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前列腺炎 推拿手法 充血性前列炎炎属于前列腺炎的疾病范畴,其推拿手法有点穴利尿、少腹推法和经肛前列腺按摩等性按摩。 前列腺炎大致可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以及前列腺痛等四种类型,本文重点介绍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按摩推拿治疗方法。 1.点穴利尿:施术者取任脉关元或气海,以食、中二指进行点按,点时缓慢向下用力至患者有尿意为止。 2.少腹推法:施术者以掌根推法自脐部向耻骨处进行按摩,用力宜深沉,速度宜缓慢,重复推30~50次。 3.经肛前列腺按摩:施术者戴好消毒手套,以食、中指沾少量润滑剂,伸入肛管按摩前列腺,将前列腺液压入尿道,并由尿道外口滴出。本法一周一次,按摩力度宜轻,且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者禁用。 本内容由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传统医学科 主任医师 王振强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夫妻互相按摩捶背有哪些好处? 好处很多,这是促进夫妻感情的小动作。 现在的人无论男女,工作都蛮辛苦的,哪怕是家庭主妇或者自由职业者也会有疲惫的时候,所以作为与自己最亲密的人在空闲时间,与另一半互相按摩一下,哪怕是简单的捶捶背按摩放松一下身体因疲劳引起的不适感,一定会觉得,不但身体放松了,心里也会倍感对方的爱意。 夫妻是亲密的关系,所以对彼此的了解也一定是婚后所处关系中最多的,在交流起来也可以完全放心,所以身体怎么按摩起来最舒服,按压力度如何也会最恰到好处;在互相按摩的时候不免会聊聊天来打发安静的空间,聊天就是交流,无论是生活的琐碎还是来自工作的压力,或是表达自己的心疼与爱意,无疑都是增加两个人感情的好机会;好的交流是好的沟通的基础,夫妻两个人如果能有身体的亲密接触加上好的沟通交流,相信两个人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按摩捶背等也是身体接触,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身体接触而变得更亲密,加上一起愉快的交流,可能就会变得越发想要和另一半接触的更多,从而增加了夫妻性生活的机会,创造了更多的身心美好。 综上所述,我觉得夫妻之间互相按摩捶背等,无论是简单的身体放松还是为更亲密做准备,都是有很多好处的。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 男性按摩下身有什么好处? 男性按摩下身有什么好处 男性按摩腹部或下肢的好处有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等,但下身也有一些部位不宜自行按摩。 下身的概念较为宽泛,一般来说指腰以下的部位,包括下腹部、外生殖器、会阴、臀部和下肢等,有的适合按摩,有的不适合按摩。 (1)按摩下腹部:对缓解便秘有帮助,一般采用与肠道走形一致的顺时针按摩法;在虚证腹痛时也可根据情况适当按摩,以缓解腹痛。 (2)按摩下肢:在运动后适度按摩下肢,可以促进代谢,减轻下肢酸痛的症状。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经常按摩下肢、进行下肢被动活动,有助于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失用性肌萎缩等。对于已经有血栓形成的病人,则不宜进行按摩,防止栓子脱落。 按摩对腹部和下肢的肌肉、皮肤、血管等都有良性刺激作用,但应由专业的推拿医师进行操作,或在推拿医师指导下进行;而外生殖器、会阴等部位则不宜自行按摩。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姚暄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宝宝发高烧,手脚冰凉该怎么办? 宝宝发高烧,手脚冰冷该怎么办?新手父母在护理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发烧就特别慌张,其实宝宝发烧并不是坏事,是正常的免疫反应,如果父母护理得当,那么孩子的高烧就会慢慢退下去儿童退烧推拿手法图解。 为什么宝宝发烧,受凉冰冷?宝宝的手脚冰冷,那么就代表宝宝的体温还会升高。 如果宝宝的手脚暖和,那就表示体温已经升到或者是接近最高点了。 宝宝发烧,手脚冷,妈妈要给宝宝穿袜子。宝宝身体发冷,还需要加衣服,或者是小被子,保持宝宝的体温。 另外给宝宝的足部泡热水,也可以让宝宝的血液循环变快,让足部恢复正常的体温。 宝宝发烧如何护理?1.温水擦浴。妈妈用热毛巾,给宝宝擦身体,水分蒸发的时候,宝宝身体的温度也会降低。 2.冰袋或冷毛巾敷额头。 3.酒精擦宝宝身体,最好是医院的护士操作。以免酒精浓度太高,烫伤宝宝。 4.温水洗澡。 5.宝宝体温在38.5以上,需要吃退烧药,38.5以下,可以先不吃药,进行物理降温。 6.让宝宝多喝水,体内水分够了,宝宝自然会出汗。果汁,粥汤,清汤,淡盐水等等都可以。 7.不要一发烧就让孩子打抗生素,这样孩子会形成依赖。 生活中如何快速给宝宝降温退烧? 干什么夸什么。如果说物理降温,还是小儿推拿比较安全,比较快速。分享一个奶爸给儿子小儿推拿两次退高烧的经验,希望大家有所启发。 奶爸是一名年轻的儿科医生,虽然每天在医院给患儿看病,开各种抗生素,打针输液。但他对儿子还是非常上心的,不到非常之时,从不给蛋蛋用抗生素之类的药物,都是通过小儿推拿调理。尽管从事西医,但对中医小儿推拿却情有独钟。自从生了宝贝儿子,一次偶然的机会,积极参加了一次小儿推拿妈妈班的培训,很有心得。 上个周,儿子一天都玩得好好的,特别精神。但是到了晚上八九点的时候,就开始发烧了,也不流鼻涕,就是嗓子有点红,但体温升得很快,一下就上到39度。 对这种无症状的发热,奶爸当时根据经验判断,应该是病毒性或者风热感冒之类的发热,其实很多西方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这是不急于给孩子开药的。看着儿子精神状态还可以,就给他多煮了“三豆饮”代茶饮,马上推拿了如下穴位: 平肝清肺10分钟(食指和中指指根推向指尖),退六腑10分钟,揉二马5分钟,揉合谷5分钟 推拿之后,体温有所回落,出了些汗,降到了38.4度。又给儿子一碗“三豆饮”。 妈妈奶奶又要问了,哪个“三豆饮”是何方神圣呢? 黄豆,绿豆,黑豆各一把,煮烂取汤,加糖或蜂蜜,以口感为准,少量多次以之代水喝,此汤不得隔夜。 这可一个名方,黄豆补中,补充津液。绿豆,清肝肺两热。黑豆,降胆经,收相火,益阴。对排除风寒发热之外的,大多数发热都有奇效。 但到了凌晨四点,小孩哭闹得很厉害,体温也很高,已经上升到了39.5度。奶爸本来就没睡着,紧张之急,忍了再忍,也没下定决心给儿子吃退烧药。就马上继续推拿了以下穴位: 平肝清肺10分钟,退六腑15分钟,揉二马5分钟,揉合谷5分钟 经过这次推拿后,小孩平静多了。 到了早上的时候,测量体温,体温在38.3度左右。奶爸感觉这个温度很安全,不用急于退热,于是白天继续观察,没有再推拿了,一直到了下午五点左右,儿子体温才恢复到正常值。 作为儿科医生,奶爸真是艺高人胆大啊。实在让人佩服!基于两点: 一是不独尊崇西医,客观认识中医长处,且能融汇贯通。 二是胆大心细,不急于退烧,小儿推拿+ 食疗,发挥奇效。 发高烧的小儿推拿法并不复杂,一般孩子发中低热,清天河水;发高热,退六腑。 但对于退高烧,是有风险的,希望家长务必谨慎,需要根据症状及时处理,毕竟每个人技术和经验相差迥异,如果持续高热不退就要尽快去医院治疗了。 关于小儿推拿穴位不会操作的,妈妈奶奶就看我的头条视频吧,私信输入穴位名称即可。 喜欢就点赞转发评论加关注“张家纲小儿推拿”,专心专注三字经小儿推拿的传承创新与推广普及!
“宝宝发热”在育儿界一直以来都时刻揪着各位宝妈的心!做为一个儿科医生儿童退烧推拿手法图解,“小儿发热”也是我在儿科门诊的最常见病例。 自古以来,面对孩子发热时,家长们的降温处理方法就五花八门,从灌肠、喝符水、跳大神,到捂汗、退热贴、擦酒精…琳琅满目,有的甚至让人倍感惊悚。 那在宝宝发热时,到底用哪种方法退烧才即迅速又科学有效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正确认识“小儿发热”。1、小儿体温多少度才算发热? 一般正常儿童的腋下体温是36-37.3℃,超过37.3通常就属于发热。 37.3-38,属于低热; 38.1-39,属于中度发热; 39.1-41,属于高热; 超过41℃,属于超高热。 2、发热只是现象,不是疾病! 宝宝高热不退时,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发病原因,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所以去医院的时候医生都会要求做一个血常规检测,以判断到底细菌还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 3、不要把发热当做洪水猛兽! 实际上,发热是身体遇到细菌、病毒等入侵时,免疫功能收到刺激,机体就激活免疫细胞,并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于是出现发热症状。 比如,敌军入侵我方阵地了,前线抵抗不住了,于是报告后方,后方老大一听就发火了,就派遣更多兵力出来,兵力一多活动频繁,热度自然就上来了。 所以,发热并不是表明情况很坏,只是在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增强自身免疫力以抵抗外来入侵!不用把它当洪水猛兽。 那在宝宝高热时,为什么要做退热处理呢?1、主要为了让孩子舒服! 因为发热会让人头晕、乏力、精神差、神思恍惚、全身疼痛等,高热时这些症状连大人都受不了,何况小孩。 所以,家长们可以根据下图这个“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以判断孩子的痛苦程度。 如果孩子体温已过38.5℃,但整体没有不舒服的表现,疼痛量表也在2分以下,是不需要退烧的; 但如果孩子的痛苦程度已经到了8分以上,及时体温没有达到38.5℃,也要及时退烧。 2、为了缓解家长焦虑! 把这个原因写在这里可能感觉有些不严谨,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很多家长一见宝宝发热就鸡飞狗跳的,生怕一发烧就把宝宝脑子烧坏了。 其实哪有这么恐怖,前面我们说过,发烧不是病,只是一种现象,比如脑炎等疾病会引起超高热和脑细胞损害,但是是脑炎引发的超高热,而不是超高热引发的脑炎。 宝宝发热时,到底哪种退热方法才科学有效呢?1、先说一说,下面这些方法都不靠谱! ● 擦酒精退烧?有风险! 酒精是可以通过蒸发皮肤的水分而达到散热的作用,但是因为宝宝的皮肤娇嫩,易受刺激而损伤,另外酒精易被孩子娇嫩的皮肤吸收而造成酒精中毒,影响肝脏功能,所以不建议给宝宝使用。 ● 捂汗退烧?不可取! 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并不成熟,产热大而出汗散热慢,容易出现产热和散热的不平衡。强行捂汗易引起捂热综合征,危急孩子性命! ● 退热贴退烧?不顶用! 退热贴是靠其凝胶中水分的蒸发,来带走体内的热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散热,并没有从发烧的源头解决问题,有时候还会导致宝宝过敏。 退热贴更多的作用,一个是告诉别人我宝宝发烧了,你家宝宝离远点;一个是让家长心安,觉得只要退热贴贴上了,那就没大碍了! 2、宝宝发热时,这些做法才是最科学合理的 ● 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重要的事情说3遍; ● 不要盲目心急强烈要求医生赶紧退热,这时孩子最容易被过度治疗; ● 合理使用退热药,世卫组织推荐用于儿童的退热药只有两种,布洛芬(美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 用法用量参照下表: 最后,如果有以下情形则必须送孩子去医院年龄小于3个月的孩子,一旦发热就需要到医院就诊;持续发热时间超过72小时,也就是3天,要到医院就诊;孩子出现精神萎靡、不吃、不哭、不闹、呼吸急促、频繁呕吐、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甚至抽搐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都说“养儿难”保健按摩手法,不仅在于要为孩子准备房子、车子、票子,更重要的是需要为孩子培养受益一生的健康心理和强壮体魄。尤其在成长发育时期,身体发育的基础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今天,小编将带大家一起了解从婴儿到儿童不同时期的推拿保健手法,只要用心学,你将成为孩子最可靠的保健医! 婴儿期保健 婴儿期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对相应部位的皮肤进行有序的、较为简单的按摩推拿,可促进婴儿脑细胞及神经系统的发育。这种特殊时期的保健推拿在使用英语的国家称为“Touch”,故按译音又称为婴儿抚触。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自然分娩的过程即是胎儿接受母亲产道收缩这一特殊抚触的过程。 研究表明,抚触可增强胃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改善睡眠,提高免疫能力,促进婴儿头围、身长、体重的生长发育。同时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其心理健康。婴儿抚触的操作法较多,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通常分脸部抚触、手部抚触、胸部抚触、腹部抚触、腿部抚触和背部抚触等,可按步骤顺序操作。 (一)脸部抚触 01基本操作 (1)前额:取适量婴儿油或婴儿润肤乳液,用双手拇指指腹从婴儿额中处轻柔向外平推至太阳穴,划出一个微笑状。 (2)眉头:用双手拇指指腹往外推压,划出一个微笑状。 (3)眼窝:用双手拇指指腹往外推压,划出一个微笑状。 (4)人中:用双手拇指指腹往外推压,划出一个微笑状。 (5)下巴:用双手拇指指腹从婴儿下巴处沿着脸的轮廓向外推压,至耳垂处停止。 (6)耳朵: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耳朵,从最上面按到耳垂处反复向下轻轻拉扯,然后再不断揉捏。 02保健作用 舒筋通络。舒缓脸部因吸吮、啼哭所造成的紧绷感。 (二)手部抚融 01基本操作 (1)轻轻挤捏婴儿手臂,从上臂到手腕,反复3~4遍。 (2)将婴儿两臂左右分开,掌心向上,用双手拇指桡侧缘分推腕横纹(分腕阴阳),每侧5~10遍。 (3)让婴儿抓住拇指,用其他四指按摩婴儿的手背。 (4)一只手托住婴儿的手,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婴儿的手指,从小指开始依次捻搓、拉伸每个手指。 02保健作用 行气活血。增强上肢的运动协调能力。 (三)胸部抚触 01基本操作 双手放在婴儿的两侧胁肋部,先用右手向上滑向婴儿右肩,复原。换左手上滑到婴儿左肩,复原。重复3~4遍。 02保健作用 宽胸理气。顺畅呼吸,促进胸廓发育。 (四)腹部抚触 01基本操作 (1)用右手掌面顺时针方向轻柔和缓地抚摩婴儿腹部。注意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能离肚脐太近或者不要按摩该区域。 (2)手从婴儿腹部的右下侧摩向右上腹(似I型)。 (3)手从婴儿腹部的右上侧水平摩向左上腹,再摩向左下腹(似L型)。 (4)右手从婴儿腹部的右下侧摩向右上腹,再水平摩向左上腹,再摩向左下腹(似U型)。 02保健作用 消食导滞。促进婴儿的消化吸收及排泄功能。 (五)腿部抚触 01基本操作 (1)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揉捏婴儿腿部肌群,从膝盖至尾椎骨端。 (2)用一只手握住婴儿足踝部,另一手拇指向外握住婴儿小腿,并沿膝盖向下揉捏至足踝。 (3)用一手托住婴儿足踝,另一手四指聚拢于婴儿足背,用大拇指指腹轻揉足底从足尖到足跟,反复3~4遍。 02保健作用 理筋通络。增强下肢的运动协调能力。 (六)背部抚触 01基本操作 (1)婴儿俯卧位,用双手拇指平放于婴儿脊柱两侧,其余四指并在一起扶住婴儿肋部,用拇指指腹自中央向两侧轻轻抚摩,从肩部移至尾椎骨端,反复3~4遍。 (2)五指并拢,用全掌置放于婴儿背部,手背微微拱起,力度均匀地交替从婴儿颈项部抚摩至臂部,反复3~4遍。 02保健作用 行气活血,理筋通络。舒缓背部肌肉,促进婴儿骨骼及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 (七)辨证保健推拿 01基本处方 开天门50次,推坎宫30次,摩囟门3分钟;补脾经300次,补肾经300次;摩腹2分钟,揉脐及天枢2分钟,按揉脾俞、胃俞、肾俞各50次,按揉足三里50次,横擦腰骶部,以热为度,捻十指及十趾并拔伸3~5遍。 02保健作用 健脾和胃,补肾益精。能改善食欲,增强记忆能力,促进小儿体格及智力发育。 幼儿期保健 基本处方:开天门30次,推坎宫30次,揉太阳100次,摩囟门1分钟;补脾经300次,补肺经200次,揉膻中50次,揉中脘50次,摩腹2分钟,揉脐及天枢2分钟,按揉肺俞、脾俞、胃俞各50次,按揉足三里50次,捏脊3~5遍。 保健作用:补肺益气,健脾和胃。增强卫外功能及消化能力。 儿童期保健 基本处方:摩囟门2分钟,拿头部五经、拿颈项、拿肩井各3~5遍;摩腹3分钟,揉脐及丹田2分钟;捏脊3~5遍,按揉足三里100次,运动四肢30次。 保健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调节全身各脏腑器官的功能状态,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如果您对于推拿手法还不了解,这本书中配有详细的真人示范手法图解为您提供详细指导—— 本书以图卡的形式介绍了张汉臣学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100个,其中包括手臂部穴位40个、头颈部穴位20个、胸腹部穴位14个、腰背部穴位14个、下肢部穴位12个。本书采用实体摄影照片加以标定穴位的方法,使小儿推拿穴位表现得生动、准确,手法操作一目了然,便于掌握。
多谢邀请,儿童牙疼,应该按摩那里迎香穴在哪里?儿童长乳牙经常有局部刺激和疼痛,这让孩子低声抱怨,焦躁不安,吃不香睡不稳。孩子双颊有时会变红,牙床肿胀,流口水,他会把拳头塞进嘴里。下面的做法可能会让你的孩子平静下来来。给孩子一块面包皮,面包干。在牙床肿胀的地方用包有香膏,糖浆或冰块的软手绢轻轻地涂擦。孩子的全身状况也会受到影响,有时会腹泻,有时会发热,另外容易抽搐的孩子这时候若发热也会引起抽搐。很难弄清楚到底是长牙引起了发热,还是发热性的疾病引起了长牙,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称其为, (牙齿支气管炎)。不管怎么样,不能把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也归结到长牙上,(比如耳炎)。应该让医生看看是否为其他疾病。 小孩总是流鼻涕,该怎么推拿? 首先,要分清孩子的感冒到底是哪种类型。 1、风寒感冒:这种类型的感冒,可以看见孩子有流清涕、怕冷、咳嗽、打喷嚏的症状,但是孩子的舌头不红,咽喉也不会红肿,有的孩子会因为头疼而哭闹。这是最常见的一类感冒,通常孩子会有受凉史。 2、风热感冒:这种类型的感冒和风寒感冒最容易区别的地方就是鼻涕,风热感冒时,孩子流的鼻涕通常很浑浊,发黄或者发绿,有些黏,有很多鼻屎,同时伴有发热,怕风,很容易口渴,咳嗽有痰,痰的质地比较粘稠,舌头发红,有些孩子会伴有咽喉会红肿。 3、其他类型的感冒:包括暑湿感冒和时邪感冒。暑湿感冒的孩子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的伤暑症状。时邪感冒就是我们常说的流行性感冒,这种感冒起病急,孩子常常会高热不退。 今天主要讲的是感受“风”邪所导致的感冒该怎么做小儿推拿。 1.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各200次。 开天门:让孩子仰卧,家长用双数四指扶住孩子头的两侧,两拇指指面交替从孩子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前发际处。 推坎宫:我常戏称它叫“摸眉毛”,就是用开天门的姿势,用两拇指指面从孩子两门头之间,分别向左右沿眉骨推到两边差不多太阳穴的位置。 运太阳:用中指按揉太阳穴(这个穴位在做眼保健操的时候常用,大家应该很熟悉了)。 这三个动作可以疏风发汗解表,缓解头痛的症状,清醒头目。 2.清肺经200次。 肺经在孩子的无名指面,前面说过,一般做小儿推拿都做左手不做右手,所以,只做左手就可以了。家长一只手固定孩子的左手无名指,将无名指的掌面暴露,用另一只手的拇指由指根向指尖推。 清肺经可以疏风解表。 3.揉肺俞100次。肺俞穴在孩子的背部,位置如图(用绿色彩笔标记了一下骨性标志,红色的位置就是穴位所在)。 4.风寒感冒的孩子: 运内八卦100次。内八卦在孩子的掌心,家长坐在孩子对面,让孩子掌心向上,用左手轻轻握住孩子的四个手指固定住,拇指按在孩子中指指根处不动,用右手拇指,从宝宝的小鱼际开始,沿小鱼际→大鱼际→食指根→小指根→小鱼际的顺序推100次(看起来就像在掌心画圈,操作方法详细见上一篇博文《【小儿推拿】孩子晚上睡觉哭闹怎么办》)。 推三关100次。三关位置如图。 家长一只手固定孩子的左手,一只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其余各指握拳,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从拇指侧掌根指推向肘横纹处。如图 5.风热感冒的孩子。 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100次。这两个手法的姿势和推三关的姿势相同,只是操作位置和方向不同。见下图。 6.鼻塞流涕的孩子:揉迎香穴100次。迎香穴在鼻翼两侧,鼻唇沟凹陷的地方。家长用双手四指固定孩子头部,双手拇指按揉孩子的迎香穴。 7.咳嗽的孩子:揉膻中穴100次。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的正中,家长用中指顺时针按揉即可。 另外有一些小tips供各位家长参考: 1、孩子平时应该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加强锻炼。 2、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 3、避免让孩子与感冒病人接触。 4、春秋容易感冒的时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5、保持房间空气流通,每天可以用食醋50ml加水熏蒸20~30分钟进行空气消毒。 6、孩子发热期间多喝水,进食易消化食物,饮食应清淡。 7、哺乳期的婴儿可以服用“葱头奶”。 8、风寒感冒的孩子还可以用灸法,温灸大椎、风门、肺腧等穴,每穴5~10分钟,一日1~2次。 祝各位宝宝健康。
小儿推拿李波小儿快速止咳按摩图解:小儿咳嗽的常用推拿穴位,简单易学止咳化痰效果好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小儿推拿李波! 一、肺经(清肺经) 位置:在无名指掌面末端。 操作:推肺经,分补肺经,清肺经两法。用推法,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或自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名清肺经;反之(或旋推罗纹面)为补,名补肺经。 次数:100~500次。 作用:补益肺气,清肺泻热,止咳化痰。 主治:感冒,咳嗽,气喘,呕吐,痰鸣,面白,自汗,盗汗,脱肛,遗尿,大便秘结,麻疹不透。 临床应用: 用清法能清肺泻热,化痰止嗽。用于肺热痰喘、痰鸣等,以清肺经为主,配清天河水、退六腑、推揉膻中、运八卦等。 用补法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面白、自汗、畏寒等症。 二、掌小横纹(揉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揉掌小横纹,以食指或中指揉之。 作用:开胸散积,消郁热,化痰涎。 主治:口舌生疮,流涎,肺炎,百日咳及一切痰壅喘咳。 临床应用:本穴为治口舌生疮,喘咳的效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有良效 三、内八卦(顺运内八卦) 位置:以手掌中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八卦穴即在此圆圈上 操作:顺运八卦,又称运八卦。用拇指面自乾向坎运至兑为一遍,在运至离时轻轻而过。 次数:运100~500次。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降气平喘,止呕止泻,清热发汗,平衡阴阳。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呕吐,泄泻,腹胀,食欲不振,恶寒,发热,惊惕不安等症。 四、膻中(揉膻中) 位置:在胸骨上,平第四肋间隙处,相当于两连线之中,属任脉。 操作:医者用中指端揉膻中; 次数:100~300次。 作用:宽胸理气,宣肺止咳。 主治:胸闷,喉鸣,气喘,咳嗽,恶心,呕吐,呃逆,嗳气。 临床应用:膻中穴为气之会穴,居胸中,胸背属肺,推揉之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吐逆、痰喘咳嗽均有效。治疗呕吐、呃逆、嗳气常与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等合用;治疗喘咳常与推肺经、揉肺俞等合用;治疗痰吐不利常与揉天突、按弦走搓摩、按揉丰隆等合用。 五、乳根(揉乳根) 位置:第五肋间隙,乳头直下0.2寸。属足阳明胃经。 操作:医者用食指或中指端揉,称揉乳根。 次数:揉50~100次。 作用:化痰止咳,消食化滞。 主治:胸闷,胸痛,咳嗽,气喘。 临床应用:用于胸闷、胸痛、咳喘等症,多与揉乳旁、推揉膻中等合用。 六、乳旁(揉乳旁) 位置:乳头外侧旁开0.2寸。 操作:医者以两手食指或中指端揉之,称揉乳旁,或用两手食、中指拿之,称拿乳旁。 次数:揉30~50次,拿3~5次。 作用:理气,化痰,止咳。 主治:胸闷,咳嗽,痰鸣,呕吐。 临床应用:揉乳根、乳旁同时操作,能加强理气化痰止嗽的作用。 七、肺俞(揉肺腧) 位置:在第三胸椎棘突下,即身柱穴旁开1.5寸。 操作:用两拇指或食、中二指端揉,称揉肺俞; 次数:揉50~100次 作用:止咳化痰,益气补肺。 主治:咳嗽,痰鸣,胸闷,胸痛,发热等。 临床应用:揉肺俞能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多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久咳不愈时加推补脾经以培土生金,效果更好。 八、分推肩胛骨 位置:孩子背部两侧肩胛骨内侧缘 操作:两拇指自孩子肩胛上角,沿肩胛骨内侧缘分推至肩胛下角。 次数:推50~100次。 作用:宣肺止咳。可用来治疗寒咳、热咳、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 九、丰隆(揉丰隆) 位置: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操作:揉丰隆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 次数:20~40次。 作用:化痰平喘。 主治:痰鸣气喘。 临床应用:揉丰隆能和胃气,化痰湿,主要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常于揉膻中、运内八卦等配合应用。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小儿推拿李波! 小儿推拿李波2019.5.28
小儿推拿护理的作用有哪些 1、缓解、解除小儿病痛 如果小儿身体不适,按摩小儿身体的某一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很广,可以对发热、感冒、咳嗽、哮喘、流口水、腹痛、腹泻、便秘、厌食、营养不良、夜啼、遗尿、近视、小儿肌性斜颈等多种常见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提高小儿机体各项功能 穴位与经络的治疗功能,已被现代临床医学所证实。穴位即为经络上的最重要点,通过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确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保证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等。 3、未病先防,提高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 小儿推拿对小儿强身防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未病先防:通过按摩,小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因此可以起到不得病、少得病的功效。 防病传变: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易发生危急状态,小儿推拿可以起到预防发病、防止传变以及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 小儿推拿治咳嗽吗 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冬春季节尤为多见。症状主要以咳嗽为主,伴有发热、鼻塞、胸闷气短、干咳少痰或咳嗽痰多、神疲等∪嗽的治疗除了常用的中西药物疗法外,也可以结合中医小儿推拿疗法来治疗。 1、用拇指罗纹面在小儿掌心内八卦(掌心内劳宫四周)处作旋转运摩,左右手各1分钟。内劳宫位于掌心中,握拳中指端所指处。 2、父母用拇指揉板门(手掌大鱼际部)100次。 3、分推胸肋:患儿仰卧,大人在其头前,两手拇指相对,其余四指分开,自胸骨顺1~4肋间向外分推至腋中线,操作3分钟。 4、按揉天突(在喉下方,胸骨切迹上缘正中上0.5寸凹陷中)和膻中(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中)穴各2分钟。 5、小儿俯卧,大人用拇指按揉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2分钟。最后沿肩胛骨内侧缘,自上而下左八字式分推,约30次,结束治疗。 上述方法每日一次。在治疗过程中,宜在施术部位用少许爽身粉以防患儿皮肤破损,同时应做好保暖工作。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2、小儿推拿适用对象为9周岁以内的孩子。 3、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4、推拿时家长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 5、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 6、小儿皮肤娇嫩,按摩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家庭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或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 7、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10—2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短。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 8、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顺序: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或先主穴,后配穴。拿、掐、捏、捣等强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儿哭闹不安,影响治疗的进行。 9、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皮肤溃疡;烧伤、烫伤;急性、烈性传染病;癌症及危重病症等。 10、在施行手法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同时还要便于操作。 11、每次给孩子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毛病,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12、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儿推拿治疗前,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家长不能肯定,请先送医院就诊。
谁都希望自己身体强壮,将疾病拒之门外,有人拼命健身,有人寻求各种保健品,而在中医看来,人体与生俱来带有自强的“按钮”,即通过推拿按摩某些穴位,对强身健体有极大帮助。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了解一下吧! 关元穴。将手放在脐下,四横指处即是关元穴。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通过按摩、振动和艾灸这个穴位,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古人将关元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则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现代研究表明,刺激关元穴能产生调节内分泌的功效,让身体的代谢成倍增加。并且,这种调节是双相的,即让亢进的机能减退,让减退的机能增强。因此,按摩、艾灸关元普遍适用于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如肾虚、宫寒不孕、痛经、糖尿病等。健康人每晚睡前用手指按揉关元穴,对身体极有好处。 合谷穴。合谷穴位于虎口的位置。在中医的《四总穴歌》里,有“面口合谷收”一句,就是说颜面及口腔的毛病都可以用合谷治疗,其实,合谷的作用远不止如此。研究表明,通过刺激合谷穴,能让身体的免疫机能大大增强,具体而言是使血中的白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强,战斗力增加3倍。免疫力增强了,人得病的几率就下降了,身体自然就强壮了。因为穴位在手上,取穴方便,平时自己就可以左右手互相按揉,让体质增强。 内关穴。西医称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中枢,中医则认为“心主神明”,心是脏腑中的君主,可见心的地位多么重要。心强大了,人体自然强壮。臧福科教授说,早在3000多年前,古人就认识到了内关穴具有保护心脏的功效。内关位于腕上三指,是心包经上的穴位,为何强心不按心经的穴位,而要按心包经的穴位呢?中医认为,心包是替心得病的脏器,因此,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缓解心绞痛、胸闷心悸、失眠等症状,都可以按揉此穴。 足三里。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这和中医常说的“脾胃是后天之本”是相通的。没有了胃肠道的消化能力,五谷杂粮就不能转化为人体的气血,强身健体就无从谈起。足三里位于膝眼外下四横指,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胃肠蠕动,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所以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一说。另外,足三里在健脑、改善心功能、调节内分泌方面,也都有效果。平时按揉或艾灸此穴,对保健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