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钰学 籍:黄埔军校一期字 号:振蒙党 派:中国国民党籍 贯:湖南省醴陵军 衔: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生 卒:1903-1970军 职: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副军长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毕业,中央训练团将官班肄业。1923年冬到广州,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1924年秋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六队学习。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介绍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杨光钰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南省醴陵职业:军人性别:男政治面貌:国民党员 人物介绍2 学籍:黄埔军校一期字号:振蒙党派:中国国民党籍贯:湖南省醴陵军衔: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生卒:1903-1970军职: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副军长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毕业,中央训练团将官班肄业。1923年冬到广州,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1924年秋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六队学习。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团排长,党军第一旅第一团连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连长,中央军校第七期中校兵器教官。1932年后任第二十一师营长,第五军第八十七师团长。第三十四师副师长、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九十军参谋长、副军长。1939年6月授陆军少将,任第十六军副军长。1944年7月,任第三军副军长、代军长。1947年10月22日在清风店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1966年4月“特赦”释放。1970年1月在北京病逝。
杨光远,1930年12月26日出生于山东城武,中国内地导演、摄影,平原军区文化部摄影记者,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1979年,杨光远应导演李俊之邀,担任了战争片《归心似箭》的导演,该片是他个人执导的第一部电影。1980年,执导战争片《花枝俏》,该片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4年,凭借剧情片《再生之地》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1986年,执导战争片《血战台儿庄》,该片获得第10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91年,执导战争片《大决战·辽沈战役(上下)》,杨光远凭借该片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1994年,执导战争片《铁血昆仑关》。1999年,与王冀邢合作执导历史剧《开国领袖毛泽东》,该剧获得第20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2005年,执导战争片《铁血》。2011年9月11日早晨,杨光远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早年经历3演艺经历4个人生活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杨光远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城武出生日期:1930年12月26日逝世日期:2011年9月11日职业:导演、摄影代表作品:血战台儿庄、开国领袖毛泽东、铁血主要成就: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提名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第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导演奖 早年经历2 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光复后,杨光远就随着生病的父亲返回山东老家。1947年,杨光远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过号兵,营部文书。1949年,全国解放后,调任冀鲁豫军区文化部专职摄影。1952年,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电影摄影训练班学习电影摄影技术。 演艺经历3 1979年,杨光远应导演李俊之邀,担任了战争片《归心似箭》的导演,该片是他个人执导的第一部电影。1980年,执导由宝珣、刘新合作主演的战争片《花枝俏》,该片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1年,参与拍摄改编自周克芹同名小说的剧情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该片由许茂、三姑娘共同主演。1982年,与严寄洲联合拍摄由徐光明、杨兆权合作主演的剧情片《琵琶魂》。1983年,与严寄洲合作执导剧情片《再生之地》,并且担任该片的摄影师,杨光远凭借该片获得第4届金鸡奖最佳摄影奖。1984年,与赵继烈合作执导剧情片《老板哥和电妹子》,该片由金鑫、宋洁等共同主演。1986年,与翟俊杰合作执导由邵宏来、初国良联合主演的战争片《血战台儿庄》,该片讲述了国民党军在台儿庄与日军正面对战的故事,获得第10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1987年,执导由张凯丽、岳红合作主演的战争片《八女投江》,并且担 个人生活4 2011年9月11日早晨,杨光远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人物评价5 杨光远的每个镜头都像油画一样唯美、细腻、讲究,他平易近人,爱惜人才。许多年轻人都愿意和他交朋友,而他也从不介意同行的年龄大小,也从不摆架子。只要有想法,勤奋好学,他都会耐心倾听并真诚地交流。偶尔,他也会像个孩子似的,为拍了一个漂亮的镜头而得意万分,兴奋不已。他是摄影师出身,有深厚的摄影功力,善于使用镜头,对镜头的调度游刃有余,拍镜头既大气又细腻。他还有一个习惯,喜欢勾勒画面草图。每个镜头,前后景他都会画得清清楚楚,他为人低调且待人谦和,有山东人坦率、真挚的秉性(凤凰网评)。
杨光先(1597年-1669年),男,字长公,江南歙县(今属安徽)人。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作品4附录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杨光先外文名:(小儿经)ﻳْﺎ ﻗُﻮْا ﺷِﯿًﺎ别名:杨长公国籍:中国民族:回族出生地:江南歙县(安徽)出生日期:1597年逝世日期:1669年职业:清朝钦天监监正信仰:伊斯兰教主要成就:反对西方历法、反对地圆说 盲目排外、发起“康熙历狱”代表作品:捐报疏、正阳忠告、辟邪论、合朔初亏时刻辨、始信录序等 人物简介2 基本简介杨光先早年受恩荫为新安所千户。崇祯十年(1637年),将千户位让与其弟,以布衣身份抬棺死劾大学士温体仁和给事中陈启新,被廷杖后流放辽西。不久,温体仁倒台,杨光先被赦免回乡。激烈反对制定新历法清朝建立后,任用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人按照西方天文学成果制定新历法,遭到对历法一窍不通的杨光先的激烈反对,写出《辟邪论》等文章加以驳斥,并屡次上书,谎称汤若望等意图谋反,需要将天主教信徒“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他荒谬地提出:“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康熙四年(1665年),在鳌拜的主持下,杨光先的上疏得到了审议,结果导致汤若望被判处凌迟(后在孝庄皇太后斡旋下未执行),南怀仁被流放,钦天监中与传教士合作的中国人如李祖白等被处决。史称“康熙历狱”。反对地圆说杨光先在认为地是平的他在《不得已》一书中,反驳地圆说,“果大地如圆球,则四旁与在下国土洼处之海水,不知何故得以不倾?试问若 作品3 〈捐报疏〉,1636年上疏〈死争疏〉,1637年上疏〈正阳忠告〉〈选择议〉,1659〈摘谬论〉,1659〈辟邪论上〉,1659〈辟邪论中〉〈辟邪论下〉,1660“为历关一代大典,邪教疏谬肆欺,据理驳政,仰祁睿断事”,1660〈始信录序〉,1660〈正国体呈稿〉,1660〈浑天十二宫图说〉,1660〈镜余〉〈与许青屿待御书〉,1664〈临汤若望进呈图象说〉,约1664〈请诛邪教状〉,1664〈合朔初亏时刻辨〉,1665〈日食天象验〉,1665〈一叩阍辞疏〉,1665〈二叩阍辞疏〉,1665〈三叩阍辞疏〉,1665〈四叩阍辞疏〉,1665〈五叩阍辞疏〉,1665《野获》,约1637年出版〈捐报疏〉〈死争疏〉〈正阳忠告〉《易见通书》,1659年以前出版,后被查毁《孽镜》,1661〈引〉正文〈金乌玉兔辩〉《距西集》,约1662年出版〈辟邪论上〉〈辟邪论中〉〈辟邪论下〉“为历关一代大典,邪教疏谬肆欺, 附录4 清史稿·杨光先传杨光先,字长公,江南歙县人。在明时为新安所千户。崇祯十年,上疏劾大学士温体仁、给事中陈启新,舁棺自随。廷杖,戍辽西。国初,命汤若望治历用新法,颁时宪历书,面题“依西洋新法”五字。光先上书,谓非所宜用。既又论汤若望误以顺治十八年闰十月为闰七月,上所为摘谬、辟邪诸论,攻汤若望甚力,斥所奉天主教为妄言惑众。圣祖即位,四辅臣执政,颇右光先,下礼、吏二部会鞫。康熙四年,议政王等定谳,尽用光先说,谴汤若望,其属官至坐死。遂罢新法,复用大统术。除光先右监副,疏辞,不许;即授监正,疏辞,复不许。光先编次其所为书,命曰不得已,持旧说绳汤若望。顾学术自审不逮远甚,既屡辞不获,乃引吴明烜为监副。明烜,明炫兄弟行,明炫议复回回科不得请,至是明烜副光先任推算。五年春,光先疏言:“今候气法久失传,十二月中气不应。乞许臣延访博学有心计之人,与之制器测候,并饬礼部采宜阳金门山竹管、上党羊头山秬黍、河内葭莩备
杨光,男,生于1926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紫荆勋贤,曾任香港工会联合会(工联会)会长、会务顾问,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2015年5月16日凌晨2时40分,病逝,享年89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成就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杨光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26年逝世日期:2015年5月16日 人物生平2 生于1926年,1948年参加电车工会,至1954年担任电车工会副主席;并在1958年参与港九车床打磨职工会工作;1959年起历任香港工会联合会(工联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及会长一职,领导工联会坚持“爱国、团结、权益、福利”的工作方针,使工联会和工会不断壮大发展。1967年参加反英抗暴斗争,出任“香港各界同胞反对港英迫害斗争委员会”主任,领导反英抗暴斗争。1973年,杨光获委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连任第五、六届。1988年获委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并连任第八、九届至2003年,逾40年向国家表达香港基层声音。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2015年5月16日凌晨2时40分,在香港威尔斯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9岁。 人物成就3 2001年,杨光先生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大紫荆勋章,以表扬杨光对香港工运的贡献。
杨光泩(1900年—1942年),浙江吴兴人,早年就读于上海敬业中学,后进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由于成绩优异,被保送留学美国,获得国际公法哲学博士学位。1926年,杨光泩从美国留学归来,在清华大学教书,不久进入北平政府外交部任职,担任驻沪特派员。1930年就任中国驻伦敦总领事及驻欧洲特派员。1938年,杨光泩受命于危难之秋,出任中国驻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总领事,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向华侨募捐支援抗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马尼拉危在旦夕。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撤离时,在最后一架飞机上为杨光泩留下座位,但为掩护当地华侨及领事馆财产,杨光泩果断婉拒,誓曰:“身为外交官,应负保侨重责,未奉命之前,绝不擅离职守。”一面计划应变办法,一面疏散文职人员。当时有一批由美国印刷的法币滞留在马尼拉港口海关,为了不遭日寇掠夺,毅然付之一炬。1942年1月2日,马尼拉被日军占领。当天,日本驻马尼拉副领事木原次太郎要挟杨光泩将旅菲华侨领袖集中起来,杨光泩当场拒绝,于是,日军将杨光泩囚禁。1942年4月17日,杨光泩被日军杀害,牺牲时年仅42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简介3外交经历4遇害经过5缅怀先烈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杨光泩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吴兴菱湖(湖州)出生日期:1900年逝世日期:1942年职业:外交家毕业院校: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信仰:三民主义 个人简介2 杨光泩(1900年—1942年),抗日烈士。浙江吴兴菱湖人(湖州),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抗日外交九烈士之一(另外八名烈士为:卓还来、朱少屏、莫介恩、姚竹修、萧东明、杨庆寿、卢秉枢、王恭玮)。祖辈菱湖开办杨万丰丝行(故址尚在北桥浜路)。杨光泩16岁时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清华大学前身)。1920年由清华学堂保送留美,先后在科罗拉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求学,并获学士、硕士学位。1924年获国际公法哲学博士学位。在美国时,曾出任中国驻美国公使三等秘书、《中国学生月刊》总编辑、美国东部中国学生联合会主席、乔治城大学中文教授、华盛顿美国大学远东历史讲师。 外交经历3 1928年2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情报司副司长兼外交委员会主任委员,代表外交部接待各国使节及外国来宾。1929年至1933年,出任中国驻英国伦敦总领事及驻欧洲中国特派员。1933年回国,任世界通讯社社长。1937年春,出任中国驻欧洲新闻局伦敦、巴黎总部负责人。10月,受命于危难之秋,出任中国驻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总领事。就任期间,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奔走于当地爱国侨胞和海外友好人士之间,募集捐款,支援抗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马尼拉危在旦夕。为掩护当地华侨及领事馆财产,果断婉拒盟军劝其撤出马尼拉的安排,誓曰:“身为外交官,应负保侨重责,未奉命之前,绝不擅离职守。”一面筹划应变办法,一面疏散文职人员,当时有一批由美国印刷的法币滞留在马尼拉港口海关,为了不遭日寇掠夺,毅然付之一炬。 遇害经过4 1942年1月2日早晨,马尼拉被日军占领。当天,日本驻马尼拉副领事木原次太郎,声称日本不承认重庆政府,也不承认杨光泩等人的外交官身份。要挟杨光泩将旅菲华侨领袖集中起来,杨光泩当场拒绝。于是杨光泩及另外八名外交人员被日军囚禁。虽遭百般折磨,始终坚贞不屈。日本宪兵司令太田,因杨光泩严词斥责。太田司令恼羞成怒,马尼拉沦陷后,杨光泩等九位中国外交官被日军拘捕,他们身遭严刑折磨,威武不屈。于1942年4月17日将杨光泩等九位外交官秘密枪杀于菲律宾华侨义山。敌人未击中杨光泩要害,杨光泩以手指心,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牺牲时年仅42岁。 缅怀先烈5 1945年杨光泩等九位外交官忠骸移葬南京雨花台。1948年旅菲侨胞为纪念杨光泩烈士,在菲律宾华侨义山建立了一座上镌“效忠成志”四个大字的纪念碑,还有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光泩路”和光泩小学。1989年12月2日,国务院民政部颁发了杨光泩革命烈士证书,并在南京市菊花台公园修复了烈士墓和烈士纪念馆。2012年清明,《现代快报》联合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委区政府、南京市文物局,于4月5日举行雨花台抗日外交九烈士公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