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从词的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可能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前期,作者的生活美满,词中多为爱情的歌颂,离别相思与伤春悲秋的叹息虽时有流露,但情调仍是欢快的,风格是爽朗的。南渡以后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了。渔家傲李清照赏析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象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作者正是乘坐这艘“飞船”驶入天上的神仙世界,受到“天帝”的接待。这的确是“穿天心,出地腑”的神来之笔。这样的词笔出自李清照,确实是“惊人”的。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改革家。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佳作。本文将对这首诗的全文、注释及赏析进行阐述。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全文如下: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释: 1. 渔家傲:词牌名,原为民间歌曲,后被文人用来创作词曲。 2. 平岸:平静的江岸边。 3. 小桥:指江南水乡常见的石拱桥。 4. 千嶂抱:形容山峦环抱的景象。 5. 柔蓝:柔和的蓝色,指江水的颜色。 6. 萦花草:环绕着花草。 7.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子。 8. 窗窈窕:窗户幽深曲折。 9. 尘不到:尘土不飞扬。 10. 春风扫:春风吹拂,使环境保持清洁。 11. 午枕觉来:午睡醒来。 12. 闻语鸟:听到鸟儿的叫声。 13. 欹眠:斜躺着睡觉。 14. 朝鸡早:早晨鸡叫得早。 15. 故人:老朋友。 16. 总老:都已经年老。 17. 贪梦好:喜欢做梦。 18. 茫然:迷惘的样子。 19. 邯郸道:邯郸是古地名,这里代指虚幻的境界。邯郸道出自《庄子·逍遥游》,意指人生的追求和梦想。 赏析: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的景色,如平岸、小桥、千嶂等,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茅屋、窗窈窕等细节的描绘,表现了江南水乡的古朴韵味。 在诗中,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柔蓝一水、萦花草等,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十分强烈。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春风、午枕、语鸟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对自己午睡醒来时的感受进行描绘,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故人的怀念,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最后,诗人以“茫然忘了邯郸道”作为结尾,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也反映了对人生追求和梦想的思考。 总之,《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通过对江南水乡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要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描绘了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的画面。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梦中得遇天帝,天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询问词人将去往何方。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谩”同“漫”,空、徒然;表达了词人慨叹自己有才无用、怀才不遇的愤懑。 九万里风鹏正举。 (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翱翔于九万里高空之上。词人借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词人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风,你不要停止,把“我”这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在那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主旨 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 黄庭坚 〔宋代〕 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译文 灵云三十年来茫昧混沌,几番出入于迷悟之间,最后一见桃花终于参悟,得到了佛法真谛,在未上弦的琴上弹奏《单于调》。 灵云为求“悟”的境界,历经曲折,虚度了半辈子,人们应以此为鉴,趁着年少及早悟道。岂但见花能悟道,天地万物,流水行云无不蕴藏着道机禅理,因此,参禅学佛实非高不可攀之事,灵云三十年方悟道,真该见笑于桃花了。 赏析 这首《渔家傲》援禅家语入词,以增加其理趣。所演绎的是南岳临济宗福州灵云志勤和尚的故事。 首三句,讲灵云三十年茫昧混沌,几番出入于迷悟之间。最后一见桃花,终于参悟。此用来比喻灵云三十年来的不彻不悟。“得眼迷照”,是说灵云几次将悟还迷。佛家有“五眼”之说,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其中肉眼和天眼只能看见世间虚妄的幻象,慧眼和法眼才能看清事物的实相。因此,此处的“眼”,当指慧眼或法眼。“参学了”的“了”,作“完成”讲。 下面两句讲灵云参悟的境界。“呈法要”即是得佛法的意思。“无弦琴”,用陶渊明故事。“(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靖节传》)。黄庭坚以此作比,意阐释至法无法的禅理。 词的下片,由灵云之事生出感想,这里所着重阐扬的,仍是“顿悟”之说。黄庭坚看来。灵云三十年的蹉跎,是大可不必的。因为他身上,顿悟之中尚有“渐”的痕迹。诗的末句所揭示的就是纵横自如,纯任本然的意境。 创作背景 此首作于元丰三年庚申(1080年),是年黄庭坚改官知吉州太和县。秋,黄庭坚自汴京归江南,经江宁(今南京市)时遇到江口阻风,黄庭坚突然顿悟禅宗佛法,故效仿宝宁勇禅师作《渔家傲》来阐述顿悟的法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yú jiā ào ·qiū sī 》sòng dài 范仲淹拼音:fàn zhòng yān 《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 sāi xià qiū lái fēng jǐng yì ,héng yáng yàn qù wú liú yì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sì miàn biān shēng lián jiǎo qǐ ,qiān zhàng lǐ ,cháng yān luò rì gū chéng bì 。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zhuó jiǔ yī bēi jiā wàn lǐ ,yān rán wèi lè guī wú jì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qiāng guǎn yōu yōu shuāng mǎn dì ,rén bù mèi ,jiāng jūn bái fà zhēng fū lèi 。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拓展资料: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