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烹饪技巧
蒜泥辣茄条的烹饪技巧

蒜泥辣茄条的烹饪技巧

  茄子是夏秋季时蔬,品种较多,外形有圆、长之分,皮色有紫、白和青之异,其性味寒凉,营养丰富,做法多样。靖衡称,此菜以用青碧色的秋茄为最佳,也可用紫茄子来代替,前者清香脆嫩,后者鲜美软滑,皆有清热解暑、美白抗衰老之效。   烹制材料(三人份)   材料:紫茄子(1根)、指天椒(3只)、蒜末(半汤匙)、姜末(半汤匙)   酱汁:海天特级金标生抽(3汤匙)、鸡粉(1/3汤匙)、白糖(1汤匙)、盐(1/4汤匙)、香油(1/2汤匙)、辣椒油(1汤匙)、高汤(1/3杯)   调料:油(1碗)、面粉(1/3杯)   1 茄子去头尾洗净,切成长条。       2 指天椒洗净,切成圈;姜蒜分别剁成末。   3 烧热1碗油,分两批放入茄条,以大火炸至变软,捞起用厨房纸吸干余油。   4 取一空碗,加入3汤匙海天特级金标生抽、1/3汤匙鸡粉、1汤匙白糖、1/4汤匙盐、1/2汤匙香油、1汤匙辣椒油和1/3杯高汤,调匀成酱汁。   5 烧热2汤匙油,炒香姜蒜末和指天椒,淋入酱汁炒匀煮沸。   6 将酱汁淋在茄条上,即可上桌。   小贴士   1、秋茄与普通茄子相比,其色泽青碧,细嫩润滑,清香诱人,多用来清蒸、凉拌或白灼,以保持秋茄的原汁原味。   2、秋茄细长如手指,油炸时无需沾面粉,而普通茄子个头较大,需要切条炸制,给其切面沾上面粉,可避免茄条吸油过多。 //   3、茄条炸至稍微变色,变得软身,可用筷子直接捅穿为已熟的标准,油炸过久的话,茄条会过于油腻,而难入口。   4、茄子性较寒凉,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不过消化不良、容易腹泻者,则不宜多食。 (实习编辑:王亚娥)

烹饪技巧 2022-05-27
如何做出美味的西红柿炒鸡蛋

如何做出美味的西红柿炒鸡蛋

  西红柿炒鸡蛋是从小吃到大永远也不会腻烦的一道菜,半碗大米饭再盖上半碗西红柿炒鸡蛋用勺子一拌,每一粒米都裹上了浓浓的酱汁,颜色鲜艳诱人,就是再控制饮食都会忍不住吃上一大碗;没有米饭,煮一碗面条拌上西红柿炒鸡蛋搭配也很完美~~我们先说西红柿炒鸡蛋的基本做法,文章末尾有五个关键的技巧点,大家一定要留心。   越是看似简单地饭菜越是不容易做的好吃,曾经有个朋友问我为什么她做的西红柿炒鸡蛋不好吃,颜色不漂亮味道也不浓郁,而且不是水水的就是干干的~~我这才知道原来即便是很简单的一道菜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好吃的,就像曾经的那道比这道菜还简单还家常的西红柿鸡蛋汤,我曾经也认为写那道菜可能是多此一举,没想到反响很强烈,如果这道西红柿炒鸡蛋能让大家再做这道菜时更好吃,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西红柿炒鸡蛋的5个关键:  1、西红柿一定要选择熟透的,红红的圆圆的多汁的才好吃,而且西红柿一定要去皮,不然炒好后皮和果肉分离既不好看又不好吃;  2、西红柿一定要切成小小的丁块,这样西红柿中的汁液很容易就会被炒出来,而且炒好的西红柿成酱状,味道浓,拌饭吃超好吃; //   3、蛋液中放酱油颜色好看味道也更鲜美,再放少许清水炒出来的鸡蛋更松软;  4、放入番茄酱会令这道菜的西红柿味道更浓郁,颜色更漂亮,我用的是番茄酱,如果喜欢吃甜的可以放番茄沙司;  5、炒西红柿的时候放点酱油成菜颜色不但漂亮,而且味道更鲜美,不过千万不要用老抽等颜色重的酱油,一定要用浅色的。

烹饪技巧 2021-09-11
告别难吃饭菜 细数烹饪中的五大误区

告别难吃饭菜 细数烹饪中的五大误区

  食谱阅读不彻底   我们现在所处的网络时代,让我们很方便的就可以找到很多菜肴的制作食谱,只要认真的、彻底的看过一遍食谱,做出的饭菜就不会难吃。但是就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完全不看食谱,然后凭自己的想象力乱做,导致味道天差地别。  还有一些人,他们似乎是根据食谱来制作的,然而却没有把食谱看完就开始动手了,在把材料准备齐全后,心里已经做好准备要制作一顿完美的晚餐,结果做到中间发现主材料,比如牛排、鸡腿或者猪扒,需要腌制一整晚,结果腌制时间不够,做出来的食物也就跟美味无缘了。  锅内放入过多的食物  这种情况在很多时候都会发生,比如在你临时来了客人时,就必须要准备足够多的食物。这时你家里的锅就太小了。其实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分两次来烹饪食物,但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这样做,因为很麻烦,所以勉勉强强的将食物放在锅里一起煮,结果就是蒸汽无法散发到每一个食材之上,位于锅底的食材已经熟透了,但是位于上面的食材居然还是生的。这样做出来的食物肯定就很难以入口了。  不预热  这是采用烘焙或者煎的手法来处理食材时出现的错误,当我们在制作蛋糕的时候,将蛋糕固定在模具中之后,一般人都选择直接放入烤箱,然后调至相应的温度就开始烘焙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会让面团快速缩紧,最后看起来就干瘪瘪的,而且表面很可能就糊了。如果你在这之前先用低温度对其进行一个预热,然后在用相应的温度进行烘焙,那么烤出来的蛋糕就会非常的蓬松而且拥有漂亮的颜色。  火候的掌控  对于火候的掌控比较难一点,但不得不提醒的是,如果你在锅中煮的是肉类,那么我们建议你最好选择小火。有的人为了抢时间,不断的用大火将一锅汤很快的煮开,其实这个汤跟白开水差不多,因为食材的味道并没有融入到水里。或许你认为煮久一点就可以了,我们很不幸的告诉你,如果依旧保持大火的话,食材的香气都随着水蒸气流失掉了。唯一能够得到美味浓汤的办法就是采用小火,水在锅底沸腾,慢慢将食材的味道煮出来,慢慢融入汤中。 //   替换食材  其实很多厨师都做过这件事,甚至有时候因为替换了食材还能让一道菜出现新的风味。但这是基于厨师知晓替换物的属性和味道。如果你随意的替换了食材或者佐料,那么结果就是出现一份难吃的菜肴。我们在做一道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食材准备不足的情况,于是乎就会用现有的食材来替代缺失的食材,这样由于食材间的区别导致最后的成品出现其他的味道。比如食谱里让你用鲜香菇,而你却用的干香菇,虽然都是香菇,但是味道和口感差很多。  对于吃,我们现代人越来越讲究,无数人以“吃货”自居,但是能够真正做出一顿可口佳肴的人却不多。上面讲诉的这些方法在笔者看来虽然不能让你做出的饭菜达到好吃的境界,却能给大家送上不难吃的饭菜。

烹饪技巧 2021-09-11
蔬菜巧焯水营养不“逃跑”

蔬菜巧焯水营养不“逃跑”

  为了保持蔬菜色泽,或除掉异味、涩味和草酸等,某些蔬菜烹调前必须进行焯水。但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焯水可增加水溶性营养成分的损失,小白菜在100℃的水中烫2分钟,维生素C损失率高达65%;烫10分钟以上,维生素C几乎损失殆尽。因此,焯水应采用适当方法,尽量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   沸水焯时间短:用沸水短时间焯水处理,可减少营养素的热损耗。沸水中几乎不含氧,可减少维生素C因热氧化而造成的损失。 //   焯水时加盐:在焯水时,在水中加入1%的盐,使蔬菜处在生理食盐水溶液中,可使蔬菜内可溶性营养成分扩散到水中的速度减慢。  焯水前菜别切:尽可能保持蔬菜完整形态,使受热和触水面积减少。在原料较多的情况下,应分批投料,以保证原料处于较高水温中。  焯水后蔬菜立即冷却:蔬菜焯水后温度比较高,它在离开水之后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产生热氧作用,这是营养素流失的继续。所以,焯水后的蔬菜应及时冷却降温。常用的方法是用多量冷水或冷风进行降温散热,后者营养损失更少。

烹饪技巧 2021-09-11
烹饪技巧:做砂锅菜少放醋

烹饪技巧:做砂锅菜少放醋

  寒冷冬天,吃份热气腾腾的砂锅,成为不少人的最爱。但也有人担心长时间炖煮,砂锅中会有重金属析出,对健康造成威胁。对此,记者专访了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天津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付金如,教您如何选购合适的砂锅,科学使用并做出健康美味食物。   炖煮:少油、忌酸,重搭配。付金如指出,砂锅不适合烹饪酸性食物,如醋、西红柿、酸菜等,因为它们在高温下容易与容器中的金属离子发生反应。此外,要少用含多酚类物质如莲藕,鞣酸类物质如茄子、豆角等的食材,它们煮得时间太长易变成黑色,影响菜色和口感。二是要少油。付金如表示,砂锅炖煮的时间较长,适合采用油脂少的食材,如排骨、鸡肉等。三是要注意食材的营养搭配,建议肉类、蔬菜都要有,如排骨炖白菜等。 //   用:三大注意防破裂。首先,砂锅买回家后先别急着用,可先煮稠米粥,软化砂锅的缝隙,避免漏水和开裂;其次,先放水再开火,注意先用文火炖煮,等到锅内壁的温度也上来后再改用中火或大火。最后,放置10—15分钟等锅身降温后再清洗,以免温差太大破裂。清洗要及时,浸泡太久锅壁会吸入污水,导致发霉发臭。  挑:声音清脆、颜色天然。选出好砂锅是做出安全砂锅菜的首要条件。董金狮表示,国家对食用砂锅的重金属(如铅、砷)等的含量有相关标准,但也不排除有质量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建议到正规超市、商场等处购买。选购时要注意4点,一是看其形状是否规矩,盖起来要确保是紧密严实的;二是听声音,可用手扣敲碗壁,声音清脆的较好;三是选用天然陶土色,别选颜色太艳的;四是带釉质的砂锅抗腐蚀能力较强,但一定要选用摸起来比较光溜的釉下彩(即先上彩后上釉的),凹凸不平的别选。  保存:洗净后通风处晾干。如果砂锅出现破岩、釉质脱落、开裂的情况,应及时淘汰。长时间不用,要将砂锅清洗干净,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后,再收起来。

烹饪技巧 2021-09-11
烹饪放对调料留住维C

烹饪放对调料留住维C

  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也是人体需要量最大的一种维生素,但在烹调中极易损失或被破坏。近来一些研究发现,烹饪中的一些调料,也会对蔬菜中的维生素C产生影响。   盐可能“搞破坏”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同济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烹饪时加入食盐,会导致蔬菜中维生素C被部分破坏;且加盐量越多,蔬菜中维C的损失越大。其原因可能是烹调时盐形成的高渗溶液使细胞中的维C浸析出来,使其更容易和一些氧化酶接触,更容易发生氧化。同时,加盐的先后不同,影响也不一样,先加盐会使维C渗出量增多,损失更大。  建议:做菜时要少加盐、后加盐。最好菜快出锅时再加盐,对保存蔬菜中维C有益。  酱油和醋是“保护者” 食醋是酸性物质。维生素C在碱性条件下特别不稳定,容易被破坏,但是在酸性条件下就相对稳定。烹调菜肴时适当加点醋,不但使菜脆嫩好吃,而且可以防止维生素遭到破坏。另外,加醋还能增进钙、铁、磷等矿物成分的溶解,提高菜肴营养和人体的吸收利用率。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发酵酱油中含有天然的抗氧化成分,如类黄酮等。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发酵醋中也含有一些抗氧化物质。这些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同时能增强维生素C的效果。 //   建议:做菜时,可以适当加点醋和酱油。但要注意,一定是经过发酵的品种。  葱姜蒜能减少维C损失 葱姜蒜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调味料。研究发现,葱姜蒜有很强的抗氧化性,烹调时,加一些葱姜蒜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有利于延缓并减少维C被破坏。  建议:炒菜的时候可以适量配点葱姜蒜以保护维生素C。八角、花椒等大料也有同样的效果。

烹饪技巧 2021-09-09
厨房实用窍门:柠檬汁除腥

厨房实用窍门:柠檬汁除腥

  ●沸水焯料   对于某些含有草酸较多的蔬菜(比如菠菜、苋菜等)来讲,用沸水焯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通过水焯可以除去食物中较多的草酸,减少形成结石的几率,而且有利于钙、铁在体内的吸收;但在原料出水后,不要挤去汁水,否则会使水溶性维生素大量流失。不过不需要水焯的蔬菜,尽量不要焯,这样可以减少蔬菜经过水焯后一部分维生素的损失。  ●旺火急炒  各种副食原料通过旺火急炒的方法,往往缩短了菜肴的加热时间,进而降低原料中营养素的损失率。例如,猪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如果将猪肉切成丝,旺火急炒,其维生素B1的损失率约为13%,而切成块,用文火炖,则维生素B1的损失率则约为65%。  ●热锅凉油  先将锅烧热了然后再放油,一般以油温在油面波动时下料为宜。这是因为高温加热可以使油脂中维生素A被破坏,同时高温加热后脂肪被氧化,其中的必需脂肪酸也遭到破坏,因此,炒菜时油温不宜太高。  ●凉拌最好  凉拌是菜肴制作中能较好保存营养素的方法之一,并能调制出多种口味。此外,凉拌时加放食醋,有利于维生素C的保存,加植物油有利于胡萝卜素的吸收,加葱、姜、蒜能提高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利用率,并有杀菌作用。  ●勾芡收汁  勾芡收汁可使汤汁浓稠并与菜肴充分地融合,这样既可以避免营养素的流失,又能够使菜肴味道美味可口,特别是淀粉中谷胱甘肽所含的硫氢基,它具有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  ●多蒸少炸  蒸食物可以比较完整地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和大部分营养素。用微火、沸水上笼蒸的方法蒸食物,食物中维生素的损失最少;而炸食物要求油温较高,高温油对一切营养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味精后放  味精长时间受高温蒸煮,不仅会导致鲜味丧失,而且还会产生有毒物质。所以应当在菜或汤出锅前放入味精,这样不仅溶解快,分解均匀,而且味道鲜美。此外,鸡、虾、鱼等本身就有独特的鲜味,因而烹调时就不必再放味精了。  ●先糖后盐  在做糖醋鲤鱼等菜肴时,应当先放糖后放盐,否则食盐的脱水作用会促进蛋白质凝固而导致糖难于渗透,从而造成外甜里淡,大大影响了菜肴的味道。  ●出锅放醋 //   蔬菜炒好即将出锅时,适当放入一些醋,往往既可以保色增味,又能保护食物原料中维生素少被破坏。此外,烹调动物原料时,也可以先放一点儿醋,能使原料中的钙被醋溶解得多一些,从而促进钙被人体的吸收和利用。  ●忌讳加碱  碱会造成食物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大量损失,特别是维生素B1几乎全部损失掉,维生素B2也会损失一半左右。因此,烹制各种食物时,尽量不要加碱。

烹饪技巧 2021-09-09
自制酸豆角要用洗米水泡

自制酸豆角要用洗米水泡

  酸豆角属于开胃小吃,酸酸的豆角粒加到粉里或者小菜中可是让人食欲大开。在外面吃得不够过瘾?是不是想要自己也DIY一把?在自己DIY酸豆角之前要弄清楚,加的应该是淘米水而不是醋。  腌制酸豆角 要先晒干 //   在市场上选择新鲜的豆角,洗干净都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晒干的豆角口感会比较爽脆一些。把晒干后的豆角切成小粒,加上大蒜、花椒、食盐等腌制两小时左右(食盐的分量是平时炒菜量的五倍)。然后倒入淘米水,淹没豆角粒即可。放在密封的干燥的罐子里,在阴凉处放五天左右就可以了。要记得一定不能漏气,否则豆角会容易变臭。  用淘米水泡豆角不伤胃  记得一定要用洗米的水来淹泡酸豆角,因为洗米水泡出来的酸豆角是属于自然发酵而成,这样的酸豆角不伤胃。如果用醋或者其他东西泡出来的东西吃起来会对胃等不好。

烹饪技巧 2021-09-07
煮汤盐放多了怎么办

煮汤盐放多了怎么办

  烹饪最讲究的就是菜肴的味道,要咸淡适中,口感可人才算是上好的佳肴。但是有时候在做饭的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分心,有时候加多了盐或者放多了醋,整盘菜的味道就变了很多。要怎么办?难道整盘菜都要倒掉吗?其实有一些小技巧,能够让你挽救整个菜肴的口味的。   盐放多了。做汤的时候盐放多了,但是加水又怕影响汤的口感?那么你可以尝试用洗干净的生土豆或者水豆腐放进汤里,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汤变得过咸。  辣椒放太多了。一不小心炒菜的时候辣椒放多了,整个口味都要变重起来怎么办?你可以尝试这把一只鸡蛋打进去一起炒,能够很好的缓解其中的辣味。 //   太苦了。如果你炒苦瓜的时候忘记提前飞水苦瓜一下,你会发现炒了之后会特别的苦。这时候,你可以尝试加入一些白醋,可以调和一下苦瓜的苦味,让味道更容易入口。  醋放多了。醋放多的话,菜的味道会变酸。这时候你可以试着把一个松花蛋(皮蛋)捣烂,然后放进去一起小炒一下,酸味可以降低。  过于油腻。菜式弄得过于油腻怎么办?你可以用紫菜在火上面烤一下,然后丢进菜里或者汤里,油腻感会立刻减少很多。

烹饪技巧 2021-09-07
用开水煮粥不容易粘锅

用开水煮粥不容易粘锅

  煮粥最怕就是粥跟锅底粘成一片,那么有没有什么小技巧能够防止煮粥的时候米会粘锅呢?39饮食编辑这就给你介绍几招,可以煮出不粘锅没有煮糊味道的香喷喷粥。  方法一:开水煮粥。  一般人煮粥都是直接从水龙头接凉水来煮粥,其实用开水煮粥更好。开水煮粥能够减少米粒粘锅的现象,并且能够减少熬粥的时间。  方法二:经常搅拌。  煮粥的时候经常搅拌能够防止最底层的米粘锅,即使是用了开水煮粥也需要适当的搅拌的。搅拌除了能够防止底层米粒粘锅之外,还可以让米粒颗颗饱满,粒粒酥稠。但是这样的搅拌是有技巧的。搅拌的技巧是:开水下锅搅几下,盖上锅盖,用文火熬煮20分钟,再开始不停地搅动,最好向一个方向搅动,一直持续约10分钟,直到粥呈酥稠状为止。  除了粘锅,增加粥的香味也是一个技术活。  方法一:大小火轮着煮。 //   先用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熬煮约30分钟。别小看火的大小转换,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方法二:加少许色拉油。  先把粥大火烧开,再改文火约十分钟时加少许色拉油,能使粥色泽鲜亮,入口格外鲜滑。

烹饪技巧 2021-09-07
电饭煲也可以煲出美味煲仔饭

电饭煲也可以煲出美味煲仔饭

  电饭煲好像是厨房中最有用的器材,能够煮饭、做蛋糕、做简易的可乐鸡翅,其实还可以做煲仔饭。那么在秋冬季节怎样做出一锅热气腾腾的煲仔饭呢?现在就让39饮食小编告诉你吧。  第一步:把肉调好味道。根据你的口味用生粉、油、盐、糖以及酱油等调料把肉腌制好。肉在切的时候可以适当切薄一些,比较容易入味。并且准备一些诸如青豆、腊肠等辅助食材,可以根据自己喜爱选择。 //   第二步,把米洗好。最好用水浸泡30分钟。  第三步,煮饭,到电饭煲里的水沸腾后马上放肉。根据不同肉类熟的时间长短,放置的时间不同,青菜很容易熟可以到快要吃的时候再放。  第四步,如果用机械煲煮,跳保温后适当焖10分钟。电脑煲一般有程序设定,跳保温即可。如果要锅巴效果,机械煲可以多按1~2煮饭,跳保温后在等一会。电脑煲可以煮完后用冷饭加热(有的叫再加热功能),但因为不同品牌型号程序控制有差别,用冷饭加热功能5分钟左右最好按回保温,以免烧糊。不管机械煲也好,电脑煲也好,不同米量要做到锅巴效果也会有差异,需要自己慢慢体验。

烹饪技巧 2021-09-07
栗子加热后更易剥皮

栗子加热后更易剥皮

  不少朋友都对如何剥好栗子皮感到困惑,那层“衣”像是粘在栗子肉上面一样,难以剥除。有没有小妙招能够让剥栗子皮这一个步骤更加简单一些呢?   其实,只要给栗子本身加热,那层衣就比较容易剥落,但是不同的加热方法剥出来的栗子,会有不同程度的肉质损坏,究竟哪种加热方法才是最好用的呢?  最优的加热方法:盐水煮  栗子洗净后,用刀从中间稍切个口子,放在盐水中,在炉子上煮5分钟,趁热去掉板栗的壳和皮。这样剥出来的栗子最能够保存肉身的完整,基本不会出现肉和皮还粘在一起的情况。  勉强能用的加热方法:电饭锅或者高压锅加热 //   栗子洗净后,用刀从中间稍切个口子,放入电饭锅或者高压锅中,不用加水。电饭锅按下煮饭键约十分钟,高压锅上气候加热五分钟左右即可。因为这样加热的栗子已经算是熟了的,所以比较容易剥碎,需要一定的技巧。  最不推荐的加热方法:太阳晒  有的人会把栗子直接放在太阳下晒,但是这样的方式会很容易把栗子晒裂,但是并不容易把栗子肉和皮分离,所以并不建议用这样的加热方法。

烹饪技巧 2021-09-07
茄子炒前泡水可以减少用油量

茄子炒前泡水可以减少用油量

  茄子的营养价值很高,丰富的维生素含量能够保护血管健康,并且常吃茄子还能去除面部雀斑以及有抗衰老的好处。但是茄子有益却不容易做的好吃,炒茄子需要大量的油,这样的烹饪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茄子菜肴的营养价值。如何才能两全其美?39饮食小编现在就教你小秘诀,让你用正常炒菜的油量就能做出好吃的炒茄子。   茄子皮最好不削。很多人觉得茄子皮口感较硬,在烹调前一般都会选择削掉。但是茄子皮以及皮和肉相连的位置有着丰富的富含维生素P。维生素P能增强人体细胞粘力,柔化血管壁,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防止微血管出血,故对心血管病、败血病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所以,吃茄子最好不要去皮。 //     茄子切块后稍微泡水能减少用油量。茄子切块之后很容易变黑,所以应该将切块后的茄子放在冷水或者低浓度的盐水中稍微浸泡一下,能够有效避免茄子块氧化变黑。同时因为茄子本身有热毒,浸泡可以把毒素泡出来。浸泡水之后再用清水稍微清洁一下,这样的操作过后再下锅煮就能减少炒时候用油的量,只需要正常炒菜的油量就可以了。

烹饪技巧 2021-09-07
放菜越快越不容易溅油

放菜越快越不容易溅油

  炒菜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油烧开了,但是不少厨房菜鸟总是在把食材丢进锅里的时候出现意外。手臂容易被油溅伤。那么要怎么炒菜才能不溅油呢?现在39饮食小编就教给你一些小绝招。   烧油前先把锅擦干净。油之所以会溅起来是因为水油的沸点不一样,接触之后就容易出现溅起来的现象。所以在炒菜前烧油的时候,一定要把锅里面的水分擦干,这样可以避免在油烧沸的过程中接触到水分,把皮肤溅伤。 //   菜洗干净后要沥干水。最容易溅伤肌肤的就是把菜丢进去的那个瞬间,这里需要提醒一下,蔬菜或者食材洗干净之后,最好把水沥干,这样丢进去的时候不容易溅油。  放菜速度要快。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溅油而慢慢的一块块的往锅里放菜,相反的是这样的放菜方式反而容易让溅油现象更加严重。快速的把食材放进锅内,让食材迅速覆盖锅的表面,这样油就越不容易溅出来。

烹饪技巧 2021-09-07
炒菜什么时候放盐要看用什么油

炒菜什么时候放盐要看用什么油

  有人说炒菜温度最高的时候放盐容易释放对身体不好的物质,有人说炒菜的时候盐不能放早了,有人说太晚放盐炒出来的菜会不入味......众说纷纭的关于炒菜应该什么时候放盐这个问题,还得看看你用的是什么油。   猪油炒菜应该先放盐  如果用猪油、鸡油、未达到精选花生的花生油等油炒菜,宜先加入少量的盐再炒菜。这对未能达到完全精选花生的花生油而言,盐中的碘化物可以去除存在于花生油内极微量的黄曲霉毒素;对动物油来说,先加入少量的盐有利于消除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  烹炒肉类的时候可以中途放盐  做菜同时放盐,主要是针对鱼、肉、虾等动物蛋白而言。在烹制动物性肉类时,盐可以与氨基酸类成分形成氨基酸钠盐,即味精的成分,能使滋味鲜美,此时的盐是增鲜的。不过,此时用来增鲜的盐用量一定要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盐量过多会使肉质不佳。 //   或者可以先少放一点点盐,剩余的盐待出锅前放,这样既有咸的滋味又有鲜的味道。而对于不需先放盐的则可一概后放,这样能够既营养又美味。  用植物油最好出锅前再加盐  如果我们炒菜用的油是其他植物油,不存在黄曲霉毒素的问题,应在菜出锅前加盐最佳。这样能减少蔬菜中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在烹调时的损失,又能有滋味。

烹饪技巧 2021-09-07
炒菜加水最好加热水

炒菜加水最好加热水

  很多人担心高火炒菜会把菜炒糊或者出现粘锅的现象,所以在炒菜的过程中添加冷水以达到减少粘锅的情况,这样的做法不在少数。那么在炒菜的时候添加冷水的做法是否恰当呢?如果真的怕粘锅而要添加水的话,添加什么样的水会比较合适呢?   炒菜加冷水菜容易变老变硬。加入凉水后,锅内的温度会突然下降,致使菜在锅里烹炒的时间延长,不但让菜变老变硬,口感变差,还会丢失更多的营养素。如果炒菜中途非要加水,建议加少量开水,尽量不要使锅内温度降低太多,这样不至于过多影响烹调温度,炒出来的菜会相对脆嫩一些。 //   怕炒不熟的菜可以先热水过一遍。有时候炒菜加冷水是因为害怕菜炒不熟,想焖一下,但是这样的长期烹调却容易让菜变老并且也丧失营养。如果害怕菜难以炒熟并且粘锅的话,可以在下锅炒之前先用热水焯一遍,这样就容易炒熟并且不容易粘锅了。  炖菜煲汤更不要中途加冷水。做炖菜,特别是肉类的炖菜时,一开始就要加足水。若是在炖的过程中突然加入冷水,汤水的温度会骤然会发生变化,会使肉类表面突然收缩,致使肉中的腥膻气味不易挥发,配料不易入味,菜肴的鲜味也会大大减退。另外,煲汤的道理也同样,不要因为中途发现水分过少而加冷水,会影响汤的营养和口感,如果实在需要添加,可以适当加一些热的开水。

烹饪技巧 2021-09-07
< 1 2 3 >