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权柄
薛刚反唐第98回:武三思复弄权柄,双孝王出居外藩-趣历史网

薛刚反唐第98回:武三思复弄权柄,双孝王出居外藩-趣历史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  第98回 武三思复弄权柄 双孝王出居外藩  当下薛刚出朝,将张天左、张天右、许敬宗、薛敖曹、张易之、张昌宗一班奸犯,令押至先人坟前,开了囚车,从新捆缚,喝其跪下,点起香烛,叫薛蛟、薛葵、薛云、薛斗取出利刀,先将六人心肝挖出,后把六人首级砍断,将心肝首级排在坟前,薛刚跪下,哭祭一番。复令军士将六人身尸万刀砍碎,不准收埋,丢在坟外,任鸟兽所食,以儆后来奸党 。薛刚随即进朝复命不题。  再说武三思,自与武后入宫后,常与韦后眉来眼去,二人遂私通起来。情如胶漆,十分恩爱。一日,三思在韦后宫中,忽遇着中宗,中宗道:“汝来何事?”三思跪下奏道:“臣蒙陛下不杀之恩,但臣在宫中,国事不闻,无由以报陛下。臣想欲与群臣并列朝班,分理国政,庶几得效犬马之劳,以报不杀之恩,故特来见驾奏闻。”中宗道:“卿既有心代朕分劳,仍居丞相之职,并立朝班可也。”三思谢恩退出。次早,仍着旧日冠带,立在殿座边,候驾登殿。众臣进朝。一见武三思如此形状,尽皆不解,又见武三思势位炎炎,亦不敢多言,朝罢各各退去不表。  却说武三思再居相位之后,凡遇中宗不在宫中之时,即来与韦后欢饮戏谑,言来语去,已知韦后残忍滢乱不减武后,并欲效武后勾当,遂与武三思共谋其事。武三思道:“今请功臣在朝,又且皆掌兵权,所谋之事,如何有济!娘娘当早奏陛下,说众功臣劳苦已久,今已平安,则当分疆,令守一邑,以享升平,使他得以优游安佚,不可仍付兵权以劳其身,陛下当以恩报恩,方不失厚待功臣之意。功臣一去,然后娘娘得行其志。”韦后闻言大喜道:“此谋甚善,我当言之。”是夜,中宗适来与韦后共寝,交 欢事毕,韦后遂以三思之言长篇大章说了一遍。中宗想了一想,即应道:“果是良佐之后,朕明早出朝,即当分发,以安功臣之身。”次日早朝,中宗升殿,群臣朝贺毕,中宗即宣薛府功臣及当日随驾复唐功臣上前,谕道:“朕因卿恢复之力,得登大位,每思及诸卿劳苦,心甚不安。今天下既定,不令卿等安享升平,是朕之过也。朕今封卿等出镇外藩,各食一邑,使无军务以劳其身,任卿安享富贵,以乐天年。”众功臣不知何故,无言对答,只是叩头谢恩。中宗随令学士草诏,颁发功臣出镇。众功臣各分有土地,忙忙收拾行李,率领家口而去。  那武三思见众功臣个个都去了,遂又横行无忌,革逐君子,进用小人,乃以宗楚客、宗晋卿、纪处讷、甘元东为羽翼,又以周刊用、冉祖雍、李俊、宋之逊、姚绍之为耳目,各加官爵,付以重任。其所革逐者,或诬以大故,或只为臣恶,任意贬黜杀戮,不可胜述。当时若功臣中之正人君子者,如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元(日韦),俱诬以毁谤韦后秽行,暗令人榜于天津桥,使中宗大怒,逐五人于边地化外,武三思又暗遣人于边地杀之。自此三思与韦后势倾人主,秽乱宫闱,致四海怨望,万民嗟叹,百官不敢言其过,人主有旦夕之祸。毕竟后来如何,且听下回解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1-16
权柄,太监手握权柄,就一定是坏事吗?

权柄,太监手握权柄,就一定是坏事吗?

不请自来,这是个有趣而且应该让我们重新认识的问题权柄。我们听过太多太监把持朝政,祸害朝纲的故事,但是是不是每个手中有权的太监都是做出了这种事呢?难道就没有哪个太监做了利国利民的事吗? 高力士高力士(684年-762年),作为唐朝著名太监,在他的“职业生涯”里可以说是深得唐玄宗赏识,甚至每有四方进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进奉御前,小事便自行裁决。 李隆基也常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可以说唐玄宗是有多信任他了。 回顾一生高力士是大唐一代最有权谋的太监之一。父冯君衡因罪被“裂于冠冕,籍没其家”。因此,他幼年时即与母失散。圣历初,岭南讨击使李千里将他阉了以后送入皇宫内。高力士从小聪慧,办事机敏,武则天女皇很喜欢他,命他在左右待奉。后因事触怒了武则天,被责打以后赶出宫去,由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改姓高。高延福原为武三思家奴,与武三恩关系密切,高力士因此常出入武家。 一年后高力士得以再次入宫,隶属司宫台。“神龙革命”中他随机应变,择主而事,投靠李隆基,将主子武则天拉下马。后又出谋划策,助李隆基诛杀韦后和太平公主,终成唐明皇最忠实的心腹奴才。而且,高力士在创造唐朝“开元盛世”的过程中出过不少力,献过不少良策,这在中国历届太监中,算是出类拔荟的高人了。 忠心耿耿、才华横溢的高力士一生侍候过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四个皇帝。一说他是孤儿,年幼无依,各处流浪,后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改名高力士。    高力士在宫中风风雨雨几十年,交结李隆基,成为其心腹,帮助玄宗登上帝位,尽心服侍明皇,又促成了杨玉环和唐玄宗这一段惊世骇俗的不伦爱情,至于李白唤高力士脱靴,使杨贵妃研墨的故事,更是大家烂熟的桥段了。   他在长安很高贵,而在流放地巫州却无人理睬,但即便如此,他的忠心也时时向着玄宗、肃宗和大唐的天下。“高力士遇赦还,至郎州,闻上皇崩,号恸,呕血而卒。”更是说高力士听到玄宗死亡的消息后,恸哭不已,绝食七天,最后呕血而亡。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秦桧为何执掌权柄20年?   秦桧乃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 年。但是其得势期间,却享尽荣耀,从1131年起开始执掌南宋朝廷的权柄,到1155 年在权势巅峰中死去,历时二十余年。除了中间有几年罢相外,基本上都是位居要 职,既得到皇帝赵构的宠幸,又对南宋朝廷的兴亡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为 何皇帝对他如此宠信?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的政治格局。公元1130年秋天,流亡海 上回到越州(浙江绍兴)不久的南宋小朝廷再度进入紧张状态。亡宋之心不死的金 人在这年九月策划并扶持一个新的傀儡政权——伪齐皇帝刘豫之后,又一次发动秋 季攻势。  面对来犯之敌,南宋朝廷内无御敌良策,外乏统一指挥。西线富平兵败, 川陕告急;东线楚州失守,守臣赵立力战身亡,两淮吃紧。惶惶不可终日的宋高 宗,于十一月间接见了自称“杀监己者”逃离金营、冒死归朝的前御史中丞秦桧, 宋高宗大喜过望,情不自禁地大赞其“朴忠过人”,力排众议,委以重任。  由此秦 桧开始了执掌南宋朝廷权柄的风光岁月。宋史在评论秦桧时说:“秦桧两居相位者,几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 和误国,忘仇灭伦。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争以诬 陷善类为功。他们诬陷打击忠良,无罪可状,不过曰镑讪,曰指斥,曰怨望,曰立 党沽名,甚则曰有无君心。  ”此人在权力中心如鱼得水二十载,必有过人之处。首先,从其为官个性看,秦桧深谙专制社会的生存法则,即阴险狡诈,不急不 躁。比如,在皇上要决策求和时,一再给皇帝思考的时间,并没有急于付诸实施, 而是充分尊重皇帝的想法;同时在与朝臣的辩论中,显示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从不 力辩、争得面红耳赤,这样想必连皇帝也觉得此人风度涵养都到位。  专制社会不是正需要这样阉人式的官员吗?其次,他有着极其厉害的政治手段。如背后拨弄是非、造谣离间、出卖同他共 事的大臣。言语不多,却能一语害人。李光曾与秦桧争论,发言稍微触犯了秦桧, 秦桧就不说话了。等李光说完,秦桧慢慢地说:“李光没有做大臣的礼法。  ”赵构 听后,对李光十分生气。所以史书上指出秦桧凡陷害忠良,一般是用这种权术。再次,他一意孤行,排除异己,必欲置反对者于死地而后快。他还屡兴大狱, 株连无辜,迫害与他稍有微异的人。岳飞被害时,株连坐牢者六人;审讯岳飞的大 理寺丞认为岳飞无罪的,均遭贬黜;上书为岳飞喊冤的,被捕杀于狱中。  赵鼎被贬 谪后,他的门生弟子、僚属都被虚构罪名加以陷害。当然,秦桧在巩固权力上也有一套,就是要做强做大、鼓噪造势,使得小人们 成群结队、争相投靠,如孙近、韩肖胄、楼炤、王次翁、范同、万俟离、程克俊、 李文会、杨愿、李若谷、何若、段拂、汪勃、詹大方、余尧弼、巫假、章夏、宋 朴、史才、魏师逊、施钜、郑仲熊之徒,都是闲官小官,都被提拔重用。  这些人因 此都视他如再生父母,对其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秦桧就这样结成了一个紧密的战 略同盟,在官场上呼风唤雨、残害忠良、排除异己、腐蚀朝政。相反,岳飞、韩世 忠等人在战场上厮杀了半生,却落了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结果。真是君子蒙 冤,小人得志,幸亏历史自有定论。  秦桧活着的时候,何等的风光无限。秦桧死后 七年,岳飞被平反昭雪。后人将秦桧等四名谋害岳飞的主谋用白铁铸像,永跪岳飞 面前,可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资讯百科 2022-06-0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