故宋代以后,逐渐在寺中塑韦驮天像供奉。 大雄宝殿 即寺院正殿,亦称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大雄即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 释迦牟尼佛,即佛教的教主,为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释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领悟成佛,创立了佛教,所以被称为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旁一般都塑有两位比丘立像,年老者名“迦叶尊者”,佛涅盘后被后人称为初祖;年轻者名“阿难尊者”,迦叶尊者涅盘后被后人称为二祖。 民间称释迦牟尼佛为如来佛,其实是不对的。如来一词,是指“自心如来”,是诸佛的通名,只要获得佛果,都可称为如来,因此“如来”是“佛”的另一种 称谓。 游览禁忌 在寺院游览时,应称僧人为“师”、“法师”,尊称主持僧人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为“喇嘛”,即“上师”之意 ;忌直呼“和尚”、“出家人”,或其它污辱性称呼。 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微微低头;忌握手、拥抱、触摸僧人头部等不当行为。 与僧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婚配之事,或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在寺院内不应大声喧哗、指点议论或妄加嘲讽;禁止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等行为;僧人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也不得随便伸手抚摸;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