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侧摆弹巢的左轮是法国人设计的Mle 1892转轮 不过这玩意甩弹巢的方向还不是现在的左边枪怎么折,而是右边…所以我们管他叫右轮手枪好点。 但这种右侧开轮的方式很明显不符合操作习惯,所以后来的转轮都将侧开方向摆在左边。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左轮。 另外同期的话,还有一款柯尔特M1892也采用了侧摆式,不过它是往左边摆的。但我没有查到这两者之间的必然性联系,或许是脑洞想到一块去了。 另外还有一款不怎么算摆出式的,早在1860年就有,叫摩尔左轮。 就是这货没啥名气,商业化上并不成功。不过我之所以没把他当做正儿八经的弹巢摆动式,因为它的弹巢和枪管是一起往右侧偏移一点,露出一半的弹膛用以装填。
谈到二战,且又是著名的手枪,那必然就是各个大国军队装备的制式手枪了,生产数量和装备数量都比较大,这样才能称得上“著名”二字用跳蛋。 第一种,M1911 这是美国军队在二战期间大量装备的半自动制式手枪,由著名枪械大师勃朗宁设计的,0.45口径(11.25mm),七发弹匣供弹,火力猛,重量轻,质量可靠稳定。不仅在二战期间装备美军,还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堪称是美军中装备历史最为悠久的枪械,直到被伯莱塔92F替代为止。 第二种、P08手枪 这是德国在一战之前就开始由毛瑟公司大批量生产和装备陆军的制式手枪,9mm或者7.62mm两种口径,配置8发容量弹匣,少量型号可以配置32发弹鼓,使用枪管短后坐肘节式闭锁枪机,二战爆发之前就已经大量装备德国陆军。不过该型号手枪于1940年停产,但是在军队中保有量很高。 第三种,瓦尔特P38手枪 这是德国瓦尔特公司研发的一款半自动手枪,采用9mm口径弹药,弹匣容量8发,战争期间生产量达到百万支,主要用来替换原先的鲁格P08手枪。 第四种,毛瑟C96自动手枪 这就是在国内抗日战场上大名鼎鼎的盒子炮,毛瑟公司在1896年研发生产,7.63mm口径,一般配置10发弹仓供弹,由枪机上方使用弹桥装填。在德国国内不受待见,但是在东方战场却大受欢迎,为此德国毛瑟公司还专门配发了20发弹匣,这样就造就了这款枪械的另外一个东方绰号“二十响”。 第五种、纳甘M1895型左轮手枪 这是比利时纳甘兄弟为沙俄时期俄国军队定制研发的一款左轮手枪,7.62mm口径,50米有效射程。苏联成立之后一直沿用这款枪械,大量装备苏军各个单位,尤其是基层指挥官。 第六种、TT-33型手枪 这是苏联红军在二战起降大量装备的半自动手枪,8发弹匣供弹,50米射程,由枪械大师托卡列夫设计,主要装备红军基层指挥官,以替换原来的纳甘M1895型左轮手枪。 这个问题呢就回答到这里吧。 想了解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老鹰航空坚持原创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袭;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如侵则删;他人请勿抄袭,发现必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