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提倡
猪肉是红肉还是白肉,为什么中医提倡少吃猪肉?

猪肉是红肉还是白肉,为什么中医提倡少吃猪肉?

提起猪肉,我有一段比较难忘的回忆猪肉是红肉还是白肉。那一年刚毕业,我被分到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单位,因为单位的一个主要领导不吃猪肉,单位食堂里整整一年没有任何跟猪肉相关的菜,甚至炒菜猪油都没有用过。所以,那一年里只要周末,我们几个同事就一起到镇上找猪肉吃,真的是印象非常深刻。 猪肉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人类最主要的肉食来源,猪也是五禽之一。记得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年底家里杀猪了,因为平时吃肉确实很少,也就逢年过节才能吃个猪肉,过年时一般我们还会熬点猪油,以便平时用来炒菜或者直接伴着饭吃。 猪肉可以给我们补充身体必须的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以及能量等,所以,在那个年代猪肉对大部分人身体是有益的。 那么,中医为什么提倡少吃猪肉?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营养过剩。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的营养来源非常多,人体的营养相比以前有了极大改善,很多人都有营养过剩的情况。可以说,以前吃猪肉是身体的一种需要,现在稍微吃多一点,就会成为身体的负担。 二、消耗的少。过去社会上,相对而言以体力劳动为主,人们每天的运动量比较大,消耗的比较多。那么,现在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人工作都是坐办公室的,每天运动量不够,消耗的不多。 三、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现代社会,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存在着问题,喜好垃圾食品、冰冻饮料、熬夜、吃饭不规律、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了很多人胃肠功能紊乱,很多人都会出现想吃猪肉、能吃猪肉,但消化能力又很差这种情况。 所以,现代人稍微吃多一点猪肉,就会引起或加重营养过剩,从而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冠心病以及肝胆结石等,有研究甚至发现,吃猪肉多跟癌症也有一定的关联。 因此,我认为中医提倡少吃猪肉在现代社会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资讯百科 2022-06-04
手写春联,有没有必要提倡用手写春联?

手写春联,有没有必要提倡用手写春联?

手写春联应当提倡手写春联,春联在以前都是手写的,这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我们村(那时是生产大队)社员的春联,大部分都是我的家兄(曾任集安市一中副校长)和表兄高良田(现为吉林省书协会员、集安市书协主席、楹联学会会长)写的。这两位仁兄从小受到我外祖父(擅长柳体)和我父亲(擅长颜体)的言传身教,酷爱书法,他俩初中到高中毕业回村当社员期间,每到春节前夕,都义务为社员们写对联(对子),一直坚持到他俩人考学离开村子为止。后期我也学着他俩的样子,给社员们写对子,但终因年龄小没耐性,没坚持下来。 “看花容易绣花难”。写对联看似简单,却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内容,楷书行书是基础,要知晓传统对子的写法、内容,还要根据不同社员的要求,编写他们喜闻乐见的新词儿,这就需要勤学习,勤动脑。 在农村过年,贴对子是必须的,过年贴上对子,才显得红红火火有年味儿,明年有希望。农民再穷,也要到供销社买上几张大红纸,请人写对子。农村需要贴对子的地方很多,也很有讲究。大门、房门、里屋门、宗谱、灶王爷、天地牌、水缸、水井,甚至猪圈、牛棚、马厩、鸡鸭窝、仓房等等地方,都要上贴对子或春条,一点也不能马虎。家家户户对比,谁家对子字写的好,内容好。记得一个社员家里人口多,欠了生产队一千多块钱的饥荒(那时叫三角债),他便请人写了一副对联:“三角债来年年还,艰苦奋斗几十年”。这副对联虽不对仗,但道出了这个农民的心思。还有个社员不识字,将“肥猪满圈\”贴到了宗谱上,闹出了笑话。 再后来,精美的印刷对联上市,手写对联也很少了。近些年文化下乡,一些书协会员到农村,现场给农民写对联,很受欢迎,看来农民还是很喜欢专业人士的对子,不知这种形式还能持续多久。 为什么手写春联几乎灭迹了? 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就拿我来说,我的书法还多次参加全国性的比赛获过一、二、三等奖。每年有不少同事、亲朋找我写春联。现在就连我自家的春联都不写了。为什么呢? 细想起来大概有如下原因: 一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了,干什么事总是越快越好; 二是不想去麻烦人了,对于过年的感情大不如前了,总觉得现在生活好了,天天都是有吃有喝天天过年; 三是经济条件好转了,过去一张红纸一毛多钱,那比买成品便宜多了。现在就不一样了,买又省事又方便。 四是目前楹联市场发达,质量、花色、品种、设计有平面有立体的等,应有尽有,随逐人愿。 五是现在金钱思想浓了,总觉得麻烦他人得应该表示表示,不能空手套白狼。 说了这么多,有一点必须肯定:手书春联无论何时何地都比成品贴上门更使人看上去红火、热情、艺感、舒服、随心。所以每年各地的书法协会都要组织在街头献艺,现场书写,免费赠送,服务于民。 为什么现在都不是手写春联? 是的,現在百分之九十八、九的人都是买印制好的春联。只有少数书法爱好者中的个别人、大学书法、艺术类的专科生,他们为了揮发自己的书法技能,或抓住机会学习演练,借春节这个欢乐大舞台,自己提笔为自已、为友人写春联。 对绝大多数老百姓而言,春节贴春联是为了喜庆、欢乐。院里院外,红红绿绿的,祥和、好看、热闹。这印制春联附合了百姓的心愿,有花纹、花边、红底金字,煞是好看。比那手写的红纸黑字强多了。 至于说文化传承,书法瑰宝等,我想,老百姓顾及不了那么多,暂管热闹得了。 书法研究者、嗜好者,他们却不同。他们把书法传承作为自己的使命。借春节之际,讲课、演练、宣传、送春联,精神了得! 实际上,印制春联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而且发扬光大了。既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就是正能量的。书法的研究与传承,本就是少数人的事。所以大多数人不用手写春联,不足为怪。 新年手写对联有什么注意事项? 谢谢邀请!新手写对联,首先要注意的是对联的“格式”,也就是对联这种文学体裁的规矩的要求。 对联分上、下两联。常见的对联有五字、七字、十一字或更多的字数,没有限制,但上下两联字数必须相同。对联要求平仄相对:即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必须平仄相对(相反)。就是:如果上联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下联就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上联必须是以仄音结尾(称为仄起)下联尾字必须平音(称为平收)。 对联最重要的“规矩”,就是“对仗”,也称“对偶”。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必须词性相同、词意相反、平仄相对。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西湖岳飞墓楹联)。其中青山对白铁、有幸对无辜、埋对铸、忠骨对佞臣。很典形的词性相同、词意相反、平仄相对。上联某位置使用了典故或“专有”词语,下联相同位置亦必须如此,而且字的平仄必须相反。其实,对联的要求和格式很多,但是,新手如果做到以上诸条,就可以写出“合格”的对联了。 至于,联语词句的精粗、内容的雅俗,那就看作者的文学功底了。无需本人啰嗦了。

资讯百科 2022-04-27
家庭不提倡用紫外线灯消毒灯

家庭不提倡用紫外线灯消毒灯

家庭不提倡用紫外线消毒灯是因为紫外线除了能杀菌外,对塑料制品也有杀伤力,塑料制品长时间接触紫外线会很快老化褪色,紫外线也对人有害,过量的照射紫外线会危害到身体健康。 家庭不提倡用紫外线灯消毒灯 紫外线消毒灯是一种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进行灭菌消毒的灯具。 紫外线灯消毒灯不能在有人的时候开启,只有在人离开以后才能开启杀菌。 使用紫外线消毒灯杀菌的时候最好关闭门窗,拉上窗帘,翻开被子、图书等,以达到最好的杀菌效果。

生活妙招 2021-11-06
为啥各地都在提倡使用公筷公勺?不用公筷有多可怕?实验告诉你!

为啥各地都在提倡使用公筷公勺?不用公筷有多可怕?实验告诉你!

疫情当前,人们谨记“少出门,少聚集,戴口罩,讲卫生……”,对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饮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然而,自各省纷纷调降省级应急响应级别以来,被“关”在家许久的人们内心早已蠢蠢欲动,迫不及待想要和小伙伴们“搓一顿”! 但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小细节——与人用餐时,准备一副公筷公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就提出,“不分餐,在疾病前面,就是裸奔”。简而言之,不分餐、不使用公筷,就是给疾病提供传播的机会。 不论是和家人吃饭还是在外聚餐,你无法完全了解对方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卫生习惯,口水会随着筷子接触到菜品,你一筷,我一筷,就容易产生传播。 “公筷制”、“分餐制”将成为餐桌新风尚? 疫情期间,因聚餐引发感染的新闻屡见不鲜,南京家庭聚餐导致9人感染,4月份哈尔滨也因聚餐导致89人被感染,甚至还有隔桌聚餐也被感染的病例,目前疫情虽然在部分地区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我们依然不能松懈。 江苏省泰州市出台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并指出公勺公筷应该在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来取、夹菜的勺子和筷子,让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还从筷子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对公筷的制作提出要求。 不仅仅江苏,还有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杭州市等都纷纷发出倡议书,建议市民居家或外出就餐使用公勺公筷,养成科学健康的进食习惯,让“公筷制”、“分餐制”成为餐桌上的新风尚。 聚餐时不用公筷,到底有多可怕?实验告诉你! 聚餐时,不使用公筷公勺,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吗?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和检验中心的11位专家,为此专门去餐厅做了一个实验。 实验小组选择了一家餐馆,点了六道菜家常菜,并将每份菜都分成2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还有一道作为空白对照。 工作人员对餐前餐后的菜品采集了19份样本。实验结果得出:“非公筷”的菌落总数全部高于“公筷”那组,甚至还有高出10多倍的。不使用公筷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其实它隐藏着很多疾病。 图片来源: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和检验中心 1.幽门螺旋杆菌 一是会传播幽门螺旋杆菌,它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子之一,胃癌的发生也与之有关。在节假日期间,市民黄女士和不同的亲朋好友进行聚餐,发现不对劲后去医院检查,却发现一家三口都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2.甲肝、戊肝、带状疱疹等传播 就餐中,不使用公筷,也会让携带甲肝、戊肝的人群,有机会传播到一起用餐的人中。 3.引发呼吸道传染病传播 人在打喷嚏时,一次可以喷出10万个唾液飞沫,而这些飞沫以每小时145千米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当你就餐时,有人打了喷嚏,可想而知,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几率也会加大。 公筷分离病毒,分不开爱! 最后提倡大家积极使用“公筷公勺”,在保护他人的同时也保护自己。“公筷”将病毒与我们分离,却分不开我们的爱! 虽然刚开始使用公筷会有诸多不适,但是只要养成习惯,将会多一份安全、多一份健康、多一份文明。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在餐桌上先备一双“公筷”开始吧。 今日互动:你家里会用公筷吗? 参考资料 [1]《聚餐不用公筷有多可怕!?11位疾控专家点了6道菜,专门做了一个实验,发现……》.健康时报.2024-05-05 [2]《让使用公筷成为文明风尚》.央视网.2024-04-10 [3]《使用公筷公勺是卫生也是关爱》.光明日报.2024-03-17 [4]《广州启动“公筷公勺行动” 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广州日报.2024-04-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业百科weixinnc.com】公众号,回复您遇到的健康问题,即有专家为您免费解答。 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饮食文化 2021-07-28
中医提倡未病先防 预防膝关节炎从年轻时做起

中医提倡未病先防 预防膝关节炎从年轻时做起

骨关节炎又名骨性关节炎、骨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或退行性关节病,俗称骨质增生、骨刺,以关节软骨退变、损伤及骨增生为特点。属于中医学“骨痹”、“腰腿疼”等病症范畴,年龄、肥胖、炎症、遗传因素等都是本病的发病因素。本病多发生于中年及老年人,以负重关节和多动关节发生率高,如脊柱、髋、膝、指间关节。其中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大关节,它既需灵活又需稳定,发生骨关节炎的机会较多。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了解一下吧! 其常见体征为关节肿大、触痛、关节摩擦音(即活动时发出响声)、畸形和功能障碍。本病无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方法,膝关节的X线拍片是重要的诊断手段。X线的征象有: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关节缘有骨赘(骨刺)形成、骨变形等。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防老先护膝”,本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目前尚不能彻底治愈。中医提倡“未病先防”,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必须从年轻时做起,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正常体重,体胖者必要时减肥,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2、避风寒湿,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关节外伤; 3、保护关节的功能位置,关节伸屈时勿使肌腱、韧带和关节本身受到过度牵扯、摩擦和挤压。 4、不要长时间做同一动作或使关节固定于同一姿势,避免做不可停止的动作或节奏过快的动作,当出现疼痛时应立即停止关节动作。 5、避免关节的过度负荷,尽量不穿或少穿高跟鞋。有关研究证明,穿高跟鞋的女性,膝关节负重压力是正常人的3倍,穿高跟鞋下楼时,膝关节的压力为常人的7~9倍。 6、骑自行车时,要调好车座的高度,以坐在车座上两脚蹬在脚蹬上、两腿能伸直或稍微弯曲为宜,车座过高、过低或骑车上坡时用力蹬车,对膝关节都有不良的影响,应加以克服。 7、参加体育锻炼时要做好准备活动,轻缓地舒展膝关节,让膝关节充分活动开以后再参加剧烈运动。练压腿时,不要猛然把腿抬得过高,防止过度牵拉膝关节。练太极拳时,下蹲的位置不要太低,也不要连续打好几套,以防膝关节负担过重发生损伤。 8、注意走路和劳动的姿势,不要扭着身体走路和干活。避免长时间下蹲,因为下蹲时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3~6倍,工作时下蹲(如汽车修理工、翻砂工)最好改为低坐位(坐小板凳),长时间坐着和站着,也要经常变换姿势,防止膝关节固定一种姿势而用力过大。 9、走远路时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弹性的软底鞋,以减少膝关节所受的冲击力,避免膝关节发生磨损。 10、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含蛋白质、钙质、胶原蛋白、异黄酮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大豆、豆制品、鸡蛋、鱼虾、海带、黑木耳、鸡爪、猪蹄、羊腿、牛蹄筋等,这些既能补充蛋白质、钙质,防止骨质疏松,又能生长软骨及关节的润滑液,还能补充雌激素,使骨骼、关节更好地进行钙质的代谢,减轻关节炎的症状。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急性炎症期,应禁止锻炼,少走多坐。待炎症消退后,可选择对关节冲击小的柔和运动,由病人自动锻炼,循序渐进,包括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增强关节周围肌力锻炼及增加耐力锻炼,如散步、股四头肌锻炼、游泳、太极拳等,以改善关节功能,促进康复。另外注意服用维生素A、C、E及补充维生素D等,对骨性关节炎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常见疾病 2019-08-13 16:09:40  
很多人提倡的运动养生 需要注意的10个原则

很多人提倡的运动养生 需要注意的10个原则

养生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就有运动养生的方法,想要改善自己的健康,平时大家就应该注意做好一些预防,对自己的身体保养大家应该好好的注意,做好预防才能改善身体。大家都知道运动是有很多好处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能够坚持每天都锻炼的人来说,身体素质肯定是有一个提升的。运动养生也会现在很多人提倡的,那么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原则呢?下面和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看看吧。 1、渐进性。首先进行运动量孝动作简单的运动,循序渐进,然后进行运动量较大、动作复杂的锻炼,使机体的适应能力逐渐提高,便肌肉活动和内脏器官活动很好地协调起来,不可急于求成。 2、均衡性。适宜的运动项目应使全身各部分肌肉、关节、四肢、内脏(心、肺、脑等)都能得到锻炼。 3、对称性。运动中应兼顾左右手足、胸腹与背、两耳、两眼、上下牙齿的对称运动。 4、交替性。如伸与屈,旋与转,按乃摩,捏与推,散步与跑步,游泳与骑自行车等可以交替进行。最好是做到内功与外功交替进行,动静结合。 5、季节性。根据冬夏气候变化选择适合的季节性运动项目,如夏天游泳,冬季滑雪与登山。 6、趣味性。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和爱好,选择郊游、钓鱼、养花、绘画、书法、骑自行车、下棋、跳交谊舞等。 7、持久性。体育锻炼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倘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如果半途而废,也必将前功尽弃。 8、麻不练。如果锻炼后,身体某一部位有发麻的感觉,这时候就要休息了。“麻”是身体发出的最后保护信号,是在告诉我们,发麻的部位已经丧失了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再练下去,就容易产生伤病。 9、酸加。锻炼后,如果身体有酸胀的感觉,提示你应该适当增加下一次锻炼的强度和频次。 酸胀其实是乳酸在作怪。乳酸是运动过程中,肌肉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在肌肉中积累起来,身体就会产生酸胀感。很多人往往因为这种感觉而放弃锻炼,其实是不对的,这时候加一点运动量,恰恰可以有效促进乳酸的分解,是利于身体恢复的。 10、疼减。锻炼时或者锻炼后,身体某一部位如果产生疼痛感,这时要减少练习的次数,或减小动作的幅度,以免加剧疼痛。 这种疼痛不是乳酸积聚造成的酸胀痛,而是身体细小的肌肉纤维或韧带出现轻微损伤导致的疼痛。这时候适当调节,会很快恢复,如果越疼越练,就会造成大块肌肉或整条韧带的损伤。

运动健身 2019-11-26 14:38:07  
要想肾脏芳华永驻 提倡在没病时就做好预防

要想肾脏芳华永驻 提倡在没病时就做好预防

在人体众多器官中,肾脏就像一个“苦劳力”,有生成尿液,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功能,同时还要肩负每天过滤和清洁血液,把有用的东西留在血液中,让代谢的废物排出体外的任务。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每10人中就有1人患病。肾脏长期负重前行,却易被忽视,时间长了很容易导致身体亮起“红灯”。因此,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呵护好我们的肾脏。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了解一下吧! 目前,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增长趋势,我国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约1.3亿人,是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之后又一直接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有数据显示,患有慢性肾脏病的人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是健康人的20倍以上。更可怕的是,肾脏发生病变后症状非常隐匿,容易被人忽视,发现后多是中晚期,生活质量大打折扣。通常情况下,肾脏受损,会有以下症状“预警”。 1。尿量变化。正常人每天排尿1000~2000毫升,无论尿量变多还是变少,都可能是肾脏疾病的表现。如果发现夜里要起来好几回,而睡前喝的水并不多,更要引起警惕。 2。尿性状改变。正常人的尿色是透明或浅黄色的,如果喝水少或清晨第一次排尿,颜色会稍深。如果尿色发红或尿中泡沫多,最好去肾脏内科检查。 3。水肿。肾脏是人体代谢水的器官,肾不好,水就会蓄积。有的人经常双脚、双腿浮肿,就要考虑是否是肾脏出了问题。 4。恶心、呕吐。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在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后,最好去肾脏内科检查一下。 5。皮肤瘙痒。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体内尿素不能经尿液排出,会通过皮肤排泄,皮肤受刺激后会有瘙痒等症状表现。 医学上认为,肾病的危险因素有三个:老龄,肾脏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他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有可能会发生糖尿病肾病,且病程越长危险越高,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肾等多个器官损害,因此高血压患者也是肾脏病的高危人群;药物滥用,尤其解热镇痛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药物,长期使用会引起肾损害。 要想肾脏芳华永驻,我们提倡“在没病时就做好预防”。即便得了肾病,也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要让其发展到肾功能不全,将其控制在稳定期。这里给大家一些日常建议。 1、加强锻炼。增加机体免疫力,将免疫屏障筑得更牢固,防止细菌及病毒感染,特别是要防止链球菌感染。 2、别憋尿。尿液在膀胱内储存过久可能导致细菌繁殖,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同时还会引起尿液反流导致肾盂肾炎,严重者会影响到肾脏功能。 3、经常观察尿液颜色。注意颜色、量、有无泡沫等,定期检查尿常规,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4、少吃大鱼大肉喝啤酒。吃太多蛋白类食物,会产生过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谢废物,加重肾脏负担。大量饮酒易导致高尿酸血症,这些习惯可引起高血脂等代谢疾病,危害肾脏健康。 5、勤喝水。长时间不喝水,尿量就会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就会增加,容易引发肾结石等,建议每天至少喝水1200~1500毫升。 6、慢病人群做好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更易出问题,控制好血糖和血压非常重要。建议这类人群每年给肾脏做次体检,这是早期揪出肾脏问题的最好办法。 7、预防便秘。大便不畅,浊气上攻,不仅使人心烦气躁、胸闷气促,而且会伤及肾脏,导致腰酸疲惫、恶心呕吐。因此,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养肾的方法。要做到大便通畅,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多做运动。大便难解时,可用双手背贴住双肾区,用力按揉,能激发肾气,加速排便。 8、防感染。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可以直接由尿路逆行上升,进入肾脏,使肾脏感染发病。为了防止细菌逆行使尿路感染,要保持会阴部及尿道口的清洁卫生。另外,微生物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循环的途径也可以感染肾脏。因此,当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性病灶存在时,都应及时治疗处理。 9、慎用药。是药三分毒,具有肾毒性的药物主要有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万古霉素、造影剂、重金属、顺铂、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头孢菌素等,一些中草药如关木通、广防已、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木防己、细辛、天仙藤等也可引起肾损害。不要未经医生诊治与指导而自行服用这些药物,更不可迷信或轻信偏方,否则很可能伤肾。

养生保健 2020-01-10 12:27:3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