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也是一种很好的防癌抗癌物,味道甘甜细腻,而黑米具有滋阴补肾、益气活血功效,两者结合在一起营养价值极高,好喝有营养,绝对是它。制作时间:20分钟难易程度:简单口味:甜分类:饮料主食材:芒果、黑米辅料:方糖、椰汁步骤:1、黑米捏成团,放入碗中;2、把芒果对半切开;3、刀划十字切块;4、锅中倒入椰浆;5、加入两块方糖;6、倒入加热好的椰汁到碗中;7、最后放入芒果块,即可。
又到了吃糖葫芦的季节,山楂除了消食导滞,还能活血化瘀,对调理妇科疾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很有帮助,常食还有利于防癌。在药店里,山楂有几种制品,其中的功效有区别。 1、山楂,就是山楂的果实,摘下来,除去杂质,切片烘干。如果医生写“山楂”,则药店给的是整个山楂。如果医生写的是“山楂肉”,则药店给的是去了果核的山楂肉。炮制山楂原是去果核的,但明代医家提出“核有功力不可去”,故就有了两个制品。一般我们现在多用带果核的。这种山楂,除了消食导滞,还可活血化瘀。 2、炒山楂,取干净的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放凉。这种制品,活血化瘀作用降低,其主要作用是消食导滞。炒山楂消食导滞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化肉食上,在生活中,炖鸡肉牛肉时放入几颗山楂,就很容易炖烂,就说明了山楂有很好的消肉食作用。 3、焦山楂,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这种焦山楂,除了消食导滞的作用,还善于治疗伴有积食的泻利,这也就是很多儿科专家在治疗孩子食积伴泻利时,多选用焦山楂的缘故。 4、山楂炭,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放凉。这种山楂炭能疗血积。如文献记载,妇女产后瘀血积滞,用童便煎服山楂炭,可疗“恶血上冲气壅”。 另外,还有蜜制山楂,适用于脾虚食滞的患者;红糖制山楂,可以和血散瘀,适用于产后血虚瘀血、恶露不尽等。 冰糖葫芦 山楂的消食导滞作用,大家都知道。此外,山楂还能活血化瘀,对调理妇科疾病很有帮助。比如,它是瘀血型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这种痛经患者常在行经第1~2天或经前1~2天发生小腹疼痛,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减轻或消失,且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此时,可取完整带核鲜山楂200克,洗净后加入适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入红糖三羹匙,搅拌均匀即可。一般从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一羹匙,可以冲开水饮用,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一般会明显缓解痛经。 这种方法是从名医张锡纯那里借鉴来的,张锡纯认为山楂“善入血分,为化瘀血之要药。能除痃癖癥瘕,女子月闭,产后瘀血作疼”。 张锡纯当年用山楂治疗女子血瘀闭经。他说:“女子至期月信不来,用山楂两许煎汤,冲化红蔗糖七八钱,服之即通,此方屡试屡效。若月信数月不通者,多服几次亦通下。” 因能活血化瘀,故山楂也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具有扩张血管、强心、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山楂酸还有强心作用,对老年性心脏病也很有益处。 另外,山楂中含有的牡荆素等化合物具有抗癌作用,常食山楂有利于防癌。据报道,山楂片水煎液可延长长瘤动物的寿命,如可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作用等。 可见,山楂实在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好东西,但山楂也有一些不适合服用的人群。山楂只消不补,脾胃虚弱之人不宜多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孕妇莫吃山楂,因为山楂破血化瘀,能刺激子宫收缩,可能诱发流产,孕妇千万不要因贪食而出问题。 山楂莲子百合粥,
藏红花 别名:西红花/秋植球根/花期:11月、2~4月/花色:黄、紫、白/高:10~18厘米 栽种:9月~11月上旬(生长适温:5~15℃) 学名:Crocus/鸢尾科 有人喜欢水培藏红花。除了群植于花坛外,将它的球根一棵一棵地种到岩石花园、草坪中也会很好看。它的园艺品种一般都在春天开花,有纯白、大朵、多花的“贞德”、金黄色的黄番红花等品种。 栽培要点 如果种植在花坛里,宜种植于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里。深挖土壤,除了加入石灰外,还要先施拥有均衡的氮、磷、钾营养的缓效性基肥,然后再种上球根。覆土深度以约 3 厘米为宜。 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红花,实在是有太多的噱头,太多的说法。现在炒出天价的番红花,来自伊朗等地,价格贵的要命;在古代,中医其实普遍用的就是国内中原地区的红花,又叫红蓝花;而产自西藏的红花,因为疗效更好,更加的名贵,所以叫做藏红花。现在反而把来自南欧,伊朗等地的番红花叫做藏红花,真是不知所谓,这都是无知但是很懂赚钱的资本胡乱炒作起来的,所以也就衍生出了一大堆的功效,因为只有神奇的功效才能让人花钱去买啊。 事实上,藏红花的功效与作用最主要的就是活血而不伤身体,在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有非常明确的条文记载,红蓝花治疗妇人六十二中风(不是中风,主要是因为淤血而导致的各种症状),治疗妇女腹中血气刺痛(因为淤血,例假等不好而导致的肚子刺痛)。活血化瘀而能四散,这就是藏红花根本的功效。女人爱美,所以会问“藏红花能去黄褐斑吗”,答案是可以的,但是只治标,因为藏红花是活血化瘀,而大部分的黄褐斑确实是因为脸部供血不足导致的淤堵引起的,但是如果你身体太弱,气血就是不足, 光用藏红花也不行。至于,很多男人关心的问题“男人喝藏红花壮阳吗”,那就不可能的,没有这种通宵,纯粹是属于虚假的,都是资本炒作起来的。
茼蒿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可辅治面色发黄、头晕眼花、心慌失眠、月经不调等症。现代研究证明,茼蒿含有丰富的钾,能调节体内水液平衡代谢,利尿消肿,稳定血压。茼蒿还能养心安神、稳定情绪,有助于防止记忆力减退。特别是茼蒿中含有一种挥发性的精油以及胆碱等物质,具有降血压、补脑的作用。 凉拌茼蒿 原料:茼蒿300克,胡萝卜、青椒末各50克,紫甘蓝40克。 调料:精盐、味精、白醋、冷鲜汤、芝麻酱各适量。 做法: 1.将茼蒿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后备用; 2.胡萝卜、紫甘蓝分别洗净,控水后切成细丝; 3.在碗中调入适量精盐、味精、酱油、白醋、冷鲜汤、芝麻酱、青椒末拌匀,制成味汁备用; 4.将茼蒿、胡萝卜、紫甘蓝放入容器中,淋上味汁,拌匀入味后盛入盘中即可。 功效:健脾除湿,利水通便。 茼蒿炒猪心 原料:茼蒿350克,猪心250克,葱花适量。 调料:精盐、料酒、味精、白糖、食用油各适量。 做法: 1.将茼蒿去梗洗净切段,猪心洗净切片; // 2.锅中倒入食用油烧热,放入葱花煸炒,投入猪心片煸炒至水干; 3.往锅中加入盐、料酒、白糖,煸炒至熟,放入茼蒿继续煸炒至猪心片熟、茼蒿入味,加入味精即可。 功效:养心安神。适用于心悸、烦躁不安、头晕失眠、神经衰弱等病症。
1.醋泡葡萄干 不少干果都可以促进人体健康,而葡萄干所含的营养成分更是令营养学家赞叹不已,美国营养学家前不久做过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每天摄食相当于400卡热量的葡萄干,能有效降低血中胆固醇,同时还能抑制血中坏胆固醇的氧化。另外,葡萄干中的纤维能防止果糖在血液中转化成三酸甘油酯(一种血液脂肪),从而降低罹患心脏病的危险。把葡萄干放入容器里,将醋倒入直至醋淹过葡萄干为止。只要腌一夜,醋就会沁入葡萄干里面,使葡萄干膨胀起来,一天吃一大匙就足够了。 2.醋泡黑豆 《本草纲目》记载:“豆有五色,各治五脏,惟黑豆属水性寒,可以入肾。治水、消胀、下气、治风热而活血解毒,常食用黑豆,可百病不生。”黑豆,味甘性平,具有高蛋白、低热量的特性。由于黑豆归脾、肾经,故能治水、消肿下气。药理研究结果显示,黑豆具有养阴补气的作用。将黑豆煮成七八成熟,再捞出来用醋泡,大概的比例是10斤黑豆2斤醋,泡一个星期后即可食用。 3.醋泡鸡蛋 醋泡鸡蛋可调整与弥补人体营养状况,改善和提高新陈代谢水平,对治疗脑血栓后遗症、失眠多梦、便秘等症状有一定效果。将鸡蛋洗净后放入容器中,倒入醋密封48小时,待蛋壳软化,仅剩薄蛋皮包着胀大了的鸡蛋时启封,用筷子将蛋皮挑破,将蛋清、蛋黄和醋搅匀,再放置24小时后即可服用。每个醋蛋液分5~7日服完,每日1次(约20~30毫升),于每晚临睡时服用.服用时可加温开水2~3倍,加适量蜂蜜或糖,充分搅拌后服用。 4.醋泡花生 花生长于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花生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但毕竟含量高、热量大。而醋中的多种有机酸恰恰可以解腻生香,二者可谓绝配。醋泡花生有清热、活血的功效,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排出体外,减少因胆固醇在人体中超过正常值而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用50克左右的花生米(生熟皆可)放到可以密封的罐子里,倒入米醋或陈醋,醋要没过花生米,盖上盖子密封好,放到阴凉处7~10天就可以食用。 // 5.醋泡姜 吃姜时加醋是很好的养生方法。醋的酸味儿可起到收敛姜宣发的力量,使姜性变得平和。醋走肝经,肝遇到酸就会收敛,这时姜的升发功能也入到肝里,收中有发,能提升肝阳之气。因此醋泡姜片,既升阳气,又疏发肝气。将鲜生姜切片放到罐子里,倒入米醋或陈醋,没过生姜。罐子密封后,放到冰箱里一个星期后就可以吃了。 特别提醒:对醋过敏者,胃溃疡及胃酸过多的胃病患者应慎用,不适应者不应该勉强服用泡醋。
鲫鱼有健脾利湿、活血通络、和中开胃、温中下气的功效,对肾脾虚弱、水肿、溃疡、气管炎、哮喘、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食疗作用。鲫鱼对产后妇女可补虚下乳。常人食用,可补充营养,增强抗病能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鲫鱼肉对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均有一定疗效。 红枣蒸鲫鱼 原料:活鲫鱼1条,火腿25克,红枣12克,虾仁15克 配料:葱、姜、精盐、鸡蛋各适量 做法: 1.将鲫鱼去鳞、鳃及内脏,清洗干净,入开水锅中烫一下捞起; 2.红枣用温水洗净,与鲫鱼一起放入汤盘内,并将火腿片、虾仁也一同放入; 3.加葱、姜、精盐等调料,盖好盖子,上笼蒸熟即可食用。 功效:增加食欲,促进消化。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气短神乏、产妇缺乳等。常人食用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郁金煮鲫鱼 原料:鲫鱼1条、郁金10克、山楂10克、当归10克、三枝10克、生姜20克、葱10克、红椒10克 配料:精盐、味精、黄酒、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 1.将鲫鱼去鳞、鳃及内脏,清洗干净; 2.郁金、山楂、当归、三枝洗净浸透,红椒、葱切丝,生姜切片; 3.锅内加入清水,放入郁金、山楂、当归、三枝用小火煎20分钟,取汁待用; 4.烧锅下食用油,放入姜片、鲫鱼煎至金黄色,倒入黄酒,加入中药汁煮片刻,调入精盐、味精,上碟撒入葱丝、红椒丝即成。 功效:郁金具有活血祛淤、疏肝解郁之功效。鲫鱼能健脾益气、消热解毒。二者搭配可健脾利湿、活血消瘤,适于子宫颈癌等妇科癌症患者食用。 鲫鱼豆腐汤 原料:鲫鱼一条,豆腐300克 调料:绍酒、葱、姜、精盐、味精、湿淀粉、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1.将豆腐切薄片,用盐水腌制5分钟,沥干水分; 2.鲫鱼去鳞、鳃及内脏,清洗干净后抹上绍酒,用盐腌制10分钟; // 3.油锅置火上加热,爆香姜片,将鲫鱼两面煎黄后加水适量,小火煮约25分钟; 4.投入豆腐片,调味后用湿淀粉勾薄芡并撒上葱花即可。 功效:健胃、清热、降火。
提起养生,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保温杯里泡枸杞”,其实,除了枸杞以外,还有很多中药材都是很适合养生用的,玫瑰花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象征爱情的美好寓意,玫瑰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入药使用的记载。而现代中医理论中认为玫瑰花主要具有疏肝行气、解郁安神、活血止痛的作用。用玫瑰花泡水,操作简单方便,这三类人特别适合喝: // 肝胃气滞,脾胃不佳的人:玫瑰花的香气浓郁,其疏散肝胃之气的效果很的,玫瑰花的味道芳香甜美用玫瑰花泡茶喝还可以起到健脾胃,增食欲的作用。因此,对于肝胃之气瘀滞、脾胃饮食不佳的人群来说,是很适合喝玫瑰花茶的。月事紊乱、疼痛的女士:玫瑰花茶非常适宜于女士群体使用。玫瑰花的颜色艳丽、味道香浓,而其效能解郁安神,因为体内存在气血瘀滞而引起月事紊乱,以及月事期间容易疼痛的女士群体,可以用玫瑰花泡茶喝。体内有血瘀的人群:玫瑰花的药效具有很好的行散之功,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活血止痛之效,因此对于体内存在血瘀的人群,都是可以用它来泡茶饮用的。玫瑰花活血化瘀的范围也是很广泛的,像跌打损伤以及其它外伤碰撞引起的血瘀,或者是体内的血液瘀滞疼痛等情况,都可以使用它来缓解。
三七在我国应用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本草纲目》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三七味甘、性温和,三七粉有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与作用。三七含有的三七皂甙和黄酮甙有明显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能有效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减轻堵塞的影响。[1]除此之外,三七粉还能缓解口腔溃疡、便血、胃溃疡、咳血甚至是外伤出血等出血症状。 长期喝三七粉,对心脑血管有用吗?很多高血压的病人都希望通过养生的方法来治疗这一慢性疾病,而有着活血化瘀功效的三七粉就成了他们的首选,但是医学上的证据还不足以支持单纯的三七粉降血压、降血糖与降血脂的功效。三七中三七皂苷可以降低动脉硬化的程度,同时降低血脂与血压。但是这需要一定的剂量,并不是简单的三七粉泡水就能达到的效果。曾经有过研究证明,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中,降三七粉结合原有的降压药一起服用,呈现出显著的降压效果。因此,降压不能单靠三七粉,还要结合其他药物。三七粉的主要成分是三七,而三七中的三七皂苷是保护心肌的主要成分。研究发现,三七皂苷能够显著降低缺氧复氧损伤后的心肌细胞,并有减少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肌重构的作用,能够缓解冠心病带来的心律不齐、心绞痛等症状。[2]与此同时,三七皂苷还能保护血管平滑肌、促进血管生成,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是,心血管疾病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单靠一味中药就能治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血压、血糖、尿酸等等,这些都需要服用另外的药物来进行控制。因此,三七粉固然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但这种作用更多是结合其余的药理应用体现出来的。这3种人喝了三七粉反而伤身一种药物有适应症,必然会有禁忌症,虽然三七粉疗效显著,但是有三类人是不适合服用三七粉的。首先是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很多中药都是不能吃的,包括三七粉。因为三七粉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妇服用三七粉容易动胎气,严重的话甚至可能流产。其次是月经期间的女性。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文礼表示,三七具有活血的功效,月经期间如服用三七粉,会造成月经量过多,还会影响月经周期导致月经不调,因此月经期女性应禁用。另外,身体虚寒、气血虚亏的人群也不适合服用三七粉,古籍中有记载:“若虚劳失血,阴阳损竭,更当寻源治本,若用此药,反滋祸害也”。因此,气血虚弱,身体虚寒的人是不适宜服用三七粉的,否则容易出现感冒流鼻涕、头晕头痛等副作用。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服用三七粉?中医理论中有一种说法“无淤不成班”,也就是说血瘀会使患者脸上呈现出黄斑、黑眼圈等症状。通过观察自己的脸看看有无长斑、黑眼圈、嘴唇发紫等症状,如果有的话说明体内气血运转不通,血管可能存在堵塞现象,适合服用三七粉。另外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人群也可以在服用降压药或其他治疗药物的前提下服用三七粉,能帮助扩张血管。要注意三七粉服用不要过量,一般一日总量不宜超过10克。虽然三七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是药三分毒”,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没必要每天、长期坚持服用三七粉。三七粉是一味中药,会伴随一定的副作用,而且长期服药对肝脏和消化道都是一种刺激,因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地服用三七粉。三七是补血化瘀的良药,能够治疗许多心血管疾病和出血症状。有人服用三七后神清气爽,但有人服用三七后就神疲乏力,说明三七粉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在服用前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切勿擅自购买服用。参考资料:[1] 《心血管病能服用三七和西洋参吗》.家庭医药.2014 // [2]《三七皂苷心血管保护作用研究进展》.科学进展.2016,40(10)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NA姐经常在后台收到一些类似的问题:“我每天喝点丹参粉,是不是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听说丹参是血管的清道夫,可以清血管,前几天我查出有脑血栓,我能服用丹参吗?”“我有三高,都说是药三分毒,所以不想吃西药,吃丹参怎么样,会有副作用吗?”“……” 一、丹参到底有何作用?相信上面的几个问题,也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人群的疑问。丹参真的这么有效吗?药理研究表明,丹参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还能改变血流异常,对动脉粥样硬化也有一定的效果。[1]但是,目前的中西医理论都认为,单独使用丹参并不能很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而是需要与其他的药物一起服用。因此,上面的疑问中提到的吃丹参清血管、吃丹参降三高的说法,丹参确实对这些疾病有疗效,但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真正的治疗还是需要结合服用其他的药物。此外,每天喝丹参粉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不可取。丹参是一味中药,是药三分毒,每天服用很可能会产生药物毒性。更重要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是要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上着手。丹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也是复方丹参片和丹参滴丸中的主要成分。常用于治疗由冠心病引发的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等。二、这3大类人群最好不要使用丹参丹参味苦、性凉,能“降而行血”,适合体质温热的人。因此如果是阳虚体质的人再服用丹参,会导致身体内寒气过重,不利于健康。低血压人群和凝血功能差的人群不宜服用丹参。丹参的功效是使血管扩张,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如果低血压患者服用,严重可能引发休克。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如果是本身就具有出血的倾向,再服用丹参会加剧出血情况。[2]孕妇及过敏体质人群禁用丹参。丹参活血化瘀的功效很强,极有可能导致孕妇流产。另外,如果对丹参过敏,误食了丹参会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休克。三、长期服用丹参有副作用吗?很多人受“中药无毒”理论的影响,以为丹参没有副作用。其实是药三分毒,丹参也不例外。虽然以丹参为原料的几种中药副作用与不良反应都较小,但是长期服用所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临床研究曾以白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丹参长期毒性的测试,以高于临床使用的剂量将丹参注射液注入到白鼠体内,连续给药三个月未见肝肾功能有异常,[3]说明丹参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但是,长期服用复方丹参片可能引起患者的低血钾症。有研究表明,连续服用丹参片超过一个月的患者,其血液中的钾含量比服药前有所降低,这是因为丹参对肾脏的工作机制产生了影响,使得尿钾增多。服用丹参制剂时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注意补钾。正如上文所说,丹参会使尿钾增加、血钾浓度下降。长期缺钾可能会导致肌肉酸痛、乏力、疲劳恶心等症状,因此服用丹参类药物的患者可以同步进行补钾,平时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西红柿、红薯、山药等。勿擅自服药。丹参类药物被广泛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但并不能说明它是“神药”。服用丹参类制剂需要遵循医嘱,切勿擅自服用。另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应该根据自身正在服用的药物来调节用药。丹参是一种中药,它的几种制剂被广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所熟知,但是它的性质和疗效,大家并不是十分了解。丹参虽好,但也不是“神药”,对心脑血管的治疗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此外,服用丹参类制剂一定要谨遵医嘱。参考资料:[1]《复方丹参滴丸——活血化瘀祛心痛》.老年人.2017(9)[2]《长期吃丹参,身体不容易出现血栓?但三类人却一口都不能碰》.医学原创故事会.2024-01-10 // [3]《临床用药 | 复方丹参滴丸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全科医学论坛.2024-10-23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加拿大一名72岁的老人,本来是肺癌晚期,在医院治疗无效后回家疗养。期间他每天用蒲公英泡水喝,坚持了4个月,到医院复查,结果发现肿瘤都消失了!医生们很惊讶,了解情况后都称这是一个奇迹,是蒲公英救了这位老人的命。 那么,蒲公英是否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 蒲公英被誉为“药草皇后” 蒲公英拥有“药草皇后”的美誉,“冬虫夏草”同属草本科,但却能弥补冬虫夏草容易上火的势头。蒲公英是非常适合嗓子上火的天然抗菌素。 中医认为,蒲公英药性甘苦而寒凉,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 《唐本草》就有记载,其“味甘、性平,主妇人乳痈肿”。女性乳腺增生,大多因为肝郁,饮用一段时间的蒲公英茶水,对于缓解乳房肿痛又很好疗效。蒲公英还是一种利尿剂,可帮助肾脏排除毒素,恢复身体水和电解质平衡。 近年来,蒲公英因药理作用广泛,更是被推上了抗癌用药的课题研究。药理研究发现蒲公英中含有对肿瘤有治疗作用的多糖、黄酮、酚酸、三萜等,同时,还能提高机体免疫,有利于癌症患者的预后。 蒲公英的抗肿瘤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研究发现蒲公英的提取物多糖物质可增强外周血细胞的免疫力,改变癌细胞的生存环境,降低癌细胞生长速度。 蒲公英中的黄酮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死亡,这一特性可利用于杀死癌细胞。 蒲公英中的酚酸可抑制细胞周期,使细胞分化过程中断,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同时分散式狼嚎的氧自由基清除剂,能够保证健康细胞的正常生长。 蒲公英中的三萜,可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实现抗癌作用。 理性看待:蒲公英本身并无抗癌功效 对于以上提取物,大部人可能都很陌生,只是一看到提取物具有明确“抗癌”作用,难免会认为蒲公英就是抗癌“神草”,恨不得大量食用。但,且慢! 首先,大家要区分清提取物和原材料的区别,提取物源自于原材料,但提取过程中需要通过化学和物理作为催化和媒介,这并不是单纯泡水,我就能喝到我想要提取的东西。 其次,我们假设蒲公英泡水真的具有抗癌效果,那么用量是多少呢?研究并没有给出我们具体的数字,专家给出的结论只是提到提取物中的抗癌作用,但对于用法、用量没有给出任何相关信息。 肿瘤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病理,中药发挥抗肿瘤的机制大部分都处于基础试验阶段,其作用还是需要进一步探究。而且许多试验我们都知道都是小鼠试验为主,这也就意味并不同样适用于人类,显然,蒲公英本身的抗癌作用还是无法给出强有力的证据。 蒲公英泡水选好“搭档”,大有裨益 尽管没有具体数据对蒲公英泡水抗癌做出强有力的支撑,但蒲公英作为草本植物,用于日常的养生保健作用还是可以的。 蒲公英+玫瑰花:这个双花组合,非常适合内分泌失调,容易上火的人群,玫瑰花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两者结合,不寒不燥,可缓和情绪,平衡内分泌。 蒲公英+红茶:红茶是全发酵茶,不像绿茶性寒,和蒲公英搭配,可祛蒲公英的寒性,达到养胃解毒的效果,尤其针对脂肪肥胖的人群,红茶还能帮助消除体内脂肪,达到消脂减肥的目的。 蒲公英+山楂:夏日炎炎,许多人都感动胃口不济,山楂微温,对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效果好,同时蒲公英还能起到活血化瘀,帮助调节血脂。 蒲公英+枸杞:枸杞果然是万能搭配,与蒲公英一起,尤其适合肾气虚弱、肝火旺盛的人群,可以帮助养血护肝,滋阴补肾。 我们不可否认蒲公英是自然界罕见的富硒植物,通过泡水饮用,人类可以从中提高身体免疫力,达到不同程度的保健疗效。 但蒲公英抗癌,仍然处于“初级研究”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说案例中老人通过饮用蒲公英茶水,让肿瘤消失了,但这毕竟是极端个例,其中复杂机制还未完全弄明白,对待蒲公英的机理我们仍需辩证看待,当然日常生活中,适量饮用蒲公英茶水,对健康无妨。 参考资料: [1]呼永华.蒲公英的抗癌机理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8,31(1):132-134. [2]陈映平.蒲公英泡水喝,功效不小[J].家庭科技,2019,(8):38. //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业百科weixinnc.com】公众号,回复您遇到的健康问题,即有专家为您免费解答。
山楂——又叫山里红、红果。山楂内含有糖类、维生素、脂肪、胡萝卜素、蛋白质、苹果酸、枸橼酸、钙和铁等物质,尤以维生素C的含量丰富,其比苹果、梨、桃子还多。中医认为,山楂有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山楂能扩张冠状动脉、舒张血管、清除脂肪、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苹果——苹果含有多种维生素、糖类、果胶、无机盐、苹果酸、枸楷酸、鞣酸和纤维素。中医认为,它具有补心益气、生津止渴、健脾胃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盐,能与体内的钠盐结合,使之排除体外。另外苹果还具有防止血液中胆固醇的增加,减少血液中的含糖量等作用。 猕猴桃——高血压患者吃什么水果比较好?猕猴桃其味酸、甘,性寒,无毒。全果或汁能够清热利水、散瘀活血、抗炎消肿、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 桑椹——桑椹、桑叶、桑皮、桑枝都可以入药。其性味甘平而无毒。桑果、桑技、桑皮具有利尿、减低血压的疗效。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病人,可以用微桑叶3O克,蚕砂15克,煎汤服用,每日2次,每次50毫升,10天为一个疗程。 // 西瓜——西瓜的瓜肉、汁、种子和瓜皮均可以人药,果肉还可以食用。除不含脂肪外,几乎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西瓜味甘,性凉,无毒,具有清暑、解渴、利尿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肾炎、肝炎、冠心病的病人。高血压病人,可以用西瓜翠衣10克,草决明子10克,煎汤代茶,日服数次,10天为一个疗程。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介绍的高血压患者吃什么水果比较好,希望能够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的调理高血压。
解毒祛湿活血益气汤 【方源】 《解毒祛湿活血益气汤治疗乙型肝炎30例》[马长林.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8,12(1):27-28]。 【组成】 党参30g,黄芪30g,淫羊藿15g,仙茅根15g,黄柏15g,龙胆草15g,板蓝根30g,白花蛇舌草30g,茵陈15g,土茯苓30g,何首乌15g,当归10g,丹参20g,红花4g,黄精10g,虎杖10g,半枝莲10g。 肝区疼痛较重加延胡索、郁金,腹胀饮食不佳或排便不爽者加莱菔子、焦三仙,肝脾肿大者加鳖甲、龟甲、桃仁,正气不足者党参改为红参。 每日1剂,水煎服,20天为1个疗程。 【功效】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祛湿。主治乙型肝炎。 【验案】 马某,男,40岁,干部,1994年4月10日初诊。 主诉:胸胁胀满隐痛,疲乏无力进行性加重4年。 病史:患者4年前在体检时发现患有乙型肝炎,几年来口服中、西、藏药治疗未见疗效。 检查:两肋胀满隐痛,疲乏无力,纳呆,便溏,口干苦而黏,时有恶心欲吐,面色灰暗,苔白腻,脉细紧。肝大,肋下3cm,质软触痛,脾肿大。肝功能:ALT>400U/L,TTT 30U,TBIL 308μmol/L。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B超:肝大肋下3cm,脾肿大,弥漫性肝病。 中医诊断:肝着(气滞血瘀,寒湿困脾)。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祛湿。 方药:解毒祛湿活血益气汤加减。柴胡15g,延胡索15g,黄芪30g,藏红花4g,丹参20g,茯苓30g,板蓝根30g,白花蛇舌草30g,白术15g,黄柏10g,当归10g,何首乌10g,鳖甲30g,龟甲30g,甘草10g,肉桂10g,淫羊藿15g,乌梅10g。 二诊:服药10剂后症状有所减轻,继服上方。 三诊:再服10剂症状明显好转,胸胁胀满隐痛缓解,精神饮食好转,大便如常。B超检查肝脾肿大明显好转。前方去鳖甲、龟甲,加党参、白芍、虎杖、仙茅根、五味子继服20剂。 四诊:20剂后,诸症消失,复查乙肝五项均正常,B超第二次复查肝脾肿大消失。出院后半年随访,肝功能及乙肝五项指标均正常。 【按语】 解毒祛湿活血益气汤具有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免疫能力,抑制病毒,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抗肝脏纤维化,促进肝细胞的修复,改善肝脏功能的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祛除病毒的目的。
健脾益肾解毒活血汤 【方源】 《自拟健脾益肾解毒活血汤治疗慢性乙肝56例》[冯圣林.四川中医,2002,20(9):45]。 【组成】 黄芪20g,党参、茯苓、白术、郁金各15g,蒲公英、虎杖、土茯苓、垂盆草各30g,五味子、淫羊藿、山药各20g,甘草10g。 黄疸重加茵陈60g,赤白芍各40g;下肢困倦重加薏苡仁30g,牛膝20g;胁痛甚加川楝子15g,郁金25g;腹胀甚者加大腹皮20g,厚朴15g,砂仁10g;头晕加钩藤20g,菊花10g;食欲不振加鸡内金12g,重用山楂20g;ALT持续不降加龙胆草8g,生甘草20g,五味子重用至30g;偏肝阴虚加女贞子、枸杞子各15g;肾虚加山药30g,枣皮12g;气虚加太子参20g,黄芪加大用量至40g;湿明显或有腹水加泽泻20g,益母草30g。 每日水煎服1剂,每月3次,3个月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统计疗效。 【功效】 健脾益肾,解毒活血。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验案】 张某,男,29岁,1998年3月6日初诊。 主诉:反复感肝区胀痛,伴双下肢乏力,食欲减退4年,复发加重1个月。 检查:舌淡紫苔薄黄,脉细弦。肝功能:ALT 476U/L,AST 384U/L,A/G 35.1/33.7。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 中医诊断:胁痛(脾虚肝郁,瘀毒蕴结)。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重度)。 治则:疏肝健脾,解毒活血。 方药:黄芪、淫羊藿、五味子、山药各20g,党参、茯苓、白术、郁金各15g,蒲公英、土茯苓、虎杖、垂盆草各30g,甘草10g,牛膝20g。每日煎服1剂。 二诊:连续用药两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乙肝五项转阴。随访1年未复发,乙肝五项检查发现抗-HBs(+)、抗-HBc(+)。 【按语】 健脾益肾解毒治血汤由四君子汤加味而成。四君子汤加黄芪益气健脾托毒;加蒲公英、虎杖、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加淫羊藿、山药、牛膝益肾;垂盆草、牛膝、虎杖活血;五味子、垂盆草还能降酶护肝。方中妙用黄芪、蒲公英能益气托毒利水,加入配方中,既能益气健脾以扶正祛邪,又能利湿以托毒外出,提高疗效。
健脾解毒活血汤 【方源】 《健脾解毒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临床观察》[姜卓.吉林中医药,2001,(5):16]。 【组成】 太子参30g,黄芪30g,白术30g,山药30g,丹参15g,当归12g,泽兰10g,败酱草30g,白花蛇舌草30g,虎杖15g,陈皮10g,生山楂15g。 肝区痛剧加延胡索、川楝子;伴黄疸者加茵陈、地耳草;湿盛加苍术、厚朴;肝脾肿大加穿山甲、鳖甲;瘀血明显加土鳖虫、三棱;出血倾向加紫草、茜草;浮肿或腹水加马鞭草、车前子。 每日1剂,早晚各煎200ml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每疗程复查肝功能及乙肝五项,总疗程为3个月。 【功效】 健脾益气,清热解毒。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验案】 崔某,男,45岁,1998年8月12日初诊。 主诉:肝区隐痛,乏力,纳差,腹胀,尿黄1个月。 病史:患者患乙型肝炎6年,肝功能反复异常,中西药治疗未效。 检查:面色晦暗,精神不振,舌质红,边有紫斑,苔薄黄,脉弦细。肝功能检查:ALT 520U/L,GGT 326U/L,ALP 280U/L。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 中医诊断:胁痛。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炎。 治则:活血化瘀,健脾益气。 方药:健脾解毒活血汤加地耳草30g,紫草15g。每日1剂,早晚各煎服1次。 二诊:1个疗程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随症加减继续治疗。 三诊:3个月后精神、体力正常,复查肝功能全部正常。乙肝五项:HBsAg(+)、抗-HBc(+)。随访1年,症状无反复,乙肝五项无变化。 【按语】 方中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补气健脾;丹参、当归、泽兰活血通络;白花蛇舌草、败酱草、虎杖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太子参、黄芪、白术等药物对改善人体免疫功能有效,应用得当,可激活肝细胞产生免疫应答,清除乙肝病毒,使肝功能恢复正常;丹参、当归、泽兰有明显改善肝纤维化,改善肝脏微循环的作用;白花蛇舌草、败酱草、虎杖具有消炎、降低血清转氨酶和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益气活血解毒汤 【方源】 《自拟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6例》[罗忠民.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2):11-12]。 【组成】 茯苓20g,生白术、白芍、紫丹参、郁金、重楼、虎杖、猪苓各15g,柴胡8g,三七10g,太子参20g,黄芪、白花蛇舌草各30g。 湿热中阻者,去太子参、黄芪、白术、白芍,加茵陈、黄柏、蒲公英;脾虚者加薏苡仁;肝肾阴虚者,去三七、茯苓、黄芪,加生地、枸杞子、桑椹子、女贞子、沙参;血虚阻络,肝区疼痛甚者,去重楼、茯苓,加鳖甲、生山楂、鸡内金、炮山甲、土鳖虫。 【功效】 健脾益气,活血解毒。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验案】 朱某,女,28岁,汉族,律师,1997年2月14日初诊。 主诉:肝区隐痛,伴困倦乏力1年余。 病史:患者于1年多以前自觉肝区不适,疲乏无力,到某医院检查,肝功能异常,乙肝五项检查结果为“大三阳”。经多方治疗,疗效不显。近来因工作劳累而病情加重,故来我院门诊求治。 检查:神情抑郁,倦怠乏力,食欲欠佳,胁胀而痛,脉弦,舌质略红,舌尖有少量瘀点。肝在肋下3cm,质软,有触痛,脾在肋下2cm。肝功能:ALT 20U/L。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B超:肝脾肿大。 中医诊断:胁痛(肝郁脾虚,瘀血阻络,余毒内伏)。 西医诊断:乙型肝炎,肝脾肿大。 治则:健脾疏肝,活血解毒。 方药:益气活血解毒汤加减。柴胡8g,生白术、郁金、白芍、虎杖、鸡内金各15g,当归12g,紫丹参、太子参、生山楂各20g,三七、土鳖虫各10g,白花蛇舌草、黄芪各30g。 二诊:以上方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服药4个月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回缩至正常范围,经两次复查肝功能,结果正常。乙肝五项检查全部正常。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 【按语】 本方以黄芪、太子参、白术益气补脾,既可培土御木,防肝妄之伤,益气之品又可扶正以祛内恋之邪。柴胡、郁金疏肝调气,解肝木之郁。当归、白芍柔肝养血,使肝木不妄。丹参、三七、土鳖虫、山楂、鸡内金活血化瘀,治肝络瘀阻。更以白花蛇舌草、虎杖清解余毒。
扶正活血解毒祛湿汤 【方源】 《扶正活血解毒祛湿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刘军,等.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3):280]。 【组成】 党参15~30g,黄芪20~30g,白术15~20g,淫羊藿10~20g,柴胡10g,丹参15~30g,赤芍15~30g,土茯苓15~30g,虎杖15~20g,珍珠草20~30g,茵陈20~50g,垂盆草15~30g,白花蛇舌草15~30g,白芍15~30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可服2~4个疗程。 【功效】 扶正祛邪,活血化瘀。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验案】 白某,女,19岁,2001年3月28日就诊。 主诉:脘胁胀痛,恶心厌油反复发作8个月,加重7天。 检查:食少纳呆便溏,倦怠乏力,尿黄如油,失眠,面色晦暗,舌质暗红,苔薄白微腻,脉弦细。肝区叩痛。B超:肝回声密集。肝功能:TBIL 62μmol/L。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 中医诊断:胁痛(湿阻中焦,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失疏泄)。 西医诊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治则:健脾除湿,疏肝活血。 方药:扶正活血解毒祛湿汤加减。党参15g,黄芪30g,白术15g,淫羊藿10g,柴胡10g,丹参20g,赤芍30g,土茯苓20g,虎杖20g,珍珠草30g,茵陈20g,垂盆草30g,白花蛇舌草20g,白芍20g,泽兰30g,砂仁10g,陈皮15g,甘草10g。 二诊:共服药30剂,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乙肝五项:抗-HBs(+),抗-HBe(+),抗-HBc(+)。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 本方旨在扶正祛邪,扶正以补肾健脾为主,因肾为先天之本,肝肾同源,扶正固本可调节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机体抗病毒能力,从而起到调肝养肝的作用。祛邪可针对病因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祛邪之品多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乙肝病毒、保肝降酶作用。湿热疫毒伏于血分,久病必瘀,活血化瘀是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机。现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之品具有清除免疫复合物,改善微循环,增加肝血流量,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黄芪、党参、白术、淫羊藿、柴胡、丹参、赤芍、土茯苓、虎杖、珍珠草、白花蛇舌草等共奏扶正祛邪,活血化瘀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