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它含有各种微量金属、无机氧化物、硫酸盐、硝酸盐和含氧有机化合物等啥叫气溶胶。由于来源不同,形成过程也不同,故其成分不一,特别是城市大气受污染源的影响,气溶胶的成分变动较大。但是非城市大气气溶胶的成分比较稳定,大体上与地区的土壤成分有关。 大气中二氧化硫转化形成的硫酸盐,是气溶胶的主要成分之一。其转化过程尚未完全明白,已知二氧化硫可在均相条件下(在气相中),或在水滴、碳颗粒和有机物颗粒表面等多相条件下(在液相或固相表面上)转化成三氧化硫,再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并和金属氧化物的微尘反应而生成硫酸盐。 硫是气溶胶内最重要的元素,其含量能反映污染物的全球性迁移、传输和分布的状况(见大气微量气体)。气溶胶中硝酸盐和有机物的形成机制,尚待研究。气溶胶中有铵离子(NH嬃)存在,能与硫酸根离子(SO娺)和硝酸根离子(NO婣)生成铵盐。至于气溶胶中的有机物,更是许多种类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其中包括稀烃、烷烃、芳烃、多环芳烃、醛、酮、酸、醌、酯,以及有机氮化物和有机硫化物等。 气溶胶来源于土壤的各种元素(如铕、钠、钾、钡、铷、镧、铈、硅、钐、钛、钍、铝等),其含量在地区之间差别不大;而来源于工业区的各种元素(如氯、钨、银、锰、镉、锌、锑、镍、砷、铬等),就有较大的地区差别。
我是萨沙啥叫气溶胶,我来回答。 简而言之,温压弹就是一种增强版的燃料空气弹(云爆弹)。 云爆弹是一种新式炸弹,同以往的炸弹有很大不同。 云爆弹爆炸时,点燃的不是炸药,而是液体燃料。1公斤液体燃料就相当于3.2公斤TNT炸药。 由此,液体燃料会产生惊人的强大的冲击波和热浪。同时,因为燃烧时消耗了大量氧气,云爆弹爆炸区域的人畜都是无法幸存的。 云爆弹很适合对付躲藏在工事、民房中的敌人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效果最好。 超级大国研究云爆弹已经有几十年时间。 美军曾经越南使用过云爆弹,苏军也在阿富汗使用过,效果都很惊人。 以美军为例,在南越就要垮台前,美军使用了这种威力极强的武器。 1975年4月,5架C-130运输机在春禄地区投下100多枚云爆弹。 云爆弹爆炸后,覆盖了数十个足球场大小的地面。 这个地域内的北越官兵全部死亡,所有建筑物都被摧毁。 更可怕的是,在工事内和民屋内的北越士兵,死的最惨,都成为了焦尸。 这是因为云爆弹的冲击波,会在在墙壁之间反射叠加,超压值远高于开阔空间。所以云爆弹的杀伤作用在密闭空间内效果更大。 同时,由于液体燃料第一次爆炸后形成的气态云雾,比重比空气大,能向低洼处流动,进入工事甚至低下洞穴。因此,云爆弹对杀伤隐蔽在堑壕、掩体和密闭不严的地下工事、坑道中的人员非常有效。 1985年5月,苏军也在阿富汗东部投掷过云爆弹。这个炸弹投到一个游击队盘踞的村子上。根据飞行员介绍:半径0.25英里范围内的人和动物全部被炸死烧死,连蟑螂都被烧成了灰烬,村庄彻底消失。 云爆弹如此厉害,温压弹就更厉害。 温压弹的装药成分有所改变,从单纯液态换成了固体和液体混合。由此,温压弹产生的温度要比云爆弹更高,威力更大。 试验表明,一枚普通的温压弹爆炸瞬间可以在手指尖大小的面积上产生500公斤的超重压力,不仅可使爆炸直径80米范围内的物体瞬间化为乌有,更可将4米厚的混凝土直接炸穿,其威力丝毫不亚于核武器。 以往云爆弹的威力虽大,但存在穿甲力不足,穿地能力有限的缺点。 而温压弹的固体炸药,能够有效炸毁坚固装甲目标和工事,同时还有更高的温度和压力,可以对付几乎所有目标。 温压弹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对付地下工事和洞穴。 它只要投入洞穴内爆炸,冲击波和高热量会沿着洞穴向内,无孔不入,杀死洞穴内所有人畜。 同时,由于消耗光了洞穴内部的氧气,即使有人侥幸没死,也会死于随后的窒息。 至于解放军,很多年前就装备了各种云爆武器,包括单兵火箭筒,以淘汰了火焰喷射器。 至于温压弹,我军也是有装备的。 公开的资料中,我军的远程火箭炮弹,就可以装备温压弹弹头。 资料中这么写:如果是大型温压弹(比如远火-300发射的那种)直接命中建筑物的话,一枚300毫米口径的温压战斗部火箭弹,可瞬间夷平一座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