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夜晚能够在天上看到很多的星星在发光,这些所谓的星星中有卫星,有行星,但是更多的是恒星,那大家知道为什么恒星会发光吗?恒星会发光的原因恒星之所以会发光,是因为恒星内部的氢原子都在不断地进行热核反应,由四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从内部传到表面,向四周辐射开去,所以我们看到的恒星都闪闪发光。比如说我们天天能够看到的太阳,这就是一颗很典型的恒星,通过内部发生的核聚变反应,放出大量的光和热。宇宙中的恒星大部分是依靠类似的核聚变反应来发光的,当然因为恒星的质量、身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不同的恒星内部的核反应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八大行星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排名。 金星(Venus)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距离太阳0.725天文单位。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有时候会更近)。 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达到亮度最大。它清晨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傍晚处于天空的西侧,被称为“长庚”。 2018年9月2日,天宇将上演行星金星“合”恒星角宿一的美丽天象,届时,这两颗亮星将近距离接触,为公众上演一幕浪漫的“星星相吸”。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星体观测: 在太空探测器探测金星以前,有的天文学家认为金星的化学和物理状况和地球类似,在金星上发现生命的可能性比火星还大。1950年代后期,天文学家用射电望远镜第一次观测了金星的表面。从1961年起,苏联和美国向金星发射了30多个探测器,从近距离观测,到着陆探测。 金星的轨道比水星的要大。当进行处于西方(在太阳之右)或东方(在太阳之左)的最大距角时,看起来它距太阳比水星距太阳远一倍。 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之一,观察它的最佳时间可能是当太阳恰好位于地平线以下的时候。必须注意,千万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太阳。太阳落山金星随后落下,此时它位于太阳之左;太阳升起前金星首先升起,此时它位于太阳之右。 你很容易分辨出金星来,它明亮而略呈黄色。当金星呈大“新月”形时,用双筒望远镜观测它是最合适的。 此时金星位于最大距角点与下合点之间在下合点时金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我们便看不到它了,注意调好望远镜的焦距使之能观察遥远的物体。 离太阳系最近的行星叫什么名字? 想要知道离太阳系最近的行星是哪颗,可以先去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中找一下。我们知道,半人马座α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其中包含了三颗恒星。在这个三合星系统中,半人马座α星A和B与我们相距较远,大约为4.37光年。另外一颗恒星——比邻星,则远离另外两颗恒星,它比另外两颗恒星更为靠近太阳系,与我们相距大约4.24光年。 直到现在,天文学家只在这个三合星系统中发现了一颗行星,那就是于2016年发现的比邻星b。从这颗行星的名字中可以看出,它是属于比邻星的行星,这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行星。更令人振奋的是,比邻星b是一颗略大于地球的岩质行星,并且刚好运行在宜居带中,这意味着它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潜在宜居行星。 不过,比邻星b的宜居性现在还没有办法完全确定。比邻星b是否存在大气层是宜居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它覆盖着一层较厚的大气层,那么,它的表面温度将会类似于地球,这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了可能。这样的条件或许更有利于生命的演化,毕竟地球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功孕育出了生命。 然而,比邻星是一颗具有很强活动性的红矮星,它能抛射出猛烈的恒星风。而比邻星b与主恒星相距只有0.05天文单位,所以它会沐浴在强烈的恒星风之中,这使得它很难束缚住表面的大气层。失去大气层的防护,生命很难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因此,目前还无法确定这颗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哪个?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我们1.496亿千米。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扩展资料: 除了太阳之外,最靠近地球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距离是39.9兆公里,或4.2光年。光线从半人马座的比邻星要4.2年才能抵达地球。在轨道上绕行地球的航天飞机速度约为8公里/秒(时速约30,000公里),需要150,000年才能抵达那儿。 像这样的距离,包括邻近太阳系的地区,在星系盘中是很典型的。在星系的中心和球状星团内,恒星的距离会更为接近,而在星晕中的距离则会更遥远。 恒星分类是依据光谱和光度进行的二元分类。在通俗的简化的分类中,前者可由恒星的颜色区分,后者则大致分为“巨星”和“矮星”,比如太阳是一颗“黄矮星”,常见的名称还有“蓝巨星”和“红巨星”等。
离太远阳最近的行星叫什么离太阳最近的恒星? ★毋庸置疑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由于水星距离太阳实在是太近了,它的表面温度很悬殊,向阳面高达430℃,而阴暗面则在-170℃。水星非常小,是由岩石构成的,表面布满被流星撞击而形成的环形山和坑洞,另外有平滑、稀疏的坑洞平原。 ★看到水星的名字,人们脑海里总会产生这样的联想:水星上面有水吗?水星和水有何关联呢?宇宙奧妙无穷,常会有人们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在水星上没有液体水、没有蒸汽,却发现了冰山。 ★水星上有水吗?早在古代, 日、月和五颗行星就能被肉眼观测到。它们在天空中移动且明亮,能发出连续不断的光,而且那些遥远的星星,看起来位置稳定,而且闪耀明亮。我们的祖先认识了日、月五行星特殊的位置,想象它们 是主宰物质世界的化身或是天神的住 地。在西方,古罗马人看到水星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最少,运行得最快,所以把希腊神话中一个跑得最快的信使“墨丘利”的名字给了水星。 在中国,古时盛行用阴阳五形说,把宇宙简化为阴阳两大系统,并由此解释自然万物的构成变化,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从现代天文观测上看,水星上有“水手1号”对水星天气的观测表明,水星最高温430℃度,最低温173℃度,水星表面没有任何液体水存在的痕迹。就算是我们给水星送去水,水星表面的高温会使液体和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足以逃出水星的引力场。也就是说,要不了多久水和蒸汽会全部跑到宇宙空间,逃得无影无踪。 另外,水星上的大气非常稀薄,大气 压力不到地球上的一百万亿分之一,水星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氢、氧、碳 等。水星质量小,本身吸引力不能把 大气保留住,大气会不断地向空中飞 逸。现在的稀薄大气可能依靠太阳不 断地抛射太阳风来补充,因为太阳风 的大部分成分就是氢、氮的原子核电 子。从水星光谱分析来看,水星有一 点大气,但大气中没有水。这已是普遍公认的事实了。 在八大行星中水星最难以琢磨,因为它躲藏在强烈的阳光下,我们难以一睹它的真容,在广袤的太阳系中水星获得了几个“最”的记录。水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5790万公里,大约日地距离的1/3,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比水星更靠近太阳的行星。 水星年是太阳系中最短的,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只需88天,还不到地球年的三个月,水星年是最短的。但是水星日却比别的行星更长,在水晶上的一天将近是地球上的两个月,约为58.64个地球日。水星距离太阳非常近,又没有大气保护,因此在太阳的烘烤下,向阳面的最高温度可达430℃,另一面的温度则低到零下-170℃左右。昼夜温差接近600℃,因此获得行星,表面温差最大的冠军。 为什么水星的表面和月球非常相似?当水手10号第1次到达水星时,我们才清楚地看到水星表面有着大量的坑穴,这是卡路里盆地,直径大约1550公里,它可能是30~40亿年前,一个直径大约100公里的陨星撞击所形成。另外还发现大约100多个陨坑,有着一些和月球上的环形山才有的辐射状条纹。天文学家认为或许是因为小天体在撞击水星时,所喷射出的碎片向4周扩散所造成。这些环形山周围的盆地、高山、断崖相互交错,最终形成了水星奇特的地貌。水星没有卫星陪伴,它如同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在独有的轨道中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数亿年来从未改变 。 天文学家是这样解释水星的,水星形成时,内核先凝固并发生剧烈的抖动,水星表面形成高山,同时火山爆发频繁,又多次遭受陨星和彗星冲击,因此水星表面上的坑坑洼洼。至于水星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由陨星带来的,科学家们对此有很多分歧。
科学家在一个临近的星系中发现一个濒死的恒星残骸,它的亮度超过太阳1000万倍。这一发现带来了许多问题,而且推翻了我们对于宇宙中一些极端现象的物理学理解。 科学家发现极亮天体恒星残骸,亮度超太阳千万倍 这颗新发现的星球残骸属于宇宙中一种罕见的极亮光源,也就是所谓的X射线极亮天体。尽管它并非是我们所观察到这类天体中最亮的,但是这颗特殊星体的亮度是我们发现的其它任何恒星残骸的10倍。 黑洞巨大的引力会吸引来自恒星的气体,缓慢吞食。当恒星的气体进入黑洞,就会形成一个极亮的盘状物,也就是地球上的天文学家们所观察到的这种特征。 这种盘状物极热,能达到数千万华氏度,因此它的大部分光线都是以高能X射线的形式存在。这是因为气体正以极高的速度运动,这就使它变得极热而且极亮。 从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就一直在探测宇宙中的这些明亮特征,他们把它称之为X射线极亮星体(ULX)。虽然这些光源的起源我们仍然一无所知,但是科学家们怀疑它们可能来自于恒星和黑洞间到的这种双星系统。 就像黑洞一样,当一颗质量远大于太阳的恒星在生命终结时塌陷就会形成中子星。然而,中子星并不具备黑洞一样的引力,因此无法捕获光线。它们会发射出光脉冲,这也是研究团队确信这个系统是脉冲星而不是别的天体的原因。 这颗中子星如何能够快速吸收气体仍然是一个谜。研究团队认为,这或许源自它的强磁场带来的改变。 无论答案是什么,这种奇特而且带来巨大改变的发现足够科学家们头疼一段时间了。加拿大亚伯达大学的一位物理学研究人员称,起源理论限制了这种星体的亮度,应当比发现的这颗星体亮度弱100倍。
据外媒10月14日报道,欧洲太空总署的天文学家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恒星“死亡”的画面,其颜色十分绚丽,形状酷似一只蝴蝶。 科学家拍摄恒星死亡奇观 色彩绚烂酷似蝴蝶 天文学家拍摄的“蝴蝶”星云编号为NGC 6302,距离银河系大约有3800光年。这一星云是类太阳恒星演化晚期的产物,在它的中心有一个气体盘面,盘面的中央有两颗互相绕转的恒星。 “蝴蝶”星云的恒星在即将死亡时向外抛出大量灼热的气体,相比中央而言,两极释放出的气体更多,由此形成了非常对称的、类似蝴蝶翅膀的双极结构。 每颗恒星都会经历从诞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的过程,中年时期变成红巨星,老年衰退期根据质量的大小可能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