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北宋著名文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更在于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他的代表作《小山词》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词坛的一颗璀璨明珠。 晏几道的一生可以说是多才多艳,他在文学、音乐、书法等多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的诗词才情横溢,作品广泛流传,尤其是他的词,被誉为“词中之冠”。他的词才被后人赞誉为“词坛独步”,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晏几道的《小山词》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词坛的一部重要作品。《小山词》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深沉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晏几道的词,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婉约的柔情,他的词句之间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词,既有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又有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他的词,既有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又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小山词》的艺术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晏几道的词,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婉约的柔情,他的词句之间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词,既有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又有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他的词,既有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又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总的来说,晏几道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的成就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他的《小山词》是他一生创作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词坛的一部重要作品。它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晏几道的一生和他的《小山词》,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晏几道,北宋著名词人,以其独特的词风和孤傲的性格,在词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中年时期更是家道中落,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用文字描绘出生活的真实面貌。 晏几道的词才横溢,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词风独特,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婉约的情感,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作中,既有对生活的热烈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然而,晏几道的性格却与他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是一个性格孤傲的人,不善于与人交往,更不愿意迎合权贵。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在社会上备受冷落,甚至被一些人视为异类。但晏几道并不在意这些,他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坚守自己的信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晏几道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的家境原本富裕,但在他中年时期,家道突然中落,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写作,反而更加努力地创作,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的词作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抗争,展现了他的坚韧和不屈。 晏几道的一生,是一首充满激情和痛苦的词。他以孤傲的性格和独特的词风,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他的生活虽然充满了困苦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用文字描绘出生活的真实面貌。他的词作,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晏几道,这位北宋词坛的孤傲独行侠,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个人的出身,最好的夸赞不是”他家里有矿“,而是”他出身书香门第“,在古人眼中文化是需要家传的。当年一句“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道出了眉山苏家三父子的无限风光。但话说回来,这苏家三父子间虽时常被人放在一起论及,水平上却终究不在一个档次上。 事实上在北宋,甚至放眼文坛,真的谈得上旗鼓相当的父子大概只有晏殊、晏几道父子二人了。先说老爹晏殊。晏殊其人,其实是可以用传奇来形容的,5岁被称神童,14岁获宋真宗亲赐进士。说他志在经略天下,但他一生却写了上万首词,宋词前10的宝座有他一席;说他是天生词手,他却一路官至宰相。 再说儿子晏几道。他是晏殊的第7子,47岁的晏殊老来得子,所谓“父虎无犬子“,晏几道7岁开始写诗,14岁考中进士,一时间他成了长安城里最闪亮的少年。这种风光维持到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后他官途坎坷,但没关系当不了官他就和爹一样做个宋词高手吧。晏几道平生所作存世260首,经典频出,同样跻身顶级词人之列。 晏殊的词含蓄婉丽,晏几道的词清丽直率,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对父子两首经典《蝶恋花》。当晏殊遭遇儿子晏几道,拼的就是功力。 1.先读晏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北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晏殊的代表之一,也是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列为人生第一境的词。全词用深婉含蓄的笔调,为我们描写了一段刻骨的相思。词的上片,主人公在清晨看着兰花饮露,燕子双飞,想起心中的那个他。她怨天上的明月不懂她的苦恨,皎洁的月光到早上才肯穿入朱户。燕子的成双,明月的无恨,再加上“泣“、”恨“的情绪,令这股愁浓到化不开。 词的下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它是婉约词中少有的洒脱之语。女主人公登上高楼远眺,想寄封书信却不知道山高水远该寄向何处。下片的这两句,前一句写实后一句写虚,一虚一实之间词人用洗尽铅华的笔力,道出了主人公无限的相思,令人回味无穷。 2.再读晏几道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北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同样是相思,晏几道这首词却是全篇不见一个“愁“字,却将离人的愁苦写得淋漓尽致。词的上片由梦境入手,梦中走遍江南,却遇不到心爱的她。心中的万般情丝无处诉说,醒来倍感惆怅。词的下片由梦境回到现实,梦中难寻,于是便想给他寄封信。可惜“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寄了如浮雁沉鱼般,得不到回复和音信。无奈之下,只能将一腔断肠相思付诸于琴弦筝柱。 晏几道这首词从梦及现实,层层递进,读来虽略显平淡,却也不失章法,是难得的佳作。只是与晏殊的名篇放在一起,无论是意境还是笔力上,终究少了几分功力,只能说这两首《蝶恋花》相比,姜还是老的辣。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一、二。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个人作品4个人成就5文学特点6轶事典故7人物评价8生卒年考 基本资料1 本名: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抚州临川出生日期:1038年5月29日逝世日期:1110年主要作品:《小山词》主要成就:婉约派代表人物父亲:晏殊 人物生平2 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的父亲晏殊官居相位,比起政治上的建树,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文采和词作。晏几道出生时,晏殊已47岁,算是老来得子。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晏几道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晏几道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优良的文学细胞,7岁就能写文章,14岁就参加科举考试。拿了个进士的身份回来。晏几道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斗鸡走马,乐享奢华,他的六位兄长先后步入仕途,而晏几道过的是逍遥自在的风流公子生活。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结束了,他立刻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他和六哥祗德,八弟传正及姊妹四人都还年幼,后由二哥承裕的妻子张氏“养毓调护”,嫁娶成家。后来恩荫为太常寺太祝。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 个人作品3 临江仙《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临江仙·淡水三年欢意》《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蝶恋花《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鹧鸪天《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生查子《生查子·官身几日闲》《生查子·春从何处归》南乡子《南乡子·渌水带青潮》《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南乡子·画鸭懒熏香》清平乐《清平乐·留人不住》《清平乐·蕙心堪怨》《清平乐·幺弦写意》木兰花《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木兰花·初心已恨花期晚》菩萨蛮《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菩萨蛮·相逢欲话相思苦》阮郎归《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阮郎归·来时红日弄窗纱》《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玉楼春《玉楼春·东风又作无情计》《玉楼春·当年信道情无价》浣溪沙《浣溪沙·家近旗亭酒易酤》《浣溪沙·午醉西桥夕未醒》六幺令《六幺令·绿阴春尽》《六幺令·雪残风信》减字木 个人成就4 著有《小山词》一卷,存词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他的小令词在宋初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揉合了晏殊词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既雅又俗的歌词合乐的典型音乐形象,使词这种艺术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转雅歌尽废的历史性作用。 文学特点5 黄庭坚曾在《<小山词>序》中列举出晏几道的“生平四大痴绝处”——“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好像是贬,其实是赞许,更主要的是突出了晏几道性格的特点——痴,即痴情。一部《小山词》,把词人的纯情痴意演绎得淋漓尽致。其真挚、深婉、执着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小山词》最突出的特点,这个突出特点具体表现在下面几点:1.纯情锐感的品性和痴情不移的特征真与痴是晏几道的性格特点,这种特点贯穿了他的全部词作。他的词充满了忧愁和悲伤,冯煦说他是“古之伤心人”,黄庭坚说晏几道词“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与大晏词那种淡淡的哀愁和富于哲理完全两样。鲁迅先生曾透辟地指出:“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小山词》中的许多至情形象其实就是至情晏几道的真实写照 轶事典故6 大观元年(1107年),权倾天下的奸相蔡京在重九、冬至日,几次派人请晏几道写词。晏几道无奈之下,写了两首《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晓日迎长岁岁同,太平箫鼓间歌钟”,竟然没有一句言及蔡京。一个绝佳的拍高官马屁以求升官的机会就这样流逝了。不识时务的晏几道终其一生,也仅做到通判这类小官。 人物评价7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颖昌府许田镇监等小吏。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晏氏父子仍步温、韦,晏几道精力尤胜。陈廷焯《词坛丛话》:北宋之晏叔原,南宋之刘改之,一以韵胜,一以气胜,别于清真、白石外,自成大家。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子晋欲以晏氏父子追配李氏父子,诚为知言。彼丹阳、归愚之相承,固琐琐不足数尔。夏敬观《吷庵词评》:晏氏父子,嗣响南唐二主,才力相敌,盖不特词胜,尤有过人之情。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山谷谓为“狎邪之大雅,豪上之鼓吹”,未足以尽之也。又:殊父子词,语浅意深,有回肠荡 生卒年考8 有关晏几道的材料,因为史书和地方志等都极少有有关他的记载流传下来,所以宛敏灏的《二晏及其词》主要根据郑侠的生卒年推断晏几道生于公元1041年(或推前几年),卒于1119年左右;夏承焘的《二晏年谱》则主要根据黄升的《花庵词选》所说庆历中晏几道奉召作词和王灼《碧鸡漫志》所载晏几道为蔡京填词两事推算晏几道生于1030年左右,卒于1106年左右;后来的中国文学史大多采用了夏承焘的说法。涂木水和晏立豪到二晏的故里江西省进贤县文港乡沙河村发现了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江西晏氏所修的《东南晏氏重修家谱》,其中明确记载有晏几道的生卒年:“殊公八子几道,字叔原,行十五,号小山。”“宋大观庚寅(1110)九月殁,寿七十三岁。”’故晏几道应该是生于1038年,卒于1110年,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